设计行业的底线在哪里?
多年里,为了追求速度大家丧失了底线,我想请各位嘉宾能够从大家的经验出发,用一分钟的时间谈谈在今天作为设计师、或老师、或学生,都会思考的底线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今天的底线问题?
作为企业或个人,设计应全面发展还是专项运作?
第二个话题,是许多学生和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总感觉这个行业很综合很复杂,涉及到各个门类。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到底要把自己学成完人,还是学会一项能力然后进行合作?对于企业来说,是要把自己办成全能型的企业,还是只有一个强项专业的企业然后开展合作?
关于从业专与宽的问题可以这样比喻。做的专容易接到项目,但专的问题是,就像老虎一样,一旦你的环 境消失了,转变是很难的。做的宽能够在行业中长期的生存,但一宽就象熊。作为小公司,或者在职业的 前期应该做的专,大公司可能做的更宽一些。如果细也能细得下去,宽也宽得下去,就得做的辛苦。 ——李宝章
设计行业的创业与创新
我们如何应对社会的不断变化对行业造成的压力?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政策总在改变,设计师或在校生都感觉很不适应。这可能是对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个冲击,我想请各位行业的精英,从在过去一两年中企业的感受、管理的感受,来谈谈这一现象。
设计千城一面,如何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
现在城市景观千层一面。从园林到建筑导致了很多问题与困惑。我们要改变的首先是3种类型人的审美观。第一,市长的审美观,真正是书记的审美观。第二,大众的审美观,他们已经生活在千城一面的环境中了。第三,有自省能力的年轻设计师们的审美观。请各位专家谈谈我们到底怎么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
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随着社会发展,最后会自然回归。人性是虚荣的, 喜欢崇洋媚外,刚开始做景观设计的时候为什么做西式的东西,因为大家喜欢写实的,而国外开始也在抄 袭,这是个过程。我后来研究岭南园林,实际它里面有非常多西式元素,因为当时好多留洋的人受到西方 艺术的影响,与中国园林兼容并蓄后,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因此这是一个过程,体验以后自然会回归。 ——孙虎
寄语未来
白伟岚:你在审美和传承中,会发现本身的积淀和对场地的理解,身心统一,就能生出最美的东西。
孙 虎:我自从来了北大,思想有所改变,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够越办越好,能够传递更多新论点,和大家分享。谢谢!
盛 梅:根本的问题是哲学问题,对事物的态度,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的起源都来源于人,都是我们自己,因此更重要的是去研究你自 己,发现你的内心,或许比你围着世界的潮流和周边的思想走更为重要。
杜 昀:北大是个好地方。
李 孜:最重要的是身体,有了身体才有时间思考,找到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可能在未来享受你所选择的方向。
李建伟:感谢大家能够陪我们一直到这么晚,谢谢!
马晓暐:西方设计师三板斧,精且独到,但在中国需看到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现实机遇,我们需要十八般武艺,而不是三板斧,我希望大 家学习十八般武艺,在这土地上寻找到新的机会。
李宝章:非常高兴到这个地方来,从上午专家的讲课,到我们的题目,到我们下午每个人的讲座,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我每次到北 大来,这个表态非常高,我是最大的受益者,谢谢你们!
庞 伟:一句话:只有自己成为风景,才能做好风景!
褚冬竹:希望每一位从业者,包括学习者,一定要打破今天僵化的学科划分,真正理解人类改造地球所做的一切,僵化的学科划分是为 了我们简单地学习技能,而不是约束我们的思维。
汪 杰:面对现实,心存梦想。
E-mail:news@landscape.cn 编辑部:010-62747825 广告合作:010-827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