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城市街上看到很多的现代建筑,甚至我们看到央视大楼也是极其现代的,我们看到的大剧院也是现代形式的, 但是它们决不是现代建筑的本质,它没有现代建筑精神,它们只有形式。哪怕是最现代的形式,如同旧传统和古典 的形式一样,如果没有现代精神,实际上都只能是封建士大夫意识、封建帝王意识、以及帝国意识的体现。一百个 国家大剧院或一千个央视大楼这样看似“现代西方”的建筑,一万条“世纪大道”、十万个巴洛克式的“市政广场” 和百万个以展示政绩为目的和移植堆积大树而形成的“中央公园”,都只能使我们的城市和景观离平民越来越远, 离科学与民主越来越远,离现代化愈来愈远,离和谐的人地关系愈来愈远。因为,它们是古典西方君主意识和暴发 户意识以及古典中国封建士大夫意识的幽灵附体。”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基本条件,社会经济与文化边缘上的中国面临两大危机: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 系危机。这两大危机意识是当代中国设计创新的动力也是评价中国现代设计的根本标准。八十五年前的新文化运动, 特别是白话文革命,给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建设以许多启迪,......现代设计学必须抱有“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 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设计和创造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 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以获得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重建人地关系的和谐。........”(俞孔坚 李伟,续唱新 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建筑学报,2004,08, 5-8)”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其中央视大楼被点名,一时间“奇奇怪怪的建筑”迅速成为舆论热词,引起一片赞同与热议。

各类“奇怪建筑”、“奇怪景观”在当代城市中的横行值得人们思考。俞孔坚认为,当代中国面临两大危机,即中 国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与中国人地关系的危机。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身份到底何在,是什 么?是每—个设计师所应该回答的问题。在传媒时代,央视大楼相当于一个民族最权威的象征,一张不可误认的民族 身份证,这是中国人正在准备要认同的。作为接受了这种建筑的人们,实际上是用一种“暴富”的心态来接受一种 “帝国”的建筑。当今,任何一个经历过现代化发展的国家都不可能再盖这种建筑,因为,它们违背了基本的现代 精神——理性,科学与民主。功能服从形式。(俞孔坚 李伟,2004)

八十五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革命,给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建设以许多启迪。提倡城市景观的“白话文”, 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让城市平民化、地方化,生态化,正是科学与理性,自由与民主,反帝反 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体现。这是一种现代设计学必须抱有的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正是平民的、日常的、适 宜技术的景观,正是尊重和适应土地及土地上过程的设计,构成城市景观的“白话文”。(俞孔坚 李伟,2004)

“白话城市”之俞孔坚理论

40多年前,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两个学生发出了《我们要现代建筑》的呼吁,可惜时代的错误却让他们怀壁其罪。几 十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还他们以公正,“能够表达我们时代的建筑”曾是他们的出发点,景观何尝又不是如此呢?能 够表达我们时代的景观,提倡城市景观的“白话文”,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让城市平民化、地 方化、生态化,正是科学与理性,自由与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体现,正是平民的、日常的,适宜 技术的景观,正是尊重和适应土地及土地上过程的设计,构成城市景观的“白话文”,也是景观和城市特色的源泉。 设计白话的城市和白话的景观无疑是中国现代设计学,特别是景观设计学所面临的艰巨而令人激动的任务。 【详细】

当我们寻找千年古迹和传统形式,以求地方文脉和精神的时候,突然发现,这种精神就在足下、就在眼前。在城市 改造中,那些被视为丑陋的钢铁厂棚,生锈的铁轨和吊车,斑驳的烟囱和水塔,却给每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多 少回忆,又给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多少想象的空间。
岐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三个方面的含义:
1、足下的文化,即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
2、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
3、人性之真。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抗战和寻求平衡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详细】

白话的建筑,白话的景观和白话城市,决不等于西方现代建筑和景观的形式,而是科学、民主、平民化的精神。一 百个国家大剧院或一千个“央视大楼”这样看似“现代西方”的建筑,一万条“世纪大道”和十万个“市政广场” 这样的巴洛克城市景观,都只能使我们的城市和城市景观离栖居越来越远,离诗意越来越远,离现代化愈来愈远. 离和谐的人地关系愈来愈远。因为,它们是古典西方君主意识和暴发户意识以及古典中国封建士大夫意识的幽灵附 体。

这是一个告别帝王和英雄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帝国和封建主义的时代,科学和民主,人文生态理想在催生设计学 科的革命,它将使我们彻底抛弃异常景观,重新回到土地。寻找寻常的景观,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将使人重 新获得诗意的栖居。 【详细】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rocesses
The two models, namely the conventional urban growth model and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model, are incompatible. One of the obvious reasons for this incompatibility is that the conventional urban growth is often a horizontal process, while 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alysis is essentially a vertical process. Green space based on the layering model can not only protect the horizontal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species movement in the system, it may actually become attractor for intensive urban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land surrounding this green space will increase and development may eventually encroach.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ecology, whi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atterns, horizontal processes and change, provides the fundamentals for setting up a green infrastructure that will help to integrate the horizontal processes of urban development with ecological protection. [mo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eople struggled with natural forces to survive, and as a result created a landscape that reflected the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at recorded people’s hardship and happiness.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is authentic relationship sustain people for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give people their identity, and provide their lives with meaning.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make up the essence of the profession call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art of survival, however, has been buried and submerged in the high art of gardening, which only reflects a fal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and people.

At the new era, the 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been broken again, and the survival of humanity has again become critical so that a new,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must be built. This is the opportunity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recover its role as an art of survival, and to take the position to recreate a new type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that sustains humanity, gives people their identity, and makes their life meaningful. In order to do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ust break with the art of gardening, and return to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 and people, and must lead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by preserving and integrating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s into the infrastructure. [more]

面对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与环境危机、资源与能源危机、文化身份危机和人地精神联系的破裂,田的艺术 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与繁荣的希望。田的营造告诉我们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田的灌溉技术 告诉我们如何合理而巧妙地利用水资源;田的种植艺术告诉我们如何适应于自然的节律配置植物;田还在矿物能源 面临枯竭的形势下,承担起生物能源生产的重担;田的形式、田野上的过程,告诉我们美的尺度与韵律;田所反映 的人地关系,告诉我们如何重建人与土地的精神联系,获得文化身份与认同。 【详细】

设计在保留和显现场地原有肌理、树木及记忆的基础上,力图营造生态化、人性化、具有场地特色,同时又有时代 感的景观,为中央党校这一非常的校园创造出一处新时代的新的体验和教育空间,体现新时期一个执政党的开放务 实、面向未来、倡导节约、不求奢华的精神状态。

这个寻常景观设计的实现是值得加倍庆幸的,不但因为它是可持续景观和节约型绿的一种尚算成功的探索,更因为 它在一个非常之地,被一群非常主人所接纳,并期待更多非常之人将其精神带到各地,使中国大地能尽快摆脱“花 石纲”式的非常园林之悲哀。 【详细】

如果我们想要生存下去,作为城市设计者的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以下分别从价值观、城市设计的定义与实践、设计 方法论等角度提出三个策略:
    第一, 价值观的改变:重新定义城市性,重视乡土性,回归土地与人的真实关系。
    第二, 城市设计的重新定义与实践:回归城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
    第三, 规划设计方法论的改变:“反规划”,围绕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城市设计。 【详细】

在当今中国这股裹足般的“城市化妆运动”大潮下,城市设计逐渐迷失了方向,转而追求毫无意义的风格、形式以 及华丽的异国情调。如今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重现“花石纲”的造园工程、挥霍钢材的鸟巢、华丽而骇人的CC TV新楼、不惜浪费大量能源的国家大剧院等等。所有这些城市的标志物,都折射出从那些消失的所谓上层贵族文化 那里所继承的、腐朽的价值观,而这些只会加速生存环境的恶化。

如果我们想要生存下去,作为设计者的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出路只有一条: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战略有 两条:“反规划”和新美学。 【详细】

The CCTV Tower will become a complex system combined with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In the hole of the “underpants,” several wind turbines will generate electricity.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easily transformable into a greenhouse, will grow various fruits; its basement will grow mushrooms. The Bird’s Nest can become a national vegetable market. Its great steel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hang vessels holding a kale yard in the air. Tiananmen Square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unflower field. While producing oil, it will offer citizens the chance to enjoy the daily movement of the bright flower heads tracking the sun. Transportation tools will be high-speed railway trains, connecting compact pedestrian communities, where people can pick up public bicycles. Outmoded parking lots can be used to grow wheat and vegetables, or become fishponds that collect rainwater.
The new garden city is a mark not of utopia bu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an art of survival. [more]

景观设计师不仅仅是要恢复自然,而且要恢复人跟自然的和谐,同时考虑到人的使用。我们不是环保运动人士,我 们有环保情怀,但要为人服务。利用自然,让自然做功,去进化和发展,让人的干扰最小,同时人能享受到它提供 的服务。

城市,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想那就是以人为中心,达到天地人神的和谐,同时这个城市要让人产生认 同感和归属感,它欢迎每一个人,而不是把人视之为蝼蚁。比如房价这么高,实际上是不能产生认同感的,很多人 会觉得北京不是我的北京,会产生破坏欲,这是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产生认同感,最后会上升到一种精 神,你会为之付出,并信任、崇拜和依赖它,这就是城市之“神”。 【详细】

The tradition of using non-productive ornamentals as a measure of aesthetics has a long history both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world. Productive plants and agriculture carry a connotation of being banal and utilitarian, because productive landscapes are how human life began to prosper in our early beginnings. However, as society advanced, the upper class wanted a way to distinguish themselves from the lower classes and as a result ornament and artificial forms transformed into the upper echelon of beauty. Concerns of productivity and health were cast aside. Large sheep were once valued in primitive society, but have long since been devalued in China’s 2000-year history and this remain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oday’s cities. The disfigurement of the human body, the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s has come to define aesthetics. [more]

In the current Chines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or rather City Cosmetic Movement), the arts of urban design,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e, guided by the Little-Foot aesthetic,have lost their way and succumbed to banal and conventional style with meaningless wild forms and exotic grandeur.
Excessive
use of foreign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assets has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wo thirds of China’s 662 cities are short of water; 75 percent of the nation’s surface water is polluted, and 64 percent of cities’ aquifers are also polluted. A third of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is threatened with drinking polluted water and almost half of wetlands have disappeared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How will we survive in the future? What values do we hold as designers? Both global and local conditions compel us to embrace an art enmeshed with fostering survival, promoting land stewardship, and making ornament subservient to those goals. We need a new aesthetics of big feet—beautiful big feet, and we need to recover the Good Earth and practi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the Art of Survival. [more]

人类是如何判断栖居地的适宜性的,这需要从人成其为人的漫长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生态经验来理解,人类卜断“宜 居”性的心理能力已经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上了。在自然环境方面,一个场所或地方能否获得认同并产生归属感,关 键的因素是景观中包含的生存资源,以及对生存资源的幻觉。有庇护功能的山洞、大树和屋舍;与食物有关的溪流、 湖泊、湿地(地球上最高产的栖息地类型,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预示可食根茎的草地野花、茂盛的禾本科植物、 预示秋实的彩色树叶;水中游动的鱼、草地上奔跑的食草动物、天空中的飞鸟甚至炊烟,都或真或假地唤起人们对 自然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自然因此而变得亲切。 【详细】

“白话城市”之设计实践

本建筑群由两个功能体块构成,位于城市的致密肌理内,并与古城内的文庙相邻。如何将大体量的现代建筑与致密 的古城肌理及毗邻的古建筑群相融合,以及如何在一个嘈杂的当代市井中营造一个静谧的博物馆环境,是本案的最 大挑战。方案用透明的室内街巷走廊切割展览空间体块,来解决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和采光,同时化整为零,形成 与古城肌理相融的建筑群;通过兼具展览媒介功能的围墙,呼应相邻的合院式古建筑群,同时屏蔽了周边嘈杂的80 年代后新建的民宅和店铺招牌,创造了一个城市中的展览环境。 【详细】

规划设计旨在营造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大学校园,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一个体现地方文化、自身特 点和环境特色的大学校园,一个经济实用的大学校园。遵循以下设计原则:设计遵从自然特点,发于自然,融于自 然。“化零为整”的相对集中式建筑布局、院落式空间布局。建筑朝向东西,减小南北视线通廊上的视觉障碍。半 覆土建筑形式,建筑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建筑融于自然。架空建筑形式,减小建筑对植被的破坏。 【详细】

规划用地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大庆疗养院旧址,南北约260米,东西最长处约300米,面积约6.8公顷。场地内部竖 向总体上很平坦,现状有大量的树木及年久失修的建筑物,场地东西两侧有两个池塘。项目从尊重场地资源,遵从 生态设计原则出发,通过现状构筑和植被的留存,延续场地承载的历史意义。 【详细】

本方案充分利用场地的特征,营造生态的滨海湿地景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场地中,可以体验生物的多样性, 根据栈道的设置和形式,给人以多样性的景观体验。在海滨的南部、中部、北部分别设置服务休憩驿站分中心,提 供完善的标识系统、平台休息系统及自行车停放系统、鸟类教育体系等服务设施,人或坐、或卧、或观、或摄,构 成一个完善的滨海休闲系统。 【详细】

“白话城市”之媒体报道

2014-Agideas:本周聚焦俞孔坚

2014-《亞洲浪潮》大脚美学:踏足大地的设计生态

2014-Topos:俞孔坚的景观

2014-耶鲁大学:俞孔坚及土人在中国的生态设计实验创新

2014-land8:“绿荫里的红飘带”——全球十大废弃地块改造利用

2013-美国《景观设计》杂志:中国之幸

2013-《设计之都》:BACK TO LIFE 让设计回归人性

2011-新浪尚品:从洪荒时代找回诗意的居所

2011-法国设计杂志《ecologik》:秦皇岛汤河公园

2010-南方周末:野草让城市更美好

2010-中国文化报:城市需要怎样的景观?

2010-羊城晚报:红飘带用野草河滩解放城市

2010-扬子晚报:“红飘带”盘活秦皇岛海滨湿地

2010-人民政协网:当代城市需要“大脚革命”

2010-《中关村》:低碳就是让自然做功

2010-南方周末:城市规划大批判

2009-俞孔坚:现在的城市就像裹脚的妇女

2009-《城市画报》:把野草、果树和麦田种进城市

2008-《新周刊》: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才是真正的地标

2008-科学时报:景观设计,重建人类与土地的和谐

2008-中国绿色时报:过度装扮的景观文化只能走向灭亡

2008-中国房地产报:景观决定城市 中国城市“四有四无”

2008-中国房地产报:世界建筑新七大奇迹“红飘带”

2007-澳大利亚《Landscape Today》: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的艺术,更是解决问题的艺术

2004-深圳商报:中国不要“洋景观垃圾”

在俞孔坚眼里,过度修饰的城市是畸形的城市,过度修饰的景观就像封建时代缠足的“小脚”一样。当今中 国许多城市都犯了“小脚病”。俞孔坚呼吁,中国环境与生态危机的巨大现实背景要求,城市设计应该重归 “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与保护的艺术。

每年,中国13亿人口中的1%都会涌入城市。20年内,全国65%的人口都将生活在城市中。所影响的是,奔腾 的河流被大理石包裹成沟渠;充满野趣的湿地变成了光鲜的池塘和喷泉;乡土的野草被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的常绿外来草坪所替代。 【详细】

土人景观促进人和土地和谐关系的理念是如何体现在您的设计之中,并解决现代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匮乏的生存问题? 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需要一场革命:“大脚革命”。改变的时候到了,必须解开脚上的束缚。 “生态城市化”是生存的艺术。现在,必须实施两种战略来为未来的可持续城市提供指导。基于生态基础设 施(以下简称EI)的多尺度城市开发是城市开发规划的空间战略,要求规划者把土地理解为一个活生生的系 统,识别能够指导城市开发的EI。 【详细】

“我们迫不及待地将乡土城镇化,结果我们不断毁掉美丽的乡村。我们耗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结果看到很 多城市的土地却是如此不适合我们生存。” 俞孔坚既有来自中国乡村的朴素情感,又有留学哈佛的国际视 野。他提出两大战略:一是“反规划”,解放和恢复自然之大脚,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模式,建立 一套生态基础设施。第二大战略是“大脚美学”,认识到自然是美的,崇尚野草之美,健康的生态过程与格 局之美,丰产之美。 【详细】

在俞孔坚看来,大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城市和建筑规 划设计师,正是大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觽庶稻,可 种卑湿。

俞孔坚呼吁设计倡导新的美学,即白话的美学、大脚的美学和低碳的美学,这是基于土地与环境,基于可持 续理论和生态学的美学,旨在倡导一种新的生活。因为只有新的建筑、新的城市和新的景观,才会有健康的 新的生活。 【详细】

在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 最好的东西往往最早消失。因为我们不懂得欣赏平常的美、寻常景观的诗意,因此就不珍惜和保护田野之 美、传统的农耕文化之美,大量没有丝毫特色的建筑垃圾取代了美观实用的传统民居,古建筑、古道路及堤 坝、桥梁、河道、池塘、风水林、祖坟山等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新农村建设必须从“生存的艺术”出发,首先关注农村居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保护好乡村的田 野、山坡、水系、植被等生态环境,保护好良好的村庄选址、村落布局和重要传统文化遗存。 【详细】

有时候,一些所谓的“人的需要”很可疑,比如现在城市景观里经常出现的草坪,究竟是谁需要那些草坪? 草坪是欧洲的景观元素,白种人需要草坪是因为他们需要晒太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维生素D,黄种人是不 需要这样的。 从需要来讲,中国人对草坪是没有太大的需要的,它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种展示、一种观赏 性景观,它是不让上去坐的。气候不适宜;没有真正的需要;中国本来土地资源就很紧张。所以草坪是不适 合中国国情的。 【详细】

为什么我们急于拆掉旧的,急于抹掉自己的历史记忆,急于在白纸上画最美的图案? 这里由三种落后的价值观决定。第一个是长官意志,长官意志是不考虑平民的日常生活的,或不能深入到平 民的日常生活去考虑。第二个是暴发户意识,就是拜金主义,有钱就是老大,有钱什么事都能干。第三个是 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小农意识。 【详细】

“我们现在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全国各地都在高速发展自己的城市。但可悲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 ‘为了城市而城市’,而不是‘为了家园而城市’,因此我们正在远离自然、远离文化的根基,而未来土地 将在联系人类与历史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细】

在所述项目中,除北京市郊的湿地公园外,其他皆在通常的旅游圈之外或不为西方人所熟知,它们展示了从广东省 的马岗村到位于香港面对的广州中山市被遗弃的造船厂,再到东北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都表现了设计师对场地高 超的解读和驾御能力,这些项目作为优秀的正面案例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在以往对中国的六次访问中,笔者从未 见过在项目中对植物有如此简约而大胆的配置和创造性的将水与景观如此巧妙融合的案例。相反,无论大多数中国 主要城市中的新开放空间表现的多么完美,也只能让我感觉有种“模仿”的痕迹在里面。 【详细】

中国需要一个根本的转变。我们之前误解了什么是发展的意义。我们必须发展一个新的本土化的系统,去理 解人地关系的变化。景观设计师不能只是园林艺术家。我们是一个农业国家,当我们建设城市的时候,我们 是尽可能地让他变得跟农村不一样。我们讨厌野草,我们喜欢看到高楼大厦,我们逃避自然。要建设一个真 正的城市,中国需要对“土”有一个新的认识。 【详细】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造城的时代,在这个急速的城市化时代,城市将往往快速形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 要一个具有高容量的市政基础设施,如高速干道、水电管网等。而更重要的,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依赖于一 个大地生命系统等必须有一个生态的系统,这个生命系统能经久不息地为城市居民提供免费的生态服务,如 新鲜空气、食物、安全和健康保障、艺术灵感、生理于心理的再生等等。而在城市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 往往忽视这个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和建设,这是目前中国人地关系危机和国土安全危机之要害。 【详细】

景观中国出品
策划:于枫垚 设计:冯  超 制作:刘  影
E-mail:news@landscape.cn 编辑部:010-62747825 广告合作:010-827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