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活动  /  正文
  •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上海站

    日期:2018-09-04---2018-11-30
    地点:北京
    是否收费:是      60元
    报名方式: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 9 月 4 日起在上海虹桥国际展会举办。展览以各种材料的运用为线索回顾来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过去 30 年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归纳为 10 个物理材料类别:竹、木、纸、石头、金属、砖瓦、玻璃、树脂、膜/纤维、土。

展览以图文、材料、模型、样本与艺术装置的方式共展出 61 个作品。

隈研吾( Kengo Kuma )生于 1954 年,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 1990 年设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KKAA ),现任东京大学建筑系教授。

至今,隈研吾的作品已遍布全球 20 多个国家。在其工作室官网显示,他在中国的项目有 25 个,本次展览中回顾的中国作品有《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北京,竹)、《森林居所》(上海,木)、《道》(台湾,木)、《纸之砖》(上海,纸)、《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苏州,金属)、《北京前门》(北京,金属)、《无锡万科》(无锡,金属)、《虹口 SOHO 》(上海,金属)、《新津·知·美术馆》(成都,砖瓦)、《船厂1862》(上海,砖瓦)、《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杭州,砖瓦)、《北京茶室》(北京,树脂)、《空气砖》(上海,膜/纤维)和《“上下”品牌上海旗舰店》(上海,膜/纤维)。

“保存现存的人文与自然”是贯穿于隈研吾所有作品的设计思想,他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以人为本的建筑。他和他的团队专注于可取代混凝土、钢铁的新材料研究,从而探索后工业时代的全新建筑形式。

举办展览的虹桥国际展会本身就是隈研吾的一个作品。新地集团找到隈研吾,希望他能来设计这个占地 31 万平方米的展示贸易综合体,并希望能与虹桥的交通枢纽、国际会展中心成为一个有机的关系。隈研吾将这个项目当作一个宇宙来设计,他想要通过建筑来表现宇宙。“在虹桥的这个地块中既有建筑物,也有自然、流水,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表现出整个宇宙。”

20180920_111909_011.jpg

虹桥国际展会效果图

展会有四栋建筑,展览集中在其中一栋内,另有一栋还未完全竣工,一栋是咖啡纪念品店。建筑外墙由玻璃、木头建成,咖啡厅外有一小片竹子。展厅分为 2 层,分别展出了 61 件作品的模型、建筑图片、材料样品和建筑理念。两层楼中间有大面积的阶梯,可以供观众零星坐下,同时也是一个放映空间。

自然的建筑

隈研吾认为 20 世纪是混凝土的时代,混凝土造就了 20 世纪的城市、国家和文化。 20 世纪的主题是全球化和国际化,在建筑、城市领域将全球化变为可能的,正是混凝土材料。

由于混凝土这种素材不仅具有不挑剔场所的普遍性,还可以做出任何造型,且强度很高,这些使得这个万能的材料在 20 世纪普及开来。但反过来,也造成了这一技术及背后隐藏的单一哲学同一化,使其失去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建筑的多样性。

隈研吾认为, 20 世纪就是这样一个单一的时代。支撑 20 世纪经济的,是人们“拥有房产”的强烈愿望,人们因地缘、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变得不安定,于是寄希望于通过混凝土这种坚硬的东西使自己重新稳定下来,以此消解或试图消解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安定感。

在《自然的建筑》一书中提到,混凝土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看不到它的内在变化,这是其本质所在。人们的感觉变得麻木,在混凝土中做装成了日常。

隈研吾认为,天然与人工的界限其实很模糊。当某个事物与它所存在的场所产生幸福的联系时,我们就会觉得它是自然的。自然是某种关联性。书中说到:当我们不再考虑看起来怎样,而是考虑怎样去创造时,才能了解幸福是什么。一定要以那片大地、那个场所作为原料,遵循适合那个场所的方法来生产建筑。

通过具体的场所一一探讨这种方法在现代实践的可能性,是《自然的建筑》一书想要探讨的,也是展览《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想要呈现的。

隈研吾说:“这次展览希望能够展示我使用过的所有材料。这些材料个体虽然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希望大家感受到某种超越材料差异的,我对待建筑共同的方式以及类似于哲学的东西。”

10种材料,及其代表性建筑

“我们并不是想要留下某件作品,而是保留一个运动着的整体(研究室)。这样即使我不在这个世界上,这种关联性仍旧能够延续下去。”

隈研吾儿时横滨老家的屋后面有一大片竹林。竹子天生笔直,这种特性是其他树木无法企及的。它的几何美学吸引着建筑师们。纵观 20 世纪,竹子并没有以主材形式大规模的使用在建筑中。因为竹子干燥后会开裂,难以用做建筑结构。然而,隈研吾和他的工作室一直在挑战这个极限。

20180920_111909_013.jpg

《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中国北京

为了建筑竹结构,去除了竹节、插入钢材并注入混凝土,创作出了 CFB (混凝土填充竹)管。

20180920_111909_015.jpg

《以心传心》,韩国光州

着眼于竹子的柔韧性,建造了一个会晃动的竹棚,这种竹棚能对运动作出交互式的回应。当有人踏上竹板的时候,竹地板便将力量传递到竹子的两端,放大末端的运动力度,从而导致整个空间产生震动。

20180920_111909_017.jpg

《滨田酱油》,日本熊本县

使用特殊的南美瓜多竹,这种竹子即使在干燥后也不会开裂。构建竹子的最大障碍在于接合部分,用螺栓将他们牢牢地固定在一起,编制竹篮等物件时采用“ Yatara 随机编法“。


横滨老家的一栋 20 世纪 30 年代建造的木结构平屋,是隈研吾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给他的童年提供了一个温暖而舒适的成长环境。木材是最容易编制的材料,通过加工出来的榫与卯便可拼接。木材的韧性大,可塑性强。建筑可以想像云一样由松散例子组合而成。隈研吾相信利用木材可以建造未来感的、云状的建筑。

20180920_111909_019.jpg

《 Coeda 咖啡屋》,日本静冈县

用日本柏树( hiba )的细条目装配建造出一个开放而通透的伞状亭子,像一颗大树的枝干散出无数的分枝,这样一个通透的空间似乎与太平洋融为了一体。

20180920_111909_021.jpg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日本东京

将构成东京的“基本粒子”——单层木造建筑堆叠起来,建造出八层楼的中层建筑。这是二十世纪传统建筑系统的变体,具有相同平面和剖面的楼层被一一堆叠在一起。在七层“房屋”的每一层上都固定了 300 毫米深的木材遮光栅格,调整每层栅格的倾斜度和角度,可以使每层看起来都是一个独立体,并也可减少阳光的照射。


纸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可以以液态存在。和纸被称为是“冻结的液体“,在全部由固体构成的建筑中,拥有这样的液体属性是非常珍贵的。所以,日本的建筑传统非常重视纸的运用。

20180920_111909_023.jpg

图片来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网站

《安东尼·克拉夫档案馆》,法国巴黎

采用了和纸涂装的制作技术:在多空的铝制面板上涂抹和纸纸浆,再用他们来包裹整个空间。这种技术可以调整金属板的透明度,并控制阳光透过天窗的质与量。

石头

垒砌沉重坚硬的石块,筑起坚固的墙壁,以它为媒介联系起人类和环境。另一方面,是石块通过人类的手,一块一块地垒起来。人手精心垒砌,石壁一方面如石头般坚固,另一方面又极具人性,与人类的手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然的建筑》

20180920_111909_025.jpg

图片来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网站,有裁剪

《 V&A 邓迪设计博物馆》,英国苏格兰邓迪市

苏格兰的峭壁将海洋与陆地分隔开来,其样貌粗犷而斑驳,从中汲取来灵感构筑了一个具有遮蔽效果的立面,组成立面的预制混凝土构建按一定的间隔分布,使光线能射入内部。博物馆建筑的目标是赋予这种人造的建筑以天然峭壁的强度和粗糙感。

金属

虽然是金属,却表现得类似生物。金属是能够实现强弱之间微妙平衡的材料,因为金属不仅具有强度,而且具有非常高的韧性。隈研吾尝试过将纸或土附着在金属网上,这样就把金属、纸、土三种材料整合到了一个系统中。

20180920_111909_028.jpg

《阳澄湖旅游集散中心》,中国苏州

用随机排列的铝制角状物来搭建屋顶,可以重现茅草屋顶的粗糙质感。这种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建造出一种随机闪烁的铝制屋顶与阳澄湖美丽的湖面融为一体的效果。

砖瓦

砖瓦像树脂和玻璃一样,是通过加热从液体转化为固体的。火是房屋的中心,不仅能够给人温暖,保护生命,还能够以各种形式作用于物质,促进物质转化。人的身体本来就是温暖的液体流,因此对于火,对于液体,倍感亲切。

20180920_111909_030.jpg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中国杭州

这个设计的出发点是希望可以在其中感知到建筑下面曾经是茶园的土地,因此在建筑的地面上设计了上下连续的坡道。使用多边形区分法将博物馆分割成一系列复杂的斜面三角形,这样博物馆的小型三角形屋顶看起来就像村庄中的房屋。

野外烧制法制作出的瓦片被用于屋盖和隔墙来抵挡阳光直射。

这个项目中的不锈钢丝是呈对角线交错的,这就使瓦片的排列方式更为随机。

玻璃

玻璃不只是透明的面,原本是颗粒状的泥土,借助火的力量转化成液体。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玻璃的透明、虚无,更想发觉它作为材料的特性。尤其是,玻璃有厚度,它的厚度会在边缘突然出现。

20180920_111909_032.jpg

图片来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网站,有裁剪

《“蒂芙尼”品牌银座店》,日本东京

通过在玻璃板之间夹入用于建造飞机机身的轻重量、高强度的铝制蜂窝芯,开发出可持续的外墙组合原件。这些墙面组合元件具有高渗透性,在屏蔽太阳辐射方面也相当有效。

树脂

如果能够紧紧抓住树脂的自由特性,它也能表现出媲美木材的柔和温暖。一如其名,树脂原本是通过植物、藻类等物质在海底堆积成为石油而生。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过程,触摸树脂表面会产生亲近感。

考虑到树脂本身是植物体,也可以完全还原成土壤,树脂可以称为地球循环再生系统中的一员。

20180920_111909_034.jpg

《水枝屋》,美国纽约

从注入水的塑料容器在工地可用作临时路障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一种重量能随水改变的外部墙体系统,并在乐高积木的塑料容器中首次尝试了这种系统。通过在墙体、地板和屋顶内部循环温水或冷水,这种建筑结构可作为一种环保设备使用。

膜/纤维

如果想让建筑变得更柔软一些,那么最有趣也是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就是纤维了。

尝试将原本柔弱的纤维用在沉重且坚硬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现代的柔软材料弥补了 20 世纪重且坚硬的材料的不足。

20180920_111909_037.jpg

图片来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网站

《米姆草地》,日本北海道

这是一座被聚酯膜覆盖的实验性住宅,将聚酯膜覆盖于木质框架上作为外表层,在贴上玻璃纤维作为内表层,形成一种双层膜结构。在双层膜之间放置一个加热器用于循环热空气,这样就可以在寒冷地区建造出具有高保温性能的住宅。


日本有大量火山,因此土壤里富含火山灰的营养物质,即使不加以打理,也会杂草丛生。

土不仅仅是粉末的集合体,也是液体,更是孕育生命的载体。

20180920_111909_039.jpg

图片来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网站

《安养寺木质佛像贮藏设施》,日本山口县下关市

在这个项目中复兴了土坯砌筑技术,产自该地的土壤被称为“丰浦土”,这是一种颗粒大小较均匀的优质土壤,有利于确保仓库和围墙的坚固度。

用这种土壤制作的土坯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也能用此构造一座可以自然通风的建筑。与地面接触的土坯块中被混入水泥,防止它们在雨中塌陷。在需要通风的区域,砌块之间留出了狭缝并用钢板进行加固。

展览信息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

Kengo Kuma: a LAB for materials

展期:2018 年 9 月 4 日至 11 月 30 日(周一闭馆)

开放时间:10:00-18:00 ,最晚入场时间为17:00

地点:虹桥国际展汇 10 - 2 号楼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申昆路2377号

公共交通:搭乘地铁 2 号线或 10 号线至“虹桥2号航站楼”站

班车位置:虹桥二号航站楼 P5 大型停车场

发车时间:10:00-17:30 每半小时一班


题图及文中图片除特别说明,皆由好奇心日报拍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