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作者:计成 译者:胡天寿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9787536699663
·条形码:978753669966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深入阅读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丛
·图书品牌:重庆日日新
内容简介
《园冶》如何营建一座精雅而又奢华的中国古代园林或别墅?从相地风水开始,如何因地而为,完成厅堂、楼阁、门楼、书房、亭榭、廊房的总体平面布局?如何在屏门、风窗、仰尘、栏杆的造型运用中透出建园者的古典艺术修养?如何建造墙垣和门窗?如何造一座灵秀的假山?
针对这些,该书提供了最透彻的原理,以及最适用的方法。即使你在做家装,或者店面装修,这一原理和方法也能为你提供众多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元素。不仅如此,该书还为你展示了中国造园文化的现代高度,那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精妙理念。
序言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卒年不详。为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这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计成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遗憾的是其诗作已散佚,今人难以窥其风貌。
《园冶》共三卷,其中包括“兴造论”与“园说”两部分,前者为总论,后者论述造园及相关步骤。“园说”之后又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十个部分
卷一包括兴造论、园说以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等部分,可以看做是本书的总纲。卷二描述装折的重要部分——栏杆。卷三由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组成,最后的借景篇为全书的总结。作者认为借景乃“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不尽哉。这段话可以看做是本书的点睛之笔。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说造园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明代中后期,士人普遍追求闲情逸致的所谓“幽人”情怀。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出“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当时园林设计者的最高追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作者对建筑、山水、花木进行了精妙的艺术剪裁,以诗词意境为据,以山水画为图,创造出一幅虽经人工创造,但又不露斧凿痕迹的自然图卷。如叠山,作者认为“最忌居中,更宜散漫”。谈造亭,作者认为亭子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再如楼阁,作者认为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这些观点,无疑都是精彩之论。
目录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代序)
冶叙
题词
自序
卷一
兴造论
古籍名家论园林兴造
颐和园
留园
拙政园
承德避暑山庄
园说
相地
山林地
城市地
村庄地
郊野地
傍宅地
江湖地
方壶胜境的风水图
古代常用相地风水道具
民俗中的建房禁忌
立基
厅堂基
楼阁基
六楼基
书房基
亭榭基
房廊基
假山基
网师园
民间常见大门式样图
屋宇
门楼
堂
斋
室
房
馆
楼
台
阁
亭
榭
轩
卷
广
廊
古代园林中常见屋顶式样
列架
五架梁
七架梁
九架梁
草架
重椽
磨角
地图
列架式
地图式
装折
屏门
仰尘
户槅
风窗
风窗·装折图式
风窗·槅棂式
卷二
栏杆
栏杆图式
卷三
门窗
门窗空图式
墙垣
白粉墙
磨砖墙
漏砖墙
乱石墙
漏明墙图式
墙垣砌法
造园树木
铺地
乱石路
鹅子地
冰裂地
诸砖地
砖铺地图式
掇山
园山
厅山
楼山
阁山
书房山
池山
内室山
峭壁山
山石池
金鱼缸
峰
峦
岩
洞
涧
曲水
瀑布
掇山过程
造园理水
选石
太湖石
昆山石
宜兴石
龙潭石
青龙山石
灵璧石
岘山石
宣石
湖口石
英石
散兵石
黄石
旧石
锦川石
花石纲
六合石子
园圃假山
宣和六十五石
借景
自识
古代园林建筑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