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8家国际知名景观事务所的未来畅想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22-01-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原创
新年伊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简称:景观学专委会或CLA)邀请来自国际知名景观事务所——AECOM、ASPECT Studios、ATKINS、Hassell、SASAKI、SOM、SWA和Turenscape的行业大咖,共同讨论未来景观行业应该如何发挥专业领导力,从而作出对于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的学科和行业发展、全人类社会福祉的有益贡献。

AECOM


22.png


在AECOM,我们全面践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承诺及“永续未来·泽被未来”的相关战略。这将是未来景观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我们的景观设计团队将ESG战略贯穿于大型规划设计和环境设计项目中,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在与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私企开发商的紧密合作中,我们应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来提高景观设计的功能性、美感和对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

At AECOM we’re fully committed to delivering our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strategies and these will become essential for landscap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ur landscape practice is applying ESG strategies through many of the large-scal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work we undertake to tackle the interconnected crisis of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loss. We are working closely with local government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developers to apply nature-based solutions to increase the function, aesthetic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of landscape design.


▼英国苏格兰自然资源实验室(再野化项目)(照片来源:Chris Coupland)

2.jpg


通过修复河流、植树造林、创造湿地以及保护山地和乡村的土壤、栖息地和水资源,我们致力于恢复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然而,未来的发展仍将以城市为主,因此,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对建成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为此,AECOM推出了"韧性城市"的新媒体平台,收录了对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This includes restoring rivers, planting new forests, creating new wetlands, and protecting soils, habitat and water quality in mountain and rural areas to restore the integrity of our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systems. However, as the future will be a largely centered around our cities, the future of nature-based solutions in landscape design will need to make greater impact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this, AECOM in China launched a Resilient Cities micro-site [AECOM 全方位“韧性城市”新媒体平台] which others viewpoints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cities and the future.


▼2016 南京生态岛大江侧滨江风光带示范区景观设计

3.jpg


作为一家采取“国际视野·全球实践”战略的企业,AECOM融汇了全球思维领导力,旨在"构建功能更为强大的城市中心,以更好地满足后疫情时代生活及工作模式的需求" 。

在近期发布的《伦敦2070》和《旧金山湾区2070区域战略》等白皮书中,我们从更深远的维度进行构想,突出潜在的机遇,从而通过多方长期合作的方式,提高大众生活质量,并在减轻对自然资源影响的前提下,为经济增长创造机会,帮助不同类型的区域发展得更为成熟、更为完善。

As a company that Thinks and Acts Globally we also draw upon our global thought leaders when ‘Creating stronger, sustainable urban centers that serve post-pandemic models of living and working’ [Sustainable Legacies - Creating stronger, sustainable urban centers that serve post-pandemic models of living and working (aecom.com)]. Recent White Papers published by AECOM looking deep into the future for cities like London and San Francisco highligh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economic growth with have a lower impact on natural resources, allowing all place types to mature into better versions of themselves. 


▼2021上海碧云绿地景观设计二期

4.jpg


在对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做规划之时,则需要对城市中心的核心区、社区以及郊区副中心等场所进行考量,这些将有潜力成为AECOM提出的"生活中心"。这些将成为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的场所、数字化互动的热点区域。这样的空间能鼓励更为包容公平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并推动更大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景观设计师都致力于让社区更加充满活力,更加与自然融合,并在15分钟社区圈的中心地带提供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服务,如屋顶花园、绿色街道、口袋公园、联合办公发展空间、酒吧、咖啡馆和娱乐空间等。这些可以与城市绿化项目共同打造质量更高的公共绿地,造福于人、社区和自然。

When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in Chinese Cities we also need to consider the heart of urban centers as well as neighborhoods, and suburban centers that could evolve to become what AECOM label as “civic hubs” to act as destinations and focal points for communities to interact face-to-face and digitally. Throughout these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landscape architects need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ties to come alive, integrate nature and host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ervices such as green roofs, green streets, pocket parks, local co-working and development spaces, bars, cafés and entertainment spaces at the heart of 15-minute neighborhoods. These need to be address higher quality public parks along with urban greening projects to benefit people, place and nature.


▼2018 上海瑞安创智天地 lot5地块景观改造(成嘉广场)

5.jpg


在第八届上海景观论坛上,我发表了 "自然积极型的未来 "这一主题演讲,主张走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传统思维方式,并提出只有在达成生态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全面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简而言之,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危机,且通过共同实践低碳消费及减少碳排放,才能达成2030年实现自然积极型社会、在2050年实现生态全面恢复的全球目标。

At the 8th Shanghai Landscape Forum, Lee Parks, AECOM Landscape Practice Leader from our Shanghai studio introduced the topic of a Nature Positive Future, to go beyond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o recognize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can only be realized if the Biosphere related goals are met. In short, we must wake up to the interconnected crisis of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loss by reducing our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focusing on a Global Goal for Nature Positive by 2030 and full recovery by 2050.


▼2020 上海瑞安上海新天地时尚I景观更新

6.jpg


在论坛上,我引用了2020年联合国全球气候行动奖得主、无国界景观设计师协会主席,景观设计师Kotchakorn Voraakhom的决心和倡导。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当被问及有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看法时,她的回应是:“我们能否在这一代改善气候问题?我的回答是:是的,而且是必须!” 景观设计师需要从幕后走到台前,来到聚光灯下,让外界更多地听到我们的心声。

During the forum we cited the determination and positive advocacy of Landscape Architect Kotchakorn Voraakhom, the 2020 UN Global Climate Action Award Winner and Chairwoma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without borders. When asked at COP26 her opinion o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her response was “Can we fix climate problem in one generation, my answer would be Yes, we have to!” Landscape architects need to step into the spotlight or out of the shade and become a sun-loving species. 


▼香港东涌生态海岸线

7.jpg


我们的工作对解决人类有史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具有重大意义,这也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世界顶尖的科学家,《突破极限》的作者Johan Rockstrom教授也这样建议:"2020年至2030这十年之间的举措或将对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未来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作为设计师,从个人层面和专业层面都应当为应对这一危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立刻采取行动!

 We need to advocate the importance of our work to address the biggest challenges humanity has ever faced and if following the advice of world leading scientists like Professor Johan Rockstrom, publisher of ‘Breaking Boundarie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What we do between 2020 and 2030 will be the decisive decade for humanity’s future on earth.” There is no time to lose, We all individually and professionally have a role to play in addressing this crisis. The time to act in now.



ASPECT 


33.png


景观设计师的时代已经到来。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各族人们和国家都在积极努力的应对大气和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极端温度、海平面上升、洪涝和干旱、生物栖息地及多样性丧失等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景观驱动设计的时代已经到来。景观设计是一门建立在人与自然共存原则基础上的学科,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拥有一套独特的多尺度和多系统的思维方式、鉴赏力和敏锐度,创造有意义的特定场所的解决方案,应对未来的集体挑战。

事实上,在城市和建筑环境领域,已经有许多项目转向了景观优先、景观驱动或主导的方法。这种方式使得每个场地、地方或地点的特质能够引导设计结果的方向,让场地发声,而不是将形式和结果强加于它。


▼2021 上海The Roof恒基旭辉天地 (照片来源:董良)

9.jpg


地面城市主义是指所有的考虑都是从地面开始的, 包括土壤、地形和横亘其中的自然系统。其实很多业内人士都熟悉并倡导这种思维,但我们仍然需要以更有力的声音推动景观建筑的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景观设计在我们未来的城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最近几个月,在英国举行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120位世界领袖和4万多名专家和与会者聚集一堂。景观行业的唯一声音来自于一位打动人心、富有同情心的、鼓舞人心的演讲者--泰国的Kotchakorn Voraakhom。我为在全球舞台上没有更多像她这样的声音而略感悲哀。如果每个景观设计师,无论是作为个人、团体或是全球连接的行业社区,不仅仅致力于保持紧密的业内交流,而是转向更为广泛的全球听众,以更大的声音为行业进行宣传和发言,我想这定能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为景观行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In recent months the United Nations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the UK, brought  together 120 world leaders and over 40,000 specialist and participants. The sole voice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was from one poignant, compassionate, and inspirational speaker - Kotchakorn Voraakhom of Thailand.  I was slightly saddened that there were not more voices like hers at events like this on the global stage. I can only imagine the positive impact and possibilities if each landscape architect as individuals, groups or globally connected industry communities advocated and spoke with a louder voice, not just to each other, as we seem to do quite well, but to the greater global audience. 


▼2021 上海The Roof恒基旭辉天地 (照片来源:董良)

10.jpg


解决气候变化、碳中和、水敏城市、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这些重要关键词已经在我们的议程上, 但作为一个行业,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的“小”的因素,那些通常不被人们看见或是谈论的,例如,全球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焦虑、孤独感的困扰, 整体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导致自杀倾向上升。作为人类,我们本质上仍是依赖环境的生物,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受到我们周围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Whist addressing the critical climate change agenda, and other factors are already in our sights (carbon neutrality, water sensitive cities, biodiversity loss to name a few), I feel that as an industry we can’t overlook other finer factors which are often unseen or not spoken about.  As the global population living in urban areas continue to increase, studies show a direct correlation and impact on the prevalence in mental health issues, with an increase in depression, anxiety, loneliness, physical health issues, general wellbeing and suicide within dense urban environments.  As humans, we are intrinsically creatures of our environments, with our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consciously and subconsciously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fluenced by what is around us.


▼2021 重庆The Ring重庆光环购物公园 (照片来源:王文杰)


我们日常所处的城市环境充满了普适的街道,这些街道的设计并非以人为本,而是为车而生,并且被商业营销所主导, 这样重复、单调而普通的环境,承载了极少的生物多样性,也没有体现出各个地方的身份或是独特性, 更无法为人们、环境、文化提供有意义的价值。其实,恰恰是在这个领域,我们可以创造出让人们聚集到一起,建立联系,能够真正的进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地方,让人与自然以可持续的方式和谐共存,同时也在日常层面上对人们的健康、福祉产生益处。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exist in day to day are filled with generic engineered streets, designed for cars, not people, and dominated by commercial marketing.  A repetitive and mundane environment that hosts minimal biodiversity, reflects little of the uniqueness of place or identity and provides limited meaningful value to the peopl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s it should be serving.  It is within this realm we can create places that people come together and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nd (really connect) and to engage with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ly considered spaces filled with urban interventions that allow people and nature to co-exist sustainably whilst reaping the health and well being benefits at a daily level.


▼2020 成都Hyperlane超线公园展示区 (照片来源:鲁斌)


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握一切机会(并提倡个体的贡献),倡导追求长期的社会和环境驱动的结果,而不是短期的商业收益。我们亟需创造环境和体验,摆脱对短期商业驱动影响的盲目关注和追求, 不该用空旷的铺装广场和幕墙景观取代有自然荫凉的城市空间。我们应致力于创造独特、大胆、能够激发灵感的空间,用愉悦感打破世俗的单调,为社区和地方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并创造真正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和业主真正想要给这些社区带来的变化。事实证明,以社会和环境需求为驱动力的项目也会带来更长远、影响更大的可持续的商业成功。

我期待在未来,景观行业能够把握住一切机会,在上层决策层面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引导项目业主能不盲目的着眼于短期的商业影响,进而致力于创造激发灵感和愉悦的地方,提升城市的多样性,提出有意义的以社会和环境为导向的解决方案。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and duty as landscape architects to leverage every opportunity (and leverage private investment) and advocate for long term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driven outcomes, over short-term commercial gains. There is a dire need to create environments and experiences that break away from the naive blind focus on short term commercially driven influences (empty paved plazas and views of façades instead of naturally shaded urban spaces) and create places that are unique, bold and can inspire,  bringing delight to counterbalance the mundane, whilst providing real value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to communities and places in which we are (and our clients) are privileged to bring change to.  It is proven that projects that are driven by a focus o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needs result in longer term and greater (sustainable) commercial success too. 
In summary, carry a louder voice in the upper levels of decision making, lead clients away from short term commercial blindness to create places that can inspire and delight, increase urban biodiversity, and provide meaningful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orientated solutions at every opportunity. 



ATKINS


44.png


我们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双重挑战,无一不在强调环境的生态性,和城市的集约性。各行各业的未来从未如此的充满不确定性,但同时又孕育着无限的可能性。这些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需要各行各业中的引领者及其后辈共同去探索及创造,但目前最重要的是社会各个层级思想转变的迫切性。从景观行业举例来说,我们需要从社会各个层级及景观行业自身两个方面,转变认知,从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景观。

首先是社会的各个层级,也就是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级的认知改变。未来的30-40年,世界各国需要陆续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目的是使现代社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行,这将对社会方方面面做出改变,因此我们都需要突破自我原有的认知边界,对整个社会进行重新审视。


16.jpg


第一,从政府制定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得到多方支持以获得正确全面的认知,从而制定正确的战略及实施路径,尽快实现目标。比如,2019年英国政府修订《气候变化法案》,率先以法律形式明确2050年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为协助政府实现这个目标,在同一年,阿特金斯制定了工程设计行业的碳中和实施路径。2021年,阿特金斯又成为英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作为首席顾问,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推动实现净零目标。在中国,阿特金斯则于2014年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旨在为中国未来的生态低碳城市规划提供高水准的参考和标杆。

第二,在企业战略层面,每个企业都需要正确的认知,如何在碳中和竞速时代,为企业活动制定可持续战略。以阿特金斯为例,企业将通过七大策略,在2030年实现企业的净零排放。

最后在个人行动层面,每个人都需要转变认知,比如了解地球各个场景的可持续要点,共同守护地球的环境。


17.jpg


第二个方面,是景观行业自身认知的转变。首先是所有的景观设计师和普通民众,都要认识到景观行业在新时代的重要职责。目前我们仍然感知到,社会普通民众对景观的定义,还局限在绿化这个层面。其实景观的职责范围,从建筑的外墙线,一直扩展到整个地球的户外空间。景观是“缝合户外空间”的重要统筹专业,通过转变全民对景观行业的认知,继而让政策制定者认识到景观专业的重要性与潜力,更好的帮助全社会实现新时代的目标。


18.jpg


比如我们设计的这个一线城市的中央公园,通过景观的统筹,创造了一个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融为一体的新型中央公园。根据项目要求,为业主提供多专业、综合性的全过程设计咨询服务,是阿特金斯的一大特点,并经历了80多年实践的验证。我们的景观专业与策划、规划、建筑、工程等其他多个专业协同工作,前瞻性的将自身的职责定义为“户外空间的统筹者“,帮助业主实现目标。


▼2020年 中国上海 某中央公园 概念设计效果图

19.jpg


同样的,以阿特金斯最近完成的成都的世界大运公园为例,我们的设计团队基于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项目积累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成都创造了一个更复合、与周边功能融合的优秀运动公园。但我认为这个公园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多管了很多闲事”:经过不懈的坚持和沟通,缩窄了世界大运公园与东安湖公园之间市政道路,并取消了下穿通道,将两个公园缝合在一起。


▼2021年建成 中国四川成都 世界大运公园 (照片来源:谢高翔)

20.jpg


其次是所有的景观设计师和普通民众,都要转变对景观美学的认知。在双碳背景下,我们正在从工业文明,加速跨入生态文明。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格局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以公园为例,树木可以吸收碳排放,并随着时间的增长价值也在增长。但是服务设施只会越来越老化,因此公园的零碳排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将更多的以“集约高效”为导向。低维护、类天然的景观,将成为主流的审美。因此,转变民众甚至我们自身的审美认知,是推进双碳战略的社会基础之一。

以伦敦泰晤士河岸金士顿段的整体提升设计项目为例,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部分车行道改成零碳的自行车道,并加密人行横道,便于民众便捷到达水岸,亲近自然。大量的运用自然生长、低维护的本土植物,不仅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也创造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公共空间。


▼2019年建成 英国伦敦 泰晤士河金士顿段 生态低碳的开放空间

21.jpg


此外,在我们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设计中,我们大量使用了树木造景,结合地形,营造低成本,低维护的景观空间,并结合屋顶绿化和光伏廊架,营造了一个海绵机场和绿色机场。


▼2021年建成 中国山东青岛 胶东国际机场 海绵机场景观

22.jpg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作为站在新时代开端的景观人,除了关注可持续技术的发展,我们更要注重引导社会各层级的民众对景观专业认知的转变,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HASSELL


55.png


中国的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硬实力相较几年前已有显著的提升,然而与市民生活更密切相关的的城市软实力的发展却与硬实力的提升相去甚远。特别在国内外仍经受着疫情带来的干扰的大背景下,城市公共环境在各个方面都经历着史无前例的考验与挑战。与此同时,新社群的出现,虚拟网络环境的发达和“元宇宙”等概念的不断涌现,也不断打破着人群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定义。

如何通过城市景观空间营造提升城市软实力?如何在疫情形势下,通过景观空间塑造更有韧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塑造引导更为积极的鼓励社群交流和思考的户外创意空间?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将从这些方面贡献社会影响力。


▼2021年10月 上海徐汇西岸公共空间

24.jpg


Hassell一直致力于打造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场所。不论是刚刚获得碳中和证书的北京通州绿心城市公园项目,龙岗河碧道景观工程项目,杭州大运河景观带项目,还是汤山猿人洞文化公园项目,我们都把景观作为设计方法,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由上海西岸集团联合Hassell一同打造的“水岸汇”项目作为具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品牌,致力于为民众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公共服务,以鼓励各种社群进行户外交流为目的和社会价值。


▼2021年10月 上海徐汇西岸公共空间

25.jpg


我们将沿江规划的37个水岸汇公共服务空间分成四大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原则和功能比例,从人性化,辨识度,共享性和活力值四个维度激活现有建筑周边空间。旨在更新现有城市节点的同时,通过我们与西岸一同开发的导则,使全线不同功能特色和使用社群的“水岸汇”节点能在统一原则下进行设计和提升。不论是热门的“网红”休闲餐饮,舒适恬静的咖啡轻食,或是热情活力的运动滑板社群,还是聚焦人文的党群中心,我们都为不同的社群聚集提供更为适用的户外空间场所,鼓励更多的户外交流和社会活动,从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2021年10月 上海徐汇西岸公共空间

26.jpg


新的社群和年轻人的聚集是增强城市软实力的根本,营造人们喜爱的优秀场所,吸引优秀的人才,让他们因为热爱这座城市而留下来并为之努力奋斗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SASAKI


66.png


现代景观专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曲折历程,如今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和土地退化正将地球推向巨大灾难的边缘[1],人类需要彻底改变与自然共处的方式,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来帮助解决这些危机。在此过程中,景观建筑师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规划、设计、管理和培育自然环境与建成环境[2]来避免、缓解、甚至逆转这些不利影响,帮助人类和地球实现可持续的未来。

作为一个跨学科的行业,景观建筑师们可以运用地理、生态、城市设计、市政工程、土壤科学、植物学、环境心理、园艺、产品设计和艺术等多专业技能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采用系统性的思维,创造全方位的可持续性,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保护人类共有的环境——空气、水、土地和生态系统[3],从而保证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除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之外,建造的景观和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效法健康的自然系统,甚至使之再生,从而增加它们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建设项目可以通过构建在水、土壤、植被、材料、栖息地、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起到调节全球气候和当地小气候、净化空气和水、保存和补给水资源、控制侵蚀和沉积、减灾、帮助植物传粉、提供栖息地、生产食物和可再生的非食物、分解和处理废弃物等作用。[4]在进行规划和项目选址时,应避让那些提供基本生态系统功能的现状农田、涝原、湿地和森林等,优先考虑对已退化的场地进行更新,利用项目建设的机会恢复这些退化场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支持当地经济和社区。这样做还可以减轻对未开发土地的压力,提高城市已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集约化利用土地和社会资源。


▼2019 中国上海徐汇跑道公园(照片来源:Sasaki Associates, Inc.)

28.jpg


社会性涵盖与人类健康福祉相关的内容。例如,场地要提供服务于社区的多种空间,并满足不同人群的平等使用需求。以公共绿地为例,它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兴趣和不同规模人群的使用需求。同时,一个具有社会可持续性的场所一定要为所有人群提供平等的使用机会,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以及所有弱势群体,使他们都可以得到和年轻力壮的人群完全相同的使用体验。


▼2019 中国上海徐汇跑道公园(照片来源:Sasaki Associates, Inc.)

29.jpg


文化的可持续性包含继承场地基因和对场所记忆的演绎。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提炼表达场地自身特色的元素,并将它们放大和延伸,使场地的基因得以彰显。在具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场地上,我们可以保留并重新利用一些原有的场地元素,来延续它的场所记忆;同时,用设计语言重新演绎场所精神,以更加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方式来延续场地历史。


▼2019 中国上海徐汇跑道公园(照片来源:Sasaki Associates, Inc.)

30.jpg


▼2021 中国广州白鹅潭聚龙湾片区景观改造(照片来源: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31.jpg


经济性是物质基础,同时又与环境、社会及文化可持续性互为因果。可持续景观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降低建造成本和促进周边及区域的经济增长两方面。从宏观上来说,很多城市里的公共空间项目不仅增加了栖息地、为周边人群提供了更好的休闲服务,而且都具有激活周边开发、帮助土地增值的作用,有些项目还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公共空间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催化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项目自身来看,当我们原地保留一些现状材料和现状树木、回收和重新利用一些现有的材料、利用绿色基础设施来管理雨水时,不仅减少了材料隐碳,还节约了建设成本;当采用本地产品和本地苗源、并雇佣本地工人时,不仅会减少运输成本和隐碳,还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2021 中国广州白鹅潭聚龙湾片区景观改造(照片来源: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32.jpg


▼2016 美国芝加哥滨河步道(照片来源:Sasaki Associates, Inc.)

33.jpg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于人。”[5]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中,人类社会才能得以持续。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全方位可持续的未来。


[1]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1/12/1096842

[2] https://www.asla.org/aboutlandscapearchitecture.aspx

[3] https://www.epa.gov/report-environment/sustainability-and-roe

[4] 《SITES可持续土地设计与开发评估体系第2版》,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约翰逊总统夫人野生花研究中心、美国植物园和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

[5] 习近平主席2022年新年致辞



SOM


77.png


就目前看来,景观设计对于社会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设计成果。这样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三种尺度上。在微观尺度上,一条新的街道,一方街心公园,无疑是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城市尺度上,城中公共开放空间体系的创建,正为城市发展设定了宜居的大前提。在区域的尺度上,绿地系统规划和生态绿网的构建,优化了城市的生态功能。随着公民环境意识的提升、政府决策者在环境议程制定方面的进展,景观设计的未来充满了可能性。



尺度的突破


今年,中国正式提出了国家公园的设立。这一批国家公园保护了中国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跨越行政边界的生态保护政策。这个消息是令人振奋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尺度。小至生态斑块与群落,大至山脉、流域、三角洲和海岸线,大部分生态和自然地理概念确实不受行政边界的限制。在这一全新尺度上,突破惯循的边界,以宏观、整体性的视野来统筹更长远的福祉,是我们看到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2004  上海崇明岛总体规划

35.jpg



环境的深入思考


另一方面,随着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所关注的前沿对话,让我们有机会将自然与城市当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考虑。未来的景观设计甚至可以是以人为干预最小化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设计促进自然的自生长,为自然与社会提供一种生生不息的解决方案。


▼2020  山东济南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

36.jpg



学科的互动


这一系列的突破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不仅是建筑与规划行业,景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可能不断向外延伸,与自然地理,生态学产生更紧密的联系,采用更为全面的思维方式,为城市和自然的再生性带来突破性的思考。



观念的传播


最后,除去设计的成果,景观视角下展开的社会思考,其意义也是不应被忽视的。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景观设计中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也有望作为解决城市化“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和更广泛的影响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我们所处的环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这种变化不仅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变革,还有气候以及生态层面的变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景观设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平衡。平衡城市与环境的需求,在城市中恢复与城市共存的自然山水格局;平衡人与自然的需求,采用拥抱自然的解决方案,重建共生的健康生态系统。


▼2017 广州番禺海鸥岛适宜性分析与框架规划设计

37.jpg



更健康的城市


刨去一些标新立异的复杂概念,一个城市的健康,依旧可以归结为的土壤、水和空气的健康。清洁土壤、利用植物来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建立更有效的雨污系统、饮用水分配系统,让城市以更高效的用水重新定义自己;利用植被缓解热岛效应,促进通风,提升空气质量,同时吸收碳排放。这些依旧是景观行业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



更健康的自然


在注重环境恢复的当下,我们有机会从整体上看待我们的生态系统,将人类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探索如何对现有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保护与提升,将破碎的栖息地重新连接,重建生态系统。希望我们能把每一个项目都当作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机会,将生态设计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2018 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城市设计

38.jpg



SWA


88.png


当代的景观实质上是一个与古代的景观截然不同的概念。古代语境中的景观是由具有阶级性质的代表着小众审美趣味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 或者是山,川,湖,海的郊野自然。 在人工精心刻画及浑然天成的两种空间形式间缺少一个可以平衡点, 一个兼备功能形式又不失自然本真的“被设计的目的地”。当代的景观起源于美国,在城市化后市民对于公共自然空间的需求。城市景观更多的是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空间,它服务于社会公平,健康、安全与福利,在可控的成本内创造为全民所共享的场所。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is essentially a very different concept from the ancient landscape. In the ancient one, the landscape was composed of private gardens, royal gardens, or countryside nature of mountains, rivers, lakes, and seas, which represented a niche aesthetic interest of a class nature. There was a lack of a balance between the artificially crafted and natural forms of space, a "designed destination" that was both functional and natural. The contemporary landscape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ak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public's demand for public natural space. The urban landscape is more of an open space for the public that serves social equity, health, safety and welfare, and creates a place for all to share at a manageable cost.


▼2019 深圳光明新区光明三桥 (照片来源:David Lloyd)

40.jpg


景观要做的并不只是从美学角度创造一件艺术品或单纯服务于商业和房地产的形象外衣。景观承载着社会责任与复合型的功能。景观的开放性、公平性、包容性(即通用与无障碍)对于扩大景观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其着力点应该从单纯的功能服务拓展到对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福祉以及与环境生态的平等共生。

未来的景观行业除了在设计创造和谐平衡的开放环境外,在碳排累积、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等议题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景观可以致力于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的早日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人类命运共同命题。

The landscape is not just about creating a work of art from an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or simply serving the image of commercial and real estate trappings. The landscape carrie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 complex function. The openness, equity and inclusiveness of the landscape (i.e. universal and accessible) are crucial to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landscape, and its focus should be expanded from purely functional services to healthy living and well-being of residents and equal symbiosis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The landscape industry of the future should take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issues such as carbon emission accumulation, sea level rise, and climate extremes, in addition to design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balanced open environment. The landscape can be committed to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o help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carbon neutral and carbon peak, to deal with the common proposition of human destiny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2012 浙江宁波生态走廊 (照片来源:David Lloyd)

41.jpg


▼2012  浙江宁波生态走廊(照片来源: Jonnu Singleton)

42.jpg


城市也是一种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万年来形成的地形、土质、河流、乡土动植物是每个场所特有的深深嵌入的脉络。所谓“道常无为而不无为”,景观的“无为”在于发现并顺应场地的脉络与机理,保护生态基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无为”指的是景观应当预见到未来面临的环境挑战与危机,让景观在休闲空间之余,也能够作为蓝绿基础设施,比如综合性的雨洪管理,让自然过程做功,化解城市的环境问题。

在这个社交媒体爆发的时代,未来的景观行业与媒体的合作将会更密切。。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让许多景观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被公众知晓的机会,经由媒体平台的传送,市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评论、互动,让设计师和管理者得到更加真实的反馈,进一步助推景观设计为公众的真实需求服务。

The topography, soil, rivers, native flora and fauna formed over millions of years are the deeply embedded veins unique to each site. As the saying goes, "The Tao is always inactive and not inactive", the "inaction" of landscape is to discover and follow the veins and mechanisms of the site,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substrate,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ot to do nothing" means that the landscape should anticipate futur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crises, so that the landscape can serve as 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in addition to leisure space, such as comprehensive stormwater management, allowing natural processes to do their work and solve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is era of social media explosion, the future of the landscape industry and the media will work more closely together. Communica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has allowed many landscape spaces to gain more opportunities to be known by the public.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of media platforms, citizens can comment and interact publicly on social media, allowing designers and managers to get more real feedback, further helping landscape design to serve the real needs of the public.


▼2021深圳宝安滨海文化公园(照片来源:童艳龙)

43.jpg


▼2021深圳宝安滨海文化公园 (照片来源:Chill Shine丘文三映  摄影)

44.jpg


景观设计师是 “环境的建筑师”。凭借其对场地的感知,综合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的关怀,景观设计师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创造健康的环境与生态间形成一和谐共生的方式。 景观是“活的“ ,未来的景观行业将能以灵活的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变化及挑战。

Landscape architects are the "architects of the environment". With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sit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humanistic care, landscape architects are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creating a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to form a harmonious symbiosis between the way. The landscape is "living" and the future landscape industry will be able to respond to different changes and challenges with flexible strategies. 


▼2019 深圳 光明新区 光明三桥 (照片来源:OCT华侨城)

45.jpg



TURENSCAPE


99.png


2021年注定是很不平凡一年,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房地产业萧条、景观行业竞争激烈,项目推进相对缓慢,一个投标项目往往有上百家报名竞争背景下,土人设计团队在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带领下,从古代农民的智慧中获取营养,通过重拾造田、灌溉、施肥、种植和收获等古老农业智慧,将这些智慧与当代科学及艺术相结合,建立一种新型基础设施——以自然为本的、替代传统灰色基础设施的绿色基础设施——以解决当今城市环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与水资源管理相关的问题。


▼2020年 邯郸园博园 (照片来源:张锦工作室)

47.jpg


在2021年在相对严峻的形势下,土人设计团队在生态规划、海绵城市、城市修复、乡村复兴等美丽中国建设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耕发展取得了很好成绩,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好评与肯定,比如:俞孔坚荣获国际生态哲学与生态文明领域最高奖——柯布共同福祉奖(John Cobb Common Good Award)、《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头条报道俞孔坚教授“与洪水为友”的创新理念等。

当前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已完成顶层设计,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性的变革,景观行业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开启新探索、新实践。我认为将为有以下的变化:

一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理念与方法,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与应用,相信在建设模式以及从工程思维转向生态思维都会得到很大的转变并将有许多探索与实践;


▼2021年 南昌鱼尾洲生态修复湿地 (照片来源:张锦工作室)

48.jpg


二是景观设计师在规划方面更加专注于系统思维,通过早期决策、方案的优化设计,以及整体低碳材料使用、建造方式的优化来减缓碳排;在设计中更加重视场地生物多样性,在平衡土地利用、循环有机材料与能源利用、遵循维护本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更加积极有为;


▼2016年 三亚东岸湿地公园 (照片来源:张锦工作室)

49.jpg


三是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会倡导、协调多方参与治理;更加强调全民参与、多方行动的低碳发展策略;

在具体的项目类型上将重现出以下特点,以流域或跨地区跨行业特点的超大项目将经常会出现,随着首批国家公园设立,在国内将有一批具有世界级的国家公园系列项目;出现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跨地区的河湖、海湾保护与规划设计项目;另外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城市更新也将是景观的主要设计领域。


▼2019年 重庆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照片来源:张锦工作室)

50.jpg


在设计管理方面,远程协同设计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BIM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设计全过程服务会更加普遍;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整体项目类型呈现出跨专业、跨行业的特点,因此强强联合,跨行业专业合作并以景观为龙头组织项目将成为常态。

2022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景观行业会继续在应对极端气候、多样的城市生态问题挑战、提升城市韧性等方面继续探索实践并大有可为。


▼2019年 金华兰溪扬子江生态公园 (照片来源:张锦工作室)

51.jpg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打赏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