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庄惟敏院士团队邯钢片区设计方案解读|农耕魂、工业魄、创新城

CBC建筑中心 2020-08-26 来源:CBC建筑中心
2020年7月22日,“工业遗产转型复兴”——邯钢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评选会于邯郸成功举办。本次评选会采用线上线下远程连线的工作模式汇报。大赛组委会邀请到9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城市决策者担任评委,评委会主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担任。评选会包括现场踏勘、成果展览参观、大师团队汇报、评委评议等多个环节。最终,多米尼克·佩罗建筑事务所的“明日之城”方案获得一等奖,王建国

2020年7月22日,“工业遗产转型复兴”——邯钢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评选会于邯郸成功举办。本次评选会采用线上线下远程连线的工作模式汇报。大赛组委会邀请到9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城市决策者担任评委,评委会主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担任。评选会包括现场踏勘、成果展览参观、大师团队汇报、评委评议等多个环节。最终,多米尼克·佩罗建筑事务所的“明日之城”方案获得一等奖,王建国院士团队、庄惟敏院士团队获得二等奖。


对于邯郸这座因钢而起因钢而兴的城市,庄惟敏院士团队将设计的中心聚焦在如何将原有的农业、工业和时代创新相结合,致力于把位于“老城中心、古城之畔、太行余脉”的邯钢片区,从“老城边缘”升级到“城市焦点”,打造成一座以“农耕魂、工业魄、创新城”为主题的面向未来的田园之城、人文之城、活力之城


庄惟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农耕魂、工业魄、创新城

Agriculture Spirit,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novation City


△ 日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夜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规划背景 -


■ 区域背景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是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与中原经济区腹心, 同时也是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


△ 邯郸地理位置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历史背景


邯郸拥有3100年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战国时期,它作为赵国都城,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邯郸发展时间轴 © 庄惟敏院士团队


邯郸的赵王城遗址是中国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邯郸赵王城遗址 © 庄惟敏院士团队


上世纪90年代,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邯钢成功转变经营机制,并创造了著名的“邯钢经验”,成为国有企业的典型学习对象。邯郸钢铁总厂建筑群入选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评选的“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邯钢工业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生态背景


城市水系(沁河、渚河)从场地内部经过,西侧依托太行山脉及浅山区生态廊道,有着优良的自然景观和蓝绿本底。但钢铁工业区(特别是焦化区)往往土壤污染较为严重,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 生态绿圈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总体规划框架 -


■ 道路交通组织


在原有城市主干道的基础上梳理道路骨架,连贯区域交通,结合现状增设联系道路。沿河设置景观道,延伸人气活动,营造特色门户。


△ 道路交通组织 © 庄惟敏院士团队


公共节点塑造


结合现状水系及村庄聚落,打造大片公园及公共绿地,由沿河景观道连接至各处城市公共生活节点,形成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 公共节点塑造 © 庄惟敏院士团队


串联开放空间


规划彰显生态意识,整治工业地带,恢复优美环境,复育开放空间,联通绿色山水,打造生态绿网


△ 串联开放空间 © 庄惟敏院士团队


合理分区施策


赵王城遗址作为文物进行严格保护,对旧城居住区进行改造提升,邯钢东厂区中1958年建成区域进行保护利用,1984年建成区域作为新旧结合区,邯钢西厂区作为远期改造区。


△ 合理分区施策 © 庄惟敏院士团队


景观结构体系


绿地系统由南向北串联起城市风貌区—工业风貌区—田园风貌区,形成性质变化丰富的风貌带


△ 新的景观结构分隔并串联各功能区 © 庄惟敏院士团队


用地规划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疏密有致的组团式布局,让城市融入自然生态本底


依托城市水系及多级绿化系统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机生命体


△ 用地规划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概念规划 -


△ 总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雪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模型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规划原则


以“传承历史、系统保留、科学利用、综合开发”为主旨,进行路网延续、轴线引入、绿环镶嵌、新旧融合的规划设计,营造“一轴、一带、两翼、三区”的空间格局。


△“一轴、一带、两翼、三区”的空间格局 © 庄惟敏院士团队


功能分区


| 生态文明轴 |

贯穿整个园区的生态文明轴,是这片土地穿梭历史、见证未来的脉络。从北向南,从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到风貌独特的工业景观,再在南侧的赵王城遗址,穿越千年时空,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 生态文明轴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文化创意岛 |

文化创意岛位于东翼,是邯钢发源地和钢铁工业标志性区域。以高炉、焦炉、筒仓等特色工业设施为核心,以“空间织补、新旧融合”为手段,打造多个文化创意组团,聚集博览展示、艺术交流、创意设计、数字娱乐等文创产业。


△ 文化创意岛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科技创新港 |

科技创新港位于西翼,通过工业遗存改造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新旧融合的独特城市空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科技研发等科创产业。空间的混合利用让各种产业要素产生聚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 科技创新港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综合服务区 |

综合服务区位于北侧,混合设置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功能,为汇聚于此的产业精英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教育医疗、高端居住等综合配套。


△ 综合服务区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未来居住区 |

未来居住区位于东侧,以人为中心,创造未来都市的人本生活。人们尽情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人性化尺度的社区,各种需求在15分钟内步行可达。


△ 未来居住区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田园聚落区 |

田园聚落区位于南侧,保留西大屯村空间肌理,通过有机更新进行活化,周边区域结合水系恢复田园风光,打造以休闲体验为主题的田园聚落


△ 田园聚落区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核心区城市设计 -


■ 文化创意岛


文化创意岛以遗产保护为基本原则,以文创孵化为功能目标,以休闲体验开放共享为空间特色,形成“四位一体”的文创产业新中心,突出“活化、活现、活动、活力、活跃”的设计定位,打造“遗产保护、文创孵化、休闲体验、开放共享”的文创产业中心。


△ 文化创意岛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文化创意岛日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文化创意岛夜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文化创意岛的城市设计基于工业遗存现状展开,形成“一轴、两带、三区”的规划结构,分别为生态文明主轴、工业遗产博览带、生态修复绿肺带、创意产业孵化区、创意空间体验区。


△ 文化创意岛“一轴、两带、三区”规划结构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科技创新港


科技创新港位于核心区生态文明轴的西侧,毗邻沁河和邯郸钢铁厂西区,是连接邯钢城市片区过去与未来、产业与生态、三产与二产的重要转换空间,和邯钢城市复兴的重要启步区。


内部分为科创、景观、居住组团相互交融,高度混合;其弹性的空间变化也给该区域提供了高度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 科技创新港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科技创新港日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科技创新港夜景鸟瞰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科技创新港形成“一核两带三芯”的规划结构,一核为科创区和核心部分,是科技创新港发展动力的核心,也是未来与西区发展联系的重要节点;两带起着重要的联结作用,为未来西区的改造更新提供了有力的发展驱动支持;三芯分别为各个功能组团的核心,通过各个分区偏好的不同,提供不同侧重的服务支撑,相互之间形成稳定的“服务三角形”围绕“一核”为整个科创园区赋能。


△ 科技创新港规划结构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生态文明轴


生态文明轴的作用是连通厂区绿轴、填充乡土植被、引入亲人水系、丰富空间节点、打造网红空间。


△ 生态文明轴平面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 铁道故事效果图 © 庄惟敏院士团队


为打造连接城市、邯钢、村落、田园等风貌带的绿轴,须拆除中轴以及横向绿轴两侧废弃建筑。使得多条轴线在视线通透处呈现绿地,如此将绿地渗透进入工业建筑风貌区内部。


中轴形成三个较为大型的集中绿地,三个绿地呈串联关系。由于所处位置不同,给予三者不同的景观主题定位。


△ 生态文明轴规划结构 © 庄惟敏院士团队



未来

邯郸西部将崛起一座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织共融的城市活力新中心

必将实现邯钢的跨越发展

提升邯郸的城市竞争力

树立老工业区复兴典范

焕发出新时代的灿烂与辉煌!


  • 给Ta打个赏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