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时代来临,将成为城市进化的下一个风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路网不断拓展,城市如“摊大饼”似的向外扩张。而城市的这种无序蔓延,直接导致公共空间支离破碎,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居民工作与生活空间互相分离,加重了交通的拥堵,增加了居民的通勤时间和成本,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效率,城市活力也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还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TOD,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打造更便捷、高效、宜居的生活,大量城市在规划发展上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从城市郊区化,再到卫星城的建设,很多国家与城市从各个维度进行着探索。
郊区化模式: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扩散转移至郊区。美国洛杉矶就是典型的例子,人们建造低矮别墅,很少有高楼大厦,城市越扩越大。这个模式搬到国内会变成什么情况?中国大城市的人口数量远胜于洛杉矶,采取这种模式,导致的城市拥堵将比洛杉矶更严重。按照中国的密度人口,洛杉矶的郊区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卫星城模式:通过在城市周边建立一批卫星城镇,分散部分城市工业企业,从中心城市吸引就业,以达到疏解市区人口及交通压力等问题。但由于公共配套不到位、产业支撑不足等,大部分卫星城仅变成“卧城”,人们只是晚上在这里睡觉,其白天的活动,仍需占用主城区的资源。城市减压问题未能解决,相反滋生了大量“双城生活”的都市候鸟,公司与家之间动辄上百公里的通勤距离,极大消耗了人们的时间与精力。
显然,这些粗放的发展模式无法解决一系列城市问题,也无法满足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直至TOD模式的应运而生,凭借其强大的改善交通拥堵、高效资源配置以及制造新经济中心的能力,已成为解决大型城市发展规划问题的首选模式。
美国、日本、荷兰、新加坡等对TOD模式的成熟探索,均使其成为全球都会进化的先进范本。
高效集约,TOD为改变城市而生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主要是指以地铁、公交干线等枢纽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将出行、居住、工作、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体,形成高效、集约、舒适、绿色的城市空间。如今,TOD结合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新技术,纳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大型城市发展规划的首选模式。而TOD模式的内核,与 “十三五”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亦不谋而合。
TOD模式开发理念
极大提升居民出行效率。TOD模式凭借高度发达的城市轨道系统,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路网,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大大减少了居民的通勤时间,轨道交通的廉价、大运量、速通性、准时性等优势,改变着广大民众的出行习惯。TOD模式下的香港有大型的地铁枢纽,据统计,相比住在洛杉矶的美国人,因为交通的便捷,香港人每天可以多享受3小时的闲暇时光。
人性化城市空间的营造。TOD模式倡导以人为本、一体化综合开发,城市配套沿轨交站点集聚且均徒步可达,集工作、商业、教育、居住、休闲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满足人们对生活和环境多元化、多样性的追求。同时TOD要求确保公共空间面积,营造以慢行交通系统串接的、高质量的、适宜尺度的公共空间,激发更多的活动,从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紧凑开发节约土地资源。TOD开发模式要求竖向叠加城市功能,高密度开发突破土地承载极限,让每一寸土地价值从有限变成无限。多功能空间交互,多业态集中复合,进而达到优化城市结构的目的。与传统的低密度扩散的发展方式相比,TOD模式在消耗土地资源方面要节省10-40%,从而减少有价值的农业土地和自然生态空间被城市建设所吞噬。
TOD模式开发理念
赋予推动经济发展动能。TOD开发的特征是轨道交通、商业及其他城市功能的融合,轨道交通带来的客流也是商业等其他城市功能的客源。对提升商业空间价值、增强城市魅力、吸引更多客流而言,回游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800米是可步行范围的极限,超过800米以上就会有压力。TOD在步行圈内聚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等各种城市功能,顺畅的人行流线组织使人气不被隔断,进而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示意图:层次性人行系统提升整个地区的回游性
助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打造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的社区和出行环境是TOD设计的目标之一。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的选用地铁、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并通过鼓励步行,达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的。资料表明,都市地区50%的烟尘污染和90%的噪音污染均来源于汽车。绿色、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有效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及能源消耗,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TOD国际都会范本,见证城市进化升级
放眼全球,TOD已成为国际大都会城市的开发模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代表城市,进行TOD模式的探索后,呈现出集宜居、丰富、开放、有序、艺术等特性的大都会生活风范,成为城市价值高地的风向标。
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的改造建设堪称TOD先行者。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西部,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线,进行TOD模式发展后,通过交通线路重塑,连通着周边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建筑,现在已经成为一块“漂浮在曼哈顿空中的花园”。其直接带动周边超30个项目开工兴建,不仅带动了一个区域的崛起,物业价值的直线攀升,也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一个典范。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原来城市道路空间相当狭窄,连消防队通过都非常困难。随着TOD模式在当地的践行,六本木在办公大楼中引入艺术展览空间、建设地面户外花园,在拥挤的东京这成为举足轻重的绿化空间。结合轨道交通为节点,通过开发超高层塔楼和地下空间立体使用,形成“垂直都市”,将“城市空间”与“车站空间”融合,在20公里范围内形成了超过800万人的核心城区,日均客流300万人次。如今的六本木,人气力压银座、新宿等传统商业中心,是全球TOD的新范本。
日本东京六本木
香港九龙作为全球瞩目的TOD新标杆,通过轨道交通站点与商圈、居住区间的科学规划,提升片区内步行系统的通达程度,迅速盘活九龙商圈。在香港,约有45%的人口居住在距离地铁站仅500米的范围内,九龙、新九龙以及香港岛更是高达65%。港岛商务中心内以公共交通枢纽为起点的步行系统四通八达,凡与步行系统相连的建筑,本身就是步行系统的组成部分,其通道层及邻接的楼层通常作为零售商业和娱乐用途,给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香港无疑是全球轨道建设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九龙的TOD发展模式则整体提升了片区价值。
中国香港
TOD,开启中国城市发展新格局
随着全球TOD城市的不断探索,诞生了一个又一个高效运转的国际都会城市,同时TOD模式也被引入中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扎根。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无论是地铁还是高铁和城际轻轨,我国经历了持续不断的轨道建设高潮,一座座“轨道上的城市”拔地而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兵认为,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新型集聚方式,为我国的TOD实践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在国家层面,高铁建设规模空前,对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沿线城市的空间结构调整、城市景观结构改变,创造了历史性的机会。在城市层面,大规模城市轨道建设改变着城市的功能结构。在城市区域层面,城际和市郊铁路开始补课,将对都市区发展和城市群结构的优化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要推动“轨道+物业”“轨道+社区”“轨道+小镇”“轨道+新城”。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运营商进入TOD领域,中国大陆全面进入轨道交通和TOD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华建设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