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从旧村改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dmin 2006-06-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作为村庄整治的一种类型,旧村改造工作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大事。首先,旧村改造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当前郊区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总量不足,突出问题就是增长方式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通过旧村改造,逐步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转变增长的方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测算,通过旧村改造、迁村并点,能够节约40%到60%的土地。其次,旧村改造能够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今年 “中央一号文件”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攻坚工程⑴,在开局起步时必须把握好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旧村改造,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一、旧村改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这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奋斗的目标,也包含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同时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途径。这二十字方针是目标、内涵、途径的统一,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关系。其中,村容整洁是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生活富裕的要义之一,是乡风文明的载体,又是管理民主的实践过程(2)。

要做到村容整洁,就必须进行村庄整治,而村庄整治同时又关系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拉力和推力的均衡,并不是越快越好。健康的城镇化需要富裕劳动力有序地从农村移民到城市,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自然和谐的过程。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既定方针,关键是要进行村庄整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过农民辛勤劳动,从村容整洁抓起,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快城乡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2),让城市的文明和活力涌到农村,明显改变农民、农村和农业的整体面貌。

从北京市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郊区在环境状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据市农委调查统计,全市还没有专门的农村规划编制导则,在全市3978个行政村中,约有40%的村庄没有做过村庄规划,在村庄建设上缺乏对农民的指导,村庄建设缺乏特色。村内道路硬化、厕所改造、垃圾集中清运、集中供水、供热等方面与“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是我市郊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作为村庄整治的一种类型,旧村改造工作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大事。首先,旧村改造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当前郊区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总量不足,突出问题就是增长方式不科学,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通过旧村改造,逐步盘活存量土地,扩大城市发展空间,转变增长的方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据有关部门统计测算,通过旧村改造、迁村并点,能够节约40%到60%的土地。其次,旧村改造能够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首先是要破除二元结构。通过旧村改造,把农村基础设施搞上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进郊区城市化,缩小城乡差别,达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第三,旧村改造能够促进农民非农化。通过合理的规划进行旧村改造,使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在解决北京未来发展空间需求的同时,也能够解决郊区城市化问题以及农民非农化问题。因此,旧村改造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3)。

二、旧村改造应该避免的误区

我市郊区旧村改造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一定的指导性政策和意见。从试点村以及其他村庄改造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产业支撑、资金支持以及自主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误区。

一是要避免政绩工程。旧村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在启动这项工作之前,必须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决不能仅凭领导意识进行决策,从而产生急功近利的不良后果。有些村庄经根据当地资源状况和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村庄的产业发展,经历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才开始进行旧村改造。这种改造与村庄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是一种自然发展的选择,最终能够实现旧村改造的目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也存在搞突击运动的不良习惯,任何事情都喜欢跟风,再加上有些干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有着急出政绩的强烈欲望,很容易犯冒进的毛病,致使不符合改造条件和缺乏底蕴的村庄也进行旧村改造。这样改造的后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还会使村集体以及个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使得村庄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另外,农民要改变长期坚持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也要有一个过程,决不是住上楼房和别墅就等于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这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过程,这正是我们实行试点村所要达到的示范效果和作用。此外,旧村改造决不可超越自身实力而进行攀比,一定要在从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在此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发展。

二是要避免“一刀切”。旧村改造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实现集约用地,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完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的开展旧村改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村庄都要搞大拆大建以及迁村并点来达到节约土地指标的目的。村庄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那种土地的浪费在大部分村庄并不存在。现在,郊区部分村庄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达到致富的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进行迁村并点的村庄,一般来说是在城市化发展比较接近的近郊区以及交通以及自然条件不适应继续居住的远郊区,其他地方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人为迁村并点,通过合理的村庄环境整治就能达到改造的目的。另外,在做村庄规划的时候,许多村庄都是另辟新区,建成风格相识的别墅型住宅。从视觉效果上来看比以前的状况好多了,但实际上也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风格和特点,丢掉了农村独有的特色,这对于目前大部分靠搞民俗旅游为产业的村庄来说,从长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一些老宅大院经过简单的返修整治,完全可以改作活动室,一些石板、石子道路,也没有必要全部改成水泥路面。因为村子本身的自然禀赋和基础条件就不相同,这些差异性也正是农村多样性的体现。因此,我们在进行旧村改造时,一定要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本村改造的方式,创出自己的特色,坚决避免“一刀切”。
 
三是要避免盲目开发。旧村改造的必须考虑本村的经济基础、就业环境以及改造后的发展,决不可不切实际,一哄而上。在村庄改造过程中,要杜绝贪大求洋,盲目追求村庄的外在形象,建别墅,修广场,铺草坪,盲目照搬城市建筑风格的现象发生。在把先进昂贵的技术以及住宅搬到农村去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甚至超过了自己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因而,就会出现盖了别墅没人住,修了广场没人逛的现象,严重浪费了农村资源。韩国新村运动的过程中,就是由于过于注重农村住房的改善,超越了当时农民的承受能力,导致农民开始负债经营和生活,把好不容易消除的城乡收入差距又拉大了。以致到目前,韩国农民的负债率还很高,虽然还有其他原因,但成为限制农民收入增长和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障碍之一(4)。这些教训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和避免。另外,一些村庄为了平衡改造所需资金,把改造节余的土地拿来搞房地产开发,这种做法明显与旧村改造的目的相违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由于进行盲目改造产生的结果。因此,旧村改造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与城市错位进行改造建设。

四是要避免大包大揽。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旧村改造同样也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各级政府只能引导和扶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决不能起包办和替代的作用。在村庄改造的过程中,从规划涉及、建设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按照村民自主、自愿、自立、自我组织、自我觉悟、自我改造的过程进行,防止出现拍脑袋的现象发生。我们还要防止站在城市的角度来要求村庄的改造,避免出现城不象城、村不象村的结果,也不能拿城市的标准去要求农村,那样很可能会破坏村庄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我们进行村庄改造,要经常采取换位思考,从农民、农村的角度审视村庄的规划以及制定的措施、采取的扶植政策,要以让农民得到实惠为根本出发点作为各项措施评判的标准。要坚持农民自愿,使农民成为旧村改造的主体。

五是要避免背离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要从新城建设、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三个层面推进郊区城镇化建设。旧村改造同样不能背离城镇化进程的轨道。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落实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以此作为旧村改造的前置条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郊区的村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近郊和区县新城周边的村庄会逐步被城市化,而村庄就会成为新城中的社区。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的村庄会有不同改造模式,只有先做好规划,才能减少投入的盲目性,避免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甚至阻碍城镇化的进程(5),使今天的新村成为明天的“城中村”。

三、旧村改造政策建议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做好旧村改造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旧村改造的有关规划。规划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文化传统,要充分考虑市、区县、镇的有关规划情况,根据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的内容要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延续原有村庄特色,保护整体景观;体现生态优先,节约用地的原则,突出重点,明确建设时序,并且简单明了,让农民看得懂,倡导和鼓励农民自治。规划要适当超前,建设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来改造(2)。二是坚持农民自愿。旧村改造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来表决,政府要适时引导和扶持,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的积极性,使农民自愿成为旧村改造的主体。村庄基础设施等公共部分由村集体负责,房屋建设等以农民自身投资为主,村集体出资为辅。要充分利用已有基础,量力而行进行旧村改造。

三是形成部门联动。旧村改造涉及面广,需要各个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在规划的统一协调下,形成部门上下联动支农的局面。在改造过程中,形成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时刻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旧村改造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和帮扶。通过试点村的示范效应,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四是做好配套政策研究。旧村改造后节余土地的合理使用,目前来说没有明确的理论和法律依据。对于用地周转和用地取得方式、农村房屋土地产权以及节余土地使用方式和收益分配问题,涉及到我国的根本法律,在这方面,还需要尽快的加强研究,及早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旧村改造提供依据。

五是发展产业支撑。没有产业作为支撑,旧村改造不可能取得成功。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和区域特点,寻找除风俗旅游以外的其他产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展产业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走符合农村特点,尤其是适合区位特色的农村经济。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