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平原型城镇景观特色创造的思考

admin 2007-03-30 来源:山西建筑
城东石亭江畔原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全国第二大包公庙遗址。在岁月的冲蚀下原有建筑荡然无存 ,如今的包公是 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每逢农历正月初八 ,民间都要举办“上九会”,燃放大型烟花 ,为包公庆寿。以表达人们对这位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青天大人的无限崇敬之情。每到此时都会引来周边县市人们前往观看 ,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金轮镇位于广汉、德阳、什邡和绵竹四县市交汇处。傍依石亭江 ,东与德阳隔江相望 ,西与什邡市接壤 ,北同绵竹毗邻 ,是四市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通商要塞 ,素有“金三角”之美誉。该镇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且自然条件优越 ,境内沟渠纵横 ,交通便利 ,德什、广绵二级公路横贯全境。

1  景观资源及现状分析

1.1  人文景观资源 
  1.1.1 历史 
  历史上金轮镇曾是川西北的交通要塞和商贸码头 ,所以旧时金轮境内庙宇林立、古迹遍地。“九宫十八庙、摇亭碑动金铃响”享誉西蜀。不幸的是这些历史古迹都在“文革”时期被毁。虽然
实物已不复存在 ,但是它却化作了潜在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资源永远的保留了下来 ,这对金轮镇景观特色的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对该小镇诸多历史资源的综合开发 ,塑造既具有诗情画意又具有文化气息的小镇景观形象。

 1.1.2  包公庙
  城东石亭江畔原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全国第二大包公庙遗址。在岁月的冲蚀下原有建筑荡然无存 ,如今的包公是 199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每逢农历正月初八 ,民间都要举办“上九会”,燃放大型烟花 ,为包公庆寿。以表达人们对这位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青天大人的无限崇敬之情。每到此时都会引来周边县市人们前往观看 ,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1.1.3  石亭江大桥
  石亭江大桥建于 1989 年 ,桥宽 12 m ,长约 500 m。桥形十分优美 ,为九孔拱桥。远远望去犹如一条巨龙横卧江上。但近年来由于当地政府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对河沙开采过度 ,造成河床下沉 ,桥基受损 ,随着德什公路的改道 ,这座昔日车水马龙的大桥基本上被闲置了。规划思路:借助金轮镇的区位优势和景观资源优势打造以饮食、休闲于一体的水上商业走廊。以此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促进小镇形象提升。

1.2  自然景观资源

1.2.1  山水
  镇内沟渠纵横 ,东有石亭江沿境而过 ,城镇西南、西北各有一座小土丘 ,人称画壁山、落井灌。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神仙挑一担宝贝路过金轮 ,不慎掉下两个宝贝来 ,一个是画壁山 ,另一个便是落井灌。虽说这个两座土丘并不高 ,但是“神仙掉宝”的传说故事却为它们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这“一江两丘”构成了金轮镇的自然景观骨架。既为看似平淡无奇的平原小镇增添了几分灵气 ,也为其赢得了“亭江日丽 ,画壁风清”之美誉。

1.2.2  古树
  在镇政府大门前有一棵银杏树 ,高约30 m ,树干直径1 m多 ,树形优美 ,干径粗壮 ,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民间传说 ,金轮城镇酷似停靠在石亭江边的一艘大船 ,而这棵银杏树便是大船的船桨 ,掌握着金轮这艘大船的沉浮。虽然是传说 ,但却暗含了当地人们对这棵大树的图腾崇拜之情。在景观特色开发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风民俗 ,来丰富景观的内涵 ,突出一种“乡魂”,通过有形的形体传达一种无形的观念 ,从而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2  景观特色营造的思考

金轮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极具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这都为小镇景观特色的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 ,更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里着重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2.1  街道
  街道空间作为城镇居民生活和进行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 ,也是外来人员感受最深的地方。它是城镇景观特色营造中重要的线型要素。在该镇景观特色创造时 ,应尽量保护原来老街的空间肌理和空间尺度 ,留住城镇肌理也就间接留住了城镇的过去。它能唤起人们对小镇遥远的记忆 ,实现人们心理的归属。金轮镇街道不宽 ,且较弯曲 ,但这种尺度和形态是人们长期生活而形成的心理空间 ,所以它是最宜人最具生活情调和人情味的空间。街道的“窄”与“曲”有利于形成热闹的商业氛围 ,并通过视线阻滞 ,创造空间上的无限和期待感 ,避免产生一望到底的单调画面。特别是老街仅存的几棵泡桐树 ,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夏季纳凉避暑的去处 ,而且往往也成为某段街道空间的对景 ,产生戏剧化的景观效果。对缺乏对景和视觉中心的地段应设置一定的对景物 如:招牌、植物、小品 以弥补空间的不足。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沿街建筑的细部处理 ,注重街道空间的节律变化 ,以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层次感 ,保持街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避免不连续产生的强烈刺激。另外赶集流动的人群和市井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动态的景观要素 ,它不仅能够活化空间气氛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促进交流 ,给人以小镇的温暖而不是城市的冷漠。

2.2  边界
  边界往往是视觉的敏感地带 ,是人们心理视线停留的区域。天际轮廓线就是一种竖向的边界因素 ,它对平原城镇景观特色的创造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化解平原城镇立面呆板的有效途径。对于像金轮这样的平原小镇 ,要在轮廓线的处理时注意沿街建筑的高差韵律变化 ,对天际线不利地段尽量通过植物对其进行遮挡和弥补 ,或增加透景视线 ,或利用建筑高度改造限制。同时尽力保护石亭江的湿地景观资源 ,修复沿岸生态的破碎度 ,打造生态防护林 ,为各种野生动物创造生态栖息地 ,重现昔日鸟叫虫鸣的景象。在其他边界要素的处理上应尽量“模糊”城镇与乡村的边界 ,使边界景观的过渡更加自然。

2.3  标志
  城镇需要标志 ,标志的建立可以加强小镇居民的地域认同感 ,增强外来人员对城镇的印象。没有标志的城镇是不完整的城镇也是缺乏识别性的城镇。标志分为实物标志和心理标志 ,而该镇的古银杏树在人们的长期生活中已经从实物标志升华成为了心理标志。一提到金轮 ,不要说生活在这里的人 ,凡是去过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这棵银杏树 ,所以老街的沿街建筑应尽量控制体量和高度 ,保证古银杏树景观视线的通透。而在老街以外的地段因建筑物和植物的遮挡 ,人们则很难感知它的存在 ,因此该镇需要建立新的标志物作为城镇的地标。其选址可以考虑建在地形稍高的画壁山上 ,这样既可以带动画壁山的景观资源开发 ,也更能突显出它的统领作用 ,增强其标志感。

2.4  节点
  节点是组成城镇印象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对城镇景观特色具有强化作用。目前金轮城镇景观节点特色还不够鲜明 ,一方面要重视原有节点空间的功能强化以增强其“磁力”。另一方面又要加大对节点空间非物质景观资源的开发力度 ,尤其要把握好以包公庙为中心的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利用 ,通过包公庙的影响力树立金轮镇的对外形象 ,实现以“特色促发展 ,以发展创特色”的双赢发展模式。此外 ,在小镇特色营造上还应积极引导田园风光的渗透 ,创造颇具乡村风味的景观特色。给小镇居民提供体味自然、呼吸田园气息、聆听蛙声虫鸣的机会 ,满足人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天性要求 ,促进人与自然的对话 ,实现以景传情 ,以情感人的景观营造的目的 ,最终达到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之境界。

 3  结语

景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是人类生活的镜子。它不仅能够反映人 ,还会影响人 ,所以景观特色的创造过程不仅仅是物质景观的创作过程 ,它还应该包括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创作过程。也就是说 ,在创造景观时应该注意“物境”、“情境”、“意境”三者的协调。这就需要挖掘地方历史文化 ,以此唤起人们的地域认同感 ,增进城镇居民的团结、友爱。引发情感上的交流 ,实现物与境的升华。对于任何一个平原城镇来说 ,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景观特色开发时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他城模式”。这样不仅不能解决特色问题反而会造成新一轮的“特色危机”。同时在挖掘和利用地域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强调“复古”或“仿古”,而应与时代结合 ,加入创新的元素。只有这样 ,小城镇的景观才会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