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与北京旧城“大杂院”的改造
摘要:雅各布斯的“多样化”思想对于解决北京旧城“大杂院”问题的最大启发,在于其思想不仅仅是我们过去所重点注重的城市风貌问题,而是社会经济问题。旧城改造和保护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而小规模更新改造的方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与运作方式中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城市的活力,是我们必须努力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多样化大杂院
城市引言1961年,美国人简。雅各布斯出版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在这本书里面,雅各布斯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一反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从一个普通市民或者一个“行走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贴身体会,从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需要出发,阐述了其提倡“多样性”的观点,对很多城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的观点的提出,是以上世纪中叶美国的城市规划和重建的实践为背景的,当前,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也处于城市规划和旧城保护的关键时期,因此,雅各布斯的一些观点,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以北京旧城为例,当前北京旧城保护和更新的诸多问题中,北京旧城“大杂院”问题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北京旧城的“大杂院”是传统四合院的衰败形式,在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方面均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大杂院”更新问题如何解决?“大杂院”应该何去何从?也许我们可以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找到一些启迪。
一、“大杂院”改造的目标我们要对“大杂院”进行改造,那么改造的目标应该是怎样的?目前的旧城保护研究和实施单位主要把目光放在了城市形象、风貌这些物质空间问题。诚然,物质空间问题是解决“大杂院”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期待改造后的“大杂院”不再“杂”,而是能够恢复北京旧城“胡同-四合院”整洁有序的传统城市格局和风貌。然而,物质空间问题只是“大杂院”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即人的问题或者说生活的问题,是更重要的问题。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描述了“街道芭蕾”的情景:“孩子们在街头空间嬉戏玩耍,相识的人在街边店铺前散步聊天,街坊们在上班途中互相点头致意……”这段文字看起来似曾相识,因为在很多回忆胡同四合院生活的文章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描述,那种邻里之间和谐共处,院子或胡同内布满活力的生活场景,正是传统四合院的魅力之所在。
除了雅各布斯所说的之外,将来改造之后的四合院要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因此还必须有配套的生活基础设施。这一点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没有得到重点提及的。但我们必须看到,假如仅仅将现在的“大杂院”完全恢复到传统四合院的样子,是很难和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因此,这种改造还必须是一种改进。
因此,“大杂院”改造的目标应该是这样子的:在城市风貌上,拆除“大杂院”中私搭乱建的临时性非法建筑,恢复传统四合院的风貌;研究传统四合院的改进方案,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改善四合院内的生活条件;研究“大杂院”或四合院中的生活模式,促进院内和胡同内良好生活范围的营建。
对北京旧城“大杂院”风貌恢复的研究和处理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对于四合院中新技术的运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可以说,将来以四合院的形式,实现比较舒适的生活,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与雅各布斯在书中所提到的情况类似,我们没有办法保证修葺一新并且装上各种现代化装置的新四合院必然会布满活力,相反,新四合院有可能产生新一轮的或新形式的衰败。因此,必须在设计“大杂院”的更新方案的时候,充分考虑更新改造后的活力问题。
二、“多样化”与胡同-四合院的活力雅各布斯说:“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她认为“多样化”是城市活力的来源,“多样化”思想是贯穿《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的重要线索,也是雅各布斯城市规划思想的核心。在考察了美国许多城市非凡是大城市之后,得出结论,即布满活力的街道和居住区都拥有丰富的多样性,而失败的城市地区明显匮乏多样性。书中的一个例子是巴尔的摩(Baltimore)的一个居住区。这个居住区中,街道两侧都是整洁而单调的公共绿地,商业设施极其匮乏,居民们生活不便,而且夜间的街道治安问题也很差,甚至白天都曾经发生过恶性犯罪事件。
雅各布斯所主张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城市功能或功用的混合。联系当前北京旧城“大杂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大杂院”相比传统四合院的一大变化,就是功能上的“杂”,就是功能的多样化。传统四合院主要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而现在的“大杂院”则具有更多的城市功能,例如办公、商业功能。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在旧城传统风貌区域中,功能越是比较混杂的区域,往往呈现比较繁华的景象。例如什刹海的后海一带,在传统的居住区中形成了商业、娱乐比较集合的地段,在一天之内的主要不同时间段,都有较大的人流。姑且不论这种“繁荣”是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但雅各布斯的理论却得到了佐证。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北京旧城内的传统院落形式的多功能运用的实例。除了上述的什刹海酒吧街之外,典型例子还有位于南锣鼓巷地区板厂胡同的侣松园宾馆、北海公园的大三元酒家、西城西绒线胡同的四川饭店等。此外,还有众多散落于旧城原有四合院内的机关办公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等。由于传统四合院建筑采用建筑围合院落的组织方式,因此在建筑功能上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在对现存的“大杂院”进行改造之后,维持原有院落组织方式,并注入新的使用功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被证实了是可行的。
北京旧城已经实施的改造实践,也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就是过去长期采用的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改造模式。大规模改造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无视城市的多样性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改造方式,从指导思想上就已经把问题简单化了。其实践结果也经常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原有的多样性被破坏了,取而代之的是单一化的新区,整洁划一的居住单元楼和大型的综合商业建筑,很难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从而造成了令人厌倦的城市环境。单一化,正是多样化的反面,单一化的改造,其结果的失败说明了多样性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三、“多样化”与小规模更新改造“小规模微循环”的“有机更新”是近年来为广大专家学者所提倡的旧城改造方式。小规模有机更新的方式具有小而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城市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有利于保持和创造“多样性”。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为“有机更新”给出了定义:“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适当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定义和雅各布斯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存的“大杂院”中,在破败的风貌下,掩藏着传统老北京的文化底蕴,也包括难能可贵的“多样性”。由于小规模灵活多变,可以根据需要改造成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形式。因此,在改善城市风貌的同时,对原有功能进行重组,由于改造规模小,对原有的城市功能混合影响不大,不会破坏原有的“多样性”,反而能够在市场的作用下,逐步形成更加合理的“多样化”功能组合。退一步来说,即使是在小规模改造中出现了错误,造成了负面影响,其破坏程度也非常有限,并且相对易于补救,不会像大规模改造那样出现无可挽回的遗憾。
小规模改造模式具有造价比较低的特点,资金来源渠道更加方便,便于低成本的小型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操作,可行性较强。考察小规模改造的进程,在某些方面和雅各布斯的一些思想不谋而合,例如关于新老建筑的混合,雅各布斯认为这是促进城市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小规模改造的过程,很好的实现了新老建筑的和谐共处和平稳过渡,为多样性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物质环境。
然而,我们在考虑北京旧城“大杂院”更新问题,参考雅各布斯的思想的同时,应该注重到当代北京和当年的美国大城市的不同。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大杂院”的形成,很大程度是因为产权的不明晰,导致公共区域和私有区域无法得到清楚划分,引发了私搭乱建导致物质空间的衰败。现在,不清楚的产权依然成为小规模改造最大的障碍。一些房主虽然具有改造的实力和计划,但产权得不到落实,改造前后的房产都无法受到保护,由于担心投资改造后遭到拆迁,因此往往不敢轻易实施改造计划。因此,落实明晰的产权关系,是小规模改造的基本前提。
小结雅各布斯的“多样化”思想对于解决北京旧城“大杂院”问题的最大启发,在于其思想不仅仅是我们过去所重点注重的城市风貌问题,而是社会经济问题。旧城改造和保护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而小规模更新改造的方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与运作方式中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城市的活力,是我们必须努力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