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运河资源调查
大运河终于迎来了“行走的时代”,2006年,媒体与专家的“大运河之旅”终于启动了,“行走”大运河带来的是思考——被孤独、落寞废弃了的永济渠和通济渠;水波荡漾,千帆竞过的江南运河;一衰一兴,是对大运河的两种见证。兴盛的,几经更迭,失去了历史的面貌;衰败的,或许保留了运河的原真性和原生态。寻求一条保 护与发展的科学之路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切的问题。河北大运河绵延近600公里,穿梭在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座城市之间,其原生态状况令人叹为观止。
●600公里活态遗产走廊
与田林(河北大运河保护规划组组长,省古建所高级工程师)相约已有两周的时间,他一直说时间太紧了。见面时,他首先拿出一张白纸,信手画出了河北大运河600公里的路线图,并且精确到了村镇和具体的遗产点。河北大运河的每一个遗产点早已印进了他的脑子,大运河勘察的一幕幕也定格了他们调查队的生活。
我省境内大运河包括隋唐运河和京杭大运河两部分,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及卫河四部分组成,沿河云集古码头、古炮台、古碑刻、古城镇及古村落等遗址达300多处,附属文物点达100多处。
3年前,作为先行者也是先锋队,田林、白晓燕(河北大运河保护规划组副组长)与他们的同事走遍了大运河流经我省的5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沧州市沧县捷地减闸,邢台的清河油坊码头,沧州的泊头清真寺,邯郸的大名古城遗址等地,这些代表性遗产点像大运河上的珍珠,用历史的丝线串了起来,展示着河北大运河最原真的状态。
油坊码头,是邢台清河境内运河岸边一处重要的水陆码头。位于清河县城东南偏北15公里处,东靠卫运河,自金、元大运河改道后,所在地油坊镇迅速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成为较有名气的水陆码头、物资集散交流中心,每天过往船只100余艘,纤夫号子响彻两岸,人流如梭,夜间灯火通明,素称“清河县的小上海”。
邯郸大名古城,亦是因大运河而兴废的一座历史名城,据考证,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漳、卫泛滥,大名府旧城被淹。该城由原大名府城迁移过来。都指挥使吴成在艾家口镇(今大名县城)北始筑此城。
沧州青县马厂炮台及军营遗址,原名盛军故垒,始建于清同治十年,曾有李鸿章的淮军2.1万余人驻扎于此,足见这里是一处重要军事基地……
除了遗址遗迹外,大运河也是负载着丰厚民间文化元素的文化遗产。比如沧州船工号子反映了航运发达时期船工的生活背景;吴桥杂技、沧州武术、泊头铸造等因运河航运发展而广泛传播,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运河沿岸的代表性遗产不仅为研究运河沿岸聚落的形成、考证村落的历史沿革等方面提供佐证,也提升了人们对大运河的心理认同。白晓燕说,沧州市因运河而兴盛,沿线人们称运河为“母亲河”,运河寄托了沿岸人们深厚的情感,有一定的精神价值。
田林深情地总结道,河北大运河堪称一条包含了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着的”遗产走廊和生态走廊。他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大运河沿线5城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以便协同作战共同延续河北大运河的历史文脉。
●一个人,一条河,一座城
说起大运河的历史名人,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被当今水利专家称为京杭大运河总设计师的郭守敬。在河北大运河资源调查及河北大运河申遗工作中,他都是不可忽略的历史人物,而且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多项成果走在世界前列,包括中国大运河。
众所周知,在古城邢台有一座郭守敬纪念馆,因为邢台是他的故乡。但这位大科学家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知道的人并不多。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顺德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郭村)人。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水利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习知水利,巧思绝人”,先后进行了北京治水、京杭治水、邢州治水等20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为河北的历史文化名人,郭守敬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通过实地勘察,确认了御河、汶水、泗水、黄河四河相互沟通的可行性,由此确定了京杭运河的关键河段——会通河南段的路线和水源。有水利专家认为,郭守敬的这次勘察,是一次划时代的勘察,不仅为京杭运河的成功开通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还在于郭守敬在山东运河的规划中提出了海拔概念。此概念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的平均海平面概念早了560年。1283年,郭守敬规划开凿了济州至安山的河道,长130里。1288年,又完成了安山至临清的会通河开挖工程,长265里,并建设了冀鲁豫地域水驿的庞大航运工程。
郭守敬晚年大胆提出修建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工程,得到忽必烈的批准。他还在运河上设置闸坝,用闸坝控制运河水量,较好地解决了因落差大,水流容易流失的难题,实现了节水行舟,确保了漕运的畅通。这一创举,被誉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今天的巴拿马运河、三峡工程节水行舟中仍然使用。1293年,郭守敬主持开凿的京通运河开通,使京杭大运河实现了全线通航,忽必烈自上都返大都,途经运河终点码头积水潭时,见“舳舻蔽水”盛况空前,十分高兴,欣然赐名“通惠河”。有专家认为,正是因为郭守敬大都治水的成功,才有了北京城700多年的定都史。
郭守敬作为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其知名度是世界性的,但是由于其纪念馆在邢台市区,离大运河遗产地较远。采访中,两位专家呼吁在大运河邢台段内建立有关郭守敬的标识,并希望当地政府对郭守敬及大运河的研究重视起来。他们认为,有郭守敬这样一位历史名人屹立在河北大运河之上,那么,河北的大运河就有了与众不同的意义。
一个人成就了一条河,保卫了一座百年古城,他不应该被淹没在历史的浪花之中。
●寻找运河文明之“魂”
2005年,被誉为“运河三老”的城市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文物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建筑大师朱炳仁,联名向京杭大运河沿岸17座城市的市长发出呼吁: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的工作进程。次年2月,58位政协委员响应“运河三老”的号召,草拟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大运河申遗提案。继而,大运河申遗日程被确定为2014年,再继而,响应的城市也由17座上升到35座……在数千公里的大运河沿岸几十个城市中,河北的运河文明的特色在哪里?运河之“魂”又在哪里?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农耕文明带来的是稳定与保守的话,那么运河文明带来的应该是沟通与开放的胸怀。”白晓燕认为,河北大运河的魂魄也在于其“开放性”。
大运河经历了千年的沧桑风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儿女,积淀了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特点的运河文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河北段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性。比如沧州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沧州段古运河上大量的渡口、船坞、码头等运河特有节点的产生,促进了沿岸城镇、村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推动了沧州文化的发展,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同时,便利的航运也促进了我国不同民族的融合,如:沧州运河沿线形成了回族与汉族交叉聚集的区域,并产生了具有浓郁中国传统特色的古建筑群——泊头清真寺、沧州北大寺等。田林认为,沧州作为因运河而繁盛起来的城市,运河文明中的开放与融合的精神,在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一定份额,并且这种文化精神也正向全省推广与延伸。
谈起河北大运河所面临的保护问题,田林认为,大运河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它所负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配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运河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选取有代表性的遗产点进行展示,为沿线人们提供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场所,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应有之意。
河北大运河线路清晰,体系完整,拥有较为完整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特色,是我国大运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田林认为,“原生态”是我省境内大运河最具特色的地方,这一点是其他地区大运河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河北大运河原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尽量采用绿色生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