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新世纪城市建设的发展走向

admin 2010-02-23 来源:山西建筑
21 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人类将以更快的速度从工业经济迈向信息科学时代,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将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城市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建设在21 世纪将引进更多的新技术,以促进、提高、创新和发展;同时,它的发展也不能偏离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现状的了解,在预测未来状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1 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人类将以更快的速度从工业经济迈向信息科学时代,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将更加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城市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也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建设在21 世纪将引进更多的新技术,以促进、提高、创新和发展;同时,它的发展也不能偏离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现状的了解,在预测未来状况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
  城市人口、地域规模和城市生存环境问题是21 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已从1950 年的28. 7 %提高到2000 年的7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由1989 年的不到20 %提高到2000 年的35. 7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结果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据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判断和测算,1986 年~1996 年的10 年间,全国31个特大城市的城区,实际占地规模扩大了50.2 %。据国家土地管理局的监测数据分析,城区规模扩展都在60 %以上,其中有的城市占地面积成倍增长,实际上占用了大量耕地。1986 年~1996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使耕地净减少197. 5 亿m2 ,这比韩国耕地总量还多。中国是资源小国,耕地资源更是如此,中国目前人均耕地约1 000 m2 ,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 3 ,到2020 年,人均耕地将下降到800 m以下,根据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到21 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65 %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城市人口将比1980 年净增8 亿多人,按每个城市人口用地100 m2 计算,将占用耕地666 亿多平方米。再考虑工业交通用地,使我国的耕地资源将不堪重负。
  2 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 城市人口超饱和、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面积减少。据1990 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只有3. 9 m2 ,与国家制定的人均10 m2 卫生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 交通阻塞,行车速度缓慢已成为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北京市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40 %以上,每平方公里道路汽车拥有量为发达国家大城市相应拥有量的两倍乃至数倍。尽管北京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道路建设,可是道路的扩展远远赶不上车辆的增长。据统计,近十年北京道路年增长率为3 %,而车辆年增长率为15 % ,车流量则为18 % ,交通拥挤已成大患,同时停车问题也日益突出。
  3) 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环境相应恶化。80 %以上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江河,水质超过了3 类标准的城市河段已占78 % ,50 %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垃圾围城现象普遍,我国生活垃圾经处理的仅占2. 3 %左右,其余只能堆存,堆存量高达60 多亿吨,占地60 多亿平方米;城市噪声污染普遍超标,全国有1/ 3 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城市交通噪声大部分超过79 dB 限值,生活噪声大部分超过55 dB 限值。
  4) 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差,城市防灾系统达不到现代城市的标准。由于现代城市高密度化和生活水平高标准的需要,各种供给设施的建设将会急剧增加,需要改造和增设的管线越来越多。
  3 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走向
  3.1 进一步发展高层和大跨结构
  新世纪城市建设中的建筑仍将以混凝土为主,但是,钢结构(包括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等组合结构) 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将获得进一步推广。混凝土高层建筑或混凝土内芯和周边钢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或桁筒式高层建筑的高度将超过500 m。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省、市、自治区的国际展览中心及大型车站工程等大跨度现代建筑将会大力兴建。
  以“鸟巢”为代表,奥运工程建设几乎成了展示中国建筑及建材等科技成果的窗口和舞台。其最具特点也最复杂的一个地方是肩部弯扭构件的设计,这种大胆而巧妙的设计在世界建筑史上还属先例。国家体育场大跨度的钢架结构和国家游泳中心的空间钢架结构都是目前建筑立面中比较罕见的结构形式。此外,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还大量采用了包括深基础支护技术、新型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新型膜结构、新型水处理、新型能源利用等一批新技术;优质高强钢材、新型膜结构材料、新型节水及防水防渗材料、高标准绿色环保建材等大批优质、新型材料得到示范和应用。住宅建筑将朝大开间结构及节能、节材、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建筑方向发展,并注重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加速建筑的智能化。
  3.2 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有限土地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利用地表以下的空间能够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缓解中心城市密度、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增加城市绿地、保持城市景观。但由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可逆转性,地下项目的建设应在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指导下有序进行,并与地上空间的开发相结合,保证功能与空间的连续性、已建设施的安全性以及新旧设施的兼容性。
  21 世纪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有3 个趋势:1) 综合化。地下综合体的出现,成为具有大城市现代化象征的建筑类型之一。2) 分层化与深层化。a. 将不同功能或相互关联较少的设施置于不同的竖向层次和区域;b. 根据城市不同时期对地下空间利用的不同需求,将开发重点控制在不同的竖向层次。3) 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和城市间交通地下化。
  4 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混凝土、钢铁和玻璃幕墙为代表的现代化城市建筑正在无节制的扩张,造成了环境破坏和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因此,城市建设也应努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自然通风、节能技术、材料循环利用等) 的设计技术,实现现代建筑的建设以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真正使绿色建筑走进人们的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设计上将更加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节水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它是节能环保型,注意对垃圾、污水和油烟的无害化处理或再回收的,充分考虑保护周边环境的。
  5 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我国城市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展望未来,要加强新型结构形式、新型建筑材料、新技术手段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实现我国城市建设的更大突破。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