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对我国当前城市设计的几点思考

admin 2010-03-01 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另外还有一种误导,即把保护传统和现代化对立起来,似乎要保护就是原封不动。城市不是文物,它总是要发展,包括城市功能、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而传统建筑风貌在保护前提下也要进行环境整治,通过城市设计使新与旧、传统风貌与时代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这种优秀实例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国外城市规划》本期介绍的巴塞罗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 城市设计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也一样不仅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都有着重大的发展和长足进步。城市形象、环境和品位日益受到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关注。城市设计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佐证。
  (1)1999 年国庆50 周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首都到各个省会和重点城市都开展了以整治环境、突出成就、展示风貌为目标的形象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以大连、青岛等明星城市为代表的城市环境整治和形象塑造工程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形成了一股风,一时间大广场、大草坪蔚然成风,各地竞相仿效。
  (3)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咀中央商务区(CBD)城市设计方案国际竞标(以后改为征求方案构思)开始,深圳、宁波、宜昌等重点城市相继引入城市设计国际竞标,现已几乎遍及全国,可谓方兴未艾。
  (4)昆明世博会的成功召开,为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名城效应,使大家更看到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5)建设部和各省建委(建设厅)开始重视城市设计,力图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体制中,开始制定城市设计导则。
  (6)城市规划专业和学术界对城市设计更是十分关注,各类刊物纷纷发表文章,也出版了不少专著,研讨班、评审会也十分活跃。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城市设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都十分热,这是一件大好事。这说明了随着经济建设高潮到来,必然会有一个文化高潮的到来,城市设计正是这两股高潮汇合的产物。但在热点背后也存在一些负面的东西,值得引起注意,如不顾市情竞相模仿;过分重视“包装”,忽视城市内涵;只重物,不重人等等。究其原因还是对城市设计的理念不很清楚,这也是本文接下来想要探讨的两点。
  2 城市设计需要有理论指导
  城市设计也和城市规划一样需要有理论指导,否则会造成盲目实践。城市设计理论也是百家争鸣,各有侧重,很难一一论述,但以下几点应得到重视。
  2.1 明确城市设计基本理念,以免误导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及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这是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对城市设计所下的定义。构成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人工和自然实体;实体包围所形成的空间环境;作用于空间环境中的人的功能活动。其中人是主体,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这也是早期的市政设计(civic design)和今天的城市设计(urban design)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过去的市政设计源于欧洲18 世纪巴洛克时期严谨格式城市布局,强调宏伟气派。到20 世纪初美国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时更是蔚然成风。1950 年代苏联专家指导下的城市规划艺术布局也强调这方面,至今仍有很大影响,对此不能全盘否定。这是其中一个方面。过去城市设计的很多优秀实例如北京古城格局、华盛顿中心区以及巴黎旧城中心区等仍然是典范,但只强调景观视觉是不够的,今天城市设计更重视人。E. 沙里宁首先把社会学内容引入城市设计范畴。他提出:“在建设城市时,要把对人的关心放在首要位置上,应当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协调物质上的安排。”K. 林奇的“城市意象”(Image of the City)更是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运用社会调查方法,从而开拓了城市设计研究的新领域。以人为本就要研究人的感知、行为和心理,研究空间环境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场所精神,研究民俗民风。也只有这样,城市设计才能充分体现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也就是说,城市设计所要考虑的内容比当年市政设计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2.2 城市设计重在特色,要解决好“源”与“流”的关系
  最近听到某市领导要求所属的几个城镇做好城市设计,还要各具特色,而这特色是仿效欧洲的各个国家,听说还要请各国建筑师来做。他的本意可能不错,但实属误导。且不谈很难学像,因为国情不同,经济条件、文化背景都不一样,照猫画虎是画不成的。这里面有一个“源”与“流”的关系没有弄清楚。
  “源”是指一座城镇的固有特点,如城市的山川形势、自然特点、历史文化背景,还有经济社会状况,是区别它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这才是“源”。城市设计就是要抓住这个“源”加以疏理、提炼、保持并发扬,形成特色。而“流”则是指各种流派,即别人的特色,对这些我们要学习借鉴。因此“流”是一种比较和借鉴,有没有这种借鉴是不一样的,这里有文野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但借鉴不等于照搬。现在我们常见到的“千城一面”就是没有很好地研究自己城市的“源”,反倒去模仿别人。一时是欧陆风情,一时是南亚风光,而且这种风刮向全国,形成了城市风貌一大抄,连一些原有特色很浓的旧城区也常常被掩没、被拆除,变得面目全非,十分可惜。
[NextPage]  
  另外还有一种误导,即把保护传统和现代化对立起来,似乎要保护就是原封不动。城市不是文物,它总是要发展,包括城市功能、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而传统建筑风貌在保护前提下也要进行环境整治,通过城市设计使新与旧、传统风貌与时代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得益彰。这种优秀实例在国内外都有不少,《国外城市规划》本期介绍的巴塞罗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3 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华夏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又是一个幅员广阔、有着12亿人口的、多民族、多种文化并存的大国,理应有自己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中国哲学思想中就有“天人合一”思想、“象天法地”规划原则,再加上儒家礼治和封建伦理思想,形成了一套以《周礼• 考工记》“王城”模式为代表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左右了数千年中国封建时期的城市建设。今天时代变了,哲学思想也大大发展了,特别是1990 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应遵循一套什么样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理论,是很值得思考的。
  3 城市设计重在实践
  城市设计只是一种构思和安排,最难的是如何付诸实现。美国著名城市设计专家乔纳森• 巴奈特(Jonathan Bamett)写了一本书,名叫《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计》,就是专门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城市设计。他多年从事纽约这座世界著名的大都会建设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在城市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都是纽约城市发展中的实际生活问题,城市设计正因综合解决这些问题而得以确立。他在绪论中明确指出:“城市设计是一个实际生活问题”(city design is a real-lifeproblem)。所以我想提出第一个观点就是——
  3.1 实践观点
  城市设计从构思、编制到实施是个社会实践过程。设计得再好,也仅仅是一个方案,只有实践是检验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观点十分重要。城市设计从策划编制开始,就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观点,即目的性很强。要建成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是每位决策者,包括行政领导或投资者首先要考虑到的。方案的确定也常常取决于实践,即可操作性程度。即使那些为宣扬一种思想理念而提出来的乌托邦式理想方案(如勒•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中300 万人口大城市和丹下健三1960年提出的东京海上城市轴)看起来纯属空想,但由于是建立在一些科学预测基础上,某些理念还会在以后实践中被应用。如战后大都会的重建,就多少受到勒• 柯布西埃的影响;在东京临海部建设中也可以看到丹下健三精神的再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投资来自多种渠道,投入产出效益分析更是设计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实践观点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城市设计也同城市规划一样是一项范围广、时间长的任务。城市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不一样,他们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除了对整座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整体构思安排外,很重要一点是引导、组织广大投资者和建筑师来实现城市设计,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设计师长期深入、锲而不舍地工作才能见效。如美国费城总建筑师E. 培根(Edward Bacon)教授,今年已90 高龄,在费城中心区的保护整治与改建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专著《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也一版再版。我国规划界老前辈、设计大师任震英老先生,一辈子在兰州,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至今也快到90 岁。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3.2 群众观点
  城市设计是一项多方参与的社会实践,是领导、规划设计人员、投资者和广大市民互动的结果,其中领导和投资者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划设计人员秉承决策者的意愿,也起了很大作用;而广大市民虽然是城市主体,却常常被搁置在一边,既不参与,也无发言权。在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市民公共参与起到很大作用。有些城市设计,如社区设计或邻里设计本身就是和市民一起,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自身环境的改善。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体制中,公共参与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因此要求领导、规划设计人员和投资者具有很强的群众观点。比如城市公共绿地的开辟,不仅要考虑市容,还应考虑到市民能否享受得到;道路交通是公共交通优先,还是方便有车阶层;以及对老龄社会的关怀等等。在城市危旧房改造中,是真正为百姓解困,还是照顾开发商搞城市再开发,这些都是反映群众观点的问题,此外还需要从体制上加以保证。
  3.3 导则的重要性
  城市设计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方案型,一般属于中观和微观范畴。如城市中心区、中央商务区、城市滨水地区等属中观范畴。而城市干道、广场、历史文化保护区、居住小区等属微观范畴。这类城市设计一般通过具体设计方案来体现;另一类是导则型,属宏观和中观范围,如全城与城市某一分区、城市中心区等。由于范围广,又大都是城市建成区,为了保护城市特色、旧城风貌、控制城市开发,通过导则对城市体型、空间环境进行控制,如旧金山城市设计导则、纽约曼哈顿城市设计导则等等。这些导则对城市自然和现状都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分析,也配以图片等形象手段,对有关城市体型、空间环境,包括地形、天际线、开敞空间、建筑风格、城市绿化、市政设施、夜间照明等都提出具体的设计导则,以保证城市的特色和历史风貌完整性,这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我国一些老城,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过去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建国后5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 年中,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原来的特色反而削弱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老城区还缺乏一个有力的城市设计导则进行保护。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重视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这是很重要的。本期也介绍了有关美国和英国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些新动向。但这里有一点值得提出来商榷,即国外导则大都因市而异,我们则编一个通用导则。这样是否会导致一般化,反倒没有抓住特点,而特色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另外,城市设计又是一种创作,一种构思。往往一种绝妙构思如神来之笔,是任何导则都导不出来的。所以导则作为一般原则、方法加以引导,但又不能太求全,否则也会变成一种束缚。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