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英美城市更新的特点

admin 2007-04-03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英国,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整个西欧,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城市的传统工业结构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失业和城市贫困成了主要的政治关注的对象。英国地方当局的角色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因为中央政府更倾向于与私营部门投资商合作寻求需要采取直接行动的解决方案。

节选自《城市更新研究》于今著,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城市的管理者,对于参与城市更新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具有启迪意义。 

  虽然西欧各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背景条件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应该说是一致的。如果按照城市更新及相关理论发展的脉络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战后西方城市特别是内城和旧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沿着清除贫民窟-邻里重建-社区更新的脉络发展,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按照有关城市更新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如下的情况:

●从形体规划出发的城市改造思想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在一开始受到以物质规划为核心的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规划思想的本质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希望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设计解决城市中的所有问题。大规模推倒重建实际就是这些思想的直接后果。

●对大规模城市改造反思
       清理贫民窟和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对城市中心土地的强化利用,曾经一度带来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但很快就带来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加剧了城市向郊区分散的倾向,可以说大规模城市改造并不成功,却给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复兴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初来自于那些致力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社会经济学家,是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和上个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导致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引发的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世界范围的反思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上述对大规模城市改造所进行的反思。

       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潮的影响下,西欧国家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形成了城市复兴的理论思潮与实践。它一方面体现的是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是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济学者的多边合作。

       1996年6月,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人居二”会议。会议确立了21世纪人类奋斗的两个主题:“人人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世界中的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这实际上也明确地指出了城市复兴发展方向。

       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英国,这个世界上首个工业化的国家,在二战后的工业生产竞争中未能获得新的成功、重温过去的辉煌,与此相反,它却首先体会到了前面提到的城市变革两种趋势的影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许多有关城市、关于衰退及结构重组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最早出现在这里。

       现代英国的城市政策,一般认为起始于1968年。当初面临着社会矛盾和动荡的工党政府,采用“城市计划”来应对在许多城镇中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们需要提供特别的帮助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充分地提高服务水平。因此,社会功能的改善就成了需要确定的问题之一;也正是在这里,通过对城市理论的探讨,城市政策的修订和城市建设的实践,首先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英国大都市计划》提出了“城市复兴”的概念,以回应上述复杂的问题。

       在英国,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在整个西欧,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城市的传统工业结构经历着快速的变化。失业和城市贫困成了主要的政治关注的对象。英国地方当局的角色变得越来越边缘化,因为中央政府更倾向于与私营部门投资商合作寻求需要采取直接行动的解决方案。

  其它国家采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法国的方法是向地方政府机构下放权利,同时有大量的政府资金支持;在徳国,富裕的地区和地方政府尽量通过更多的投入来摆脱危机,至少是到了两德统一之后,才改变了投资的优先对象。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看得出维护和改善原有城区所带来的对环境长期益处。“城市环境绿皮书”主张:全球的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城市政策得以改善,而该政策的特点是以“创建或改造能给居民提供宜人环境的城镇和城市”为主要目的,并推崇“强调综合利用和高度密度开发的战略”。

       在欧美国家,城市复兴理论思潮的形成与发展虽已经过一段时间,且目前已由理论的探索阶段演化到实践的执行阶段,同时,城市复兴自身,也还在逐步完善,尝试包含更多更全面的内容。

       城市地区的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物质与经济发展及转型的综合影响与相互作用。城市复兴则是在这种环境下对城市特定地区在特定时期转型中面对挑战及抓住机遇的一种回应。 

 [NextPage]

一、英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一) 英国城市更新的历程
       英国是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国家之一,1750年始于英国波及欧洲以及全世界的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使规模生产更经济,先进的工厂生产方式逐步代替了原始的家庭生产方式,移民涌入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多。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密不可分,除城市经济增长构成的拉力外,农业集约化经营、劳动生产力提高造成农业人口相对过剩,迫使过剩农民进城寻求生存机会。这一时期城市化过程比较长,城市增长处于自发扩展的状态。

       英国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清除贫民窟计划。1930年英国工党政府制定格林伍德住宅法,采用当时有影响的“建造独院住宅法”和“最低标准住房”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贫民窟问题。在清除地段建造多层出租公寓,并在市区以外建一些独院住宅村。这一法规首次提出对清除贫民窟提供财政补助。

       二战后,英国通过新城建设计划,在大城市周边建立一系列卫星城,将改造地区多余的人口及经济活动安置到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交通、环境等压力。这种通过卫星城的办法疏散城市人口,尽管给城市建设腾出了一定的空间,但也造成了内城人口的外溢及内城的衰落等问题。此外,在清除地段建造出“有规划的”高中层公寓式出租住宅社区,破坏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街区风貌。

       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的城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衰退,造成衰退的原因是战后城市人口郊区化过程。1946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的新城运动,以及人们收入的提高、小汽车的普及而引起的人们自发地离开城市。过度郊区化造成内城的衰退,从而引发物质性表象外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更新政策从大规模清除贫民窟转向住宅整修和改善以及中心区商贸区的复兴,更新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文化继承、以及保留历史悠久的街区和社会生活特色等问题被提了出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