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我理想中的城市

admin 2010-06-13 来源:人民代表网
我并不绝对反对工业文明的产物。生态系统与工业文明可以不冲突,冲突是人为造成的,是人们对自然、对城市认识不足造成的。现代化一定跟生态相冲突?其实不是这样。关键是,我们要有相融的意识和价值观。CBD(中央商务区)里照样可以存在自然系统,央视大楼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建,而不是用这种张扬的所谓 “高科技”方式,鸟巢甚至谈不上高科技,它浪费了大量的钢材,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我理想中的城市,首先,人跟自然应该是和谐的,流水清澈,空气干净,人走出家门五分钟就能走入绿色的廊道或田野。同时,这个城市又是自生产的,你的院子里养着羊,种着稻子和果树,而不是一些只供装饰的花卉和乱七八糟的亭台楼阁。第三,这个城市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自然的循环能力,而不是靠人工系统去控制:比如雨水能够自然地渗入地面,而不是通过管道排走;比如污水可以通过湿地来净化,而不是靠水处理工厂;比如建筑可以自然通风,而不需要开空调;屋顶可以养鱼,减少温差;地下室可以种蘑菇……第四,这个城市应该充满人文气息,充满历史感,充满人和人之间的亲切关系,人人享有自由和平等。人和城市的关系应该是很亲近的,而不是像现在这么遥远。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  
 
  我并不绝对反对工业文明的产物。生态系统与工业文明可以不冲突,冲突是人为造成的,是人们对自然、对城市认识不足造成的。现代化一定跟生态相冲突?其实不是这样。关键是,我们要有相融的意识和价值观。CBD(中央商务区)里照样可以存在自然系统,央视大楼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建,而不是用这种张扬的所谓 “高科技”方式,鸟巢甚至谈不上高科技,它浪费了大量的钢材,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巨大建筑对城市都有一定的破坏力,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建。它应该考虑环境伦理,也要考虑人文精神,就是它到底是为谁而建。我看到北京巨大的建筑,好多是无用的纪念碑式的建筑,这种建筑对城市结构和机理有较大破坏作用,它的界面是非人性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城市可能就是一两栋,但它可以用生态的、节约的、更体现人文的方式来建。
 
  植物和水泥可以不冲突,只要有节制地使用工业技术,并以人的需要为底线。所以我们的设计应该根据人的基本需要来做,而不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甚至可炫耀的社会地位等。高层住宅、汽车、立交桥与回归自然的建筑理念也并不冲突,因为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活得舒适是应该的,但这种舒适应与自然相融洽,而不是高耗能式的享用。 
 
  中国正处于汹涌的城市化潮流之中,越来越多的造城运动不可避免。但要精明地设计、保护和发展城市,要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人类至上。老城市改造也完全可以实现这些主张,比如在改造马路时,把雨水收集到绿地中去等。通过越来越多类似的微小改变,就可以很大地改变城市的生态系统。 
 
  商业的力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所以明智的商人不可怕,明智的官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权力,或者无知+金钱,再加上短视的利益驱动。在它们面前,明智的设计师也是徒劳的,这导致了中国城市目前的很多问题。现在来看,最紧迫的就是要先教育握有城市规划权力的政府官员,让他们接受新的理念。 
 
  景观设计师不仅仅要恢复自然,而且要恢复人跟自然的和谐,同时考虑到人的使用。我们不是环保运动人士,我们有环保情怀,但要为人服务。利用自然,让自然做功,去进化和发展,让人的干扰最小化,同时人能享受到自然提供的服务。 
 
  现在回到核心疑问:城市,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想那就是以人为中心,达到天地人神的和谐。同时,这个城市要让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欢迎每一个人,而不是把人视为蝼蚁。产生认同感,最后会上升到一种精神,你会为之付出,并信任、崇拜和依赖它,这就是城市之“神”。
 
  人物介绍: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推动了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