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规划中必须考虑地质条件的思考
我国是地质灾难多发的国家,地质灾难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重,是世界上地质灾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从多年的实践中了解到,对于地质灾难的防治必须要以防为主,治为辅的方针,不断提高对地质灾难的评估和对症下药的作用。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地质灾难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不断加大地质灾难的可行性评估工作;其次是要对地质灾难种类、危害程度等因素要有把握,要能抓住要点,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减轻损失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一、概念
所谓地质灾难,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难。关于地质灾难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和实际治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同观点。归纳起来,学术界的几种通行说法主要有:1、地质灾难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2、地质灾难是指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发展的地质事件,如地震、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3、地质灾难是指那些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4、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5、地质灾难是因地质活动引起对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破坏或者损失的现象。
二、在规划中加强对地质灾难防治
地质灾难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科学规划对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难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编制和审批应建立地质灾难调查制度、规范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明确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的编制原则、规范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的内容、明确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的地位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等。地质灾难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地质灾难现状和发展趋势猜测;
地质灾难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地质灾难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地质灾难防治项目;
地质灾难防治措施等。
地质灾难防治的原则只能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这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灾难现状提出的在规划期内指导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的基本准则。由于我国灾难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难,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地质灾难防治法制化,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科学化;加强监测预和科普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水平,建立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等内容。
地质灾难的防治目标,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地质灾难防治工作所达到的目标。地质灾难防治目标应当分阶段实施。总的要求是提高预成功率,避免经济损失,减少人员伤亡,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地质灾难防治项目的主要包括:一是地质灾难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二是搬迁避让工程。三是地质灾难治理工程。根据灾难的规模和威胁的对象,对危害公共安全、自然因素引发的灾难要由财政出资,对人为活动引发的灾难也要进行经济技术论证,分清责任,实施治理工程;四是监测预警工程。对已发现的地质灾难隐患要要实施监测预警工程,包括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猜测预警预。
地质灾难防治措施,是指为实现地质灾难防治规划预期目标而实施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和行政治理工作、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等。
地质灾难防治的工作重点,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该把地质灾难的防治工作列入规划,应当将地质灾难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是个地质灾难多发的国家,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和避免这个问题,首先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难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难造成的损失。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城市的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在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对城市规划区内地质情况尚不清楚的,必须加强和补充建设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难危险性评估,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处理好城市
总体规划和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的关系,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将地质灾难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三、结语
总之,根据我国地质灾难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对地质灾难的重视,一定会减少灾难损失,为社会经济建设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