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

wenxin 2006-11-10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

  土地是有生命的,村落是大地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它积淀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同时在千百年的演化中构筑了各种人居聚落的安全模式,它是大地景观生命的元素和节点。在中国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即将来临之际,城市边缘的村落和中国广袤大地的众多村落,其大地生命的景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20多年快速的城镇化使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的《北京宪章》中把我们这个时代称做“混乱的城市化”,吴良镛先生用“大建设”加”大破坏”来形容。这种破坏是全面的多方面的,可谓3000年未尝有过,其中尤其以国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乡土文化遗产的消逝最为惨重,并因此影响到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俞孔坚 李迪华,2003)。就在人们反思城镇建设的得失之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潮又将来临,成千上万来自城市的规划师们已经带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志,奔向无数的乡村,仅北京就派出了200多名的规划师和建筑师(谈绪祥,2006),这意味着广大乡村也将不再寂静,成千上万个城市边缘和远郊的传统乡村聚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无可置疑,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体现,笔者完全理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重要意义,完全赞成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完全赞成建设新农村规划的技术路线:即保证场地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传承的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关于宏观的理论和政策及路线的探讨和指引,许多学者和领导都有过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胡锦涛,仇保兴,2005,2006;汪光焘,2004,2005;李兵弟,2006;陈刚,2006)。

在正确的思想和路线面前,如何具体实现每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更大程度上有赖于基层执行者和广大的规划设计师们。笔者十分担心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被国家和地方政府指定保护的村镇景观得以幸存,而大多数被认为是“平常”的、一般性的村落的生态及文化和社会生命却在村庄整治中彻底毁灭,或随时面临着被城市新区所替代。在新农村建设高潮中,村落生命的危机体现在三个方面(俞孔坚,2006):

(1)原本就脆弱的乡村生态系统将面临破坏,特别是水系统。村落从选址开基,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与环境的适应和发展演化,已经成为大地生命肌体的有机组成。山水格局,沟渠阡陌,护坡池塘,林木坟茔等景观元素,都使乡村生态系统维持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超饱和状态的耕作和人口压力,使这种平衡变得非常脆弱。因此,来自城市规划师们的“手术刀”对这样一个脆弱的乡村生命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

(2)乡土文化遗产景观将面临严重破坏,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乡土景观或者说文化认同将丧失。一旦乡村盛行追求起欧式别墅、小洋楼之流,可能势头会比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会开启中国乡土文化景观的毁灭历程。所谓乡土文化遗产景观,是指那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门保护的,对中国广大城乡的景观特色、国土风貌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间联系,如祖坟,村头的“风水树”、“风水林”、“风水池塘”等。

(3)草根社会结构和信仰体系的破坏:随着乡土遗产景观的消失,民间的草根信仰体系将随之动摇。每一条小溪,每一块界碑,每一条古道,每一座龙王庙,每一座祖坟,都是一村、一族、一家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的载体,它们尽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历史遗产那样宏伟壮丽,也没有得到政府的保护,但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与他们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稳定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如果现在大张旗鼓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成为农村的物质空间建设,就很可能把城市的模式,或者是欧洲城市的模式、华西村的模式带到中国的乡村大地上:“风水林”被砍掉、弯蜒曲折的河道被填掉或被裁弯取直、有上千年故事的祠堂被拆掉,只要稍不注意,所有这些草根信仰的基础都会被彻底毁掉。

马岗村,是中国濒临消失村落中的一个典型,(图1)位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广东省顺德市边缘,是水网地带的一个岛屿,有超过7000个原住居民,和7000个外来谋生者,拥有12平方公里的占地和400多年的历史。这个区域的乡土农业景观在历史上以桑基鱼塘和后来的蕉基鱼塘而闻名,但这种乡土景观现在却随着村庄的消失而被摧毁。前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建议把整个马岗村落推平来建设城市新区。笔者及其团队被邀请作第二轮的规划研究,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使得马岗的文化历史景观得以合理的保护和整合,同时为新区的发展提供机会。

\
图1  顺德马岗村,其所面临的被拆毁的命运是中国成千上万村落的代表

1. 目标与方法

1.1 假设与出发点

本研究强调村落是一个具有历史的完整生命体,这个生命有机体不应该在城市化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被消灭,而是应该继续生存,或将其融入到新的城市肌体中。村落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应该成为负担和累赘,相反,这些遗产都是新社区建设的催化剂,为城市化社区提供草根信仰的基础,为新社区的文化和社会和谐做出贡献,并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休闲和旅游的机会。

村镇的山水格局、生态景观、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是中国乡土聚落“天地-人-神”和谐的基础。如果能避免上述三方面的破坏,中国广大村镇的生命将得以延续,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机遇,否则,这样的运动则很可能成为危机,所谓“危机”正包含了这样两层含义。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提出了用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途径,通过建立保障生态、文化和社会及信仰过程,来维护村镇生命的持续和健康。

1.2 方法论:景观安全格局途径

景观中存在某些关键性的局部、元素、和空间位置及联系,它们对维护景观中某种过程(包括生态过程、社会文化过程、空间体验、城市扩张等)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景观局部、元素、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构成景观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 简称SP)。通过判别、保护和建立景观安全格局,可以更有效地维护、或阻止某种景观过程。不同安全水平上的安全格局为城乡建设决策者的景观改变提供了辩护策略。这种通过尽量少的土地和景观空间的控制来实现对景观过程最可能大的调控的规划途径,就是景观安全格局途径(Yu, 1996; 俞孔坚,1998,1999)。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保护与恢复,城市空间研究,遗产保护及旅游规划等不同领域都有一些探索和应用。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分为下四个步骤,其中前两个步骤为村落景观的分析过程,后两个步骤为村落景观的规划过程(图2a,b)。

\
\
图2b 景观安全格局途径的图示

1.2.1 景观过程与功能及含义:村落的生命在于其生态过程及其文化意义,社会交流功能和社会文化意义,信仰活动及精神意义,社区联系,文化认同及特色五个方面。保护村落的生命关键在于维护和健全上述五种功能的安全和健康。

1.2.2 景观元素与结构:判别作为村落景观功能与含义的载体的元素和结构的空间分布和状态,并评价其对景观过程和功能的作用。判别维护村落生命的关键性景观元素和格局:即判别对保障村落生态过程、历史文化过程、精神信仰和社会交流过程,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局部、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

1.2.3 网络化:整合上述战略性的景观格局,形成网络——景观安全格局,以保障生态功能、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精神信仰和社会交流、及景观体验过程。这些整合的战略性的景观安全格局保留并穿插于新的城市社区,作为城市活力的催化剂;同时这些景观安全格局成为村落和街区翻建、扩建的刚性骨架,使社区的生命得以延续。

1.2.4 拼贴与补缀:以景观安全格局为骨架,补贴新的开发建设和新的功能区,形成富有活力的新城或新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2. 分析过程:马岗的关键过程及其景观安全格局

对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落来说,马岗村落景观的完整性和生命的延续取决于五种关键的景观格局和相应的过程及意义:

2.1 山水格局以及其生态文化意义:在马岗村原有的布局和设计中,地形和水体的“风水”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特征应该在新的设计中给予体现。

对地形和水体的评估按以下的准则进行:
生态价值:包括生物多样性和再生能力;
文化价值:“风水”的意义,传统的草根信仰体系,乡土有机农业;
环境价值:水体的质量。
应用地图叠加方法,得出了马岗最有价值的地形和水系图,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图3a,b)。对马岗宏观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是保持马岗景观特色和场所感的关键,也是维持健康环境和健全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

\
图3a 马岗山水格局及其文化含义

\
图3b 马岗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2.2 开放空间系统和社会交流过程:马岗村及其附近的村民经常聚在一起进行各种节日性的活动。在一些主要的节日如龙舟节、佛诞、生菜节、农历新年和中秋节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到马岗庆祝;在平日,他们也经常聚在一起看电视和具有岭南特色的吃早茶。所有这些活动,构成了村庄生命和活力最重要的方面。活动的场所分布在村落的各个特定的位置,构成了开放空间的各个层次。因此,在新一轮的发展建设规划中,保留这些空间对维护马岗的活力十分重要。

马岗的这些开放空间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村落,家族和邻居,这些不同的开放空间层次由祠堂、佛庙、神坛、许愿树和池塘等组成,同时也包括了一些运动和娱乐的设施。

对这些公共空间的评估,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准则:可达性、影响力、物质空间品质、活动的重要性、场地林木的质量。

通过地图叠加,绘制出张马岗最有价值的公共空间分布图,即社会活动安全格局(图4a,b)。对这些关键性公共空间的保护和改善,对马岗社会活动的保留和延续至关重要。

\
图4a 马岗村落开放空间分析

\
图4b
 马岗村的社会交流安全格局

2.3 宗教建筑和信仰活动:马岗的社会结构是基于族亲和血缘关系的。村里主要有四大姓氏,冯,李,佘和罗。所有这些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这些祠堂是村里聚会的中心和马岗的社会结构的节点。此外,佛教,道教和儒教也是其信仰体系的一部分,它们有单独的或共有的庙宇或神坛,共存于村民和村落之中。

这些宗教场所通常会与所谓的“风水”景观元素相联系,如山体,水体和树木,这些元素通常位于正式或非正式集会空间的中心。

对这些宗教信仰建筑的评价通常基于以下准则:建筑的历史价值;庙宇和神坛的宗教氛围。

基于地图叠加,绘制出马岗最有价值的宗教信仰建筑的综合分布图,即精神与信仰安全格局(图5a,b)。保护和完善这些关键性的宗教信仰建筑,对于构建马岗草根信仰和道德规范、对建设和谐的社会至关重要。

\
图5a 马岗村的宗教信仰场所分析

\
图5b 马岗村的宗教信仰安全格局

2.4 街道网络和社区联系:在马岗,家庭和个人通过人行道、小巷产生密切的联系。这些街道网络同样与社会活动场所和宗教场所紧密联系,使村民很方便地进行各种活动。那些使用频率最高的街道必须给予保留,以保证社区内部高度的可达性和连通性。在村落被重新整合到新的城市肌理中后,这些原有的街道网络和联系性可以使历史和场所感延续,并给新城区带来活力。

这些道路网络现在正面临着开发的挑战。与村落不成比例的大马路已经被规划并正在施工,而人行道也面临着被拓宽的危险,随之而来的则是路两旁老房子和历史建筑的拆除。马岗内部联系的街道网络正在被增加的交通流和道路建设工程所摧毁。

对街道网络的评估基于以下的准则:与马岗自然景观布局的联系;与具有较高价值的开放空间和宗教建筑的联系;视觉质量。

基于地图叠加技术,绘制出马岗最具价值的街道和巷道分布图,即社区联系安全格局(图6a,b)。保护和改进这些关键性街道和巷道,对于保持马岗的活力至关重要。

2.5 民居和单体建筑与文化认同及特色:马岗是一个由不同年代、不同形态、及不同功能的建筑所构成的嵌合体。其中的一些建筑对保存村落的文化认同感、视觉感知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因此判别和小心地保护这些关键性建筑非常重要。这些传统的建筑通常带有自己的院落,而且只有1~2层。而很多新建的建筑则达到了4层或更高,而且毫无个性和特色。

对马岗村重要建筑的评价基于以下的准则: 与传统乡土建筑相协调的物质形态;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建筑质量。

基于地图叠加方法,绘制出马岗最有价值的民居建筑分布图,即建筑风格与特色安全格局(图7a,b)。保护和完善这些关键性的民居建筑,对保持马岗在视觉上的整体性和文化上的真实信至关重要。

  将上述各种单一景观安全格局进行综合叠加后,便形成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它将决定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图8a,b)。

\
图7a 马岗村的民居建筑分析

\
图7b 马岗村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安全格局

\  
图8a 马岗村综合景观安全格局
\
图8b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不可建设区和可建设区

3. 规划过程:延续马岗生命的规划战略——网络和拼贴
   
为了满足新城区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又能让马岗的生命延续和保持活力,规划采用以下两种战略:

3.1 网络化

把上述各种针对单一景观过程和功能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保护和利用格局,用以维护马岗的生态、文化、信仰和社会过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个景观网络是保护马岗生命的底线,它不仅可以保持马岗的整体性,而且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完整体验的线路,包括建立步行空间网络,自行车旅游网络、环境解说系统、历史文化和环境教育系统等。它是联系历史和未来的纽带——古老村落和城市新区或新农村,土地和人民,原住居民和新移民(图9a,b)。

\
图9a 网络化:民俗网络
\
 
图9b 网络化:步行与自行车游憩网络

  网络化过程以相关性为原则。所谓相关性包含三个方面:
地理相关(空间相关):在空间上相邻、相近或在同一条线和同一区域内的景观元素之间建立联系,形成连续的整体步行和休憩网络;
历史相关(时间相关):以时间为纽带,将属于同一、或相邻时间段的景观元素联系在一起,或根据发生的时间序列,将景观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历史文化教育网络;
内容相关(功能和意义相关):根据功能和过程,如宗教信仰功能,“风水”功能,交流和聚会功能,将一些关键的景观元素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独特的体验网络。

3.2 拼贴与补缀

与习惯的城市开发方法不同,不采用把整个村落拆除的方式,也不是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的成片保护方式,而是用拼贴和补缀的方法。以上述景观安全格局为骨架,再保留其结构和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引入新的景观和开发建设。即在“旧骨”上长出“新肉”,用中国古代阴阳家的说法叫“返气纳骨”, 从而使村落的生命得以维持和延续,也使新的城市或新农村从其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场地精神,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之生命。

按照景观安全格局途径进行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人们完全可能在原马岗村落的基地上,发展出一个具有非凡活力的新城或新村。这种方法保护和整合了原有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同时创造了一个具备生态良好、历史延续、文化特色和认同感鲜明的和谐新社区(图10a,b)。

\
图10a1 拼贴:重点地段局部设计

\
图10a2 拼贴:马岗村总体规划平面

\
图10b 拼贴:重点地段设计举例

4. 结语

广大乡村是中华大地生态与文化生命系统的基本细胞,每一个这样的细胞都与中国大地上的山水格局和自然过程紧密相连,是国土生态安全网络的基本单元;也正因为这种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也使大地充满了文化含义,大至龙山龙脉,江河湖海,小至一石一木,一田一池,无不意味深长;分布于中国乡村的乡土文化景观是中国草根信仰的基础,是每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铲平,也不应完全被城市化,当然也绝非完全保留或自生自灭,而是有机的再生;这种再生依赖于建立一种景观安全格局,通过这种关键性的景观格局来使村
 
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所以,景观安全格局是一种历史和未来的桥梁,是新生与旧体的脐带,也是自然与人文的纽带,更是通向新和谐社会的路径。

(本文是顺德马岗规划研究项目的一个部分。研究项目获广东顺德新区建设指挥部的资助和热情支持,尤其感谢郑建伟,黄建武,陈碧云等同志的直接参与研讨和鼓励创新的精神。项目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担,项目主持俞孔坚,李迪华;主要参与人员包括:韩西丽、裴丹、李春波、栾博、邓细春、方琬丽等30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研究期间英国建筑学院(AA) 也参与了部分研讨工作)

参考文献:
[1] Forman R T T,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K. 1995.
[2] Yu, K-J,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6.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