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景观与校园旅游经济
高等学校是城市和地区文明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她既是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助推器,又是城市和地区先进文化的传播器,对提高城市经济和城市形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的基本任务,更成为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一些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发展“名师经济”、“院士经济”、“大学经济”的口号,利用高等学校人才优势、科技成果优势创办经济实体,构筑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高等学校成为城市和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另外,随着经营城市理论的引入,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观念及办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后勤服务这一公共资源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改革使国家财力集中投入在教学资源上,为扩大招生规模和改善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高校校园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批高品质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这些校园景观不仅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对校园外的人群来说,校园景观充满了神秘色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高校公共资源经营过程中,校园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以及历史与现代的建筑、场所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转化成校园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校园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高校经济乃至整个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1 高校校园中可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校园景观
1.1 自然景观
我国传统大学校园的选址多以远避尘嚣,环山抱水为佳。如武汉大学选址时,著名地质学家李世光曾骑着毛驴在珞珈山踏勘一个月,经过反复踌躇,精心谋划才予以定夺。珞珈山背靠东湖,湖上涟漪万顷,水光潋滟,山上绿树葱笼,鸟语花香,既是读书求学的好场所,又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同时,高校校园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山体与水系不仅没有被破坏,而且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如对森林植被进行保护培育,对水系进行清淤疏导,使校园景观环境及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浙江大学新校园就是很好的一例,它从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出发,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利用水系巧妙构思,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并且对保护培育的树种往往结合地方气候及土壤特征来选择,并根据树种的特性,赋予特定的人文关照,构成了富有观赏价值的人工园林。
除此之外,有的校园中还有流水瀑布、叠泉涌溪、百年古树、候鸟栖息等水生景象,其构筑了富有生机动感、野逸情趣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大学校园中造化钟神秀、清水出芙蓉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校园旅游奠定了物质基础。
1.2 人文景观
高校校园中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人工园林;历史与现代的建筑、场所;校园人文活动等三个方面,下面予以分别介绍。
1.2.1 人工园林。大学园林依托其原有的地形地貌,经过设计师们的匠心独运和园林工人的精雕细琢,形成了其独特的人工景观。它不同于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和私家园林的清静雅致。它显现的是高雅、优美而独特;深刻、博大开张而多样统一。
高校园林因高校中的硕学名家、文化品格、知识涵泳和历史积淀而内涵丰富。生活在高校中的师生不乏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豪诗人、科学俊彦。他们的心灵易与风景交融,发生激荡,做出佳作名篇,形成文化和历史珍品,从而丰富了大学园林的软件,加快了名胜古迹的自然沉淀。区区一屋,诗人一唱,遂名千古,名人一住,便成胜迹。如同有了牛顿的遗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顿令剑桥、清华等校园增辉。校园的景观要素,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形成校园特色美与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许多著名大学中最富特色的园林场景均成为学校的象征。如斯坦福大学的椰林大道,武汉大学的樱花园等。人在享受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文化的陶冶。
北京大学位于首都西郊,校园乃明清三代三公贵族园林旧址,名曰燕园。园内湖光塔影,楼台亭阁;松柏苍苍,杨柳依依;碧草茵茵,荷叶田田。具有百年校史的华中师范大学位于武昌的桂子山上,校园内绿树成荫,道旁遍植桂花树,建筑依山就势,环境优雅,还有富有特点的梅园,形成了华师大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浙江大学新校园对水系的利用,除了再现优美的自然景观外,将江南地域文化与浙大校风文脉相结合,其"曲水流觞"生态节串起大大小小几十个园林空间,水的浪漫气息自由穿行于校园之间,也反映了浙大海纳百川的气度,整个校园随处有景,人行其中,宛如入画。
因此高校校园的园林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场所,而且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可游可赏,旅游观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2.2 历史与现代的建筑、场所
1.2.2.1 历史建筑与场所。大学,因为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其校园中往往会留下文化内涵丰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场所,一所大学历史越是悠久,其传统越是凝结于物化的校园之中。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充满历史感的场所代表着大学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从而为学校带来良好的声誉,是高校校园特有的人文景观。
例如著名的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是一座建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建筑,馆内展出牛津大学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动物、昆虫、地质和矿物化石标本,演示生命的进化和起源。坐落在市内的阿什莫尔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于17世纪下半叶,是英国最古老的艺术考古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曾是牛津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心,现今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中展出着英国、欧洲大陆、埃及和东方国家的各种古物珍宝,这两座博物馆都是牛津大学对外开放的一部分。今天的牛津大学充满了文化魅力和文化气息,在近一个世纪里 ,大批文化精英从这座学术殿堂中产生,他们包括了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众多引导社会前进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还有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今天,牛津大学约两万名学生在这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中生活,大学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城市中,融化在人们的生活里,吸引着众多的国外游客参观。
我国的湖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它素有"千年学府"的美誉,这样的称呼是来源于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以它绵延千年的历史为今天的湖南大学带了丰富的无形资产。还有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东北大学旧址和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等大多数建于20世纪初,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古建筑和历史场所对社会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观光地,对学校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这种资源既是高校校园的无形资产:社会声誉、公众形象; 又是高校校园的物质财富,有的已被列入旅游观光区。
1.2.2.2 现代建筑与场所。进入21世纪,高校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我国高校招生人数不但增加,校园规模不但扩大。一是高校之间合并,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围墙拆除;二是校园的整体搬迁,重新兴建校园。合并的校园经过整合之后,缺少校园中心区,一些标志性的、具有一定特色风格的科技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活动中心、艺术楼等校园主体建筑拔地而起,重新构建了新校园的中心区,并围合成有一定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中心广场。新建高校校园经过精心选址,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及富有特色的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使校园的建筑与环境景观充分结合,创造出山水大学、园林大学、绿色大学等各具特色的校园风貌,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丰富了城市景观,积淀了一定的旅游资源。校园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洋溢着人文气息,如武汉大学的图书馆作为武汉大学的象征物,寓意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时代呼唤人文素质的回归,许多人慕名而来,接受这种文化气息的熏陶。
1.2.3 人文活动型资源 。高校的主体是青年学生,他们充满了朝气和强烈的知识渴求,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树林里朗朗的书声、图书馆里伏案疾书场景及食堂里的碗筷交响曲构成了校园一道生机勃发的风景线。校外的人总想到校内看一看一代矫子的学习生活方式,走出校门的老校友们经常来校园寻找自己的青春时代。同时,大学校园内还经常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如音乐会、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庆祝活动等。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大学教育的逐渐开放, 这些活动资源被大学生享用外,还可以与社会共享,转化为旅游资源。
此外,高校中一些经常性的科普展览及学术交流活动,同样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参加,这也在无形之中转化成了旅游资源。
2 旅游活动类型及客源市场
2.1.观光型旅游。这种旅游主要依托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其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或其子女、亲属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特别是一些百年老校,其客源不仅有大量的国内学者及普通游客,而且有慕名而来旅游观光的国外游客。除此之外,高校校园还利用其特有的动植物景观资源开展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如武汉大学的樱花园,每年三月樱花盛开的时节,就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校观赏,它不仅是武汉大学的旅游景点,也是武汉市旅游区的一个旅游点。
2.2.修学型旅游。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而具有强大人文资源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一社会责任。他们开办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专业进修、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就业培训、执业师考前培训、研究生考前培训、英语四、六级考前培训、出国留学人员培训等。大量的社会各阶层、各单位人员为了各自的目的纷纷来到高校,他们既是高校的学员,也是高校旅游资源的消费者,既要交纳一定的学费,又要开展一些其他旅游消费活动,从而促进了校园经济乃至整个城市及地区经济的发展。
2.3.探亲型旅游。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年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是父母双亲的掌上明珠,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依赖性特强,加上校园良好的景观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家长经常来到校园探亲度假,由此形成了高校校园旅游的又一客源市场。
2.4.会务型旅游。高校具有较强的学术优势,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际或国内学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前来参加,他们也带来了高校及地方旅游业的兴旺。
2.5.科普教育型旅游。高校具备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展览馆等科普型人文资源,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恐龙化石馆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小学生及社会其他人士前来参观, 他们不仅是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校园的重要旅游资源。
2.6.文体活动型旅游。高校由于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较好的体育设施及良好的空间环境等优势,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文体活动,这将吸引大量学生及其他人士来校观光,成为校园的另一种重要旅游活动,如一些高校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就是其中之一。
3.高校校园旅游资源经营模式
高校校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她不同于一般风景旅游区,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否则不仅会影响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而且会使校园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遭到破坏,得不偿失。笔者建议,高校校园旅游资源应由学校后勤集团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有选择地适度开放,并做到保护培育与开发利用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的情况下,也可以适量与校外旅游企业联营,形成旅游区中的一个旅游点,从而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庄逸苏 潘云鹤. 论大学园林 [J] 建筑学报 2003年6月
[3] 朱宇恒 王诚等.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规划概述[J] 建筑学报 2004年1月
[4] 吴丹丹 柳肃. 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与更新[J] 中外建筑 2004年1月
[5] 沈济黄 陆激. 大学校园的城市设计策略 [J] 新建筑 2004年2月
[6] 辛建荣.《旅游区规划与管理》[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
作者简介
1. 苏金明(1967-) , 男, 鄂州大学环境景观中心副主任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景观设计;
2. 程良珍(1971-),女 ,鄂州大学建筑工程系助教 研究方向: 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