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
编者按:2001年9月8日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北京园林学会邀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教授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景观规划思想发展史”的讲座。受到500多位听众的热烈欢迎,并将会对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让广大读者了解讲座内容,本刊特约请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硕士研究生黄国平整理后介绍给读者,英文整理稿曾请卡尔教授亲自审核,现翻成中文分两次发表如下。
我作为一个教师、研究者和景观规划师,主要受到的是欧美文化的影响,但在研究生时期就学习中国文化及亚洲文化。因此我清楚地知道,景观规划的概念并不仅仅起源于欧美。严格地讲,我也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景观规划师,而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的景观规划师。
两年多前,我就一直想做一个报告,以告诉大家前人的思想如何影响我现在的工作,今天很高兴能完成这个心愿。在报告中,你们所见到的不是介绍一些著名项目的幻灯,而是关于大约30个重要人物的介绍。对于其中每个人,我将展示他(她)的照片并介绍其生平。更重要的是,将介绍蕴藏在他们所作项目背后的重要思想。同时,这个报告是非常简短的,这30个人每位都有不凡经历,而对我而言,他们每人可能会有一两个重要的思想影响至今。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最好的定义是赫勃特·西蒙(Herbert Simon)在1968年所写的《工艺科学(The Science of Artificial)》中提出的,他写道:“所谓设计,就是找到一个能够改善现状的途径”。但是设计对象的尺度和比例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就小尺度而言,我们可以在一个地块上设计住宅;在中等尺度上,我们可以规划新开发区或新的城市公园;而在大尺度上,我们可能会规划一个新居民点或制定一个区域保护战略。一个规划设计师会做某一尺度上的设计,并不意味着他能做其他尺度上的设计。而我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做大尺度的、战略性的景观规划。在这里我并不是贬低小尺度的设计,只是认为大尺度的景观规划更加重要,今天的报告将主要侧重于大尺度上的景观规划。
今天我最初的两个主要例子,都是中国南宋时候的案例。第一个例子是杭州(图1略),为什么西湖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例子呢?这是因为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有意识地决定在这里进行大尺度的景观改造(图2略),而这个景观最终却变成了自然景观。现在大多数人仍认为景观规划只是一种保护性的规划,但西湖的例子可以证明景观规划也可以是具有前瞻性的筹划。西湖的规划最初是出于防御、供水和农业的目的,但是从一开始,它就成为一个美丽而且充满了诗意的景观。一个伟大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具有实用性,另一个方面要具有精神含义。但同时也正因为此,西湖现在面临好多新问题。(图3)是供旅游者浏览的一张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湖面占据了整个图幅的3/4,而今城市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给西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甚至会损害整个西湖的景观(图4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出于实际用途而规划的景观成为了一个文化景观,而且会令人以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今天的西湖必须成为更大尺度上的区域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否则景观将被破坏。西湖的例子证明,在工业革命以前,大尺度的景观规划就是可行的,一个经过规划的景观可以成为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图3 西湖——供旅游者浏览的图片
图5 黄山——诗情画意的象征
图7 美第奇家族别墅
图9 英国田园风光
图10 亨弗利·雷普顿
图11 改造前的景观
图12 改造后的景观
图14 让·马利·莫罗
图15 莫罗所作的阿蒙农维拉景观设计
托马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图16)是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当时决定在美国中部采用方格网进行大地测量。其目的在于鼓励民众在中西部定居。在18世纪80年代,他需要一种简便的方式来确立定居者所拥有土地的边界。他采用方格网测量大地的想法随着疆域向西部扩展而推广(图17)。这样的景观现在任何人坐飞机的时候还能够看到(图18略)。杰佛逊对美国大地景观的形成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图16 托马斯·杰佛逊
图17 采用方格网测量大地
在德国,我们的同行可能认为景观规划起源于弗雷德里奇·法兰兹·范·恩哈特-德骚王子(Friedrich Franz von Anhalt-Dessau,1740~1817)(图19)。1790年他继承了一个小公国,于是便着手改进它。当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英国的文学、经济、政府和景观被整个欧洲视为模范。法兰兹王子在英国广泛游历,回国后引进了英国的思想,并以英国的方式改造景观。沃里兹(Worlitz)庄园建于1765至1817年间(图20略)。这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景观,它不仅成了传授先进农业技术的基地,还成为了英国自由主义精神的象征(图21)。许多人从这个“花园王国”学到了先进的社会、经济、政府和景观方面的理念。法兰兹王子的重要贡献在于他不是简单复制一个景观,而是利用景观来教育民众。
图19 沃里兹王子
图21 沃里兹庄园
约翰·克劳迪斯·路登(John Claudius Loudon,1783~1843)在19世纪30年代是英国最重要的园艺师。他以替有钱人设计花园而出名,同时他也是一个著名的景观、园艺家和思想家。路登有个重要的思想,他为整个大伦敦区作了一个区域景观规划(图22)。规划建议以泰晤士河边的维斯敏斯宫为圆心,四周是交替的都市和郊区环带。路登作了一系列的设计来证明城市中心、近郊区和郊区花园的不同之处(图23略)。这种同心圆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他的一个观点,即人们不能总是生活在城市或总是生活在郊区中,城市与郊区对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与中国的阴阳观非常类似。在19世纪30年代,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使在今天,这个思想对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图22 大伦敦区域景观规划
彼得·约瑟夫·林内(Peter Joseph Lenne,1789~1866)(图24)无疑是德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曾说过:任何东西缺少照料就会衰败,即便是最伟大的设计,如果处置不当,也会被破坏。就是说光有设计是不够的,光建设也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关怀和照顾,任何景观会很快衰败。林内经历了从皇权到民主的革命时代。他最著名的项目在波特斯丹(Potsdam),那里是当时皇帝建立宫殿的地方。好多著名的建筑师在这里设计了非常著名的建筑,但林内确立了整个景观格局(图25略)。他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条长达3km的轴线,而所有的其他项目都跟他的轴线相联系。林内证明,如果有一个鲜明的景观理念,它能将随后的各种变化组织起来。1840年,弗雷德里奇·维尔海姆(Fredrich Wilhelm)四世执政,林内提交了一个柏林及其周边地区的改进方案,其中包括特尔公园(Tiergarten)的扩展规划。林内还根据柏林的扩张,为柏林规划了一个全新的公共公园系统(图26略)。他1819年和1832年规划建设的公园可以供大众享用,在这些公园里,他在排干的沼泽地里开辟了蜿蜒的小溪和呈几何图形状的园中步行小径(图27略)。
图24 彼特·约瑟夫·林内
在美国,人们认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1822~1903)(图28)才是景观设计学的创始人,因为他首先使用了 “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这个名词。他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与卡尔沃特·沃克斯(Calvert Vaux)合作完成的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图29 略)。但我个人认为他另外两个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在19世纪60年代,约翰·缪赫(John Muir)和奥姆斯特德以及其他人认为需要保护一些美国的重要景观(这个想法同900年前黄山保护的想法非常类似)。他们作了一些研究,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Yosemite)国家公园(图30略)。如今,得益于当时奥姆斯特德等人的工作,许多包括约斯迈特、黄石公园和大峡谷在内的美国重要景观资源得到了保护(图31略)。奥姆斯特德另一个重要思想与他在北卡罗莱纳州巴尔的摩为全美最富裕的乔治·W.范德比特(George W.Vanderbilt)所作的设计有关。这位大富翁的庄园位于一片4100英亩(1公顷=2.4711英亩)的山地森林(图32)。奥姆斯特德雇用了一个年轻人平肖(Pinchot)来领导这片地产的林业部门。范德比特、奥姆斯特德和平肖领导了全美最早的林业科学。他们尽量避免单一树种和片伐,而充分挖掘土地的多种功能。当美国政府建立自己的林业服务部门时,平肖成了该部门首位领导。他将起源于巴尔的摩的两个重要思想推广:一是对林业采用科学的调查研究;二是要充分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包括保护生物栖息地、娱乐、保护空气和水源、提供木材等功能。巴尔的摩的林场随后捐献给了美国政府,而成为全美最早的一块国有林场。
图28 F·L·奥姆斯特德
图32 乔治·W·范德比特庄园
1883年,景观设计师霍拉斯·W.S. 克里弗兰(Horace W.S. Cleveland,1814~1900)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克里弗兰当时是明尼苏达州横跨密西西比河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和圣保罗(St.Paul)两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师。当时这两个城市还非常小。克里弗兰要求政府在居民前来定居前就购买土地兴建一个区域公园系统(图33略)。由于他们提前几十年作了规划,因此政府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土地。如今的孪生城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已经成了大城市,地价高昂,但是他们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公园系统。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思想,但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让我给中国的同行们提一个建议,我会建议大家向克里弗兰学习。
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iot,1859~1897)(图34)是波士顿非常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在19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波士顿的市民意识到其他城市正在建立非常重要的公园系统。但波士顿是一个老城市,很少有空闲土地。因此艾略特想在波士顿的闲置土地上建立一个开放空间系统。他征用湿地、陡坡、崎岖山地等没有人要的土地,并利用这些土地规划了公园系统(图35略)。包括奥姆斯特德在内的其他设计师将这些土地设计成了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公园。如今,当你看波士顿的公园系统时,会觉得这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区别,但值得记住的是这些公园是在废弃的土地上建立的(图36略)。艾略特的伟大思想在于他提出要控制土地,并将其转变为有用之地。
图34 查尔斯·艾略特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
作者简介
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哈佛大学设计学研究生院景观规划设计系亚历山大与维多利亚·维利教授/早年师从城市设计泰斗凯文·林奇,并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1966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是国际权威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教育家,专业负责人,历届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主要学术主持人/对现代规划理论有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在景观视觉分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1984年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教育成就奖/1999年获国际景观生态学协会突出成就奖/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国际多所大学的荣誉教授。
黄国平/1976年生/ 男/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收稿日期:2001-10-06;修回日期:200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