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期研修班课程第一讲:生态水处理工程技术——以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为例
何美才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总工
何美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总工)老师讲授了宏观层面的生态治水和微观层面的上海世博——水处理艺术。
德国雨洪利用案例
在讲授生态治水部分,何美才老师从人类治水的历史发展、国内传统治水方法、水问题现状、国外治水新进展、土人生态治水两大战略、典型项目案例和工作展望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何美才分别从宏观方面——基于“反规划”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水安全格局和微观方面——新美学与生态治水耦合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重点介绍了土人生态治水两大战略。
土人生态治水第一大战略:基于“反规划”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水安全格局。
株洲市云龙生态新城示范区EI规划
何美才老师首先以株洲市云龙生态新城为例,分别从现状条件分析、示范区的EI规划、示范区的生态水系规划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他强调设计过程中以 “反规划”的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水系规划来实现,不能就水论水,应从构建整个示范区的生态本底出发。规划方法上将宏观规划与指标体系相互结合,合理控制区域的开发,防止生态环境破坏。构建生态基础设施,指导宏观尺度的生态规划,建立指标体系指导中、微观尺度的雨洪管理和水质水环境规划。
何老师指出整个项目首先分析现状的洪水、生物和乡土资源;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水的问题。水生态总目标是实现每一个小流域自给自足。四个子目标分别为水源涵养——供需平衡;雨洪调蓄——雨洪滞留当地;绿水循环——节水节能;污水处理——生态处理。与原规划相比,调整后的规划实现了对林地、水域和农田的三个“溶解”。
雨洪廊道与城市游憩休闲体验耦合——五里界生态城
何老师就生态治水第一大战略一共列举了六个项目,分别是:建立河道海绵水生态网络——株洲市云龙生态新城;应对复杂地形雨洪网络与城市基础设施耦合——宿迁湖滨新城生态;雨洪廊道与城市游憩休闲体验耦合——五里界生态城;生态雨洪廊道与城市规划耦合——宁江工业园雨洪管理;大水面与湿地水泡博弈——大兴新城核心区;破除单一防洪河道规划之新解——“反规划”之台州案例。
土人生态治水第二大战略:新美学与生态治水耦合。
“雨洪公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针对这一部分,何美才老师列举了十二个项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这十二个项目分别是:雨洪为友,“漂浮的花园”——浙江黄岩永宁公园;水资源再生,“生存的艺术”——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和广州水博苑;让自然做功,“适应性调色板”——天津桥园;最少干预,“生态极简”——汤河公园和盘锦红海滩栈道;乡土水岸,“重塑母亲河”——河北迁安三里河;丰产景观,“稻田校园”——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绿色海绵,“雨洪公园”——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水位适应,“足下文化”——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城市乡土滨水景观——郑州大学校园;水文化展现,“聚人场所”——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居家景观,“低碳之家”——阳台花园雨水收集系统。
接下来,何老师以“后世博解决人与土地的矛盾----上海世博会园区后滩湿地公园设计”为题,从微观层面上介绍了水处理的艺术。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鸟瞰
何老师为学员展示了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建成前后的对比照片,然后介绍了湿地公园的主要出入口设计——“空中花园”广场。“空中花园”广场保留其厂房的主题结构,引入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重新赋予了这个场地新的角色,使其富有了新的生命力。最后何老师着重讲解了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的水生态湿地净化。
关于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建设中水处理面对的难题与挑战,何老师将其总结为三大方面:质、量、渗。其中,质的难题在于采用怎样的水系净化处理工艺才能满足上海世博会园的水质要求;量的难题在于后滩湿地到底可以为上海世博会园提供多大水量;渗的难题在于采用怎样的防渗处理措施才能适合上海世博会园后滩湿地的要求。何老师就三大问题进行讲解,在讲述质的难题时,又分别从项目概况、湿地净化理论基础、生态水系水处理工艺技术(主要涉及到工艺流程、取水及蓄水、梯田生态净化区、植物综合净化区、土壤生态净化区、分段植物生态净化区、水质稳定调节区、砾石生物膜区、蓄水及提水)、水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湿地的后期维护和管理、项目效益几个方面展开。
最后,何美才老师与现场学员就所讲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
何美才简介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第二分院院长生产办主任、总工办主任
景观规划师、环境工程师
德国卡塞尔大学景观规划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