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期研修班课程第三讲:绿色雨洪控制利用系统规划与景观协调
车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导师
车伍老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研究生导师] 讲授的主题为:绿色雨洪控制利用系统规划与景观协调。在当今城市高速发展之时,雨水管理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居民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研究利用绿色雨洪控制系统,将其与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本节课程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目前全国范围内200多个城市在做生态城市建设,那什么是生态城市?以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来落实生态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疑问!车伍老师表示生态城市建设是由各个专业共同来支撑的,而水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立起生态的城市水环境,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
城市内涝
车伍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图表和数据阐述了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天然降水等通过下渗、滞蓄,其中30%的水量补充到地下水,另外有40%-50%的水量被植物所吸收。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只有10%左右的水量被外排形成地表径流,这就是自然条件下的水循环状况。而这一良性的水循环体系,却被人类无情的破坏。城市发展、土地硬化使得下渗量大幅度减少,同时影响蒸发量,最终使60%-70%的水形成地表径流。急剧攀升的地表径流量,造成城市雨水内涝以及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人们为了应对这样的事故,采用一系列人为措施,但其是否从根本上解决雨洪控制的问题?车伍老师表示,过去的工程技术解决大量地表径流的方法是想法设法用人为的方式将水排掉,这种方法只解决安全问题。但没有解决水质污染、地下水调配以及生态破坏的问题。车老师进一步解释,现代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雨水系统的子系统缺乏联系,表现在城市排水与洪涝控制系统、建筑景观园林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等系统在人为管理方面、责任落实方面各自为政,在面临城市重大雨水安全问题时,“家家各扫门前雪”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我们今后构筑的应是一个将水利、环境、市政(给水、排水)、建筑景观、城市规划紧密相关联的综合系统。研究发现雨水已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水环境的污染物主要由雨水带来。这种污染称为非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相对传统的点源污染而言更难防控。由此可见,建立现代城市雨洪综合控制利用系统已迫在眉睫。
课程第二部分,车伍老师重点对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和现代绿色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强调新型城市雨水设施,是通过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的良好结合而实现的。世界多个国家包括美国BNP(最佳管理措施)、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澳大利亚(水敏感性城市设计),这些理论的建立和具体技术的实践,都是为了解决城市水循环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城市水循环的同时要考虑安全、生态、资源利用和景观美学等多方面的因素。
美国规划协会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是由大型的绿道、湿地公园、林地等自然植被构成网络,用自然的方式来控制雨水,降低径流,减少洪水,控制污染。而绿色雨水设施的技术措施则主要包括雨水花园、生物滞流、屋顶绿化、植草沟、透水铺装等。
绿色基础设施的出现解决了雨水控制方面技术层面的问题。但车伍老师同时强调,观念上的转变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较技术上的革新更为重要。过去建设者、决策者、施工方以及设计师过于注重我们的技术,而忽略了原本生态的、自然环境在城市雨水调控方面可能起到的作用。雨水问题是一个综合系统问题,它是在一个系统中从源头到末端靠整个系统来实现的,是受理念与技术双重影响的综合问题。我们在技术推陈出新的同时,更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和升华。
东方太阳城实景图
成都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项目
课程的下半部分,车伍老师通过对东方太阳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项目的分析,提出应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现代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个案,而不是将技术固化成为套路性的工程技术,放诸四海而皆准地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因地制宜”才是现代城市建设者,规划者们应当追求的方向。
课程的最后,车伍老师就《绿色建筑评价》标注的修编进行简要介绍。车伍老师强调了以下几点(1)构建区域型绿色建筑;(2)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上,需要做雨水的专项规划;(3)在室外环境方面加入LID和径流总量控制要求。原有标准只是在片面追求颜色上的绿色、形式上的绿色,修编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绿色设施的规模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进而追求实质上的绿色。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质就是回归自然”,这是车伍老师在课程结尾时,对绿色雨洪设施与景观关系的概括性总结。现代雨水系统是绿色基础设施和灰色基础设施的结合,车伍老师将其概括为:渗、蓄、净、用、排、绿色+灰色、源头+终端的技术措施,以及“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车伍简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包括:城市雨水利用,城市径流的非点源污染及CSO污染控制,城市洪涝控制和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水景观方面的研究、规划设计与工程实施。
近期科研项目包括:
水专项:廊坊市雨水井刘污染控制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8ZX07314-007)
国家“十一五”国家技术支撑计划(教育部):小城镇饮用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冰雪和雨水集蓄、净化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2006BAJ08B04-06)
北京未来科技城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规划与技术导则(2010年)
北京延庆片区雨洪控制利用规划研究(2009年)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以东片区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2008-2009年)
北京城区雨水利用2010年规划(2006年)
太原市雨洪利用规划(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