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景观——生命的体验与延伸

admin 2008-06-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历,从宏观与客观的视角\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传统与创新、关怀的态度几方面探讨景观设计,提出景观是生命的体验与延伸。

  有人说景观是奢侈品、装饰品、环境的亮化工程,是人类文明及经济发展的产物;有人说景观行业背负着治疗受创地球的责任,旨在解决环境问题;也有人说,景观填补了城市中建筑留下的空白,是增加土地建设价值的工具。
  由于大众立足的角度及市场需求不同所产生的理解差异,景观涉及的领域是多样而广泛的。我们每天视觉所及的对象——从路边的一草一木到高楼大厦、从山林到海边、从城市到荒原、从宏观到微观——均是景观的一部分。涉足景观行业将近二十年,对我而言,它一直是丰富有趣的专业,充满无止境的创意、智慧、学习与挑战,平衡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圆融于万物天地之中。景观,反映了设计师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借由空间及组成元素阐述生命循环和延续的方式。
  云南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元阳梯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农业景观;海纳百川的上海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发展了包容的多元文化,也奠定了跻身世界级国际城市的基础;文人骚客为西湖美景留下丰厚而感性的文字与传说,赋予了杭州不灭的城市灵魂……每一块土地都有其与生俱来的特色和育化背景,每一座城市的形成都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和发展兴衰的历程,唯有挖掘出场所的本质精神,并将其生命力再度激发出来,才能创造真正撼动人心的景观,以永续的环境孕育宇宙继起的生命。
  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持续以惊人的速度迈进,人民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度不断提升。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视野的扩展、生活步调的加快,人们为了追寻更高的生活质量,快速而大量地汲取外来经验与信息资源,在与欧美先进国家竞争的同时、在新旧交替之间,崛起了一批批象征进步、快速发展的高楼,越来越多属于中国的东方特质元素被舍弃或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被大量堆积的现代化材料与工艺,这导致我们周边的环境正在褪去原有的容颜。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郭琼莹院长,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环境领域专家。她曾在文章中感叹现代建设盲目追求绩效而对环境造成的冲击——“一味模仿复制、未因地制宜、未融入风土民情,往往复制了一堆与乡土纹理背离、与小区生活孤立之外来殖民怪物,虽复制了外形,却丧失了最珍贵之乡土内涵”。
  近来,由于一线城市空间逐渐趋于饱和,开发的热潮转向二线城市。向大城市迈进的迫切愿望导致一些成功的开发设计案例被不断拷贝、应用。上海新天地即为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该项目开发获得成功之后,许多城市都有类似的设计模式出现。时至今日,“新天地”俨然已经幻化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指标,最终成为许多国外朋友眼中亲切的“中国式7-Eleven”(连锁便利店)。地方的特色就这么被粗糙的经济利益逐渐掩盖,被一窝蜂式的消费者喜好与流行文化同质化,于是,在烟雨朦胧的城市里出现了属于阳光灿烂之城的地中海别墅群,在粉墙黛瓦的江南小镇中出现了顶着金色拱顶的欧式建筑。当人们颂赞现代的便利、惊叹标志性建筑的新奇时,渐渐失去了地方原生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当然,不可置疑,世界的脚步应该不断向前迈进,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新的文化;但是,面临地域性的逐渐消失、全球环境的恶化,景观专业赋予我们更为积极的使命——提供给开发者不一样的建设方向与做法,以扼制急功近利的开发、过度的美化,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不可恢复的损伤。
  景观,应该摆脱早期狭隘的空间绿化的巢臼,步出强调取悦感官效果的浮夸装饰工程误区,以延续环境的生命为己任;而景观专业在提出创意时,也应该承担对于环境与社会的责任,赋予环境真正的生命力,下文将对景观专业操作的理念和一些心得进行阐述。

  宏观与客观的视角
  环境建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解决单一地块、区域或个体需求问题,还在于建立合理适当的总体环境构架系统,串联或重建开发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只有以开放的心胸、远瞻的视野面对并深入研究问题,更周密全面地理解影响开发的各种可能性,才能提出正确的计划、方向、定位与策略。宏观,帮助我们超越自我主义私利的牢笼,提高看待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客观,借用宗教家圣严法师开释的一句话,“客观,即为他人着想”,以旁观者不偏不倚的心态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景观专业应着眼大众利益,平衡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创造互利共生的和谐环境。
  以苏州金鸡湖为例,10年前是开发初期的工业园区,开发单位原本仅委托设计团队在3个月内完成沿湖100~200m宽的带状景观绿化设计。但设计团队进入后,发现原本善意配置的环形绿地,却在无形中阻隔了城市与湖面的连接,减少了人与水亲近的机会。因此,设计团队转变思路,从更为宏观的城市设计角度提出总体开发策略,将金鸡湖环湖部分依周边都市开发土地使用模式分为8个不同氛围的区域,通过重新梳理城市、湖体与人的关系,运用灵活的空间组织,创造出或宽或窄的水岸空间、或借景远观或引入融合的视觉序列,有机地连接了建筑、绿地与城市活动,近10年的环境建设工作,赋予金鸡湖更丰富多样的风貌,为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带动苏州工业园区周边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的核心。

  理性与感性的思考
  非黑即白的理性判断与带有想象空间的感性思考相互结合,构筑了可实施的理想世界。景观是自然科学与社会文明共生的产物,通过理性严谨的数据收集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优劣势,才能建立支持创意的坚实平台;感性被视为创意的来源之一,是一种个人内在情感的反映,是人接收外界刺激与心灵撞击的产物。然而,正因为设计与艺术是不同的——艺术可以是主观自我意识的表达,设计除了故事性及美感外,还必须考虑客观的环境因素与机能上的需求——因此,唯有将个人的体验融入理性的分析,才能真正挖掘出环境的本质,延续属于地方的独特场所精神。

  传统与创新
  建筑师安藤忠雄认为“创新不一定要摒弃传统”。流行文化、新奇事物总是热门话题,最终演变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追求新鲜的事物,是人类文明不断提高的原动力。这些时尚及其构成元素经过时代的考验,有些将会逐渐形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共同的记忆,发展为地方特色;当运用于环境、空间、尺度、材料、色彩等,即形成建筑环境语汇中的场所精神。从天而降的灵感不是唾手可得,放诸四海皆宜的外来设计与地方文化背景脱离,无法展现地方的独特性;尊重地方人文精神,阅读传统,敏锐观察,发掘组成环境的重要元素与本质,以适合时代的技术手法重新组构,才能使地方生命力与今日的环境串联、延续和发展。
以2007年春天完成的东京中城为例,基地位于东京城市中心六本木区域的核心位置,规划设计以复合式的主题,集结文化艺术、时尚购物、餐饮酒店、住宅办公、休闲娱乐、绿地公园等功能于一身,创造了崭新的国际城市生活样貌,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东京新地标和话题。从众多的颂赞文章和报道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其实源于日本精致简约的创意美学,在这个“城市再生”的计划中,由高塔建筑、桧町公园和中城花园构成的大片绿地以不同的形式演绎了城市人文与自然的脉动、过去与未来的连接和对话。自然的樱花林、保留的古木、饶富禅意的石景艺术装置,线条流畅、光影通透的廊道构架,与大地结合的美术馆,俯瞰城市景色的高塔建筑,将江户时代的城市记忆与特色以全新的生活模式与相貌展现出来,也将代表城市的生命力不断延续、扩展与提升。

  关怀的态度
  前瞻的思考源于对环境与周遭事物的洞察力和认知。在规划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基地时,景观团队提出“无负担的土地利用模式”,前瞻且严谨地考虑到大型活动场地临时性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活动结束后场地利用的可能性,所以在规划中纳入环境恢复的建议,从而赢得了这项国际设计竞赛。
  新加坡系统式的绿阴道路建设,运用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的道路景观,以层次丰富的植物创造道路线形空间的连续性视觉效果,跳出了只有公园才是都市绿化建设重心的传统模式,成功地获得“花园城市”的美誉。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琐碎的困难,人行道停满了脚踏车,导致人车争路;下雨时,瞬间形成的积水阻挡了人行横道线。这些不便是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被提出讨论而尽量避免的。只有注重观察力的培养,汲取生活的经验与教训,关怀环境与人,才不至使设计与生活背离。设计并不是只是一时流行、几个亮点。如何让人舒适地在其中活动,并且愿意主动接近,才是空间能够长久存在的依归,才是景观生命力的源泉。

  结语
  景观是生命的体验与延伸。景观是大地的一部分,唯有和适当的土地契合,才能茁壮成长,展现生命的美感,生生不息;景观是生活的一部分,唯有懂得体验的人,才能关注世界,发现土地无穷的魅力。

  作者单位:易道公司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