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洪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admin 2007-08-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近段时间,人们关注最多的恐怕就是世界各地的洪灾了,一觉醒来,打开电脑就看到一条条令人震惊的新闻——“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大洪水”、“山东济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22人死亡”、“云南:暴雨引发地质灾害”、“东北北部:6
  近段时间,人们关注最多的恐怕就是世界各地的洪灾了,一觉醒来,打开电脑就看到一条条令人震惊的新闻——“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大洪水”、“山东济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22人死亡”、“云南:暴雨引发地质灾害”、“东北北部:667万人缺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雨季洪水泛滥持续在南亚国家肆虐,暴风雨带来的洪涝灾害已经导致1400人死亡,接近2500万人流离失所”、“7月下旬,英国遭受60年来最严重洪灾,超过100万英国民众的生活受到影响”等,一时间,“抗洪救灾”再次成为这个夏天的主要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令人惊鄂的数字:截止7月22日,安徽省直接经济损失104亿元,截止7月20日,重庆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7.03亿元,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湖北省直接经济损失达38.19亿元……,这一串串数据不得不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
  从《泰坦尼克》到《海神号》,从《魔法公主》到《后天》,一个个优秀、有责任感的导演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向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另外一面——“恐怖”和“无情”,那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象噩梦一样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悲的是,这种场面竟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重现——印度洋海啸、菲律宾泥石流和新奥尔良飓风等,经历过这些的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大自然的“魔力”,在这些自然灾难来临之际,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人类自己的渺小和无奈。 
  如果将我们的人类史比喻为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那么我们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只不过是这张画卷的冲冲过客而已,然而我们这一段也许是最悲凉的部分,因为我们在逐渐失去大自然神灵的佑护。 

  沉重的反思——“偶然”中的“必然” 

  灾难过后,人们自然会进行习惯性的反思——反思城市建设的不合理,反思预警系统的不及时,更加反思我们的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反思气候变暖这个不挣的事实,可是面对这些,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 
  拥有2175600平方公里土地的格陵兰岛,是全世界最大的岛屿,素以冰雪王国著称,85%的地面覆盖着道道冰川与厚重的冰山。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日益增高的气温波及格陵兰温室效应似乎并不都是坏事,气温升高使得格陵兰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增加,数百年来头一遭人们可以在这里饲养牲口,耕田种地。 
  然而,10年来格陵兰的冰川至少下降了100米。科学家预测,格陵兰岛的冰川将在500—1000年间消融。中国的上海、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英国的伦敦、泰国的曼谷以及美国的纽约等城市都将低于海平面,而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这几个“濒危”的城市最近“率先”做出了表率:纽约市计划用10年时间新种百万棵树,用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泰国总理他信则在曼谷鼓励人们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能够自觉关闭公共场所的部分灯具,目的是为了节能;而英国伦敦的科学家们则一直在用科学技术努力寻找着延续这个城市历史的办法,因此,他们利用风能发电、利用潮汐发电,利用着所有“可持续”的办法,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真正的改变环境、改变城市,更是改变着他们自己的命运。 
  也许我们中国的发展时间还太短、太年轻,我们仍在大肆挥霍着大自然的恩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将自己推向另一个“深渊”。去年,总部位于纽约的国际环境研究机构“铁匠研究所”公布了2006年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其中,山西临汾榜上有名,这只是众多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而就在一个月前,北京市汽车拥有量达到300万,不知将会给这个“拥挤”的城市带来怎样的后果?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 
  有关专家预测[1],在未来100年内气候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很可能持续上升,包括台风和飓风在内的热带气旋可能更强,降水分布更加不均,这使中国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我们对此应该有足够充分的心理准备! 

  路在何方? 

  4000年前,面对凶猛的洪水,大禹采用了引流、疏导的方式来化解,而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疏导,还需要更多人思想觉悟的觉醒,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这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 
  1962年,景观规划师和生态规划先驱麦克哈格,带领学生在美国东海岸研究海岸带的规划。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许多富人正在争相建造美丽别墅的地带,恰恰是在一个下一轮海潮侵蚀中要被吞没的危险地带。于是,他警告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们赶紧搬离此地,否则将大难临头。遗憾的是,他的警告没有被理会。数月之后,强烈的海潮吞没了这些美丽的住宅。 
  于是麦克哈格呼喊:“人们要听景观规划师的,因为他告诉你在什么地方可以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能居住,这正是景观设计学和区域规划的真正的含义……我们(景观规划师)就是要告诉你生存的问题,是来告诉你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教授等在《北京宪章》中描绘道:我们的时代是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因为我们经历了很长孤独发展经济的时期,所以才看到了今天每年近乎两位数的GDP发展速度。但是,在去年9月,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后,算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着实让很多人大吃一惊!经济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生态支撑的经济则是脆弱、没有生命力的。2006年10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特恩发表了一份关于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报告,在报告中,特恩强调气候变化将很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萎缩20%。  
  在英语中,生态(ecology)源于希腊语中的“oikos”,是“家”的意思,生态是一个城市的景观“本底”,我们应该保护好它。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里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同样,爱因斯坦也告戒我们:“人所具备的智力仅能够使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自己的智力是何等的欠缺。如果这种谦卑精神能为世人所共有,那么人类活动的世界将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当我们失去时,才知道珍惜!为了自己,也为了下一代,请每个人都慎重对待我们的大自然! 

  注:[1]引自《北京晚报》2007,07,23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