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理想人居空间——实验性心灵空间探索

admin 2007-03-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物质中国,同时也牺牲了巨大的环境代价,人们的意识形态每况愈下。亲眼目睹25年的家乡巨变,目睹自然、人性、人文在经济迅猛增长之时的急剧褪色。故乡的环境蜕变和人性的扭曲,让我从侧身勘测到整个中国生存环境的衰变和人文的退隐。我在思索着造成这些变化的种种关联因素,努力去寻找失乐园的答案,设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世外桃源…… 心灵空间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童贞心灵感应场所,从多个角度对孩童进行潜意识导向,以树立强悍的家教基石和实现祖国城乡人居环境的大改革。

  21世纪是充满幻想和重新认知的世纪,也是绿色思潮涌动的世纪。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各国人们纷纷高呼“只有一个地球”的声音愈加强烈,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我国也开始认识到生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审视过去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为适应即将来临的环境大变革,创造舒适、环保、健康的生态城市和我国政府试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笔者试探性的推出新型的居住空间——心灵空间。它是研究自然、人性、人文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和人与自然从属问题,关注孩童的身心成长和优良传统的承前启后;深入挖掘心灵美的有机组合成分,并利用空间的设计手法再造自然生态系统和借此对孩童的潜意识行为进行导向,呼吁绿色文明的到来。

  1 心灵空间的定义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块美丽无暇、童贞烂漫的世界,它一直隐藏在我们心灵的深处,充满好奇、遐想和玩乐;与伙伴们一起成长,一起感受着大自然的欢乐节奏,这就是我的理想追求——梦寐已久的空间——心灵空间,它是我们心灵中的圣土,是孩童的天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至高境界;它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让我们再次找回真实的自我,是人性、人文、自然的统一体。心灵空间更多的去关注孩童的成长,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和自身的文化体系,它不再是形而上学的后现代主义或是文脉主义,也不是简单的自然拷贝,而是综合三者,并加以提炼,深入挖掘心灵美的有机组合成分,具备实用、美学、行为导向等功能。心灵空间并非在说教,也并非设计者的一手操办,而是一场芬芳的回忆,一个切身的心灵感悟,能让人真实感受回归自然的美妙,是可行的空间,而非幻觉。

  心灵空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所有涉及到人类活动的空间,在空间处理上满足各式人群的心灵需求,它承载着过去、现在及未来,是最具人性化的心灵感应场所。狭义上则通常只指孩童游玩的户外空间,也叫童贞心灵空间,它由蓝天、碧水、丛林、河滩、果林等组成。

  接下来笔者将重点讨论童贞心灵空间。之所以要重点讨论这一块的理由是,笔者始终认为孩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开发多层属性,能够对小孩的潜意识进行导向的户外空间不仅是我们环境设计者的职责,也是政府和所有家长必须履行的义务。落实现代家庭教育和积极培养孩童的潜意识行为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树人组织创始人兼负责人安迪•利普基斯在‘为全球人居环境而战—论坛’上道出,‘我们认识到城市中的森林和城市周边的森林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它能创造水和空气,这对生命非常重要。’于是‘树人组织’在过去35年来一直培训公民和学生,教他们如何使社区更绿化……”

  2 心灵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是让居住区尽可能的自然化,目前的城市小区已不再适合未来居民的心灵需求。居住区已不再局限于城市,而是散落在郊外已开发或被人丢弃的荒地中,这样有利于创造广阔的视野和再造真实自然的效果,并使居住区与周边野生丛林、森林过渡自然,最终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自然界的所有元素都是这个大家园的一部分,互相利用,取长补短。

  蓝天为顶,草木为墙,山水为画,虫鸟为灯……人们必须学会有计划,有秩序的管理好这个“大家园”,责任道远,重于泰山。心灵空间的成败在于能否让各个层面的人们感受到心灵美的成分,特别是孩童。

  我们之前的小区在室外空间处理上很少顾及小孩的心灵感受,孰不知小孩的视觉和触觉最为敏感,在他们脆弱和纯洁的心灵中有很多美丽的向往和爱心。自然是心灵空间的首席成分,是人性、人文的载体,也是回归自我的心灵圣地。

 


图1 心灵空间的黄金组合及循环系统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具有动物的本能反应。人不能脱离自然,不能不吃喝自然酝酿的果实和甘露;人同时也需要触摸,需要跟其它动植物交流,这是人属于自然所决定的,它是心灵空间的本质体现和自我的真实再现。人性是难于自我感知的,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曾说过 “世界上最困难的任务就是了解人类自己”。

  人文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是群居动物,长期的集体生活必然产生群体、部落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乡土文化,有自己的居住方式、传统、风俗习惯和交流方式等。它是心灵空间的表达形式,是文脉的延伸和识别的符号。

  总之,自然、人性、人文都是心灵空间的重要成分,缺一不可,互相制约,它们是辨证的统一体。英国首相邱吉尔曾说过,“人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塑造了人们”。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就不可能缔造完美的人性,人性也不能得到最大释放,也就不能形成独特壮丽的人文;人文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一种表达和对美丽环境的歌颂。自然一旦遭到严重破坏,人性、人文都将化为乌有。相反,人性遭到扭曲,自然将被人为的彻底破坏,整个生存环境将很快蜕变,最后如同昙花一现。而没有独自的人文,就没有自己的历史,没有文化的根基,没有梦的寄托,找不到自身的回忆;不能凝聚乡们的力量,也难于动员他们的情感,冷漠、势利、孤独、无助,整个家园一盘散沙,群体意识淡漠。

  3 心灵空间的潜在价值

  我们之所以要去深入研究心灵空间,是因为心灵空间的价值非常巨大,无论是对开发商而言还是对国计民生来说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其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能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和美的熏陶,更是在贯彻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理念,给人一种力量和希望,让人看到曙光,明确发展方向。

  3.1 心灵空间的商业价值

  目前,国内已形成这种消费市场,从地产最前线看,开发具有家园意识的民族特色居住小区,其销售非常看好,广州清华坊和万科第五园都创下了地产界的销售奇迹。

  国内尚未有人大胆尝试这种具备人性化设计和尊重自然,关注孩童成长,能让人找回失落家园的居住方式,其潜在的商业价值非常巨大。

  3.2 心灵空间的长远意义

  心灵空间的研究领域已不再极限于研究建筑的表象,而是更多的去研究人的环境行为、本能开发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重大课题。由于其空间属性决定了它的价值是长远的,而非短暂的。有利于提升中华素养、树立民族威望,有利于捍卫祖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营造美好生存环境。

  3.2.1 潜意识行为导向开发

  A 何为潜意识
  “潜意识(Subconscious)定义为意识下的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Conscious)是指我们理性行为的精神活动,包括逻辑、分析、计划、计算等。而潜意识的功能包含: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记忆、情绪反应、习惯性行为、创造梦境、直觉。在临床催眠学上认为,潜意识有六大功能:本能、记忆、习惯、情绪、能量、想象力。

  之所以要激发潜能,需要运用潜意识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意识,二为潜意识。潜意识的力量要比意识大3万倍。”[2]

  而潜意识行为是指孩童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在意识形态下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自然的亲和力、公平竞争意识、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生能力等。

  B 如何构建潜意识行为导向空间

  众所周知孩童天性好玩,玩的对象主要倾向于自然物质、模仿动物和成人的行为;喜欢到户外游玩,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如:亲近水源,爬树,摘野果等。孩童的这些行为无疑是向我们诉说他们幼稚心灵中的美丽世界和向往,属于纯自然的心灵需求,这种需求远超出对书本知识的渴望和对物质文明的崇拜,是童贞心灵的真实反映。 

 


图2 孩童户外游玩特征

  当我们对各年龄段孩童的心灵需求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构建童贞心灵感应场就不难了。比如,我们可在低洼的地方设置河滩效果,与周边溪水相连,并创造浅水滩供幼小玩童戏水。这样不仅给各式孩童提供了亲水机会,还扩大了大自然对人工景观的辐射。目的是让自然界的鱼儿、贝壳等野生小动物顺利进行渗透,也让孩童能够亲近大自然。

  在地势起伏的地方可设置层次丰富的丛林效果,丛林是虫鸟歇闲和繁殖的场所,也是孩童玩耍的天堂。我们之前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不太重视原生植物的保留和栽培,而是大量引进外来植物,最终造成生态的失衡。丛林中应适当保留一些原生植被和种植一些不同季节的果树,以改善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均衡数和满足孩童心灵中的食色需求。

  在丛林中引导孩童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构建雕塑群和小草窝等,则有利于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使他们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潜意识。 

 




图3 丛林雕塑群 

  此外,只要涉及到孩童心灵成分的设施,我们都要细心去挖掘和完善。如河滩与草坪交界处,可用卵石驳岸,但不宜用砖石或水泥砌死,因为这样有碍于小草向水面延续和一些小动物的涉水,同时也会给一些细心和多愁善感的小朋友们造成心灵的创伤……

  3.2.2 营造绿色世界

  如今,人类已清醒的认识到地球是属于所有生物的,而且仅有一个,关爱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这一浪潮冲击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预示着人类史上的一场‘环境革命’即将来临。这场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它,人类将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黄色文明’( 农业文明)和‘黑色文明’(工业文明)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 [4]

  玛格丽特曾说过 “千万不要怀疑一小群深思熟虑、富有责任的市民可以改变世界,事实上,这样的事一直在发生。” 我们将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以“星星之火”之势推动国内生存环境的大变革。心灵空间将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社会——自然”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3.2.3 留住传统

  心灵空间在吸取世界各国处理环境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强调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在已逝去的文化中寻找记忆的成分。其重要组合成分“人文”就是从多个角度去挖掘传统中的价值,并把家的意识用空间的模式传授给孩童,以至使他们形成自觉保护传统的意识。

  4    案例分析

  为能让大家更清晰心灵空间的可实施性及辨证关系,我将以故乡为对象做个案例分析。分析其由盛至衰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自然、人性、人文的变化,并提出我的设计理念——改造屋场①的假设,使之成为一个心灵屋场,以此改变故乡的衰变状况。

  故乡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旧时是小孩的天堂。有宁静的河畔、美丽的小溪、广阔的甘蔗林和迷宫般的围龙屋②,有类似原始小森林的沙坝丛林…… 

 


图4 故乡局部鸟瞰图


图5 老屋局部鸟瞰图

图6 老屋屋场局部原平图
 

  老屋经受住了100多年的风雨和文革的浩劫,繁衍了几十代勤劳朴素的乡们。从老屋出来的名人层出不穷,他们在学术界和商界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功劳不能不归功于美丽古朴的老屋,不能不归功于先人在空间布局上的高明,把大杂居住小区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室外园林提供了多种活动功能,还特别考虑到小孩的成长需求。

  老屋在未进入90年代前,屋们的素质普遍很高,邻里关系非常默契;在逢年过节时整个老屋显得格外的热闹,有各式各样的民间活动。到了年末,家家户户忙碌着做年福,勤快的妇女们开始酿制老酒,晒腊味;女人酿完自家的老酒又开始忙着去帮邻里酿。到了除夕还要忙碌着鞅豆腐,做点心,宰鸡鹅……女人忙里又忙外,小孩在旁边跟着也不喊累。她们劳累了一整年,过年是她们的最好年福,不求奢侈,只求家人能够平安过日子。

  然而,老屋在进入改革开发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屋们忙着到外面赚钱,很少去关心小孩的身心成长,祖上留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开始被抛弃,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水塘、小溪成了天然的垃圾填埋场,竹林被砍光了,屋场环境遭到无限制的破坏。昔日,到处可听到小鸟们的欢快歌声,如今听到的是它们悲凉的叫声;青蛙,小鱼,田螺在痛苦的挣扎着;老屋变得破旧不堪……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在经济热潮中除了得到金钱上的实惠,并没有得到其他实惠,相反丢失的是整个家园。 

 




图7 为老屋现状

  孩童们虽成长在自然村落中却无法感受到自然的乐趣,换之的是一连串于事不平的抱怨和心灵的创伤,他们变得脾气败坏,性情冷漠和染上许多恶俗……

  故乡原本是个美丽纯洁的乐土,如今却成了失乐园。我想全力去挽救她的消逝,去留住这片乐土上曾留下的美好回忆;能让一些海外侨胞找到自己的根基和让老人找回真实的回忆;能让下一代的孩童感受到老屋的魅力和纯真。但有个严重的问题在制约着我的想法,那就是如果我们只是恢复屋场旧貌并让周边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是否可行?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只是改变环境并不能改变屋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也许不用几年,屋场环境又重新陷入随意破坏和蜕化的地步,因为我们没有从本质上去改变屋们的意识,没有让他们感悟到自然、人性、人文三者的重要性。

  在国内几乎还未形成现代环境行为意识,就连大学,政府机构或是其他高级居住小区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国们虽掌握了现代科技,意识形态却未能跟上。为何公用场所的设施衰老速度会如此惊人?为何居们宁愿出钱请清洁工也不愿自觉去维护居住环境?为何中国能够实现德国、日本研究几十年都未能突破的磁悬浮技术梦想,而最初的设想却来自于法国?等等。其关键因素是我们的教育过于片面,我们的家教得不到重视,造成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亲和力不高,合作、组织、管理能力不强,想象力低下等。这一却的一却都与我们生存的大环境有关,我们的政府和家长,老师很少关心环境和去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它可以创造很多奇迹,甚至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要根本改变老屋现貌唯一可行的是在老屋的基础上创造出另一种空间——心灵空间,只有这种空间才能从多个角度去解决屋们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环境不再遭受破坏。

  屋们对老屋向来有两种看法:其中,大约1/3的人认为老屋的历史已逝,不需保留,可完全拆除。他们认为老屋里大多数居民已搬走,只剩一些老人和贫困家庭,老屋几乎成为废墟;此外,对自己没有实际利益。其余2/3的人则全力反对老屋的拆除,因为老屋承载着乡们的历史,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况且老屋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需要老屋,是凝聚屋们的主要场所;夏天则是屋们乘凉、沟通的最佳去处。

  笔者是反对派的一员,在考虑诸多因素后觉得很有必要保留,于是提出改造老屋的设想,并得到了屋们的鼎力支持。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眼下还有许多老屋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本人旨在通过故乡屋场的改造为蓝本,推出心灵空间在未来中国农村环境改革的实施方法,并以此来改善邻里关系和提高农民的素质,也使他们对历史有个清晰的看法。

  但改造不能太激进,而是要体现生态农村,保留老屋的原有气质,并要符合本土居民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改造后的屋场所带来的实惠和占有感。
  在改造前首先要先对屋场做个环境调查  
  其次,分析重建已逝去的功能场所,营造心灵空间的方法

  A、首期工程

  a、召集所有屋们商量老屋屋场改造事宜,做好每家每户的思想工作,演示屋场改造后的功能场景和他们最终得到的实惠。自愿捐出资金,无用破房以及因扩建而需占用的土地。申报该项目为国家原生态村落改造示范点,争取国家资助金和动员华侨。

  b、号召所有屋们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清除所有垃圾包括碎石,瓦片,砖块等,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腾出废弃猪圈,将它设置为不同类别的垃圾回收站,并发送相应标识的临时垃圾桶到各家各户。

  B、扩建项目
  a、扩建禾坪。原广场长12米,宽6米,扩建部分向水塘方向延伸4米,材料为清砖;重新构筑堤坝,堤防面宽扩至0.5米,坝身做台阶式观光座,共3级,每级高0.35米,材料为本地麻石。

  b、保护好古井。古井地下水主要来自于水塘,须非常慎重的处理好古井周边环境,杜绝任何污染,重新修建古井,材料为麻石。古井排水口到池塘水面落差1米左右,可在古井旁的龙眼种植槽中设置喜阴花卉,并延伸至观光台。

  c、把门口塘改造成为小孩的亲水场所。扩建水塘,重点向耕作区延伸10米,处理成自然式园林效果;在塘岸上设置4-8米的草坪和观光林带作为水塘戏水区的缓冲带;清除水塘淤泥,填充河沙,创造河滩效果;设置游泳深水区(2米)和缓冲区(0.5米),重新养殖河贝,鱼虾,田螺等水生小动物,目的是能让小孩自由接触它们;连接各路溪水,塘中设置小片绿岛带等 。

  d、扩建水塘边缘绿化带。向水塘延伸4米,与水塘外围绿化带相连,设置草坪、休闲椅,提供老少晨炼。

  C、营造原始丛林
  收回原沙坝小森林,改造河畔,使之形成完整的丛林包围式绿化带,重新栽种和调整原竹林、芭蕉林,保留龙眼林等大乔木林。

  D、重新修整老屋并适当调整功能分区:
  基本不变动原布局,修复老屋的主要公共场所,将一些荒弃的大宅院改造成现代会所和阅览室等,将某些重要的巷道改造成小小商业街,拆除有损于老屋整体形象的房子。

  此外,笔者还认为只提高屋们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动员故乡周边们众,使他们形成统一战线,自觉抵制由于当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本地区和周边环境污染的落后工业,如故乡附近的造纸厂,轮胎翻新厂以及靠近镇区的水泥厂③等,迫使他们形成环境意识和产业升级观念。

  结语

  心灵空间在向人们演说着一个空间的潜在价值,在展示着其重要组合成分之自然、人性、人文的内在联系及其种种关联因素;是回归自我,培育后代,找回真实家园,再造自然生态的理论性探索和实验性尝试。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为全球人居环境而战—论坛专家精彩观点摘要》,第一置业网,   2004.9.30  
[2]  阎红.《潜意识》. 互联网,2005.7.27
[3]  (英)琼.克利夫顿 .《住宅庭园装饰》.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5.1
[4]  田国行 赵亚敏 张玉书.《生态文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文化》,网易,2006.3.6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