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走进上海园林促进风景园林评论

admin 2005-11-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言易行难,但是社会的进步往往离不开人们对事物的品头论足。风景园林学科也是一样,广泛的评论对其发展有着全面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正是在广泛的评论中,专业人士之间能增进交流,迸发出促进学科进步的火花。同时,会有更多
  言易行难,但是社会的进步往往离不开人们对事物的品头论足。风景园林学科也是一样,广泛的评论对其发展有着全面的推动作用。而且,也正是在广泛的评论中,专业人士之间能增进交流,迸发出促进学科进步的火花。同时,会有更多的人认识风景园林学科,有更多的人逐步培养起这一方面的鉴赏能力,为完善这一学科提供信息反馈和真知灼见。 

  然而,我国目前的风景园林评论尚不活跃,写的看的大部分是专业人士,而且设计师介绍评述自己的作品多,评论他人的少,正面肯定的多,大胆争论、果敢批评的少。当然,也还没有出现系统的理论。相比之下,建筑评论在我国已经比较活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郑时龄院士所著的《建筑批评学》更是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建筑批评(建筑评论)的概念、主体论、客体论、价值论、符号论、方法论等,为建筑批评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中,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共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个学科有很多相近相通之处,因此风景园林评论可以从建筑评论中得到很多借鉴。 
  什么是风景园林评论?风景园林评论是“专家、业主和公众以风景园林师和影响风景园林作品的社会环境、风景园林作品的设计、建造维护完善和使用的过程、风景园林作品的使用者为对象,从社会、生态、艺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的描述、分析、评价、判断”。这一定义借鉴了建筑批评的定义,并结合风景园林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回答了以下问题: 

  一、谁来评论?既包括专家,即风景园林理论研究者、专栏评论者、风景园林师及相关业内人士等,也包括业主和广大社会公众。 

  二、评论对象是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进行风景园林创作的风景园林师和在无形中影响作品的社会环境;二是风景园林作品自身和实现的全过程,与建筑作品相比,由于植物是风景园林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实现历时更长;三是使用风景园林作品的社会个体或群体。 

  三、怎么开展评论?评论可以很自由,但包容在纵向和横向体系中。纵向层次上可以仅对评论对象进行描述说明,可以进而分析现象背后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可以评价由评论对象所产生的各类价值等,也可以根据系统研究,对评论对象乃至风景园林学科作出预测和判断。评论的主要横向视角是社会、生态、艺术和经济等方面。需要说明的是,风景园林评论与建筑评论不同,除了以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尺度进行评论,把握评论对象对社会、对人的意义和价值,还以自然的需要为尺度进行评论,就风景园林作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鉴定和评价。对于在自然环境中引入人的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特别要关注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对于在城市环境中营造的绿地,要特别关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要促进风景园林评论可以相应地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一要扩大参与评论的人群。二要充实评论的对象。三要丰富评论的途径。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促进过程中,已经积极参与园林评论的媒介和人群应发挥催化剂作用。 

  既然风景园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专业媒介可以发挥部分风景园林评论具有极佳新闻性的特点,并利用业界的相互联系,以点带面进行有意识的推广,吸引更多的非专业媒介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评论平台,采用更互动和活跃的形式,促进园林评论在数量上的大发展。专业媒介自身则应逐步加强理论性,成为园林评论质量提升的核心。 

  既然专家、业主和公众既是评论者,又是被评论者,那么已经参与风景园林评论的人群可以加强与其他人群密切相关的评论,比如业界有争议的人物,业主认为经济运作最成功的案例,社会公众最熟悉的作品等,首先扩大关注评论的人群,进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评论的队伍中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参与评论人群的增加和背景的多样化会使评论的对象和途径更加丰富,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社会对风景园林学科的需求使风景园林评论的发展成为必然,有的放矢地促进其发展则可让风景园林评论早日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作者简介]
胡 玎,男,1973年出生,在职博士生,讲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系主任助理。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