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规划设计

admin 2005-11-23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阐述现代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园林的发展基础和规划设计。同时,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现代设计理论与现代设计思想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中,在园林规划中,更好的运用现代思想,使园林设计在古典中体现现代的气息。
1.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后期,法国印象主义大师塞尚提出了一切形体都是“由柱体、球体、方体和锥体”等几种基本形体组织构筑的独树一帜的鲜明论点,为后来形态构成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酝酿和萌生的思想基础。20世纪初,德国工业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形态构成教育被纳入了艺术设计课程之中,特别是以包豪斯建筑设计学校为代表的院校力推以构成理论为基础的训练方法,使构成理论逐步得以形成和确立。他们在理论中提出“必须面向工艺”、“必须增强理性主义”,力求把丰富的设计思想同精通的技术训练结合一致,以及逐渐放弃单纯的装饰,主张以点、线、面、体组成形的方法。

  现代设计的特点:a) 现代设计法具有系统性把设计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同时考虑系统与外界的联系,用系统工程的概念进行分析和综合,力求系统整体最优。 b) 现代设计法具有创造性现代设计强调创造能力开发和充分发挥人员的创造性,重视原理方案的设计、开发和创新产品。 c) 现代设计法具有综合性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优化设计、系统工程、可靠性理论、价值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探索多种解决设计问题的科学途径。 d) 现代设计法具有程式性要求设计者从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到试验、试制,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设计。

2.园林设计的形式和原则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具体地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括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来。所以,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

  如果把园林作为一种艺术的话,那么,不论它有多少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性质和渊源,它都必然还要遵循理性主义的原则,这是因为现代园林通常是一种实用场所,还因为园林会涉及环境安全的内容。

  现代园林通常都是功能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或是本身带有某种功能性质,这都要求把相关的功能因素放在优先位置考虑,不能因为追求某种预定的纯艺术形式而与功能抵触。园林要提倡有机性,它与功能之间也应该是有机的关系。除了附属的功能之外,园林本身也有功能义务,除了悦目以外,园林的场所必须让人感到舒适,至少要提供最起码的树荫、座椅、散步路等功能因素,还要根据自身的性质,进一步提供如慢跑径、水池及游泳池、运动场地和设施等内容。(如图1、2)

  除了实现某种实用意义外,功能的原则还能为艺术形式本身提供重要的价值观的保障。在园林的传统中有很强的享乐意味,但是不能过分,对这种意味过分的追求只能使艺术走向庸俗。在功能范畴内追求豪华和华丽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为此附加许多与功能无关的内容,它的艺术性就会遭到破坏。尽管现代主义遭到了后现代主义的依稀外修正,但功能主义对园林来讲往往会起到矫枉过正的反面作用,因为园林本身和园林的各种元素都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装饰意味,功能性必须格外强调才能引起关注,没有必要再刻意添加非功能因素。 
    
 
图1                     图2

  功能原则可以为园林设计提供一些矫饰。然而,由园林的一些特殊性质决定,对空间进行装饰本身就是园林的一种功能责任,当然这不是摆摆鲜花之类的纯装饰行为。更主要的一点在于,与建筑这种功能实体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类型或一件艺术品一样,园林本身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每处园林也都应该成为艺术品。这就要求它尽情的表现它的艺术魅力,能否成功,就要看园林设计中对自身的形式和风格把握得如何了。

  在我们面前,园林的艺术形式不仅与风土有继承关系,还与社会文化和社会综合发展趋势有关,所以它是动态的。这种动态现象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表现的这么明显,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以前的社会。此外,在文化上,现代人处于共性和个性的矛盾中。国际一体化也好,国际性规则、国际潮流也好,都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重要现象,人不可能不受到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现代标准,除非你不想做现代人。同时,很可能是因为对无法摆脱的标准所产生的不安和不满的反抗,人也在寻求多元化的文化。人类显然是既想做现代人,也想做回自己。这种情结之中的设计比在纯粹的单一领域寻求新意和突破其实要简单一些,他可以在现代主义初期遭指责的国际式基础上融入一些地域性的、历史性的等个性化因素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但这毕竟是后现代主义的权宜之计。设计和艺术的真正乐趣还在于全新的领域,在于真正的向前发展。这使得形式本身越来越成为艺术和设计瞄准的对象。因为形式有着广阔的过程空间,而没有必要对其终极目标过于关心。这实际上是艺术思想的一种解放,也是艺术创作领域的开拓。着似乎对园林设计也极为合适,因为它的性质和质料比建筑更随意,不像建筑那样要负很多很多的责任;同时它又比绘画、雕塑等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手段。园林可使用的东西要大大多于笔、刻刀、颜料等,可以更充分地享用这份自由,自然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使绘画、雕塑建筑等许多艺术类型的探索成果在这里得到体现。因此,它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作为一种空间场所的园林,首先要在物质意义上完善空间的构造,要建立起有效的边界体系,与外界其他空间建立适宜的关系。同时自己的空间要进行完善,就要用内部边界和内部实体来细化、美化,充实这一空间,使它成为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品。这些是一个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类型的形式进行设计,最终得到自己的形式。形式已经空前的丰富,园林的质料也空前的丰富,工作有是那么的多种多样,所以园林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

  现代主义已经将园林的形式抽象至点、线、面、体等几何图形、材料质感、色彩、数学关系的层面。现代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实行范围广泛,模式变换丰富,风格表现多样。对于这种形式的描述可以很广泛,也可以只描述它的图式规律,因为它的图式可以概括为点、线、面、体、色彩、材料、几何形等这些自然形式单元的自由组合。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也可以应用于各种传统图式之上,始终尝试着各种可能性。当这种新形式和新风格已经被人们笼统的称为现代形式、现代风格之后,更新的形式和风格似乎只能从个人的身上获得了。即使是来自特殊的历史、地域的符号似乎也成了专利,只能存在于个人风格中才能获得认同。这些风格形式可以是那些最基本的元素,诸如点、线、面、体之类基于个人发明的意义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超出以往的常规,而且,并不把这种常规固定为视觉形式,而是始终让它以一种关系的规律反映出来,特别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设计作品才会更有表现力。

  类似的艺术表现规律或许可以认为是现代意识的产物,但如果我们能 剖析历史,就将会发现艺术表现的现象虽然始终是不同的,但规律中的原则并没有什么根本变化,它可是根据不同的时空特征,让这些原则用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它的任务可以归结为寻求不同的表现方式。虽然原则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这样的情况不多。

  美国设计师彼得·沃尔克认为园林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的场所,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成为艺术品,那么园林就是建立大众文化与艺术之间桥梁的最好选择。他主张园林要成为艺术品,要进行艺术方面的探索。他经常谈起密斯.凡,德,罗的两个概念,即“少就是多”和“一般概念空间”以及“当它充满了神秘,当他获得了灵动,它就是多。”为此,形式在精练时要体验更多的想法,沃尔克以为园林艺术寻找出路为己任,同时他认为,当你过于关注特性时,你可能已经将自己封闭起来,但一般的或普通的状态下,你会自然得到本质的东西。空间的本质,空间的“形式”通过普遍性和通用性也获得了更多的意义,如情景与功能。至于风格,沃尔克认为它“是你所做的结果,就像快乐”。园林建筑师最首要的工作是观察场地、收集资料,然后把这些组织起来,运用全部知识、记忆、心智去抽象和提炼它们,环境主义、功能主义是重要的,有时视觉的、心灵的目标同样重要。

3.艺术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如何理解设计艺术这一基本概念?自然界一棵大树,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以及它所有的自然属性。而用于园林设计艺术中的一棵大树,要使人们感受到它不仅仅是棵单纯的、自然的大树,而且是体现出某种思想观念的树,是具有艺术形态、体积和色彩的树。它是美的、组织或协调周围环境的结构因素。因而,它是一株附载了某些美学概念,具有主观的,理念的,审美属性的树。

  又如园林设计中的座凳.从实用的角度看,其意义就在于可“坐”。而从设计的角度看,座凳的意义决不只是“坐”的功能,座凳的设计更不能仅仅是满足“可坐”这一功能目标。如果这样,设计艺术就石斛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座凳要仅仅满足人们对“坐”的需求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岩块、木桩、石墩等,都是自然空间内自然存在的座凳。设计艺术要赋予园林空间的座凳形式的和文化的内容,使之有与整体形式相关的外观造型和材料美感,有时甚至作为整体不可缺少的细节,不能变更的造型构素,因而有更为广泛的,内在的文化意义。

  再如广场路面,对一般人来说,就是用来行走的地面。但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它确实应该有更丰富的表现意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路面和广场有不少手工拼绘的花草动物图案,西方也有在路面雕刻铭文和图案,成为历史、地理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有以广场路面来展示儿童艺术创作的例子,散发着超出其本身功能意义的文化艺术信息。(如图3)

 
图3

  现代设计已使许多功能设施超越了功能本身成为概念,意义和内容的载体,而且设计意念的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明确。可以说,现代设计把作品部分的构素与材料都直接转换成表达现代设计观念、现代美学观点的语言符号。功能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表现我们美学思想的载体。

  另一方面,设施、构素、意义、功能等属性之间的可转换性,使设计构思有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可能性。而利用它们之间的转换特性也成了现代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艺术,可以使功能性设施艺术化,也可以使艺术化的作品功能化。通过造型设计,使软质东西在视觉上硬化,把硬物体在视觉上软化。一个真正的设计大师,即使在做简单的构素上也可以展开其丰富的想象力。一块石头、一个花池、一张座椅、一处步级、一段小径在他们的大脑中的美的形式都千变万化,都有出乎常人意料的新奇形象,这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

4.现代设计与园林规划设计

  真正成功的设计意念总是来自于设计者对科学、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而对于生活意义理解又是这种基础的基础。这点往往被忽视,不少设计者忙于从书本到图纸,又从图纸到书本,把中国的、外国的、传统的、现代的,总之一切现成的造型语言与形式用于设计,却很少从现实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和形式的来源。我国建筑和城市广场设计中出现那么多的罗马柱,园林设计中出现那么多的苏式小庭园,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这种现象更硬引起深刻的反省。我们是否扪心自问,这些现存样式到底包含我们这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价值?我们又什么理由要用大量的时间,巨额的资金和宝贵的用地与空间去堆砌它们? 
       
  园林设计的最终目标与社会生活的形式及内容之间的关系,表明了熟悉和理解生活对于园林设计创作的意义。园林空间时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也在社会形态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改变自己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质。从皇家园林、宗教园林、私家园林到市民公园再到城市园林和区域景观……当我们深入当代社会生活的大舞台,我们便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社会生活也不断地展现新的内容和形式。而从自身所处的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社会角色来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从中提炼出本质的、典型的、符合社会生活的园林空间形式,这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人类创造性、革新性本能的需要。在那些国际化的风格与潮流中,洛可可对园林的没有产生太直接的作用,局部过分的装饰也没有产生正面影响,但它在思想上还是受“回归自然”的影响,这对园林本身可能有写正面意义。然而洛可可形式很可能具体影响了新艺术运动的形式,尤其是它那种无拘无束的曲线和曲面的变化,导致出新艺术运动的更为奇异的线条和面的姿态。曲线扭曲着像是即将弹射,如此扭曲和如何弹射都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在此方面做出较突出贡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欧姆斯特,其最著名的作品----纽约中央公园。在这里,给人的感受有点像一片保留下来的原始地貌,礁石上长着树木,除了公园里的大道和几片有用途的草地、水池之外,看不出太多的人工痕迹。其或寥廓,或幽深。使拥挤的曼哈顿有一个让人深呼吸的地方,有一个让人换心情的地方。(如图4、5、6)

  
图4            图5                   图6

  与自然空间一样,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犹如一个内容无限丰富,形式无限多样的超级市场。你可按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任意挑选。它随时都有最新的信息、最奇异的形式提供。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营养,更新旧语言,为思维注入新活力。生活与自然中得到的原始信息,永远是那些超想象、超感性的新异形式的基因源。

  园林设计,不但需要有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科学思考与分析,还需要热烈的情感催化,二者合一才是我们创作的真正动力,也是园林设计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根本原因。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特别是那些具有典型意思的形象与事件,最能提供我们创作的灵感,这也是我们无法从资料与书本中得到的实惠。

5.自然与园林设计

  作为一门实用学科,园林设计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以社会生活的需要为背景和基础的。因此,我们要探索发展新的园林设计,就有必要去主动刻意地观察和了解本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研究人因各种社会生活的需要与环境建立起来的现实关系,分析影响园林设计艺术的各种背景条件和因素。

  与专业设计的园林相比,自然生成性环境场所与生活目标之间有更加直接明确的联系。如果我们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住宅区生活空间内各种自然生成性环境场所作一番分析研究,就可能把握人们对所处的环境的功能要求,场所特性和审美倾向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把握各种环境场所与景观形成的根本的、内在的原因。可以说,对自然生成性环境场所的研究和分析,是把握设计形式、内容、功能是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从而使设计作品有相对客观的合理性。

  当我们放眼四周,关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设施、新交通设施以及新建筑形式与环境空间共同作用下出现的种种非园林专业设计的,自然生成性的景观关系时,可能从中发觉到更加广泛的、多重的设计意念和设计内容,找到更加多样变化的造型构素和造型语言。就园林艺术而言,康德在他的著作《判断力批判》中的一段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然只有在貌似艺术的时候才现得美,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而又貌似自然才显得美。”艺术虽然有一些永恒的原则,但它不能摆脱时代性,艺术就是这两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6.结束语

  艺术最重要的永恒原则之一就是科学性。在有意识的科学诞生之前,科学隐藏在以自然科学规律的启示为基础内容的哲学、宗教、知识等形式中。艺术也是如此,不论是从巧夺天工的意义来讲,还是从这里的意义来讲都在试图表现根源上的自然规律,只是不同的自然情况造成不同的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不同,以至产生了不同的艺术类型,而与科学不同的是艺术能自成一种形式。不论是城市、乡村、土地,或是任何一处局部的领域,只要我们不是把园林简单化到物质的层面,就表明在我们在追求园林艺术,那么我们就不能追求自然风景本身,不能只搬来自然元素,也不能只搬来其他地方的艺术,我们只能将面对的所有一切一起重新纳入所谓的自然规律中,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真正的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园林景观设计》 李征 著  气象出版社   2001年7月
2.《园林构成要素实例解析》 张志全 范业展 崔文山 郑晓菲 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2月
3.《景观设计》 杨兆帆 张斌 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4.《平面构成新解》 刘书堂 周大光 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5.《建筑设计基础》 张芷岷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
6.《西方园林》 郦芷若 朱建宁 著  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1年6月
7.《园艺设计大全》 原著 (英)卡罗琳.特伊塞特Caroline Boisset 翻译 刘得江 徐勇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年7月
8.《艺术世界》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出版 (月刊) 2003年第1期—第5期

作者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九九园林四班 孙吉云
指导老师:褚泓阳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