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及其规划设计

admin 2005-10-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以日本阪神地震后的调查为例,重点介绍了城市绿地在地震及火灾中的减灾作用,指出了城市减灾绿地规划的必要性,从规划的定位、规划的基本目标、规划的基本内容等方面对城市减灾绿地规划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作为减灾设施的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

  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是由加害的潜在因素和可能被害的对象相结合而发生的。环境条件与受灾程度有很大关系。

  城市环境条件的要素很多,包括城市的规划、结构,城市设施(建筑)的材料、数量、高度,开敞空间的多少与形态等等。其中,有些因素可减少受害部分,而有些因素则能够增加实际的受害。城市减灾规划就是到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要做到这一点,作为城市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绿地的作用将是不容忽视的。这在国内外的几次大灾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1.1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

  据日本关东地震后的调查,63%的火灾是由于城市绿地等开敞空间的存在而熄灭的,其余37%的火灾才是通过人工熄灭的旧。1995年初的日本阪神地震后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调查也再次证实了城市绿地的企功能。

1.2作为避灾场所的作用

  日本阪神地震后,避难人数达30万之多,其中大部分人都在城市公园绿地或中、小学里避难。据阪神大地震特别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所调查的752个公园中,受灾严重的只有6个(大多位于填海地带),占调查公园总数的0.8%,而70%的公园未受灾,可以作为紧急避难场所使用,其中规模较大的公园则成为救援制和恢复建设的基地。公园绿地中的游想设施、造景设施、广场、水体、树木等均在灾民的避难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作为避灾救灾通道的作用

  阪神地震后的调查表明,震灾火灾发生后,绿化带成为道路畅通的有力保证。主要实例有:由于树木含有的树液和水分,能发挥控制火势、切断火路的作用,以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一定树龄的行道树由于扎根于大地,能够支撑住倒塌的房屋;因为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的存在,即使沿街建筑物倒塌,也不会直接威胁到册上的行人和车辆,保证了道路的畅通。

2城市减灾绿地规划

2.1城市减灾绿地规划的定位

  城市减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渗透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它主要着眼于拟规划和救灾规划两个方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专业规划。从目前我国若干城市己编制的城市绿地系统制来看,体现的是平常时期城市绿地的功能,从充分发挥绿蝠'的减灾救灾功能来看尚有所欠缺。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对绿地在非常时期的作用加以研究,增加减灾绿地规划的内容,而城市减灾规划应把这呐容吸收,纳入城市减灾系统之中,使城市绿地建设成为城市减灾的有效手段。

2.2城市减灾绿地规划的基本目标

  自然灾害是一种潜在的因素,人类尚无法做到准确预测。为了增加城市的安全性,城市减灾绿地规划应交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1)对某些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2)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对避难救灾能发挥积极作用;

(3)在平时对城市环境改善和居民户外活动起到良好作用,即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的协调;

2.3城市减灾规划的基本内容

  根据以往若干城市灾后的调查资料,参考国外关于减灾绿地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城市减灾规划的编制要求,笔者认为城市减灾绿地规划主要包括防灾绿地规划和避灾绿地规划两方面的内容。

2.3.1防灾绿地规划

  防灾绿地规划中除含括以往的防护绿地规划的部分内容外,还应增加针对台风、滑坡崩塌、水灾、火灾等定害的防御绿地规划内容,力求通过卫生隔离带、防风林等各种以防护功能为主的城市绿地的建设,形成城市的防灾绿地体系,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2.3.2避灾绿地规划

  避灾绿地规划主要是针对震灾发生时和灾后相当时间内,如何以绿地、道路与绿化带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构成城市避灾体系提出的构想。其内容包括避灾据点的选择和避灾通道的布置。

  城市绿地是具有非限定属性的开敞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空间来说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与广场、文教 设施、运动场地等城市设施一起作为城市避灾据点。

  避灾据点可分为两级。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按各街区的人口密度和避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利用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散点式分布的小型绿地或小区的公共设施均匀地分布 于城区内。一级避灾据点需要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具体定位。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可达性,首先必须保证它与有崩塌、滑坡等危险的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一般需在500m以上;其次,要与避灾通道有直接的联系,保证道路的通畅;第三,避灾据点本身要有一定的面积规模(一般在1000m2以上),当周围建筑倒塌时不致于威胁避灾据点内的人的生命安全。

  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在进行这些设施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平常时期与非常时期的不同的使用特点,形成多功能的可应变的"柔性"设施,以提高城市的减灾、救灾、避灾能力。

  以城市次干道及支路为避灾通道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为保证居民的避灾行为与城市自救和对外联系等不发生冲突,避灾通道应尽量不占用城市主干道。为保证灾害发生后道路的通畅, 通道的绿化带需要有一定的宽度,且沿路的建筑应后退红线5~10 m,高层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还应加大,以保证通道的安全性和避灾据点的可达性。

  一级、二级避灾据点和避灾通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必须在城市详细规划中才能具体实现。因此,该规划内容必须反馈到城市减灾规划中,并在城市详细规划时,结合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建筑的布置,统一安排落实。

  为了保证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和城市自救,城市救灾通道的规划布置是城市减灾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内容之一,而减灾绿地规划应与之有所配合。城市主干道往往是城市的救灾通道,这些 道路红线外侧应有较宽的绿化带(宽度>1O m)。这对保证灾害时道路的畅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减灾绿地规划的提出赋于了城市公园绿地新的职能,这些职能对公园绿地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3减灾型城市公国绿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减灾型公园绿地主要是指在减灾绿地规划电被指定作为避灾据点的公园绿地。由于要考虑到型到非常时期作为避灾据点的使用特点,设计时在满足日常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3.1必须确保避灾据点的可达性

  在减灾绿地规划中考虑的是避灾场所与避灾通道的联系,以保证避灾据点的可达性,而作为避灾据点的公园绿地在设计时则需考虑自身的可人性。

3.2必须确保避灾场所的安全性

  减灾绿地规划是从选址上保证避灾据点的安全性,而作为避灾据点的公园绿地,在设计时则要考虑增强自身的安全性。

3.3避灾据点的设施设计和设备配置

  首先须将公园绿地内的各类设施的受损程度降至最低限度;其次,要考虑各类设施设备在避难时期的可用性,并适当配备临时性的应急设备,以强化公园绿地的避灾救灾功能。

3.4避灾据点的种植设计及技术管理

  考虑植物的减灾作用,进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并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从日本阪神地震后对公园绿地进行的调查看,上述问题在作为城市避灾据点的公园绿地中普通存在。这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救灾功能,还需要从规划和设计两个层次上对城市绿地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