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自然风景景观评价方法

admin 2005-04-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自然风景是自然遗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自然风景是较难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的,这是因为,风景并不仅仅依赖于自然的景观特性和其深广的内涵,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也正是因为如此,风景景观评价自古以来都是定性的,随着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心理学家、美学家、地学家、生态学家和建筑、园林工作者开始对自然风景做系统的研究;并使风景由定性的分析转向定量分析。尽管这项研究工作的历史并不长,但已产生了积极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及

  自然风景是自然遗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之一,在人类向大自然进行大规模开发的今天,保护和利用自然风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这种保护和利用的前提就是风景景观的评价。

  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自然风景是较难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的,这是因为,风景并不仅仅依赖于自然的景观特性和其深广的内涵,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评定。也正是因为如此,风景景观评价自古以来都是定性的,随着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心理学家、美学家、地学家、生态学家和建筑、园林工作者开始对自然风景做系统的研究;并使风景由定性的分析转向定量分析。尽管这项研究工作的历史并不长,但已产生了积极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实验方法和技术上,及建模所用的数学方法上,都在不断前进。现将自然景观评价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作一概括的介绍。 

  一、调查分析法(Descriptive lnventorles)

  调查分析法(Daniel,Terrc等1976)应用较广,其前提是:风景的优美程度是与各景观要素相关联的,即通过评价景观区域 (Landscape Province)内所有与风景有关的要素,来确定风景价值。如美国国土管理局(Burcau of Land Management)在风景景观评价中,就提出7个风景要素:地貌、植被、水体、色彩、邻近风景、奇特性、人文景观。在踏勘的基础上,先对每个要素逐一分级评分,如地貌、植被和色彩的给分范围是1~5分;水体、邻近风景的给分范围0~5分;稀有性 (奇特性)给分范围1~5+分;而人文景观的评分范围是-4~2分。然后将总分相加,根据总分,把风景划分为A(≥19分)、B(12~18分)、C级(《11分)。

  从对各项因素的评分范围,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加权记分法,用公式表示:

  其中, 就是因素的权重,是要素的评分值,是要素的总数,如上例 =7。 

  这种调查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在大范围进行评价,且可在不同风景类之间进行比较。其主要缺点是:对每个要素的评分标准必须作详细规定。该方法看起来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但实际上仍有较大的主观性,首先每个要素的权重是人为规定的;其次,每个要素的得分值也是由少数调查者给定的。

  二、民意测验法(Survey and Questionairs)

  这实际上是一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其前提是:人们对自然风景的欣赏程度,是与风景景观的优劣程度相联系的。通过向游人提问进行统计、汇总,来评价某一景观区域内的风景。提问可以是口头上的和表格式的;它可在现场进行,也可用信件传递的方式。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分为自由式和限定式两种。前者如:"您对这个风景区的感受如何?"、"您最喜欢这个风景区的哪个景点?"等,被调查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完全自由的;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多答案的选择法,如威斯特(Patric C.Westl982)考察风景区的质量与游人密度的关系时,对游人是这样提问的:"看到其他人在风景区中,您是否觉得有些扫兴?"供选择的答案是"完全不是","有点","非常有影响","不知道"。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总结被调查人的心理反映,来评价自然风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承认并利用了"风景"景观的优雅程度是主客观两者结合的产物这一特点,把大多数人的意志作为评价的客观标准。它尤其是在调查游人对某种景观的心理感受方面应用较广;诸如摩尔 (Thomas A.More)(1980),海米特(Willam E.Hammitt)等(1983)对游人情感与风景娱乐环境的研究;兰格瑙(Edward E.Langenau,Jr)及莱温(Ralph L.Levine)等所做的间伐对森林风景的影响及游人心理的反映等研究,都采用了上述方法,效果很好。

  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提问选词要严谨,同时尽量通俗化,但又具有公认的标准含意。据笔者的一点工作体会,用专业术语常常会带来麻烦,如果必须用时,则也应尽量多加说明。另外,这种方法在回收答卷时(特别是邮件方式的)较为困难。

  三、认知评判法(Perceptional Preference Assements)

  它与民意测验法相似,也是通过统计公众的观感来确定风景景观的优美程度,只是认知评判法更直观、更概括。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利用照片、幻灯片,必要时甚至用草图作为直接的评价对象。评价者不必到现场去,也不必知道照片上的风景取自何处;当然,必要时 (为验证图片评价的结果)也可到现场进行评价,如伯西(Robert O.Brush)(1979)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一点,给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如在公众的取样方面,和景观的取样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自由性。但随之也出现了问题,即图片能够客观地反映风景的真实程度如何,怎样克服由于摄影技术、构图等对评审者的影响等。 

  以上问题归结起来,实际上是在什么角度、什么方位来拍照,照片的数目又该多少的问题即对评价对象的取样问题。旦尼尔(Terry C.Daniel)和波思特(Ron S.Boster)(1976)提出系统的随机取样法(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首先把欲评价的景观区域等分为几个子区,然后,在每个子区内,由随机数表、决定方向;采样者沿此方向,每隔一定的距离,在视平高度,拍下眼前景观;反复进行直到取足一定数目的照片为止,其数目是根据样地大小来决定的。 

  这种取样方法,有时会出现照片数目过多的问题,而且并不能充分反映某些景观特点。1981年斯罗德(Herbert Schroeder)和旦尼尔采用了对角线取样法,该方法也较为简单,先是随机确定样区的对角线,然后,沿对角线向外、向内都拍一定数目的照片。

  直观评判法根据具体的实验程序,又可分为如下几种:

  对偶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顾名思义,这种方法是通过风景样点(照片等)之间的两两比较.让被调查者选出他喜欢的一张,如此反复地进行比较和挑选,使每一样点(照片)都有与任何其它样点配对的机会。最后,根据每一样点被选中的概率来决定风景的优劣程度。据有关研究证明,对偶比较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所得数据较为准确,所建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也较好(r=0.84);但其缺点也同样很明显,即要求实验次数很大如10张照片,其至少的组配次数是45,(即N=C=45).可想而知,如果照片数目较多,实验就无法进行。

  等级排队法(Ranking Procedure或RankOrder Methods),该法与上述的对偶比较法相类似,只是将一对样点扩大到多个样点,令评价者将各样点(照片或幻灯片)按其所好排队。一般来说,评价者的辨别能力也只限于区分10张照片并将其排出名次。样点过多,该方法也不适用。但当样点较少(<15)时,它明显地比对偶比较法简单,且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逐个评分法(Individual Rating Procedure)这种方法是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的每一个样点(每张照片、幻灯片)逐一评分, 一般采用10分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样点数目不限被评选点的取样也可随心所欲,有较高的效率, 目前的评分研究都基于此法,如布洛西(Robert O.Brush)(1979),斯罗德(Herbert Schroeder)(1981),安德逊(Linda_M.Anderson)(1981)等。但由于评定的标准不一致,往往使实验数据不能明显地反映风景样点之间的差异。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将初始评分值进行标准化,使初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Z分数),公式为: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