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的生命力
一、文化进程中的景观含义
现代意义的“景观”(1andscape)一词,不仅仅是指“风景”、“景色”或者“园林”等等,而且具有多层次的含义。什么是景观?专家学者们试图从地理学、生态学等不同角度来阐释“景观”这一概念。这里,我们想从人类文化进程这一视角,探讨“景观”在文化层次上的含义。
首先,在人类出现以前,是没有我们所指的“景观”这一概念的。即使我们能够想象某种情景:晴朗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森林、草原和成群的动物等等,但这些只有依靠人的想象,通过人的描述才形成所谓的景观。
接着是原始人类的出现。根据进化论的思想,适者才能生存,我们的祖先必须学会“择地而居”。自然选择的结果使人类进化并且遗传了识别、评价、预测和利用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此同时,这种能力作为原始的景观审美意识也遗传了下来,不少学者认为,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这种审美意识已经以基因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原始本能。也就是说,人类对某种景观的喜恶基于天生的生存本能。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原始人类生存的地域不同,其审美基因也会有一定差别。
然后是原始时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几千年。这一时期是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相对独立发展并定型的时期。文化活动成为人类社会的自觉,这种有意识的文化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某些基于基因的理想环境的特征,并弱化了另一些特征,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的景观理想与景观模式。从埃及的金字塔群、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庙建筑、中国古代的皇城和园林艺术到欧洲的宫殿和园艺,无不反映着文化对景观格局的强烈影响。
现代社会,不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并有逐渐融合成一种现代文化的趋势。在这种融合中,技术层面的因素一度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方社会生产力发达,技术先进,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中具有一定的优势。社会发展的飞速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缓慢积淀形成了对比,我们正面临着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被融合的危机。这一点从越来越流行于我国的“欧陆风情”景观就可见一斑。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归纳出景观在文化上的含义。景观这一概念是由深层到表层的三层结构组成。
1、生物遗传层次 这一层次很难被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察觉,但它的确是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最根深蒂固的因素,使景观审美符合人类生存繁衍的需要,比如汉语中就有“山肥水美”的说法。
2、文化积淀层次 这一阶段,不同文化之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少于文化传统的纵向继承,因此,形成了相对独立并各具特色的景观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与丰富性由此产生。
3、技术主导层次 技术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操作,不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技术层次其实是景观概念中最为表象的层次,所以,人们常常过于重视技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尤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技术决定论”曾一度流行。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们更加忽视了景观结构中更深层的文化积淀层次与生物遗传层次,表现在最观设计活动中,即为简单否定自己的文化,盲目推崇西方的设计理念,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二、中国降统文化进程与其理想景观格局的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进程中,与景观格局的形成有关,并对景观审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说与文人山水体系了。
1、中国人的宇宙观念与景观格局
风水模式代表着中国世俗文化的宇宙观念。作为一种规划设计思想,风水说对景观格局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是左右环境景观布局最为显著的力量。可以认为,风水说的本质体现着古代中国人朴素的宇宙观念——“天人合一”的哲学。风水理论其实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审时度势以及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发展而来的,古人从风水的角度来建构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空间和景观格局。
风水对中国景观格局的影响极为深远,其影响力涉及上至皇城下至民宅的选址与修建。通过风水说的表层——迷信或技术的层面,可以探寻其所表达的中国人的环境理想。风水说遵循了一个高度理想化和抽象化的模式——风水四神兽模式: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种理想的空间环境模式,成为古人毕生追求向往的居住环境和景观理想。在不可能找到完全符合模式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或通过改造和添加人工构筑物,以弥补自然风水的不足。例如,村镇选址常常坐北朝南,山水围绕,其位置则依山势、山脉走向而定,多选在山脉转折或两峡夹峙,清流左环右绕之处,还常常辅以桥、台、楼、塔、牌坊等物,形成人工景物与天然景致的完美融合。至今,这种理想的风水模式在中国大地上仍然随处可见,而完全区别干西方国家的景观格局。
2、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景观格局
文人山水体系是影响中国景观格局的另——套理论体系,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士人阶层中间尤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文人山水审美深刻体现着中国知识阶层的人格理想。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士人阶层在全面变革宇宙理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人格比之于曾经神圣的山水,取代视神及其象征为美的陈旧观念,从这时起人们开始努力在山川之美与士大夫人格价值间建立某种直接的联系。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以后的人们更沿着这一方向,以山水为媒介,将士大夫人格上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从战国以后,文人山水审美体系就逐渐与其宇宙观和人格观结成“三位一体”。这种局面一直到明清皆是如此,而且是——个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直至衰落的过程。中国文人那种熔铸在生命中的艺术气质,对中国人的景观理想与景观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园林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遵循着中同文人人格理想发展的主线而发展的。其中,隐逸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线索之一。至魏晋南北朝,中同文人的隐逸文化得到全面发展,士人园林始盛,园林开始追求“纤余委曲,若不可测”的空间艺术。中唐以后至明清,随着隐逸文化的盛极而衰,同林艺术也从走向成熟直至过熟,从中唐“壶中天地”,到两宋“壶中”极致的精美,再到明清的“芥子纳须弥”,园林艺术成为文入精神境界的最佳载体。
除了隐逸文化,叶,国土入文化乃一大特色是“写意”。文人山水体系之强调写意,无沦是书法、绘画、雕刻艺术,还是诗词歌赋的创作,多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中国文人认为,艺术创作更重要的目的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且应表现出文人内心世界的“气节”、“风味”等等。简单的追求再现自然景观,对:厂园林来说是彳;可完成的任务,而且-也无法满足士人审美之要求。园林艺术的发展同样敷陈着这一原则。园林中常以拳石象征万壑,以尺水代表沧溟,更注重的是通过模仿而“示意”。
三、他山之石
在探讨了风水理论和文人山水体系对中国景观格局的影响后,我们不妨再分析一下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例子。无论是壮美天成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还是充满奇趣幻想的迪斯尼乐园,或者日本禅林寺院中抽象空灵的枯山水,纵观国外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优秀案例,不难发现只有那些能够深刻反映出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特色的作品才是精典之作。
1、崇尚自由与技术的美国景观
美国人的景观理想常常是,要么专注于人类没有触动过的自然,要么体现出对技术的狂热崇尚。面对广袤无垠的大自然,美国人或许自觉无法触及其全部,却坚信人类技术改造的
能力。这可以从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等等原始呈现,及绿色的城市之肺——纽约中央公园—类的规划景观中略见—斑。
从美国的景观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渴求和对技术的崇尚,已经融入厂他们的生活和审美之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波特曼的共享空间,其形式自山而丰富,利州技术手段将自然完全融入建筑空间之中,完整表达了关国人的景观理想。生动的喷泉、潺潺的溪流、灌木和花卉,甚至还有高大的树林,阳光从玻璃天棚中倾泻而下,斑驳的树影落在精致的休息椅上,人们在室内轻松地享受自然的恩泽,一切既像人工的自然环境,义像自然的人工环境,这就是美国景观特征的写照。
这种景观特征,白有其文化背景。美国是一个没有多少传统文化束缚,同时又是一个拥有先进技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国度。从遥远的欧洲来到新人陆的先民们,大多是遭到欧洲主流社会排斥的人,面对新大陆的荒野,他们感受到原始自然的神秘博大,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为了在这片上地上生存,又不得不利用自然并与自然抗争。正是自然的纯真、朴实、赋予了美国人崇尚自由的文化特征。也是在与自然的较量中,通过技术手段改造自然所取得的伟大成绩,造就了美国文化另一面 对技术的崇拜。这两方面的文化特征在美国人的景观理想与景观设计都得到了充分的的体现。
2.善于模仿与精练的日本景观
日本文化过去一直深受小国文仕影响,但与中国文化的不问。之处在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的岛同特点。四面临海的挟小国土,意味着需要更加开放,善于学习,兼容并蓄,可以说口本民族是一个善于模仿和提炼的民族。这种文化特征,在日本的景观理想十也有所体现。从日本传统的园林景观中,可以看到中国园林的影子,只是更为单纯和凝炼。岛国居民对于景观也有着深刻的感悟能力,善于挖掘自然的精髓。具有代表性的是与日本禅宗相契合的枯山水,以沙石象征山水,静穆、深遂、空灵、清远。
日本景观往往由于过分精致而缺少了自然的野趣。与美国的朴实自然、粗犷奔放相比,更多的是对自然过分仔细的精炼和推敲。著名的例子是崎工市的榉树广场。从全国53000株树苗中,精选了其中的220棵,又在崎玉县境内经过—年半的培育观察,然后分类按理,严格精选,在6米见方的网格上,矩阵行列式布置的榉树,如同枯山水中的山石与白砂,被赋产了人工唯美的气质。
日本现代景观的发展模式,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在世界上独具特色。这点对于仍在探索出路的中国来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四、中国现代景观的文化归属
要想在中国大地上设计优秀的现代景观作品,本质问题在于,既要了解传统的文化历史,也要认清时代文化浪潮。只有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美与博大,才会懂得如何保护她,发展 她;并且在物质与技术的表层下,更能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与自信。也只有认清了现代文化的先进与科学之处,才会更加虚怀若谷,懂得如何学习其思维方式,掌握其方法与技术;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以彰显现代中国自己的景观特色。比如,前文所讨论的文人山水体系,对我国的景观格局影响深远,但是作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更应该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行为,而非土人园林那种仪满足土大夫阶层审美情趣的设计理念。所以,在现代景观理想的探索过程中,继承或者批判,都应该有符合我们时代的全新思路。
其实,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不断发展的文化,并不特指西方文化,全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贡献。在这—背景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也不断在发展。比如,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物质形态以外的社会、生态及文化等等方面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视东方世界的审美哲学对现代景观概念的影响力甚至是颠覆力。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应该为现代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行文至此,本文想强调的是: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文化上的归属感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尉藉。
作者单位:李葱葱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