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反规划”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委托单位:浙江台州市规划局
完成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完成时间:2004
发表 在: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程进,2005,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城市规划, 9:76-80。俞孔坚, 李迪华,刘海龙著,2005, “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获 奖: 2005ASLA Honor Award, 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该途径和案例“从环境和生态出发,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创造了一个能够发展出多种建筑和景观形态的城市空间结构。”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2005专业奖评委会评语
国城市化的速度是每年约1%,在全国13亿人口中,目前约40%住在城市中,然而,随着城市扩张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这个数字将在未来的15到20年内增长到70%。本文介绍的这个案例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台州市,这里的城市增长速度更快。在城市增长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筑不断地、不加选择地侵占土地。而通常情况下,影响大地生命肌体的一些关键地段最先被侵占:湿地和水系统被破坏和污染;生物栖息地在迅速消失;生物多样性在逐渐减少。结果,洪灾、旱灾和疾病威胁着人民的财产和健康。与此同时,文化遗产和乡土景观也在逐渐被侵吞,地方景观特色因此消失,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随着丧失。
阻止城市扩张的传统方式是绿化隔离,诸如北京的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带。但更多时候,这些试图控制城市扩张的绿带规划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能够落实。这种绿化带概念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只是单纯将绿地作为阻止城市空间扩张的“工事”,所做的绿化带也是人工的、按照一个理想的形态杜撰的主观意象,缺乏自然和社会经济功能的系统考虑。我们应该探讨新的、更加有效的方式,使有限的土地可以更精明、更可持续地得到利用。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结合。
台州市总占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有550万人口,目前只有70万人住在市区。然而城市人口数量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90万,到2020年达到130万,到2030年达到150万。虽然这里曾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小型私营企业正在急速发展。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加之滨临东海,洪涝是这里的主要灾害。为解决洪涝灾害问题,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使这里的景观演化成一种特殊的水系网络,将自然的水系统、湿地和人工沟渠编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文化遗产,如桥、海塘、驿道等形成富有特色的乡土文化景观。这个地区的水稻、渔业和柑橘久负盛名。但是,这里适合耕种、适宜于建设的空间都非常的有限,建设与保护在对土地的竞争上非常激烈。
城市化运动,却使其面临着被摧毁的危险。湿地被填,河流被渠化,文化遗产因没有被列入官方系统的历史文物保护名单而被毁坏,视觉审美和游憩功能完全被忽视。
在这个案例中,规划者视土地为生命肌体,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以引导和定义城市扩张。生态基础设施是由维护土地上各种自然和文化过程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景观格局,由重要的景观要素和空间位子及空间联系所构成,能够用最少的土地、高效地保护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等综合功能需要。
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居民获得社会经济服务,如交通、煤气、污水处理一样,区域和城市的生态基础保障城市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服务,包括调蓄雨洪、提供新鲜空气和洁净的水,提供生物栖息地,并具有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游憩和审美启智等综合功能。
生态基础设施所承载的核心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非生物过程:重点是洪涝调蓄,旱涝调节。
(2)生物过程:保护栖息地、维护乡土生物的多样性
(3)文化过程:保护乡土文化遗产,提供生态游憩机会
(4)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在三个尺度上进行: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尺度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数据,对上述各种过程具有关键性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最后整合为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分为高、中、底三个安全水平。基于这三个安全水平的生态基础设施,模拟城市空间的增长,得到三种可能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
(1)环状城市扩张;
(2)组团式城市,和
(3)分散式城市。
以上三个城市发展模式将由规划委员会进行生态、社会、和济效益的综合的评价。规划委员会由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全国范围的规.划专家、台州市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利益代表(包括农业、水利、林业、工业、旅游、交通、公共事务、安全、文化教育、税务等部门)、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法人代表、想要获取土地开发权利的投资者。规划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多次集体讨论,最终选定了最可行的一个城市发展模式——组团式。它建立在中等安全水平的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之上,因而更容易协调获得各方利益,更容易实现。目前,该规划已进入法律程序。
中观尺度上,构成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廊道、斑块将得到具体的坐标,落实到土地上,并对它们制定控制和管理导则。
微观尺度上,遵循和延续上述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在一块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下一尺度的城市设计,以检验将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引入城市肌体,并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基础的可行性,以此来框限城市的空间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同样具有多种可能的方式:包括网格模式、片层模式、水乡模式。将这些新的城市土地发展模式,展示给开发商以及城市决策者的面前,让他们知道常规的、不健康的土地开发方式是可以避免的。
案例表明,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不仅能有效地维护生命土地的有机完整性,维护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维护地方的乡土景观特色,而且还有利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委托:台州市规划局
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研究参与人员:李迪华,刘海龙、韩西丽、张蕾、李伟、李春波、裴丹、黄刚、方琬丽、姜斌、朱强、郭凌云、王建武、杨江妮、王潇潇, Antje Stockman
感谢台州市规划局 程进、吴志恒、沈磊等给于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本规划获2005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规划奖(ASLA Honor Award Planning and Analysis)
图-01问题:台州城市的扩张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态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丧失
图-02目标和方法:建立生态基础设施,保障自然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维护土地的确生态完整性和地域特色,为城市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
图-03 宏观:洪水安全格局
图-04 宏观: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图-05 宏观: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图-06宏观:文化遗产保护安全格局
图-07宏观:游憩景观安全格局
图-09 城市增长情景:蔓延改良式, 基于低安全水平EI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能最大容纳500万人口,并能保障关键的景观格局并使城市获得基本的生态服务
图-10城市增长情景:组团式,基于中等安全水平的EI
图-11城市增长情景:分散式,基于高安全水平的EI
图-12中观:EI廊道设计导则
图-13微观,基于EI的城市开发模式:片层模式
图-14微观,基于EI的城市开发模式:网格模式
图-15微观,基于EI的城市开发模式::水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