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北碚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讨
admin
2010-06-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分析了北碚区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并探讨了构建旅游型生态城市与特色产业型生态城市两种发展模式,最后为北碚区建设可持续生态城市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城市建设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转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健康、高效、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摘要:本文分析了北碚区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并探讨了构建旅游型生态城市与特色产业型生态城市两种发展模式,最后为北碚区建设可持续生态城市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城市建设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转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健康、高效、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距重庆市国际机场28公里,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也是重庆市“四北六方”(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嘉陵江、渝遂铁路、襄渝铁路贯穿其境。北碚区曾被授予“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重庆市科技工作先进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坏境范例奖”等多项称号。2006年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目前,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等10多个部委的验收。
生态城市是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域发展形态。本文探讨了北碚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北碚区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北碚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评价北碚区可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未来北碚区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1. 可持续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
1.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其中发展不单单是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时也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持续性包括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自然可持续,其中社会可持续是目的,经济可持续是条件,自然可持续是基础。可持续发展可以能动地调控城市复合系统,在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活质量提高。
1.2城市生态学理论
面对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生态学理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系统是指有生命生存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城市生态学把城市作为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运行的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管理、评价研究。
2. 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
2.1文化优势
北碚区是重庆历史文化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遗址种类繁多,名人掌故远播千里。自公元432年给云寺和温泉寺修建开始,佛教文化在北碚流传,至今己有1500多年历史。近代史上抗日名将张自忠墓、复旦大学旧址、晏阳初旧居、老舍旧居、梁实秋旧居等都是北碚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址;区内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性大学一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培育的各种科技人才成为了北碚区文化优势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支撑。
2.2生态环境优势
重庆市北碚区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区”、“全国首既风景名胜区”、“全国绿化造林十佳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区”等多项荣誉。静观—“中国花木之乡”、竹海生态城、江东百里花卉长廊闻名中外。生态环境研究处于国内新进水平,西南大学环保教研室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环境学科高级人才培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基地之一,这为北碚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2.3特色产业优势
北碚区特色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已形成了科研与生产,仪表元件、仪表材料与整机组装,单机与成套系列产品的紧密结合、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仪器仪表生产体系;辖区有四联集团、华立控股公司等骨干企业和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等知名科研所;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全国首个“百县百企”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笋竹、腊梅、小米、嘉陵江名优鱼、447锦橙5个农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生态产业逐步形成特色。北碚区的生态产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
3.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的构建
3.1旅游型生态城市的构建
所谓旅游型城市是指有丰富的能够吸引大量外地游客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旅游业相关的各种设施、机构、城市功能发达而完备,旅游产业结构合理,高效运转,且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的城市。北碚区作为重庆都市休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成遂渝经济带的重要结点和承接四川北部旅游的重要联系点,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思考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1发展思路
旅游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朝阳产业。在“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北碚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应坚持“旅游活区”战略,突出生态旅游特色,以重庆后花园、陪都(抗战)文化为品牌,以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为主题,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十百千工程”(即十里温泉城、百里花卉长廊和千户星级农家乐)和红鼎旅游休闲等项目,着力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努力把北碚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都市生态旅游休闲区。
3.1.2空间布局
根据北碚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北碚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可确定为“一个中心、三条热线、五大特色休闲度假区”。一个中心:即以北碚城区为中心,充分依托中国西部惟一的国家“园林城区”和“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品牌优势,进一步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全力发展住宿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食、住、行、购、娱的服务功能,把北碚城区建设成为重庆都市休闲旅游的集散中心。三条热线:即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金果园生态观光康体度假名山名水旅游线;静观百里花卉长廊—偏岩古镇—胜天湖—金刀峡探幽访古旅游线;水天城—红鼎旅游区—龙车寺时尚运动与佛教文化艺术鉴赏旅游线。五大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金果园温泉康体度假区;静观—金刀峡探幽访古休闲区;水天城时尚运动休闲度假区;龙车寺佛教文化艺术鉴赏区;歇马生态农牧生活体验区。
3.2特色产业型生态城市的构建
3.2.1发展新型循环型产业
可持续型生态城市遵循着循环经济对于产业发展模式的要求,将产业发展模式置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链中,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都进行循环经济型模式重构,从而使循环产业不仅仅停留于工业制造领域,更把服务业这些与城市生活近距离接触的产业纳入到可循环资源利用的环节里治理。可持续型产业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传统的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改造着手,提升可持续型型产业的实践广度与深度。另一种是挖掘出新型的循环型城市产业如创意产业、高科技农业、信息产业的产业,即用循环社会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循环型产业两种手段实现循环型城市战略。建设“三条生态产业走廊”,发挥产业特色和优势。一是着力打造江东生态农业走廊。以生态农业园区为载体,“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为重点,按照“一点八线”的总体布局(即沿碚金公路一线,全面建成“江东花港”、“大地渔村”、“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台农园”(重庆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多彩园艺”、“金峡桃源”、“胜天牧野”等八个重点项目),打造形成以线串点、以节带面、“长藤结瓜”的产业发展带。二是建设生态工业走廊。以同兴工业园区为载体,沿国道212一线加快建设重庆市机电仪工业园、浙江工业园、汽车工业园、重庆电气产业园、华立生物制药基地,与沙坪坝井口一线连接,打造形成210沿线生态工业走廊。三是加快建设生态人文走廊。着力打造渝武高速路北碚段的生态景观和缙云山旅游景观带,建设好中国竹海生态城,将生态人文长廊和十里温泉城有机地串起来。同时,加快“十里温泉城”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北碚成为主城区体闲旅游、商务会议的胜地。
3.2.2构建以“两城两区”为特色的产业经济带
面对长江经济走廊和三峡经济开发区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北碚提出了建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科技工业区、文化旅游城、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在突破口的选择上,着力从加快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入手。另外,在以滨江大堤、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上则注重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招商引资则紧紧围绕主城区、国道212线T字型经济带等展开。
在探索发展的路子上,积极培育以科技为先导的“两城两区”建设。一个以川仪为龙头、以仪表及配套产品为主的仪表城和以基础材料为主的玻璃城的雏型已经初显。另外, 西南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是国家在西部布局的两个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之一。一为西安杨凌, 一为重庆北碚。西安杨凌以旱地农业为主, 北碚则以山地农业为主。示范区的发展按照公司加农户的产业模式, 在产品的市场开拓上推行订单农业, 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产业模式。用北碚人自己的说法是静观的花、歇马的苗、三家的果( 铜家镇、蔡家镇、施家镇) 。以美心园艺、绿康、嘉陵种苗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和以静观花卉几个专业村形成均势头强劲。
4. 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紧迫性,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及分析,并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适合北碚可持续性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4.1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生态城市理念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继续发扬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在哲学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人、技术、社会、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在实践上,要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走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形成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激发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活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生态城市。
4.2重塑可持续型生态城市文化
建议北碚区的文化定位为“生态型的文化区”,发展健康、文明、和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精神非物质文化,整合北碚特有的抗战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温泉文化、休闲文化等“五大文化”,全力打造“文化北碚”,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北碚文化体系。北碚的文化总体定位可以表述为:人杰地灵、包容四方、安居乐业,创造“自然资源优质、人文历史突出、安居氛围浓厚、城市形象彰显”的宜居城市形象。
4.3推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
近年来,北碚区逐步发展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开拓了农业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但是仍存在:基础条件及配套设施较差、功能不全及其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差;档次较低,格调单一,多数只注重了娱乐设施投入,观赏、休闲设施投入少,特别是生态环境条件不够理想;特色农业开发滞后,科技含量低,仍停留于中、低档农产品生产。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未形成“满园春色花满园”的发展格局;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的工作乏力,特别是缺少系统的、规范的中长期规划,精品形成极少等问题,因此,北碚城郊农业还没有完全实现向都市农业的转型,今后应通过城乡一体化规划、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途径来加快北碚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
4.4突出城市个性特点,树立城市生态风尚
北碚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花园城市” 、“绿色城市” 、“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山水城市”“卫生城市” 、“园林城” 、“健康城”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一是注重生态绿化建设,突显生态城市特点;保护历史民俗形态,突出城市个性特点。
4.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北碚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北碚区要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人文环境,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生态产业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江东生态农业走廊、省道110生态工业经济走廊、缙云山生态人文走廊,将北碚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使生态特色成为北碚城市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桂兰.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生态与环境
[2].谢利芳.论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态化[J].经济生活[J],2008,2(上),42-43
[3].金国平,朱坦.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产业生态化研究[J].调研报告,2008,2(B),56-58
[4].江燕玲.重庆市北碚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考[J].区域经济,2006,7,190-191
[5].曾江.北碚区循环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D],西南大学,2008.5
[6].冯瑛.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模式与对策 [D],西北大学,2007.6
[7].石永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6
[8].殷艳. 三峡库区万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D],西南大学,2005.12
关键词: 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城市建设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转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健康、高效、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北碚区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距重庆市国际机场28公里,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也是重庆市“四北六方”(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嘉陵江、渝遂铁路、襄渝铁路贯穿其境。北碚区曾被授予“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重庆市科技工作先进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坏境范例奖”等多项称号。2006年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目前,北碚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等10多个部委的验收。
生态城市是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域发展形态。本文探讨了北碚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北碚区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为北碚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评价北碚区可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未来北碚区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1. 可持续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
1.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其中发展不单单是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时也包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持续性包括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自然可持续,其中社会可持续是目的,经济可持续是条件,自然可持续是基础。可持续发展可以能动地调控城市复合系统,在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活质量提高。
1.2城市生态学理论
面对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况,生态学理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在生态学理论中,生态系统是指有生命生存并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城市生态学把城市作为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组成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运行的研究;城市生态建设、管理、评价研究。
2. 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分析
2.1文化优势
北碚区是重庆历史文化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遗址种类繁多,名人掌故远播千里。自公元432年给云寺和温泉寺修建开始,佛教文化在北碚流传,至今己有1500多年历史。近代史上抗日名将张自忠墓、复旦大学旧址、晏阳初旧居、老舍旧居、梁实秋旧居等都是北碚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址;区内拥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综性大学一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培育的各种科技人才成为了北碚区文化优势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支撑。
2.2生态环境优势
重庆市北碚区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曾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区”、“全国首既风景名胜区”、“全国绿化造林十佳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区”等多项荣誉。静观—“中国花木之乡”、竹海生态城、江东百里花卉长廊闻名中外。生态环境研究处于国内新进水平,西南大学环保教研室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我国环境学科高级人才培养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基地之一,这为北碚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2.3特色产业优势
北碚区特色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全国三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已形成了科研与生产,仪表元件、仪表材料与整机组装,单机与成套系列产品的紧密结合、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仪器仪表生产体系;辖区有四联集团、华立控股公司等骨干企业和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等知名科研所;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全国首个“百县百企”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笋竹、腊梅、小米、嘉陵江名优鱼、447锦橙5个农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生态产业逐步形成特色。北碚区的生态产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
3.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的构建
3.1旅游型生态城市的构建
所谓旅游型城市是指有丰富的能够吸引大量外地游客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旅游业相关的各种设施、机构、城市功能发达而完备,旅游产业结构合理,高效运转,且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的城市。北碚区作为重庆都市休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成遂渝经济带的重要结点和承接四川北部旅游的重要联系点,从战略的高度前瞻思考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1发展思路
旅游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的朝阳产业。在“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北碚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应坚持“旅游活区”战略,突出生态旅游特色,以重庆后花园、陪都(抗战)文化为品牌,以文化休闲、旅游度假为主题,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十百千工程”(即十里温泉城、百里花卉长廊和千户星级农家乐)和红鼎旅游休闲等项目,着力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努力把北碚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都市生态旅游休闲区。
3.1.2空间布局
根据北碚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北碚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可确定为“一个中心、三条热线、五大特色休闲度假区”。一个中心:即以北碚城区为中心,充分依托中国西部惟一的国家“园林城区”和“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品牌优势,进一步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突出山水园林特色,全力发展住宿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食、住、行、购、娱的服务功能,把北碚城区建设成为重庆都市休闲旅游的集散中心。三条热线:即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金果园生态观光康体度假名山名水旅游线;静观百里花卉长廊—偏岩古镇—胜天湖—金刀峡探幽访古旅游线;水天城—红鼎旅游区—龙车寺时尚运动与佛教文化艺术鉴赏旅游线。五大特色休闲度假旅游区:缙云山—北温泉—嘉陵江小三峡—金果园温泉康体度假区;静观—金刀峡探幽访古休闲区;水天城时尚运动休闲度假区;龙车寺佛教文化艺术鉴赏区;歇马生态农牧生活体验区。
3.2特色产业型生态城市的构建
3.2.1发展新型循环型产业
可持续型生态城市遵循着循环经济对于产业发展模式的要求,将产业发展模式置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循环链中,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都进行循环经济型模式重构,从而使循环产业不仅仅停留于工业制造领域,更把服务业这些与城市生活近距离接触的产业纳入到可循环资源利用的环节里治理。可持续型产业包括两种:一种是对传统的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改造着手,提升可持续型型产业的实践广度与深度。另一种是挖掘出新型的循环型城市产业如创意产业、高科技农业、信息产业的产业,即用循环社会理念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型循环型产业两种手段实现循环型城市战略。建设“三条生态产业走廊”,发挥产业特色和优势。一是着力打造江东生态农业走廊。以生态农业园区为载体,“江东花木暨旅游农业产业带”为重点,按照“一点八线”的总体布局(即沿碚金公路一线,全面建成“江东花港”、“大地渔村”、“重庆农谷”、“乡村嘉年华”、“台农园”(重庆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多彩园艺”、“金峡桃源”、“胜天牧野”等八个重点项目),打造形成以线串点、以节带面、“长藤结瓜”的产业发展带。二是建设生态工业走廊。以同兴工业园区为载体,沿国道212一线加快建设重庆市机电仪工业园、浙江工业园、汽车工业园、重庆电气产业园、华立生物制药基地,与沙坪坝井口一线连接,打造形成210沿线生态工业走廊。三是加快建设生态人文走廊。着力打造渝武高速路北碚段的生态景观和缙云山旅游景观带,建设好中国竹海生态城,将生态人文长廊和十里温泉城有机地串起来。同时,加快“十里温泉城”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北碚成为主城区体闲旅游、商务会议的胜地。
3.2.2构建以“两城两区”为特色的产业经济带
面对长江经济走廊和三峡经济开发区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北碚提出了建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科技工业区、文化旅游城、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在突破口的选择上,着力从加快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培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入手。另外,在以滨江大堤、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和资源开发上则注重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招商引资则紧紧围绕主城区、国道212线T字型经济带等展开。
在探索发展的路子上,积极培育以科技为先导的“两城两区”建设。一个以川仪为龙头、以仪表及配套产品为主的仪表城和以基础材料为主的玻璃城的雏型已经初显。另外, 西南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是国家在西部布局的两个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之一。一为西安杨凌, 一为重庆北碚。西安杨凌以旱地农业为主, 北碚则以山地农业为主。示范区的发展按照公司加农户的产业模式, 在产品的市场开拓上推行订单农业, 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产业模式。用北碚人自己的说法是静观的花、歇马的苗、三家的果( 铜家镇、蔡家镇、施家镇) 。以美心园艺、绿康、嘉陵种苗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和以静观花卉几个专业村形成均势头强劲。
4. 北碚区可持续生态城市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紧迫性,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及分析,并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适合北碚可持续性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4.1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生态城市理念
生态城市建设需要继续发扬中华文明的伟大精神,在哲学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人、技术、社会、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在实践上,要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走循环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形成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激发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活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生态城市。
4.2重塑可持续型生态城市文化
建议北碚区的文化定位为“生态型的文化区”,发展健康、文明、和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精神非物质文化,整合北碚特有的抗战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温泉文化、休闲文化等“五大文化”,全力打造“文化北碚”,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北碚文化体系。北碚的文化总体定位可以表述为:人杰地灵、包容四方、安居乐业,创造“自然资源优质、人文历史突出、安居氛围浓厚、城市形象彰显”的宜居城市形象。
4.3推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
近年来,北碚区逐步发展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开拓了农业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但是仍存在:基础条件及配套设施较差、功能不全及其发挥的作用和效益差;档次较低,格调单一,多数只注重了娱乐设施投入,观赏、休闲设施投入少,特别是生态环境条件不够理想;特色农业开发滞后,科技含量低,仍停留于中、低档农产品生产。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未形成“满园春色花满园”的发展格局;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的工作乏力,特别是缺少系统的、规范的中长期规划,精品形成极少等问题,因此,北碚城郊农业还没有完全实现向都市农业的转型,今后应通过城乡一体化规划、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途径来加快北碚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
4.4突出城市个性特点,树立城市生态风尚
北碚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融“花园城市” 、“绿色城市” 、“田园城市”、“森林城市”、“山水城市”“卫生城市” 、“园林城” 、“健康城”等于一体。既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又给人们一个醒目的形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一是注重生态绿化建设,突显生态城市特点;保护历史民俗形态,突出城市个性特点。
4.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北碚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北碚区要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人文环境,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生态产业上下功夫,全力打造江东生态农业走廊、省道110生态工业经济走廊、缙云山生态人文走廊,将北碚的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使生态特色成为北碚城市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桂兰.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生态与环境
[2].谢利芳.论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态化[J].经济生活[J],2008,2(上),42-43
[3].金国平,朱坦.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产业生态化研究[J].调研报告,2008,2(B),56-58
[4].江燕玲.重庆市北碚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思考[J].区域经济,2006,7,190-191
[5].曾江.北碚区循环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D],西南大学,2008.5
[6].冯瑛.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模式与对策 [D],西北大学,2007.6
[7].石永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6
[8].殷艳. 三峡库区万州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D],西南大学,2005.12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