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美学与生态净化--长三角苗木的选择
长三角经济和生态(气候、土壤、水等)现状:长三角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以上海为 龙头的江浙沪地区,主要指包括环上海、南京、苏州、宁波、杭州一个“之”字形卫星城镇区,是未来世界三大城市群之一;工业制造叶发达,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方财政雄厚;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空气湿润,风大,四季分明,绝对最底温度零下11度,最高温度42度;地势平坦,土壤中性偏碱,局部地区(上海、沿长江、沿杭州湾)中度盐碱,土壤透气性相对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水网发达。
树种选择:
常绿乔木:奥氏虎皮楠、猴樟、香港秀丽四照花、黄樟、大果山香圆、大叶竹 柏、铁冬青、墨西哥落雨杉、台湾杉;
落叶乔木:乌桕、臭椿、榉树、银杏;
常绿灌木:金边六月雪、金叶女贞、无刺枸骨、蚊母、夹竹桃;
落叶灌木:无花果、矮紫薇、木槿、日本小檗、棣棠。
景观生态学是由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当前生态规划设计潮流是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人和环境协调关系,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娱乐、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园林苗木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以植物造景、植物造园为主,已在国内园林界取得共识。植物材料成为城市绿化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不但能绿化、美化城市,形成优美的景观,它的生态功能、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我们在选择植物材料时,既要满足景观需要,也要考虑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尽可能选择多功能植物材料,使景观效果与生态、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要求一定的生存条件,"适地适树"是园林绿化最基本的原则。常绿宽叶植物应是长三角的地带性植被,长三角原生分布种类较多,经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栽培植被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基本植被类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便于应用,为当地绿化的支柱材料。奥氏虎皮楠、香港秀丽四照花、猴樟、金边六月雪等原生分布与浙江、江苏、福建、江西等沿海省市,相对适宜长三角地区四季温差大、地下水位高、土壤中等偏碱的特性。如奥氏虎皮楠能够耐零下11度的低温达48小时而叶子不不受冻,地下水位60cm而不烂根,依然茁壮成长。
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园林植物的美观性,决定园林苗木美观的主要特性是:落叶与常绿;树型,冠高比,枝叶颜色、茂密程度,形状花大小、芳香。在长三角地区确定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结合秋冬季落叶或半落叶有色树种,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 充分利用亚热带自然群落中的樟科、山毛榉科,冬青科、金缕梅科,省咕油科、四照花科槭树科,木兰科、杜鹃花科,蔷薇科、豆科、灰木科,小劈科等观赏树种来造景。比较以上树种,相对奥氏虎皮楠、香港秀丽四照花、大叶竹柏、金边六月雪、无刺枸骨、矮紫薇、银杏等是园林苗木中难得的美观树种。
植物造景要求科学性及艺术性的水平均较突出,植物造景时树种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配植均涉及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等科学性问题。另外也涉及到美学中有关意境、季相。色彩、对比,统一、韵律、线条、轮廓等艺术性问题。一组优秀的植物景观,在效果上既要为游人产生视觉上的愉悦,本身又要能健康生长,相对稳定。除了上述种种例子外,在杭州园林的植物景观中不乏科学性。艺术性均强的范例。如杭州植物园裸子植物区与蔷薇区水边的植物景观,选择了最耐水湿的水松植于浅水中,原产北美沼泽地耐水湿的落羽松及池杉植于水边,对于较不太耐湿,又不耐干的水杉植于离水边稍远处,最后又补植些半常绿的墨西哥落羽松及奥氏虎皮楠。这些树种及其栽植地点的选择是符合生态习性要求的。在艺术效果上既有统一,又有变化。这六种树种的树形基本一致,均为高耸的圆锥形,只有奥氏虎皮楠为圆扇形,外轮廓线除奥氏虎皮楠外非常协调统一,但在色彩上却有对比,夏季其绿色度各异,而秋色更大相迥异。水松为棕竭色,落羽松为棕红色、水杉常为黄竭色,届时墨西哥落羽松、奥氏虎皮楠还是绿色。如将这六种同样树形的树种,选择异龄植株栽植,则不会出现过于接近统一的高度,而会高高矮矮,更富变化。由于落羽松、奥氏虎皮楠植于水边潮湿处,为了透气,在士面上长出很多膝根作呼吸用,状似小石林,大树根际还出现板根状现象,增添金黄色的萍蓬栽植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水中可以看到这组植物景观清晰的倒影。
另外,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有害气体是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许多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最大量的是二氧化硫,其他主要有氟化氢、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臭氧以及汞、铅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对人类危害很大,对植物也有害。测试证明,绿地上的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未绿化地区的有害气体浓度。城市空气中含有大量尘埃、油烟、碳粒等。这些烟灰和粉尘降低了太阳的照明度和辐射强度,削弱了紫外线,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污染了的空气使人们的呼吸系统受到污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植物构成的绿色空间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国外的研究资料介绍,公园能过滤掉大气中80%的染污物,林荫道的树木能过滤掉70%的污染物,树木的叶面、枝干能拦截空中的微粒,即使在冬天落叶树也仍然保持60%的过滤效果。众多国内专家和台湾、日本园林树木学的专家对奥氏虎皮楠等20几种木本树种净化臭氧与二氧化氮能力之评估的报告是这样的: 对20个树种对二氧化氮及臭氧进行吸收及耐性试验,以获得各树种之沉降速率、最低致病浓度及病徵等资料。提供日后环保公园净化臭氧及二氧化氮空气污染及做为指标树种的参考。试验结果显示,在苗木叶片对臭氧之沈降速率方面,不论在树种间,浓度间及树种与浓度的交感效应均呈显著差异。对200ppb臭氧之沉降速率,以铁冬青、香港秀丽四照花、榉树较高;对400ppb臭氧的沈降速率以臭椿、猴樟、奥氏虎皮楠、夹竹桃、新木姜子为高,均为理想环保公园树种。在各树种之耐性方面,二氧化氮仅在1200ppb时,大果山香圆、奥氏虎皮楠、红心乌桕及金边六月雪出现病徵;臭氧则有大叶竹柏400ppb及香港秀丽四照花在600ppb时出现病徵,属较敏感之臭氧污染指标植物。
长三角地区做为园林苗木的生产主要区域,也是消费市场大区,随着城市景观设计品位及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品位的不断提升,人们绿色消费观念的不断攀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及绿地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这都需要人们更深一步的去理解绿化的重要性,更合理的运用在城市的生产建设中去。总之,能够符合城市景观美学需要,又能起到净化生态的树种将成为苗木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