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生态系统服务导向的城市废弃地修复设计

admin 2009-07-24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提出改变通常城市公园的建设理念和方法,以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案例是一个22hm2的公园,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人掩鼻,临建破败,不堪入目,土壤盐碱

文章编号1009-600O(2009)07-0018-05
中图分类号:X3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师;
石春,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师;
林里,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设计师。

Ecosystem Services Oriented Regenerative Design of Deserted Urban Land : Tianjin Qiaoyuan Project


俞孔坚 石春 林里
YU Kong-jian  SHI Chun  LIN Li

1 引言
  绿地的功能通常被描述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为城市市民提供游憩场所。但实际上我们所见到的城市公园,尤其是近20年来的新建公园,更多的是成为城市的经济和环境负担。在工程上,为单一美化为目的挖湖堆山,为造水面使用水泥和防渗膜。化妆式的绿化方式耗费巨大,浪费大量水资源用于花木灌溉,许多地方难以承受巨额的绿地维护费用。而所营造的绿地不但没能起到雨洪调节和补充地下水的功能,相反还向城市市政管网排泄雨水,给市政设施增加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化妆式的公园绿地给使用者提供的服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强调视觉和造型的所谓“美”,是一种化妆式的、畸形的美,缺乏对乡土文化景观和本土自然系统的真实的美,生机勃勃的“野草之美”(俞孔坚,2006,2007),其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功能更无从谈起。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自然系统在迅速退化,自然系统的生态服务能力在迅速减退。土地原有的对自然过程的调节和净化功能、生产功能、生物栖息地的功能以及审美启智功能都受到严重破坏。城市中的废弃地往往成为城市污水、垃圾的聚集地,是卫生的死角,也是疾病的滋生体。通常人们习惯于排除污水、硬化地面,种观赏花木以改变环境。新的环境伦理和价值观、生态城市主义理论和新的美学观,为我们处理这样的城市废弃地和卫生死角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尤其强调的是,在将城市废弃地恢复为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过程中,绿地的全面提高和改善自然服务(Nature's services)或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Costanza and Daily,1992;de Groot et al. , 2002; Costanza, et al. 1997 ; Daily 1997, 2000; Daily, S·derqvist,et al., 2000; De Groot, 2006;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EA))应该成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核心目标。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包括:(1)调节服务,在城市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雨洪调蓄,地下水的补充,盐碱地的改善等功能;(2)生命支持服务,包括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健康的、进化的生物群落等;(3)生产性服务,这里要强调的是,生产性不光指人类的粮食,还包括其他生命的食物生产,也包括水和能源的生产;(4)文化服务,这里尤其强调对城市居民的审美和启智、教育的服务。
  本文希望通过一个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实践,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并尝试一种新美学——建立在生态与环境伦理基础上的美学。
  桥园位于天津市河东区,河东区是天津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天津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占地40km2,人口63万人。公园场地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占地22hm2。东南两侧为城市干道,是公园与城市的活跃交界面,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人。原为打靶场北侧尚有一土堤;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地面建筑物已被拆除,残留杨、柳树若干。场地现状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盐碱化非常严重。因为是卫国道立交桥边的一个大型绿地、公园内设置桥博物馆,故名桥园。


图1 场地现状


图2天津桥园总平面图


图3 修复工程进行中


图4 生态修复后的景观


图5 修复后的深水泡


图6 旱泡群落


图7 水边栈道与适应性植被


图8 水边的廊桥


图9 解说系统

2 天津桥园生态恢复工程的目标与定位
  项目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希望改造原场地脏、乱、差的面貌,通过公园建设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城市雨水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展示,地域景观特色的恢复和科普展示,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同时,由于地处天津市的重要门户,公园应成为天津市的一大特色公园。公园的核心理念是开启自然过程,
让自然做功,修复生态系统,使公园能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而不是成为城市经济和环境的负担,形成高效能、低维护成本的生态型公园。[NextPage]
3 地域景观、场地限制与机会
  天津市东临渤海北靠燕山,平原、滩涂、湿地、低海拔和盐碱地是这里最广泛分布和常见的自然景观,地下水位很高,水系发达。微小的海拔变化,都会带来地面土壤特性包括水分和盐碱强度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都将反映在植物群落上。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大地景观的破碎化、水系的填埋和污染,使天津富有特色的湿地景观正在日益消失,因而,保护和利用具有地域景观特色的湿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地域的自然景观特征为这一个公园的设计带来许多灵感和启示。
  低洼地既是本场地给公园设计的限制,也是机会;东、南两侧是城市居民进入公园的方便界面,可以充分利用,满足人的日常休憩需要;而西、北侧毗邻立交桥,人流较少,可以成为公园的背景,也是立交桥的背景。场地内的靶场高堤和鱼塘是难得的地貌变化,都可保留并利用。
4 生态修复设计:创造多样他的适应性景观,开启自然过程   
  对于这样一个城市废弃地,为了开启自然过程,让自然系统做功,形成一个无需更多能源与资源投入、可以自我进化、且满足使用者审美与游憩需求的地域性景观。本修复工程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生境设计:通过地形设计,形成深浅不一的洼地,将场地雨水全部收集进入洼地。每个洼地都有不同的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有深有浅,有深水泡,水深达1.5m,直接与地下水相连;有浅水泡,有季节性的水泡,只有在雨季有积水;有的在山丘之上,形成旱生洼地。它们形成不同水分和盐碱条件的生境,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的生长。
  在营造地形的过程中,场地的生活垃圾就地利用,用于地形改造。
  (2)群落设计:群落的形成从种子开始,在每个低洼地和水泡四周播撒混合的植物种子,种子的选择是设计师根据地域景观的调查、取样配置,应用适者生存的原理,形成适应性植物群落。这些群落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初始生境不能满足某些植物的生长,所以被播种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一些没有人工播种的乡土植物,通过各种传媒不断进入多样化的生境,而成为群落的有机组成部分。
  (3)游憩网络设计:在修复的自然生态本底上,引入步道系统和休息场所。团状林木种群在水泡之间配置,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多个洼地和水泡内都有一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体验的机会。洼地和水泡间的游步道联接成网,雨水自流入水泡之中。
  (4)环境解说设计:在每个类型的群落样地边设计解说牌,对每个类型的自然系统包括水、植被和物种进行科普解说,在体验乡土景观之美的同时,获得关于地域自然系统的知识。
5 结语
  
本生态恢复工程2006年春开工兴建,于2008年5月正式建成开放。开放的第一周,有20多万人入园参观,获得空前的成功。昔日的一块脏乱差的城市废弃地,在很短时间内经过简单的生态修复工程,而成为具有雨洪蓄留、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与审美启智和提供游憩服务、多功能的生态型公园。公园的造价低廉,管理成本很低。更重要的是,这一生态恢复型的公园向城市居民展示了一种新的美学——建立在环境伦理与生态意识之上的美学。它是对传统奇花异卉式观赏园林的批判和背叛,并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城市主义的光明前景;这一生态恢复型公园同时也是对所谓高科技生态恢复技术的批判,告诉人们,自然是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的,它并不需要人们用所谓“高科技”的手段和高投入的精致管理,而只需要人们尊重地域景观,开启自然过程,自然便可以自己做工,为人们提供无尽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彰显城市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 Costanza, R. And H. E. Daily ,1992. Natural capit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ervation Biology. (6):37-46.
  [2] Costanza, R. et. al. 15 May 1997.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387: 253-259.
  [3]Daily, G..C. 2000. Management objectiv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3: 333-339.
  [4]Daily, G..C., T. Söderqvist, S. Aniyar, K. Arrow, P. Dasgupta, P.R. Ehrlich, C. Folke, A. Jansson, B. Jansson, N. Kautsky, S. Levin, J. Lubchenco, K. Mäler, D. Simpson, D. Starrett, D. Tilman, and B. Walker. 2000. The value of nature and the nature of value. Science 289: 395-396.
  [5]Daily, G..C.,Nature's Services:Society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7.
  [6]De Groot, R.S..Function analysis and valuation as a tool to assess land use conflicts in planning for sustainable,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s[J]. Landscape Urban Plann, 2006, 75(3-4),175-186.
  [7]De Groot, R.S., Wilson, M.A., Boumans, R.J., 2002. A typology fo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 goods and services. Ecol. Econ. 43 (3), 393–401.
  [8]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EA).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M].Washington:Island Press, 2005,155.
  [9]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0]俞孔坚.田的艺术——白话景观与新乡土【J】.城市环境设计,2007,(6):10-14.
  摘要:
  本文提出改变通常城市公园的建设理念和方法,以全面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进行城市绿地建设和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案例是一个22hm2的公园,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路人掩鼻,临建破败,不堪入目,土壤盐碱。景观设计师应用生态恢复和再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地形设计,创造出深浅不一的坑塘,有水有旱,开启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过程,形成与不同水位和盐碱度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将地域景观特色和土植被引入城市,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包括雨洪利用、乡土物种的保护、科普教育、审美和游憩。
  关键词:
  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天津桥园
  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ecosystems’ services are the goals of urban gree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is is a park of twenty-two hectares in The Hedong District of Tianjin. Through Regenerative Design and by changing landforms, the natural process of plant adaptation and community evolution is introduced to transform a former deserted shooting range used as a garbage dump, into a low maintenance urban park; providing diverse nature’s services for the city including containing and purifying storm water; improving the saline-alkali soil,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creating a cherished aesthetic experience.
  Key words:deserted urban land; ecologic regeneration; Tianjin Qiaoyuan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