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滨水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admin
2005-08-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根据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析万州现有生态资源,探讨万州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引起万州生态旅游开发者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概念
生态旅游景观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功能分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再设计,它强调以被保护物种特性为主导,从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着手,利用旅游功能分区和分地段景观设计等基本手段,通过人工干预,对景观规划区景观结构加以恢复、维护或控制。
在旅游功能分区中,主要通过对重要景观的识别、控制、屏蔽和恢复设计,力图在恢复、维持自然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生物栖息地稳定性以及保护物种扩张所需的空间的前提下,实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
在分地段景观设计中,主要将物种栖息地的恢复和维护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培育方式来处理,并在对旅游功能分区进行细化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地形改造、乡土植被的配植、乡土动物引入和养殖等手段,重塑地带性自然景观和生境,增加乡土景观资源,提高自然景观的美学质量和旅游吸引力,增加旅游资源,从而实现自然景观功能格局和利用方向从整体到细部的协调统一。
二、万州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
根据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原则,我认为,万州滨水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应该强调:
① 被保护物种适宜生存环境的扩大设计生态旅游区的保护对象通常包括多个重要的、珍稀或濒危物种(如湿地水禽)及其生境,它们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万州区生物资源丰富,全区已知有森林动物312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24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类12种,鱼类92种。区内目前已知的珍稀动物有2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通过对这类物种种群数量、质量及其栖息地生境的调查,可以确定该物种及相关物种分布的热点区域和适宜生存环境,从而确定核心斑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如水、植被、土壤等)及其质量对比,可确定核心斑块以外的潜在的可利用生境斑块,并予以保护和必要改善。这一方面能有效排除旅游开发对重要物种现有和潜在生存环境空间的侵扰,一方面可以增加物种可利用生境斑块的尺度,形成生境斑块组群,增加特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满足物种种群和数量的扩张对生境空间的需求。从而协调旅游活动空间与重要物种生境空间的关系。
②乡土物种恢复设计
植被既是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也是景观系统的主要组分。万州全区共有森林植物1000多种,丰富的森林植物构成了具有亚热带至温带特征的乔木、灌木、草本三大类四十九种森林植被类型。马尾松占全部森林面积的92%以上,形成亚热带次生林区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次为柏木、杉木、栎类、洋槐等。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强调通过引入乡土物种(动植物)并利用植物造景,一方面恢复乡土景观斑块,增加植被层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方面建立旅游地区域特色、强化区域个性,并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三、长江沿江景观带及长江支流沿河休闲带的生态旅游规划
三峡工程175m的蓄水,在淹没和影响风景资源的同时,又可能创造和增加一些新的景点和景区。因为175m的蓄水,将使整个三峡库区形成一个大的湖面,三峡库区的一些支流、小河、小溪,可能因水位的提高和河面的加宽,而产生出更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1)长江沿江景观带
万州区长江景观线从长江一桥出发,过岩上村、红溪沟码头,沈口水陆联运区及龙宝河口,经长江二桥,过西山公园及竺溪河口,再经长江三桥到青草背结束,全长10公里。这条景观线主要由沿江的自然人文景观所构成,包括雄奇山势、浩荡的江面、依山傍水的城市、飞架的长江大桥以及繁忙的港口码头,构成了万州城市景观的主体。顺江而下,单跨钢筋混凝土拱的长江一桥、斜拉结构的长江二桥,配以旧城市标志的西山公园钟楼等组成滨江景观的高潮。长江大桥将为万州增加新的人工景点。大桥及桥头的设计应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突出时代特点,使山、水、桥浑然一体。
红光村至大河沟段沿江路景观带------定性为绿化和商业景观带,该段沿江道路红线控制在3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沿江一侧有8米宽宽用地(供人们观江、亲水、休闲、纳凉),道路中有绿化隔离带,并留有轻轨通道。沿江路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是新万州现代化大城市最主要的景观带。其它地段沿江路建设以交通和绿化景观为主。
(2)长江支流沿河休闲景观带
龙宝河景观带。结合龙宝河治理工程建设好沿河绿化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想活动场所,增加城市绿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竺溪河景观带。三峡大坝建成后,竺溪河河面增宽。沿天城滨江路应以景观为主,结合水景,可实施大型水上娱乐项目。
五桥河景观带。强调园林绿化的自然,流畅布局,建设好香炉山公园,使其发展成为反映万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窗口景区。
通过制定适合万州城市特点的城市滨水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保护并充分利用地域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风貌,不仅可以处理好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而且也可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县市三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报告.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1997.6
2.俞孔坚,李迪华著《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俞孔坚著《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袁剑锋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硕士
生态旅游景观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功能分区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再设计,它强调以被保护物种特性为主导,从景观要素和景观格局着手,利用旅游功能分区和分地段景观设计等基本手段,通过人工干预,对景观规划区景观结构加以恢复、维护或控制。
在旅游功能分区中,主要通过对重要景观的识别、控制、屏蔽和恢复设计,力图在恢复、维持自然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生物栖息地稳定性以及保护物种扩张所需的空间的前提下,实现旅游活动空间的合理布局。
在分地段景观设计中,主要将物种栖息地的恢复和维护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培育方式来处理,并在对旅游功能分区进行细化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地形改造、乡土植被的配植、乡土动物引入和养殖等手段,重塑地带性自然景观和生境,增加乡土景观资源,提高自然景观的美学质量和旅游吸引力,增加旅游资源,从而实现自然景观功能格局和利用方向从整体到细部的协调统一。
二、万州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
根据景观生态学和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原则,我认为,万州滨水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应该强调:
① 被保护物种适宜生存环境的扩大设计生态旅游区的保护对象通常包括多个重要的、珍稀或濒危物种(如湿地水禽)及其生境,它们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万州区生物资源丰富,全区已知有森林动物312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24种,爬行动物15种,两栖类12种,鱼类92种。区内目前已知的珍稀动物有2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通过对这类物种种群数量、质量及其栖息地生境的调查,可以确定该物种及相关物种分布的热点区域和适宜生存环境,从而确定核心斑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成景观的基本要素(如水、植被、土壤等)及其质量对比,可确定核心斑块以外的潜在的可利用生境斑块,并予以保护和必要改善。这一方面能有效排除旅游开发对重要物种现有和潜在生存环境空间的侵扰,一方面可以增加物种可利用生境斑块的尺度,形成生境斑块组群,增加特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满足物种种群和数量的扩张对生境空间的需求。从而协调旅游活动空间与重要物种生境空间的关系。
②乡土物种恢复设计
植被既是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也是景观系统的主要组分。万州全区共有森林植物1000多种,丰富的森林植物构成了具有亚热带至温带特征的乔木、灌木、草本三大类四十九种森林植被类型。马尾松占全部森林面积的92%以上,形成亚热带次生林区的主要建群树种,其次为柏木、杉木、栎类、洋槐等。生态旅游景观规划强调通过引入乡土物种(动植物)并利用植物造景,一方面恢复乡土景观斑块,增加植被层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方面建立旅游地区域特色、强化区域个性,并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
三、长江沿江景观带及长江支流沿河休闲带的生态旅游规划
三峡工程175m的蓄水,在淹没和影响风景资源的同时,又可能创造和增加一些新的景点和景区。因为175m的蓄水,将使整个三峡库区形成一个大的湖面,三峡库区的一些支流、小河、小溪,可能因水位的提高和河面的加宽,而产生出更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1)长江沿江景观带
万州区长江景观线从长江一桥出发,过岩上村、红溪沟码头,沈口水陆联运区及龙宝河口,经长江二桥,过西山公园及竺溪河口,再经长江三桥到青草背结束,全长10公里。这条景观线主要由沿江的自然人文景观所构成,包括雄奇山势、浩荡的江面、依山傍水的城市、飞架的长江大桥以及繁忙的港口码头,构成了万州城市景观的主体。顺江而下,单跨钢筋混凝土拱的长江一桥、斜拉结构的长江二桥,配以旧城市标志的西山公园钟楼等组成滨江景观的高潮。长江大桥将为万州增加新的人工景点。大桥及桥头的设计应力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突出时代特点,使山、水、桥浑然一体。
红光村至大河沟段沿江路景观带------定性为绿化和商业景观带,该段沿江道路红线控制在3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沿江一侧有8米宽宽用地(供人们观江、亲水、休闲、纳凉),道路中有绿化隔离带,并留有轻轨通道。沿江路建筑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是新万州现代化大城市最主要的景观带。其它地段沿江路建设以交通和绿化景观为主。
(2)长江支流沿河休闲景观带
龙宝河景观带。结合龙宝河治理工程建设好沿河绿化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想活动场所,增加城市绿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竺溪河景观带。三峡大坝建成后,竺溪河河面增宽。沿天城滨江路应以景观为主,结合水景,可实施大型水上娱乐项目。
五桥河景观带。强调园林绿化的自然,流畅布局,建设好香炉山公园,使其发展成为反映万州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窗口景区。
通过制定适合万州城市特点的城市滨水生态旅游发展战略,保护并充分利用地域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风貌,不仅可以处理好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而且也可带来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县市三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报告.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1997.6
2.俞孔坚,李迪华著《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俞孔坚著《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袁剑锋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硕士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