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遗产初探
admin
2006-09-01
来源:景观中国网
通过界定工业遗产内涵的,明确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从工业遗产的认定与登录、保护和重新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此框架下立足国情,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甄别潜在的工业遗产,便于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最后展望了未来工业遗产保护和重新利用的趋势与途径。
一、 工业遗产的界定及保护的意义
1. 工业遗产的内涵与范围
(1)国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1]。
(2)中国工业遗产的范围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
中国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曾为起始于英国而蔓延到全世界的工业革命、或早期的工业活动产生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
2. 中国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和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停产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二、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及潜在的工业遗产
1.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研究的需要,参考中国工业发展史料,将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粗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表1)。[2,3]
(根据参考文献2,3书中相关章节总结) 2. 选取典型个案的标准
下面分不同历史时期列表,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脉络,便于按图索骥,避免遗漏,发掘和认定工业遗产。首先声明,所选择的代表案例仅仅是有可能成为工业遗产的地点,但具体的认定尚需要经过对原址保护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参考UNESCO评选世界遗产的标准4以及ICOMOS的专项标准[5,6],列举的个案主要依据如下准则:
(1)早期建设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标志某工业门类在中国的发端;
(2)与重大历史或政治事件相关联;
(3)规模和技术上在同行业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生产力的先进水平;
(4)标志工业生产技术变革或管理形式创新;
(5)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
(6)体现某时期工业生产衍生的特定审美取向。
在实际认定遗产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个案遗存的现状。
3.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阶段潜在的工业遗产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阶段(1840-1894)
中国近代工业的众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兴办近代工业的主力是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殖民势力及其买办,清政府具有维新思想的洋务派官员以及满怀实业兴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与之对应,这一时期形成的潜在的工业遗产十分丰富,表2中选列了一些场所,求其典型性并不一定全面。
(根据参考文献2,3,7中提到线索扩充整理,补充性资料来源于网络资源)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阶段(1895-191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在华设厂不受限制,中国丧失工业制造专有权,外资中日资后来居上,成为在华投资的主力。工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仍然集中在船舶修造、矿山开采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轻工业则以纺织、面粉为主。
这一时期的工业企业增多,每个行业内部也初步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表3列举一些潜在的工业遗产。
(根据参考文献2,3,7中提到线索扩充整理,补充性资料来源于网页介绍等非正式出版物) 第三阶段:私营工业资本迅速发展阶段(1912-1937)
日本侵略势力在华的投资占绝对优势,势力延伸到煤矿、铁路、纺织、面粉等重要行业,大量掠夺资源,排挤民族产业。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归国华侨成为重要的工业投资者,近代工业逐渐走向自主发展(表4)。
(根据参考文献2,3,7中提到线索扩充整理,补充性资料来源于相关网络资源) 第四阶段:抗战时期工业艰难发展,战后短暂复苏(1937-1949)
抗战时期,日帝国主义成立工业综合体,疯狂掠夺中国资源,供给在华战争军需。由于华东地区主要城市沦陷,开展了一场由国民政府组织、爱国民族资本家积极响应的工厂内迁的壮举,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工业化进程(表5)。
(根据参考文献2,3中提到线索扩充整理,补充性资料来源于相关网络资源) 4.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阶段潜在的工业遗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8,9]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表6)
新中国对原外资企业、国民政府经营企业、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的方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工业景观。
(根据参考文献8,9中工业史大事记和相关章节整理)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表7)
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在动荡中曲折发展。出于备战考虑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业基地的“三线建设”运动,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
(根据参考文献8,9中工业史大事记和相关章节整理)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大发展时期
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都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1.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研究进展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重新利用的体系。但此前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
王驰将产业建筑定义为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专门用于工业、仓库、交通运输业的建、构筑物,对产业建筑遗存的类型、价值和改造利用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10]张月淳对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评价旧工业建筑价值,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改造原则、设计手法。[11]他们立足建筑学科背景,探讨相对微观的尺度上如何合理利用工业遗产的问题,虽然文章中并没有强调工业遗产的概念。庄简狄着重分析和介绍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类型模式、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试图寻找出适应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途径。[12]
贺旺在其学位论文中明确提到工业遗产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分级保护的思想,关注的对象也从单纯的工业建、构筑物扩大到工业区域甚至更大尺度的工业景观,较早期的研究有较大突破。[13]
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与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鉴于国内尚无评定工业遗产的标准,下面涉及到的“工业遗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遗产,而是或多或少具备成为工业遗产特质的旧工业场地。
(1)城市开放空间模式
中山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是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地处南亚热带。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14]
(2)旅游度假地
工业遗产旅游是在工业主题旅游中新兴的研究方向。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15]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16]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而且目前工业遗产旅游点尚未形成规模,具体实施的操作经验相对匮乏。
(3)博览馆与会展中心
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另外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船政精英馆在建。[17]
南京近代工业遗产的优秀范例——金陵机器制造局,至今仍然保持了它作为国家重要军工企业的地位,受保护的历史建筑仍然处于使用状态,其中民国工业厂房、库房仍然保持了它的原始功能,具备功能保护与形态保护并举的条件。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时的工业厂房建筑将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但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18,19]
(4)创意产业园
近代老工业建筑早期租金较便宜,又地处市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和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
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秉承了包豪斯的理念。当工厂的生产停滞以后,一批全新的创意产业入驻,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
上海由工业建筑改造的创意产业园较北京兴起更早,有遍地开花之势,下面是几处比较典型的案例(表8)。[20]
(根据参考文献20,相关网络资源及现场踏勘整理) 3.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未来
广义的工业遗产不仅仅包括UNESCO以及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已经或可能记录在案的遗产地,而且包括一切承载了工业生产历史文化的建、构筑物、设备和场地。遗产清单所能保护的只是一小部分最具典型性的遗产,要让工业遗产这笔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真正的渗透到百姓的平常生活里,延续到子孙后代的记忆中,一方面需要有关专业人士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工业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化遗产,也不同与一般的棕地改造项目,所以多学科间的协作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公众参与和全民教育,唤起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兴趣以及对其价值的认同才是保护工业遗产最可靠的途径。
工业遗产的保护一定是建立在对工业发展过程、场地环境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优先级别和可以重新利用的空间进行合理的界定,从而形成梯队状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的体系,不同级别的工业遗产,主要差异体现在其保护的严格程度和再利用的兼容性方面。
参考文献
[1]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S][出版者不详] 2003。
[2]祝慈寿, 中国近代工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UNESCO, Industrial Heritage[EB/OL].(2002-10-01). http://whc.unesco.org/sites/industrial.htm
[5]Colin Divall and Robert Lee, RAILWAYSAS WORLD HERITAGE SITESOccasional Paper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1999. ICOMOS, www.icomos.org/studies/railways.htm.
[6] Stephen Hughes, The International COLLIERIES STUDY, Occasional Paper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02. ICOMOS, www.icomos.org/studies/collieries.htm
[7]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p6-14,p42-43,p56-57,p64。
[8]祝慈寿, 中国现代工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9]刘国良,中国工业史(现代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王驰 ,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策略[D],浙江大学建筑系,2003。
[11]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5。
[12]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13]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14]俞孔坚,庞伟,等,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李小波,黄祁雄,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04-108。
[16]李林, 魏卫, 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评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5-47。
[17]谢红彬,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5(6):52-55。
[18]钱静,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D],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3。
[19]蔡晴,王昕,刘先觉,南京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16-19。
[20]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4):53-57。
网络资源
1.789艺术工厂主页 www.798space.com
2.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reative.sh.cn
3.上海旅游网 www.shanghaitour.net
4.ICOMOS国际官方网站 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
1. 工业遗产的内涵与范围
(1)国际组织对工业遗产的界定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1]。
(2)中国工业遗产的范围
工业遗产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是自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以来至今,但不排除前工业时期和工业萌芽期的活动。中国开埠之后国外资本工业兴建的近代工厂、洋务派官员以及民间资本家兴办的中国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它们构成中国工业遗产的主体。
中国在整个农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曾为起始于英国而蔓延到全世界的工业革命、或早期的工业活动产生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的作坊、资源开采、冶炼方式、包括运河在内的运输设施等都是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
2. 中国保护工业遗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人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对它们悉心保护,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急于将它们毁弃。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的多。所以,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和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停产搬迁,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所以,尽快开展工业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非常重要。
二、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及潜在的工业遗产
1.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研究的需要,参考中国工业发展史料,将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粗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表1)。[2,3]
表1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阶段
历史阶段 |
时间跨度 |
特征 |
近代工业 |
1840年-1894年 |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阶段,许多工业门类实现了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
1895年-1911年 |
中国近代工业初步发展阶段,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资本在各地设厂,中国丧失工业制造专有权。 | |
1912年-1936年 |
私营工业资本迅速发展时期,华侨和军政要员成为重要的工业投资者,近代工业逐渐走向自主发展。 | |
1937年-1948年 |
抗战时期艰难发展,大量工矿企业内迁,战后工业有短暂复苏。 | |
现代工业 |
1949年-1965年 |
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经历了理性发展和工业化大跃进的浪潮。 |
1966-1976年 |
曲折前进时期,工业生产停滞甚至倒退。 | |
1978-至今 |
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大发展时期。产业格局退二进三调整,促使某些工业地区重新定位。 |
下面分不同历史时期列表,梳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脉络,便于按图索骥,避免遗漏,发掘和认定工业遗产。首先声明,所选择的代表案例仅仅是有可能成为工业遗产的地点,但具体的认定尚需要经过对原址保护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参考UNESCO评选世界遗产的标准4以及ICOMOS的专项标准[5,6],列举的个案主要依据如下准则:
(1)早期建设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标志某工业门类在中国的发端;
(2)与重大历史或政治事件相关联;
(3)规模和技术上在同行业中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当时生产力的先进水平;
(4)标志工业生产技术变革或管理形式创新;
(5)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
(6)体现某时期工业生产衍生的特定审美取向。
在实际认定遗产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个案遗存的现状。
3.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阶段潜在的工业遗产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阶段(1840-1894)
中国近代工业的众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兴办近代工业的主力是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殖民势力及其买办,清政府具有维新思想的洋务派官员以及满怀实业兴国思想的民族资本家。与之对应,这一时期形成的潜在的工业遗产十分丰富,表2中选列了一些场所,求其典型性并不一定全面。
表2 近代工业产生阶段潜在工业遗产点清单
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中日马关条约之前) | ||
兴办主体 |
行业划分 |
代表案例 |
外国资本独立经营 |
船舶修造业 |
广州黄埔船坞 |
耶松船厂 | ||
出口加工工业(丝、茶、棉等) |
汉口顺丰砖茶厂 | |
上海缫丝厂 | ||
轻工业(食品、化工、印刷等) |
香港太古糖房 | |
上海正裕面粉厂 | ||
上海遂昌自来火局 | ||
上海老德记药房 | ||
上海墨海书馆 | ||
上海别发洋行、点石斋印局 | ||
市政与公用事业 |
上海“大英自来火房” | |
上海自来水公司 | ||
上海电气公司 | ||
铁路 |
上海淞沪铁路 | |
清政府洋务派经营 |
军事工业(军器、军火、船舶) |
安庆内军械所 |
江南制造局 | ||
福州船政局 | ||
金陵制造局、天津、西安、兰州、山东、四川、广州机器局 | ||
民用工业(煤矿、金属矿、纺织工业等) |
台湾基隆煤矿 | |
开平煤矿 | ||
黑龙江漠河金矿 | ||
贵州青谿铁厂 | ||
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 | ||
兰州织呢局 | ||
湖北纺纱官局 | ||
上海伦章造纸厂 | ||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 |
天津电报总局 | |
|
山东平度招远金矿 | |
轻工业(缫丝与纺织、面粉、火柴、造纸、印刷) |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 |
重庆森昌泰和森昌正火柴厂 | ||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 |
广州电灯厂 | |
中外合资经营 |
市政基础设施 |
天津自来火公司 |
买办经营 |
轻工业 |
上海同文书局 |
上海昌源机器五金厂 | ||
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
重工业(军工) |
太平军火药厂、船厂、硝厂 |
轻工业 |
百工衙 |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在华设厂不受限制,中国丧失工业制造专有权,外资中日资后来居上,成为在华投资的主力。工业投资的重点领域仍然集中在船舶修造、矿山开采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轻工业则以纺织、面粉为主。
这一时期的工业企业增多,每个行业内部也初步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表3列举一些潜在的工业遗产。
表3 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阶段潜在工业遗产点清单
1895年(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 | ||
兴办主体 |
行业划分 |
代表案例 |
外商独资经营 |
重工业(船舶修造、铁路) |
太古船坞公司 |
耶松有限公司 | ||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 ||
轻工业 |
英商上海怡和纱厂 | |
英美烟草公司 | ||
清政府官办 |
重工业(采矿、铁路) |
抚顺煤矿 |
江南船坞 | ||
京张铁路 | ||
轻工业 |
景德镇瓷器公司 | |
民族资本经营 |
重工业(造船、采矿) |
求新船厂 |
大同、阳泉煤矿 | ||
轻工业 |
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 |
上海阜丰面粉公司 | ||
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 | ||
商务印书馆 | ||
天津北洋硝皮厂 | ||
荧昌火柴公司 |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
中外合资经营 |
轻工业 |
上海丝织公司 |
日本侵略势力在华的投资占绝对优势,势力延伸到煤矿、铁路、纺织、面粉等重要行业,大量掠夺资源,排挤民族产业。北洋军阀政府以及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归国华侨成为重要的工业投资者,近代工业逐渐走向自主发展(表4)。
表4 私营资本工业迅速发展阶段潜在工业遗产点清单
1912年(民国元年)-1936年(抗战前夕) | ||
兴办主体 |
行业划分 |
代表案例 |
外商独资经营 |
重工业 |
兴中公司(京津两地) |
轻工业 |
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 | |
英商新怡和纱厂 | ||
英商密丰绒线厂 | ||
英商上海中国肥皂公司 | ||
公用事业 |
美商上海电力公司 | |
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官办 |
重工业 |
上海兵工厂 |
石景山钢铁厂 | ||
淮南矿务局 | ||
中国建设银公司 | ||
轻工业 |
秦皇岛辉华玻璃厂 | |
民族资本经营 |
重工业 |
太湖水泥公司 |
轻工业 |
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 | |
天津塘沽永立制碱公司 | ||
上海申新纱厂 | ||
上海永安纺织公司 | ||
上海中华第一针织厂 | ||
上海天厨味精厂 | ||
上海天利淡气厂 | ||
丹华火柴厂 | ||
中外合营 |
重工业 |
阜新煤矿 |
鞍山铁矿 | ||
门头沟煤矿公司 | ||
鲁大公司 |
抗战时期,日帝国主义成立工业综合体,疯狂掠夺中国资源,供给在华战争军需。由于华东地区主要城市沦陷,开展了一场由国民政府组织、爱国民族资本家积极响应的工厂内迁的壮举,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工业化进程(表5)。
表5 抗战时期及战后潜在工业遗产点清单
1937年抗战爆发-1949新中国成立前夕 | ||
兴办主体 |
行业划分 |
代表案例 |
日本帝国主义经营 |
工业综合体 |
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
国民政府官办 |
重工业(资源、铁路) |
重庆中国兴业公司 |
扬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 | ||
吉林丰满发电所 | ||
四川飞机制造厂和炼钢厂 | ||
四川内江酒精厂 | ||
云南机器制造厂 | ||
汉阳铁厂、华生电气公司等 | ||
南京首都电厂及分厂 | ||
轻工业 |
申新纱厂、天利硝酸、商务印书馆等 | |
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经营 |
重工业 |
陕西延安延长石油厂 |
延安边区机器厂 | ||
轻工业 |
绥德大光纺织厂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8,9]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表6)
新中国对原外资企业、国民政府经营企业、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的方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工业景观。
表6 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潜在的工业遗产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65年(文革前) | ||
兴办主体 |
主要门类 |
代表案例 |
改造收归国有的工业 |
发电、煤矿、石油、有色金属、炼钢、化工、造纸、纺织、食品工业 |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原国民党资源部下属企业等 |
煤矿、石油、造船、机器、卷烟、肥皂、电气等部门 |
英资开滦煤矿,颐中烟草公司,中国肥皂公司,德士古汽油,美孚火油公司,远东酒精炼气厂,沙利文糖果公司等 | |
新建国营工业(苏联援助156个重点项目) |
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轻工医药 |
鞍山钢铁厂 |
齐齐哈尔第一重型机械厂 | ||
长春第一汽车厂 | ||
洛阳拖拉机厂 | ||
大庆油田 | ||
成都无缝钢管厂 | ||
经过工业化改造的私营企业 |
纺织、造纸、搪瓷、卷烟、碾米、面粉 |
天津永利化工厂,申新、永安棉纺厂 |
地方“五小”工业 |
小煤窑、小铁矿、小高炉、小转炉、小铁路 |
/ |
手工业 |
服装、家具、缝纫、钟表、木制、五金、文教 |
/ |
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在动荡中曲折发展。出于备战考虑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业基地的“三线建设”运动,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
表7 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潜在的工业遗产
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 | ||
兴办主体 |
主要门类 |
代表案例 |
新建或扩建国营工业(三线建设) |
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械、铁路、汽车、军事工业 |
四川攀枝花钢铁厂 |
贵州铝厂 | ||
湖北十堰汽车厂 | ||
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 | ||
贵州六盘水煤矿 | ||
甘肃刘家峡电站 | ||
川黔、成昆、湘黔铁路 |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都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1.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研究进展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重新利用的体系。但此前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
王驰将产业建筑定义为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专门用于工业、仓库、交通运输业的建、构筑物,对产业建筑遗存的类型、价值和改造利用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10]张月淳对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评价旧工业建筑价值,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改造原则、设计手法。[11]他们立足建筑学科背景,探讨相对微观的尺度上如何合理利用工业遗产的问题,虽然文章中并没有强调工业遗产的概念。庄简狄着重分析和介绍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类型模式、实施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试图寻找出适应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途径。[12]
贺旺在其学位论文中明确提到工业遗产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分级保护的思想,关注的对象也从单纯的工业建、构筑物扩大到工业区域甚至更大尺度的工业景观,较早期的研究有较大突破。[13]
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土地资源的稀缺、大众审美情趣的转变,都给重新利用工业遗产带来了契机。重新引入的功能大致有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地、博览馆与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园几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交叉和融合。鉴于国内尚无评定工业遗产的标准,下面涉及到的“工业遗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遗产,而是或多或少具备成为工业遗产特质的旧工业场地。
(1)城市开放空间模式
中山岐江公园是国内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之一,原为粤中造船厂,是地方性中小规模造船厂,地处南亚热带。始建于1953年,1999年破产,2001年改造为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同时掺插以现代景观环境小品,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14]
(2)旅游度假地
工业遗产旅游是在工业主题旅游中新兴的研究方向。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 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15]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16]上述两个案例一个是古代手工业生产时期的遗迹,另一个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产物,而在两者之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以发掘,而且目前工业遗产旅游点尚未形成规模,具体实施的操作经验相对匮乏。
(3)博览馆与会展中心
福州马尾船厂部分保留旧有的厂房和设备形态,展示造船工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船政绘事院(即船舶设计所,1867 年建成)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厂史陈列分为近代部分(船政)与现代部分(造船厂),陈列沙盘、舰模、图片、实物等,展现中国造船发展史、海军建设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另外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船政精英馆在建。[17]
南京近代工业遗产的优秀范例——金陵机器制造局,至今仍然保持了它作为国家重要军工企业的地位,受保护的历史建筑仍然处于使用状态,其中民国工业厂房、库房仍然保持了它的原始功能,具备功能保护与形态保护并举的条件。东南大学编制的《南京城外秦淮河规划》中把晚清时的工业厂房建筑将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但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18,19]
(4)创意产业园
近代老工业建筑早期租金较便宜,又地处市中心,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厂房、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工业文明和场地记忆,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加上厂房开阔宽敞的结构,可随意分隔组合,重新布局,受到艺术家等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青睐。
北京798工厂是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一家大型国有工厂,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秉承了包豪斯的理念。当工厂的生产停滞以后,一批全新的创意产业入驻,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
上海由工业建筑改造的创意产业园较北京兴起更早,有遍地开花之势,下面是几处比较典型的案例(表8)。[20]
表8 上海旧工业用地改造的创意产业园
名称 |
四行创意仓库 |
传媒文化园 |
春明创意产业园区 |
田子坊 |
地址 |
光复路181号 |
静安区昌平路990-1000号 |
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 |
卢湾区泰康路210弄 |
面积 |
20000余平方 |
12700余平方米 |
40000余平米 |
20000余平方米 |
集聚规模 |
20余户 |
20余户 |
来自十多个国家,不同领域52余户 |
18个国家,不同领域160余户 |
初始用途 |
1927年建的上海四行仓库 |
八十年代所建上海窗钩厂和上海航空设备厂 |
1932年建立的老纺织厂 |
30年代的弄堂工厂 |
改造手法 |
基本保留了库房、老铁门等原貌,保留钢混结构,内部空间自由组合分隔 |
建筑构架保留,外部有选择性地整饰,内部重新分隔并装修 |
建筑构架保留,外部有选择性地整饰,内部重新分隔并装修 |
建筑构架保留,外部有选择性地整饰,内部重新分隔并装修 |
进驻产业 |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可作为广告CF的拍摄现场以及各种新闻发布会举办地 |
动漫艺术、影视制作、网络媒体、摄影工作室 |
现代艺术品交易展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 |
设计行业(建筑/服装/室内/广告/礼品/广告摄影,陶艺/环境/家具/图案) |
广义的工业遗产不仅仅包括UNESCO以及国家文物保护机构已经或可能记录在案的遗产地,而且包括一切承载了工业生产历史文化的建、构筑物、设备和场地。遗产清单所能保护的只是一小部分最具典型性的遗产,要让工业遗产这笔人类文明史上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真正的渗透到百姓的平常生活里,延续到子孙后代的记忆中,一方面需要有关专业人士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因为工业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同于普通的文化遗产,也不同与一般的棕地改造项目,所以多学科间的协作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公众参与和全民教育,唤起公众对工业遗产的兴趣以及对其价值的认同才是保护工业遗产最可靠的途径。
工业遗产的保护一定是建立在对工业发展过程、场地环境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通过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优先级别和可以重新利用的空间进行合理的界定,从而形成梯队状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的体系,不同级别的工业遗产,主要差异体现在其保护的严格程度和再利用的兼容性方面。
参考文献
[1]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S][出版者不详] 2003。
[2]祝慈寿, 中国近代工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3]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UNESCO, Industrial Heritage[EB/OL].(2002-10-01). http://whc.unesco.org/sites/industrial.htm
[5]Colin Divall and Robert Lee, RAILWAYSAS WORLD HERITAGE SITESOccasional Paper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1999. ICOMOS, www.icomos.org/studies/railways.htm.
[6] Stephen Hughes, The International COLLIERIES STUDY, Occasional Paper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2002. ICOMOS, www.icomos.org/studies/collieries.htm
[7]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p6-14,p42-43,p56-57,p64。
[8]祝慈寿, 中国现代工业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9]刘国良,中国工业史(现代卷)[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王驰 ,产业建筑遗存的改造性再利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策略[D],浙江大学建筑系,2003。
[11]张月淳,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5。
[12]庄简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13]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4。
[14]俞孔坚,庞伟,等,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李小波,黄祁雄,古盐业遗址与三峡旅游[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04-108。
[16]李林, 魏卫, 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评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45-47。
[17]谢红彬,高玲,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福州马尾区工业旅游开发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5(6):52-55。
[18]钱静,工业之后的景观再生[D],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3。
[19]蔡晴,王昕,刘先觉,南京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16-19。
[20]阮仪三,张松,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城市规划汇刊,2004(4):53-57。
网络资源
1.789艺术工厂主页 www.798space.com
2.上海创意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creative.sh.cn
3.上海旅游网 www.shanghaitour.net
4.ICOMOS国际官方网站 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