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admin 2012-03-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要求系统在结构上要协调,在功能方面要在平衡基础上进行循环不己的代谢与再生。违背生态工艺的生产管理方式将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和损害。

  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组成此复合系统的三个系统,均有各自的特性。社会系统受人口、政策及社会结构的制约,文化、科学水平和传统习惯都是分析社会组织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必须考虑的因素。价值高低通常是衡量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适宜与否的指标。生态学的基本规律要求系统在结构上要协调,在功能方面要在平衡基础上进行循环不己的代谢与再生。违背生态工艺的生产管理方式将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和损害。

  再则,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自然资源供给、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不断的技术更新。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必须通过高效的社会组织,合理的社会政策,方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果;反过来,经济振兴必然促进社会发展,增加积累,提高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保育和改善。自然社会与人类社会的此种互为因果的制约与互补关系,可简示如图1。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涉及生产加工、运输及供销。生产与加工所需的物质与能源仰赖自然环境供给,消费的剩余物质又还给自然界。通过自然环境中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的再生过程,供给人类生产需要。人类生产与加工的产品数量受自然资源可能提供的数量的制约。此类产品数量是否能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做到供需平衡,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则决定于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成本、有效性及利用率。显然,在此种循环不己的动态过程中,科学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成本核算和产品价值方面通常把科技投资及环境效益亦计算在内。

  在此类复合系统中,最活跃的积极因素是人,最强烈的破坏因素也是人。因而它是一类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兼有复杂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人,以其特有的文明和智慧驱使大自然为自已服务,使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正反馈为特征持续上升;另一方面,人毕竟是大自然的一员,其一切宏观性质的活动,都不能违背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都受到自然条件的负反馈约束和调节。这两种力量间的基木冲突,正是复合生态系统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衡量复合系统的指标

  复合系统既是相互制约的三个系统构成,因此,衡量此系统的标准,首先看其是否具有明显的整体观点,把三个系统作为亚系统来处理。这就要求:

  1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打破学科界限,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未来的系统生态学家,应是既熟悉自然科学,又接受社会科学训练的多面手。

  2.着眼于系统组分间关系的综合,而非组分细节的分析,重在探索系统的功能、趋势,而不仅在其数量的增长。

  3.冲出传统的因果链关系和单目标决策办法的约束,进行多目标,多属性的决策分析。

  4.针对系统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完备数据取得的艰巨性,需要突破决定性数学及统计数学的传统方法,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确定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一般说来,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多维决策过程,是对系统组织性、相关性、有序性、目的性的综合评判、规划和协调。其目标集是由三个亚系统的指标结合衡量的,即:

  1)自然系统是否合理看其是否合乎于自然界物质循环不已、相互补偿的规律,能否达到自然资源供给永续不断,以及人类生活与工作环境是否适宜与稳定

  2)经济系统是否有利看其是消耗抑或发展,是亏损抑或盈利,是平衡发展抑或失调,是否达到预定的效益

  3)社会系统是否有效考虑各种社会职能机构的社会效益,看其是否行之有效,并有利于全社会的繁荣昌盛。从现有的物质条件(包括短期内可发掘的潜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衡量,看政策、管理、社会公益,道德风尚是否为社会所满意。

  复合系统的研究程序

  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及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拟定指标

  根据所研究对象的范围(空问、时间、问题的侧重点等),现有的人力、物力、政策、资料和其它条件拟定初步方案,确立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的初步设想及松驰范围。

  2.本底调查

  收集(1)自然本底;(2)次生本底;(3)社会经济状况;(4)生态环境状况的资料。数据调查时要兼顾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有基本的物理学类别(物质、能量、信息)、动态学类别(率变量、结构变量、时空动态)和控制论类别〔主动的、被动的、具阈限值的、不可控的、具有正(负)反馈趋势的等〕、从一大堆庞杂的数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抽象出与研究项目有关、信息量尽量大而数目又尽量小的变量集或关键因子集来。

  3.系统分析及摸拟

  包括建立模型、系统评价及决策分析等过程。模型是现实复杂系统的抽象、简化和模仿。

  通常有三类模型:即静态的描述性模型,动态的预测型模型及最优化的控制性模型。一般说来,构模过程一半是经验的思维、设计过程,一半是数学的模拟、调试过程,通过现实数据、基木理论和人的大脑之间不断的信息反馈,揭示出系统组分之间,以及各亚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各亚系统之间的关系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一植物一大气亚系统的物质循环;
  资源开拓一经济发展一环境质量间的关系;
  农业一工业一商业建设的协调比例;
  生产一加工一消费的平衡系统;
  废物回收一转化一再生数量的协调与分配等。
  
  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评价目标,构造不同的模型。如影响指标模型(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即哪些是起关键作用的变量,哪些是起缓冲作用的变量,哪些是专门影响其它组分的“源”变量,哪些是只受其它组分影响的“汇”变量等),流通量模型(各子系统间物质、能量的流动规律),系统负担模型(由于各子系统间不合理的流通量给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压力和不可逆性变化等)、敏感性模型(对外部及内部各环节及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和恢复平衡的能力),反馈关系模型(正、负反馈的作用方向、强度及优势度)等。通过对这些模型定性定量输出的分析,可以对复合系统的行为特征和发展趋势有一生物控制论的评价。

  系统模型提供了系统状态的静态和动态表述,这给决策分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决策分析的目的是向决策、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不同情况下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对策,使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高,系统恶化的风险最小,存活进化的机会最大。并通过政策模拟试验和灵敏度分析,确定不同方案下各种对策的“满意度”(各种效益、机会的模拟值与容许值之差)及“后悔值”(各种损失、风险的模拟值与容许值之差),再结合规划、管理、决策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偏向,选择一批满意度较高、后悔值较低的对策,并转换成经济生态学措施和管理决策的计算机软件包,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附决策程序图:图2)。

图1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示意图

图2 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研究过程示意图

 



  参考文献: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年,3月,第4卷,第1期.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