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 以杭州西湖绿地为例

admin 2012-01-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在现代园林中日益表现出来。通过对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的实测和量化分析,从视角与空间感受、高度与立面层次、盖度与围合感、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四方面探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摘要: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在现代园林中日益表现出来。通过对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案例的实测和量化分析,从视角与空间感受、高度与立面层次、盖度与围合感、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四方面探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空间;案例研究;杭州西湖

Abstract: Landscape plant spacing is a key part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a case study of the green space in Hangzhou West Lak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ules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landscape plant spacing in terms of the perspective and space perception, height and elevation, coverage and sense of enclosure, shape factor and space sequence. The conclusions would provide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landscape plant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Space; Case Study; Hangzhou West Lake

  2007年笔者完成了硕士论文《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园林绿地为例》,其中做了大量的案例实测和量化分析工作,本次研究是导师包志毅教授对于植物景观研究的其中一个方面。笔者在硕士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总结,撰写了本文,探讨了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和数量关系。在案例的选择上,参考了硕士论文《植物造景案例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中提到的相关案例。
在此之后,《风景园林》杂志《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在笔者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对太子湾园林植物空间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跟探讨,值得笔者学习。

  
1  前言

  园林设计的核心是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营造,可以说是“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在现代园林中,空间的营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充满技巧之变的空间能够使园林摆脱平淡无奇和缺乏内容的一览无余,而园林植物不仅具有丰富的时序变化,更赋予了园林以四季不同的风貌,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将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等造园要素结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随着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园林植物以其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的作用,而被人们广为接受并逐渐成为造园的主体。因此,园林植物空间营造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也必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园林空间是由山、水、建筑、植物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大小不同、景象各异的多种形式的空间的组合

[1]。从根本上讲,它是依赖和凭借感觉器官来感知和体验的。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各种适应园林功能要求的空间环境,称为园林植物空间

[2]。它是将各种具有观赏或实用价值的植物,运用造景艺术的布局手法,适当地配置其它园林要素而形成的。这种植物环境可供人们游乐,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案例选择与分类

  杭州西湖是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璨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著称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广布于该景区的园林绿地是杭州早期园林建设的优秀成果之一,其植物造景经历了建园至今的时间考验,呈现成熟、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通过新湖滨改造、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北山路改造及西湖湖西综合保护等工程,完善了环湖景区的风景格局,丰富了空间类型。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如今大多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稳定、具有丰富变化、能满足相应功能的植物空间景观,并得到普遍认可。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测绘杭州西湖绿地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一些成功案例[3],加以科学的整理与归类分析,探求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的共性,旨在更好地指导实践。

2.1 案例选择

  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实地踏勘,选取18个以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为主的案例进行实地测绘与分析。其中柳浪闻莺3例,花港观鱼7例,长桥公园1例,太子湾公园3例,曲院风荷2例,孤山1例,北山路1例(表01)。

2.2 园林植物空间类型

  一般来说,园林植物空间是由基面、竖向分隔面以及覆盖面三个构成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4]。空间的三个构成面在室外环境中,以各种变化方式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开敞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覆盖植物空间、竖向植物空间和完全封闭植物空间。
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将案例分为组合形式的植物空间、半开敞植物空间和覆盖植物空间3种类型。

3 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相关要素分析

3.1 视角与空间感受

  空间的长和宽决定了空间的形状,高决定了欣赏的视角,进而影响空间感受。由于林缘线曲折变化,林冠线起伏跌宕,造成了空间的长、宽和高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有学者在研究古典园林和城市空间设计时认为:“高度角30°左右,水平视角45°左右,为观赏景物的最佳范围。也就是说,景物与视点的距离D与景物高度H之比,即D/H≈2时,能够完整地看到景物的形象及周边环境,这时空间的大小尺度也较合适。这个比值也不是绝对的,在D/H=1~3之间,空间和景物的关系比较和谐。若小于1,则易产生封闭、压抑的感觉。若大于3,则有空旷之感。[5-6]”
本文在对18个案例的量化研究中,以主要观赏点离观赏面的距离与植物群落高度的比值,来计算视角,结果正好印证了上述的结论(表02):当D/H≈1时,即高度角为45°,一般可以看清植物的细部,人有一种既内聚、安定又不至于压抑的感受;当D/H≈2时,即高度角为27°,可以看清植物的整体,仍能产生一种内聚、向心的空间,而不至于产生排斥、离散的感觉;当D/H≈3时,即高度角为18°,可以看清植物的整体及其背景,产生空旷、离散的感觉,随着D/H值的增大,空旷、迷失的感觉相应加强,从而失去空间围合的私密性[7]。

  通过调查发现杭州西湖园林绿地乔木高度在6-30m范围之间,故可以根据植物高度、视角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合适的空间尺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笔者把植物高度划分为5个等级,假定空间为圆形,来计算杭州地区最合适的园林植物空间尺度(表03)。

  在实际的种植设计中,乔木高度以15-20m的标准应用比较普遍,所以空间的尺度在200-3000m2左右比较适宜。

  林下空间植物高度H与种植间距D的比值在3:1~1.5:1之间,空间亲和力强,吸引人们进入其中。而走廊空间H/D值在2:1-1:1之间较亲切(表04),如太子湾樱花径,樱花(Prunus serrulata)在行人头顶上层层覆盖,灿烂无比,引人入胜(图16)。而当H/D值在3:1以上时,夹道效果明显,导向性明确,如柳浪闻莺公园入口柳林(图17)。

3.2 高度与立面层次

  在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中,植物的高度不仅与视角有关,而且不同高度级的树木组合,除了能产生起伏的林冠线,在空间围合时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笔者通过对案例中使用的植物进行高度排序(图18),分为﹤1.5m、1.5-6m、6-10m、10-15m、15-20m和≥20m六个层次,并对所有植物的应用频率进行统计(图19)。
结果表明:在围合空间的植物配置中,﹤1.5m和1.5-6m两个高度层无论在植物种类还是在应用频率上明显高于其他四个层次。因为在空间中,这两层更接近人观赏的高度,围合空间的效果也更明显。其中﹤1.5m的植物以物质性封闭为主,能很好地限定空间的边界;1.5-6m以视觉性封闭为主,用于空间的划分和视线的组织;剩下4个层次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对于创造起伏的林冠线作用显著。

  在今后的设计中应注意这方面的启示,重点丰富6m以下的植物景观,渲染近景。当然,创造较好的空间围合感,应以10-15m的乔木为主,适当点缀≥20m的高大乔木,拉开立面层次来丰富林冠线变化(图20-21)。

  通过具体对每个高度层的植物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得出在所调查案例中每层植物的使用频率排序(表05)。该结果反映了杭州西湖园林绿地植物空间营造的植物材料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盖度与围合感

  盖度是衡量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面积的一个指标,不同层的盖度、常绿或落叶的盖度比例关系,对空间的围合感有较大的影响。在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中,空间的围合感主要体现在入口障景和控制私密性两方面。

  障景以阻隔游人视线为目的,笔者选取4个以障景为主要功能的植物群落进行量化分析。总结出3种障景植物配置模式:

  模式一(图22):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常绿地被。各层盖度都在50%以上,较高的常绿灌木和常绿地被盖度,能完全屏蔽视线通过,障景效果明显,落叶乔木拉开了立面层次,丰富了季相变化。

  模式二(图23):常绿乔木+落叶灌木+常绿地被。乔木层盖度较高,且要求分枝点低,能部分遮挡视线,落叶灌木和常绿地被点缀,如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和雪松(Cedrus deodara)分枝点较低,林下空间少,不利于植物生长,少量的落叶灌木只能配置于林缘起到点缀的作用。该模式遮挡视线效果一般。

  模式三(图24):常绿乔木+常绿灌木。如乐昌含笑和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无刺枸骨(Ilex cornuta‘fortunei’)的组合,能完全阻隔视线,障景效果明显,但缺少季相变化。

  控制私密性主要以林带的形式来围合,通过对20个案例的林带种植形式的植物群落盖度进行量化分析(图25),得出结论:地被层盖度在85%左右,不受乔灌木盖度的影响;灌木层和乔木层盖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灌木层适合在林缘配置,在林下生长不良,但乔灌层盖度之和的变化较稳定,在150%附近摆动;总盖度集中在240%左右。植物群落复层式的配置不仅围合感强,控制空间的私密性,而且各层均能获得较好的生态位,结构稳定。
从常绿落叶比来看(图26),群落的常绿落叶比值都在1以上,以常绿成份为主。这与空间中以常绿成分围合空间,形成统一、稳定的绿色基调有较大的关系。但就各层来看,每个群落又各有差异。

3.4 形状系数与空间层次

  杭州西湖园林绿地以自然式植物造景为主,空间边界为不规则的曲线,很难准确地用几何形状来说明。为此,笔者引入了形状系数这一参数。
形状系数(S)用空间边界实际长度(L)与同面积(A)圆周的比值来表示,即S值越高,空间形状越复杂[8]。形状系数以圆形为基准,数值为1,数值越大说明空间形状越复杂。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表06),S数值越大,空间层次就越丰富,但并非数值越大越好。对于大尺度空间(面积在3 000-8 000m2),数值在2.5左右较好,如藏山阁草坪、雪松大草坪,它们往往通过树丛的设置或林缘线的曲折变化,增加空间层次,丰富空间体验;而逍遥坡草坪(图10)、望山坪草坪(图11)和闻莺馆前大草坪(图03)显然空间尺度较大,形状系数太小,空间开阔,缺少层次变化。中等尺度的空间(面积在800-3000m2)数值在2.0左右比较合适,如花港观鱼南门入口草坪(图15)。而小尺度空间(面积在100-800m2),空间范围有限,指向性明确,不需要过多的层次,所以数值在1.5左右比较合适。

4  结语

  理论始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完善,园林植物空间营造亦然。我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浓缩了中国传统特色,现代公园植物空间营造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景观设计师等园林工作者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指导创作实践,或许并没有诉诸文字,也没有认识其普遍的规律并加以总结,但他们留下了不少成功作品。笔者认为,从成功案例中汲取养分,加以分析提炼,将会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爱华,李冬梅.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36-13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3]陈波,李珏,包志毅.杭州疏林草地植物造景分析[J].风景园林,2008,(2):88-92.
[4](美)诺曼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鲲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67-77.
[5]刘晓惠.文心画境——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32-35.
[7]梁蕴.植物配置中若干数量关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8]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7.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