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的特色教育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特色教育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8年底的45.68%。未来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突破70%,城市建设速度和工程建设总量依旧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旺盛的建设市场的人才需求促进了建筑、风景园林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等教育行业的规模化,另一方面,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复杂化,设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越来越需要具备高专业素质、敏捷的洞察应变能力和敬业精神的高级设计师。
近年来在校生规模的急速扩容,以及教师自身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和经验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大量低水平的重复设置和无节制的扩大招生,培养的却是无创作思维的低水平技术员或者绘图员。与此同时,由于办学背景和条件的不同,导致各大院校的学科建设也各不相同,强调所谓的教学特色,已经开始背离教学初衷,越来越成为偏执教学的产物。从分类上看主要有传统农林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其强调学科知识点和专业技能不一致,导致培养人才的差异性扩大,难以形成可供相互对接的学科共性和标准。因此,风景园林学科的教学体系必须具备完整的基本知识体系框架、设计方法和专业技能,才能有利于突出各院校自身的专业特性。
2 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框架
目前,国家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并未对此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在自主办学的前提下,各个院校之间鲜有明确的教学课程体系,甚至没有明确的办学方针和教学计划。学科名称也各不相同,应有尽有,如有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学、景观规划与设计、外部环境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等,从而也显示出整个学科教学缺乏体系规范。2011年教育部明确将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并列设置为1级学科,因此迫切需要探讨风景园林学科的内容及发展方向。
2.1 风景园林学科涉及的相关学科和专业知识内容
2.1.1风景园林学定义
风景园林学(又称景观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通过科学理性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方法得以实践,其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涉及气候、地理、水文等自然要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工构筑物、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色彩等人文元素,是一个地域综合情况的反映。因此,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多知识的相对复杂的应用科学。
2.1.2 学科知识体系构成
从涉及相关学科来看,主要和理工学科、农林学科、医学生理学科、艺术设计学科以及社会人文学科相关。从具体学科分支内容上来看(图表1):
图表1:风景园林学涉及的学科体系
•理工类涉及生物学、植物学、地理地质学、土木建筑学等,生物栖息地、植物造景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地形地貌、环境灾害、水土保持以及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建筑构筑物造型、设计、施工、结构等。
•农林学科主要包括园艺、林业,传统的庭院和造园设计、自然景观规划与运营等,其涉及内容也是传统园林学科的重点。
•艺术人文学科包括美学、史论学,涉及空间构成、色彩设计、设计创意义,涉及内容宽泛,也是现代景观学科关注的重点,对于解决城市更替、城市文化承继等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生理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从人与环境的选择与限定的相互关系着手,解决设计细节的问题。
•社会管理类学科主要有土地、资源、信息规划与管理,在崇尚构建低碳、生态和高效社会的今天,对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学科的应用拓展方向来看,细分化的专业内容需要加以横向整合,因此,根据以上的学科分类,我们可以从相关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论上进行进一步梳理。
2.2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
风景园林学作为一门涉及知识面宽泛而且综合的应用学科,理所当然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会对风景园林学做出不同的阐述。从美学的角度,风景园林中可以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因此创造美好事物和美好环境是其目标;从生态学的角度,风景园林可以作为生存栖息地来理解,需要根据环境综合评估来寻找适宜居住生活的场地,并通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风景园林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认知,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系统内与外、内部各组成元素之间、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各种能量、功能和结构的关系;此外,从艺术人文学的方面出发,风景园林可作为符号来读解,它具备语言符号或者文化符号的形态、结构、图案的特征,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反映。
归纳总结其核心内容和相关学科应用知识,可以针对其研究对象、涉及内容和解决方法进行比较,从中明确重点关注点,从而形成自身学科特色。
图表2:风景园林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的整体框架
针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对象—场地(图表2),我们可以分为内容和方法对应的纵横两个轴,并根据规划与设计的关联紧密程度,分为主要内容、主要方法和相关内容、相关方法四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针对研究对象的场地,直接相关的内容包括场地内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各种元素的彼此关联性,场地内的景观特征,区域范围内部与外部的各种条件的关系,涉及区域范围内的动植物习性、植物保护和培育、生态保护等各项生态技术和景观构造技术,风景园林的相关法律规范和今后的景观维护与经营管理等主要内容。与此相关联的如“千层饼”、二维图示分析法,风景园林评价体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辅助设计等。运用这些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可以达到规划与设计规范要求和标准。
然而与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相对应的是涉及更加宽泛的知识和更多的技能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包含场地的历史文化沿革、人文艺术、人性情感、社会价值观念和制度法规,可以更多的挖掘土地自身的属性和丰富内涵。同时,通过空间和艺术表现手段,挖掘土地深层次人文精髓和文化艺术感染力。运用相关的非技术性的方法更是创造扎根当地环境的、富有特色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创作思路。
因此,风景园林学科应以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建立学科共同的教学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各个学院根据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重点考虑选择相关内容和相关方法范畴内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形成学科间的差异化,构建特色教育体系。
2.3 风景园林学研究对象和尺度(图表3)
图表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对象范畴
从大自然环境的山水天地,到自然与人工共生的广大乡村田野,再到人工构筑绿化隔离带和城镇,景观学科针对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例如,以自然环境的为主要研究和规划设计对象时,更多的从生态环境和国土资源平衡的角度去探索景观环境规划路径。因此,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学科侧重点。因此,在学科建设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合针对性,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
从研究对象的尺度而言,可以简单的分为大尺度的规划和中小尺度的设计。即景观规划是在一个相对宏观尺度上,分析、整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通过物质空间的规划,确保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而景观设计是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和尺度上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完善规划意图,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因此,规划和设计即彼此紧密关联,又可以有所侧重。
综上所述,在重点研究对象和规划设计尺度方面有所侧重也是形成特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3 艺术类院校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定位与特色
3.1 现状问题点
进入21世纪,艺术类院校开始大量设立建筑学院系,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农林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的新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无疑是一个崭新的教育尝试,也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条正确的学科发展方向。从学科发展的相互关联上来看,无论是空间形态,还是形式、色彩和装饰,都受到艺术学研究发展的巨大影响。从现代建筑学的教育史来看,创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首先聘请了艺术家来负责色彩、造型的训练,规划完善了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建筑基础教育课程。包豪斯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深深地影响了现代建筑与设计学的发展。然而由于扩张速度过快,造成课程设置不完善和师资队伍不全,很多艺术类院校往往片面追求设计的艺术造型能力、或者图面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忽略原创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系统训练。
因此,结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科建设,阐述艺术类院校风景园林学科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
3.2 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方向
目前,国内具有风景园林系科(或含有景观学类专业)可以按照其所在学校性质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和艺术类院校。然而就其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却是漏洞百出,如根据教师所长安排课程,甚至某些艺术类院校设计表现类课时超过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与其说这是不同学院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特色,不如说是教学的偏差,也是造成目前师生困惑、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对于国内外一些著名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调查分析,以现代景观发源地的北美地区为例,教学相对侧重于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以方法论、生态学和建造技术方面为主导,侧重科学规律和逻辑理性的培养。国内最早设立风景园林专业大学之一的同济大学,专业课程体系以理论与方法、景观资源发展和游憩策划、景观科学与工程技术为核心内容。由此可见,国内外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多以上述图表2中的风景园林学得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为核心基础,构建学科框架体系。
3.3 中央美术学院风景园林学科特色
艺术类院校学生有着丰富人文艺术环境,自由发散的思维和丰富造型创造能力。学生入学前通常经过多年的绘画造型和色彩训练,因此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但是,正是因为受到发散跳跃性思维惯性的影响,学生缺乏缜密思维和逻辑推理。
根据上述相关的整理,风景园林学核心包含了生态环境、空间造型和社会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对应于生态学、规划与设计学、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支撑。因此,根据艺术类院校的基本特点,可以选择以空间造型设计学、美学和艺术学作为其发展特色教育的核心。
图表4:艺术类院校背景的风景园林科体系与定位
图表5:中央美术学院的风景园林学科定位
中央美术学院风景园林学科依托建筑学,沿用5年本科教学制度。以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心放在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层面上(图表4,图表5)。教学重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设计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设计课程强调整体策划、空间造型设计、艺术修养和实践锻炼。
主体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涉及风景园林概论、风景园林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史论、城乡规划理论、场地规划、环境行为和心理学、生态学及相关工程技术和职业艺术修养。教学侧重地域历史文化承继和艺术素质训练,课程重点强调场地的调查、分析、评价的专业分析研究能力和风景园林设计创新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在学科内建立具有不同专业特长和侧重点的导师工作室,形成具备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教学单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适宜工作室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教育,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各种专业人才。
4 结语:艺术类院校风景园林学特色路径
艺术类院校有着丰富的人文艺术氛围,自由发想的空气,以及自我抱负和自我表现的激情,所以应该反对过分追求满足市场狭隘需求的急功近利思想,也不应该建立以资格认证和培养工程师为前提目标的教学体系。相反,艺术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追求具有前瞻性、挑战性和适应性的人才,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机制和相对宽松的、连续的学习时间周期和多次分阶段性学习方式。
因此,首先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宽泛的、自由选择的机制,充分利用既有的学科资源,建设大艺术设计体系。即需要加大与绘画、雕塑等纯美术类学科、美术史、艺术设计史、历史文化保护等人文类学科的横向联系,扩大与平面、数码多媒体、产品等设计类学科的知识性流动和经验互动。其次,需要加强思想意识层面、创意原动力、调查研究综合判断能力和前瞻性的培养,考虑建立本、硕连读的6-8年的学制,使得学生有更多时间选择和判断自己将来的进路,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的选择科目,成为具有某个方面独特见解的专业性人才;也可以成为具备丰富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合多种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再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教师个体的学识专长和技能经验的差异性,通过建设不同性质的独立教师工作室集群,扩大学生的选择性和改善知识、经验结构。同时,也应加强国内外校际间合作机制,互派师生相互交流、讲座,突出学术自由氛围。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所缺的不是工程技术、新型材料和施工工艺,而是对地域文化、人文艺术的理解,和在此基础上原始创新。艺术类院校应当与传统理工类院校有所分工、有所区别,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独特学术特色和培养人才之路。
参考文献:
俞孔坚、李迪华主编.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