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

admin 2010-08-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目标在于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从而改善生态与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类型可分为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财几类。

  一提节约,人们就会想到少花钱,其实这是对节约的片面理解。同样地,一提“节约型园林”,人们就会想到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节约水电,要减少对园林绿化建设的投入,甚至要少建园林绿地。有人认为“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提倡因陋就简地建设园林绿地,反对搞园林绿化精品,将会导致行业整体水平的下降;还有人认为园林绿化行业刚刚繁荣起来,现阶段不宜提倡“建设节约型园林”;甚至有人认为园林绿地怎么建都不为过,不存在浪费的问题。凡此种种,表明人们对“节约型园林”的认识存在着诸多误区。 

  要正确理解“节约性园林”的含义,就必须将它与“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由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到,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一、“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一方面,对本土资源的无限制掠夺,以及一些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短缺,使得资源的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并迅速向农村蔓延。据美国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1929—)的数据,中国境内80%的河川已不适合鱼类生存。他甚至预言:即使中国能安然度过危机,也与大灾难只有一线之隔。 

  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建设部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号召,旨在扭转当前的园林绿化建设方向,促进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约型园林”的三个目标 

  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财富,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也为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资源和能源的紧缺,却是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要确保园林绿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园林绿化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虽然目前业内尚未形成公认的“节约型园林”的标准,但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出发,可以认为“节约型园林”应包含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与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目标。也就是说,“节约型园林”是要求资源和能源的投入最小化、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设“节约性园林”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在现行的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并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以亲近自然方式生活的空间;其次是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地体系,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环境;最终要在大地上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并存。 

  1.节约资源与能源 

  从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与能源的园林绿地建设和运营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及运营等环节中,按照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创造最佳的室外人居环境。 

  2.改善生态与环境 

  从改善生态与环境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有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借助城市园林绿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绿地在维持碳氧平衡、蓄水保水、调节温湿度、滞尘减污、防风减噪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园林绿化真正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3.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出发,“节约型园林”是指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能力、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就是要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以“阐释自然观”为文化主体,营造适宜的“自然”空间和场所,加深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促进人们对大自然的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园林” 

  就资源与能源节约而言,“节约型园林”可大致分为节地、节土、节水、节能、节材等五种模式。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较大,建设“节约型园林”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约型园林”建设模式。 

  1.“节地型园林绿化” 

  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数据,当一个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0%时,才可能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在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国情下,城市绿化覆盖率显然难以达到这一指标的要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园林绿地,追求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还应充分挖掘潜力,通过大量种植乔木,结合道路、停车场、边坡、墙面、屋顶等设施绿化和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图1:日照银河公园的绿荫停车场

图2:垂直绿化

图3:东京六本木山庄屋顶绿化

 

  2.“节土型园林绿化” 

  随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化、贫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关注节约土壤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扭转当前“平原城市堆山、山地城市推山”的反自然手法,将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作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杜绝单纯追求“视觉”效果、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造山运动”。其次要少用客土,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回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物种。

 

图4:法国里尔Eura-Lille新区公园,设计中利用场地原有土壤堆置孤岛地形

图5: Eura-Lille新区公园中利用乡土花卉栽植的缀花草甸

 

  3.“节水型园林绿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2/3以上的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缺水问题,包括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这就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管养环节中充分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既要反对破坏自然资源的围湖造园,也要反对不顾资源条件的人工挖湖。同时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开源节流”,一方面治理水体污染并补充地下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和再生水的回用率,提高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另一方面要在植物选择、水景营造、水的运输、浇灌植物等环节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4.“节能型园林绿化” 

  面对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建设“节能型园林”显得更加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在园林绿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中,减少对电、热等能源的消耗,并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水力等可再生能源,鼓励建设 “风车园”、“水车园”、“太阳园”等科教性的专类园。还要认识到,建筑周围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也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量的有效手段,各地应根据自身的气候特点,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条件。

[NextPage]

图6-7:巴黎拉维莱特公园的竹园,使用混凝土挡墙围合下沉式竹园,营造温暖的小气候,使本无法在巴黎露地生长的竹子在竹园里茁壮成长

图8:竹园里夜间利用灯光加凹面镜为周围环境加温

 

  5.“节材型园林绿化” 

  “节材型园林”是指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并减少各类废弃材料对环境影响的园林绿化建设模式。建设“节材型园林”,首先应鼓励使用在开采、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环境友好材料;其次是提倡使用各种地方材料、挖掘传统工艺,在减少运输消耗的同时突出园林绿化的地方风格;最后是将园林绿化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碎石、混凝土、枯枝、落叶、树皮等,做到合理地回收利用。

 

 

图9:回收树皮作为铺地材料

图10:法国里尔Eura-Lille新区公园,设计中利用枯老树干造景

 

  四、改善生态环境的“节约型园林” 

  长期以来,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视觉观赏效果而忽视生态环境治理的倾向,一方面,亟待复兴的自然空间未能得到整治、日趋恶化的城市环境未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涂脂抹粉”的装饰性园林绿地、园林绿地中的装饰性景物的建设之中。因此,仅仅从资源节约的角度认识“节约性园林”,其实是治标不治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借助园林绿地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同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渐渐为人所熟知,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将开发的触角伸向城市周边那些自然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为了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超强度的开发建设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一些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开辟的公共游憩空间常常也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和自然环境质量的下降。 

  鉴于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十分敏感和脆弱,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得到恢复,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应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规划,杜绝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建设行为。 

  2.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 

  由于我们过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的破坏,或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由此产生的恶果便是领土的自然特征严重丧失,各种自然及环境灾害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将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的改善为宗旨,以顺应自然的能力和及其演变规律为原则,以水、土、植物等自然材料为要素,以生态工程技术为指导,营造具有自然特性和自然能力的游憩空间,使园林绿化建设真正成为生态环境整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顺应自然的整治行动,有助于简化园林绿地的未来养护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是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建立有效的城市防护体系 

  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退化,也使城市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保护屏障,导致城市抵御自然和环境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城市生态与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对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不能局限于园林绿地单体建设,满足于局部环境的改善,还应该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应根据城市污染源、噪声源、风向、热岛效应分布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各类园林绿地,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和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11-12:法国巴黎近郊的苏塞公园,大片的森林为作为城市到郊野的过渡 

 

  五、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 

  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园林是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园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自然观的转变。中国园林有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内涵,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1.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每个国家誓死捍卫的神圣职责,然而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却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德国造园理论家赫希菲尔德(Christian C. L. Hirschfeld,1742-1792)曾指责欧洲园林流行的“中国热”是“对稀有、奇特的外来设计模式的仿造,与本土的气候和自然风貌相抵触。”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座宝塔、小桥或小船,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亚洲。但周围的景致、树木和天空却时时提醒我们仍处在德国的土地上,这种错位使景观陷入混乱。”[ii]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扭转当前盛行的照搬外地或国外“理想景观”、随意改变场地原有景观特征,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领土景观改变的建设模式;就是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就是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图13: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一期建成实景——利用原有自然元素营造层次分明的景观

 

  2.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自然是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命有机体,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演变规律。造园是人们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营造优美的游憩境域的艺术,园林也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文化景观,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自然的利用方式。[iii]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乃至城市和乡村等文化景观;就是要合理利用河流、山川、土地、空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同时保持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演变能力,避免因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造园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风景为源泉、自然文化为内涵的领土整治行动。早在18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就发出了造园“首先要追随自然” 的呐喊,并告诫世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自然”。德国美学家苏尔策(Juan J. Sulzer,1720-1779)在《美的艺术通论》中提到:“造园是从大自然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技艺,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完美无缺的造园家。” 

  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为社会营造最适宜的自然游憩环境,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就是要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认知水平,从而提高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并保护自然的意识,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国务院.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通知[EB/OL].2005/06/27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07/08/30. 
我国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人民日报[N]: 2004年03月23日 第五版. 
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朱建宁.做一个神圣的风景园林师[J].中国园林,2008,24(1):38-42. 

图片来源: 

图1,6-8,13为作者拍摄,日照银河公园、秦皇岛海滨森林公园为作者主持的实际项目。 
图3引自《佐佐木叶二景观设计作品集》(日)佐佐木叶二著.杨秀妹,于黎特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图4-5,10引自《希尔万·傅立波在中法园林文化论坛上的报告》,建设部城建司编.《园林城市与和谐社会》(论文集),2007. 
图11-12引自《米歇尔·高哈汝在中法园林文化论坛上的报告》,《中国园林》,2007第4期. 
图2,9来源网络 

致谢:博士生熊瑶整理了文字和参考图片,在此致谢。 

作者介绍:朱建宁/1962年生/男/山东陵县人/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北林地平线景观规划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北京100083)  

[i]我国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存在供水不足的400多个,其中比较严重缺水的110多个,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出处:《人民日报》 2004年03月23日 第五版 
[ii]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78. 
[iii]朱建宁.做一个神圣的风景园林师[J].中国园林,2008,24(1):38-42.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