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的八大理念
admin
2009-05-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部凝集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张祖刚先生30年来遍访世界20多个国家数十座城市的建筑文化感悟与精品案例展示的学术专著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本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这位大家的著作,深切地领悟到这是一部思想深邃、意境隽永、提纲挈领的建筑文化读本。全书图文并茂,以170个国外精品案例作分析,内容涉及城市、建筑和风景园林等方方面面。作者在汲取国外关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新城市主义”、“批判性的地方建筑”等理论的合理观点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文脉下、走向大自然、为大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大建筑
一部凝集中国建筑学会顾问张祖刚先生30年来遍访世界20多个国家数十座城市的建筑文化感悟与精品案例展示的学术专著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本人怀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这位大家的著作,深切地领悟到这是一部思想深邃、意境隽永、提纲挈领的建筑文化读本。全书图文并茂,以170个国外精品案例作分析,内容涉及城市、建筑和风景园林等方方面面。作者在汲取国外关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新城市主义”、“批判性的地方建筑”等理论的合理观点之后,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文脉下、走向大自然、为大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大建筑文化理念,即“发展”、“环境”、“历史”、“文化”、“自然”、“艺术”、“人行”、“公正”的八大建筑理念。
一、发展的理念
城市发展的历程表明,产业经济的发展总是带动着城市、建筑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产业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经济、第二产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凡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其第三产业经济都占到了最大的比例,这是产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趋势。而每个城市的发展又都要依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开拓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经济。
发展的理念,同样离不开建筑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建筑创新不单纯是指艺术形式的创新,它还包括新建筑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并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的环境效应,这样的建筑创新必然促进建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环境的理念
大凡适宜生活居住的先进城市,历来都十分重视城市的污水、有害气体、垃圾和交通等方面的环境治理。
美国西雅图市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市拥堵不堪,居民生活也不安定。为改变这种状况,西雅图市规划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们治理了位于市中心区东北面的华盛顿湖,进而对全地区的污水进行监控排放,并治理全市水系,严格管理下水管道,同时改善城市交通,发展步行和大众运输的道路系统,提供免费的城市公共交通,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等。这些举措使得西雅图市的城市环境质量焕然一新,成为世界公认的“宜居城市”。
适度控制城市空间容量,并根据城市土地、水等资源的负荷量适度发展城市规模,这是搞好城市环境的又一举措。在历史文化旧城中心区,因人口密度较高,可采取适当的减法措施,降低建筑容积率。
三、历史的理念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有整体保护的思想理念,即使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遭到部分破坏,也要从整体保护的观念来考虑加以补救。只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轮廓还在,它的局部才会弥足珍贵。
城市整体保护做得好的要数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该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建起的古罗马中心广场遗迹一直到20世纪初为意大利开国国王建成的埃马努埃尔二世纪念碑,都完整地保留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变成一座巨型的历史博物馆,一点损坏都没有。新首都城市在其南侧7公里以外另建起来。这种新城与旧城分开的做法,使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整体的保护。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梁思成与陈占祥提出了整体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古都的方案却未被采纳,以致北京古城失去了整体风貌保存的特色。在整体保护旧城街区与建筑物的同时,还应使其更富活力。
四、文化的理念
对于历史建筑要尊重,新的现代建筑要处理好与旧的历史建筑之间的关联,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非此即彼”,而是要重视双方互补,相得益彰、“和合”发展。
新建筑在重要的历史建筑范围内怎样和合地发展呢?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就是很好的典范。该学院位于都柏林市中心区,创建于17世纪,是爱尔兰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由两个庭院组成,中间立一座高耸的钟楼,将议会广场与图书馆广场分开。新建筑坐落在图书馆广场的侧面,这里开辟了一个学友广场,广场的一面为老图书馆,紧挨老馆建一新图书馆,对面是新艺术馆。这些新馆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料等都十分尊重老馆,同老馆协调一致。
新建筑的创作还要考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此来发展地域的建筑文化。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费萨尔清真寺等都与原有建筑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而创造出适宜所在地区的新建筑,同时发展了该地域的建筑文化。
五、自然的理念
自然风景区、公园和街道、住区以及公共建筑的园林绿地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与自然共生、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基本要素。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建筑都融入绿化中,绿地覆盖率达50%%以上,路网绿带将各区内的绿地、花园、公园同城市周围的山地、湖畔绿地贯通在一起,俨然一座花园城市。此外,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波士顿市中心区、法国巴黎市中心区等都保存着相当大的绿地面积,同样创造出美轮美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
建筑创作更加重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地热等因素,这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环境保护、创造舒适环境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六、艺术的理念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形成优美的建筑立体轮廓线,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这是哪座城市。这种标志性建筑将起到统领城市空间的作用。
美国西雅图市中心区的海滨建筑群,从北到南共分为三段:北段是低层建筑群,但矗立着185米的西雅图最高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中段沿湖滨保存着原有的低层公共建筑,其后为新建的高层建筑群,包括金融区、商贸中心、通信和市政厅等;南段又是低层区,有开拓者广场和历史保留区,还新建了一幢低平的供娱乐运动使用的圆形穹顶建筑,其后为国际区。北、中、南三段富于韵律,有层次、有节奏地织成了西雅图中心区滨海建筑的立体轮廓线。
在历史文化旧城,把握其尺度与体量的和谐也是关键。新建建筑物体量不宜高大,容积率不能过高,各方面必须同原有历史建筑和谐统一。
七、人行的理念
在城市的中心区或其他重要文化生活区,特别是旧城市中心区,都要逐步构建人行街道系统,使其不受汽车交通的干扰,真正成为符合城市市民生活需求的繁华街道。这是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增长、保证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体现着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和对城市居民关怀的程度。随着城市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被小汽车所主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不堪。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已开始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区汽车保有量,构建人性化的步行道路系统,并同公共汽车网站和地下铁路交通网站联成一体,从而丰富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空间环境的艺术水准。八、公正的理念
社会公正反映在建筑文化中,就是要关怀城市广大的居民及其弱势群体,公正地缩小他们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贫富差距。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居住、公共建筑、道路交通、绿地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关照和优惠,而不应为了经济利益,过多地发展高档住宅、高档娱乐与商业建筑以及私人小汽车等,从而造成富人和弱势群体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在城市发展中,旧城区还应留住老居民,如法国巴黎旧城区、比利时布鲁日水乡老城区等,它们都保存并改善着原有居住建筑,使其大部分老居民都还生活在旧城区中。他们改造旧城区住房、保留老居民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正因为有老居民在,其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得到了保存,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此外,社会公正还应体现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妥善安排上;在文化生活方面,则体现在市区各类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市区各类公园的免费开放等方面。开放城市空间,应包括各地市政府办公楼、州政府大楼对公众的开放。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观全书,这本《建筑文化感悟与图说》(国外卷)正是作者一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写照。我们也确信本书的出版将是广大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以及建筑文化爱好者们学习与了解西方建筑文化的有益参考读物。
一、发展的理念
城市发展的历程表明,产业经济的发展总是带动着城市、建筑和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产业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经济、第二产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凡是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其第三产业经济都占到了最大的比例,这是产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趋势。而每个城市的发展又都要依据自身的特点,积极开拓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经济。
发展的理念,同样离不开建筑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建筑创新不单纯是指艺术形式的创新,它还包括新建筑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并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的环境效应,这样的建筑创新必然促进建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环境的理念
大凡适宜生活居住的先进城市,历来都十分重视城市的污水、有害气体、垃圾和交通等方面的环境治理。
美国西雅图市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市拥堵不堪,居民生活也不安定。为改变这种状况,西雅图市规划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们治理了位于市中心区东北面的华盛顿湖,进而对全地区的污水进行监控排放,并治理全市水系,严格管理下水管道,同时改善城市交通,发展步行和大众运输的道路系统,提供免费的城市公共交通,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等。这些举措使得西雅图市的城市环境质量焕然一新,成为世界公认的“宜居城市”。
适度控制城市空间容量,并根据城市土地、水等资源的负荷量适度发展城市规模,这是搞好城市环境的又一举措。在历史文化旧城中心区,因人口密度较高,可采取适当的减法措施,降低建筑容积率。
三、历史的理念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有整体保护的思想理念,即使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遭到部分破坏,也要从整体保护的观念来考虑加以补救。只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轮廓还在,它的局部才会弥足珍贵。
城市整体保护做得好的要数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该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建起的古罗马中心广场遗迹一直到20世纪初为意大利开国国王建成的埃马努埃尔二世纪念碑,都完整地保留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变成一座巨型的历史博物馆,一点损坏都没有。新首都城市在其南侧7公里以外另建起来。这种新城与旧城分开的做法,使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整体的保护。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梁思成与陈占祥提出了整体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古都的方案却未被采纳,以致北京古城失去了整体风貌保存的特色。在整体保护旧城街区与建筑物的同时,还应使其更富活力。
四、文化的理念
对于历史建筑要尊重,新的现代建筑要处理好与旧的历史建筑之间的关联,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非此即彼”,而是要重视双方互补,相得益彰、“和合”发展。
新建筑在重要的历史建筑范围内怎样和合地发展呢?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就是很好的典范。该学院位于都柏林市中心区,创建于17世纪,是爱尔兰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由两个庭院组成,中间立一座高耸的钟楼,将议会广场与图书馆广场分开。新建筑坐落在图书馆广场的侧面,这里开辟了一个学友广场,广场的一面为老图书馆,紧挨老馆建一新图书馆,对面是新艺术馆。这些新馆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料等都十分尊重老馆,同老馆协调一致。
新建筑的创作还要考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此来发展地域的建筑文化。如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费萨尔清真寺等都与原有建筑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而创造出适宜所在地区的新建筑,同时发展了该地域的建筑文化。
五、自然的理念
自然风景区、公园和街道、住区以及公共建筑的园林绿地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与自然共生、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基本要素。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建筑都融入绿化中,绿地覆盖率达50%%以上,路网绿带将各区内的绿地、花园、公园同城市周围的山地、湖畔绿地贯通在一起,俨然一座花园城市。此外,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波士顿市中心区、法国巴黎市中心区等都保存着相当大的绿地面积,同样创造出美轮美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
建筑创作更加重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地热等因素,这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环境保护、创造舒适环境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六、艺术的理念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形成优美的建筑立体轮廓线,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这是哪座城市。这种标志性建筑将起到统领城市空间的作用。
美国西雅图市中心区的海滨建筑群,从北到南共分为三段:北段是低层建筑群,但矗立着185米的西雅图最高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中段沿湖滨保存着原有的低层公共建筑,其后为新建的高层建筑群,包括金融区、商贸中心、通信和市政厅等;南段又是低层区,有开拓者广场和历史保留区,还新建了一幢低平的供娱乐运动使用的圆形穹顶建筑,其后为国际区。北、中、南三段富于韵律,有层次、有节奏地织成了西雅图中心区滨海建筑的立体轮廓线。
在历史文化旧城,把握其尺度与体量的和谐也是关键。新建建筑物体量不宜高大,容积率不能过高,各方面必须同原有历史建筑和谐统一。
七、人行的理念
在城市的中心区或其他重要文化生活区,特别是旧城市中心区,都要逐步构建人行街道系统,使其不受汽车交通的干扰,真正成为符合城市市民生活需求的繁华街道。这是促进城市居民消费增长、保证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体现着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和对城市居民关怀的程度。随着城市汽车的发展,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被小汽车所主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不堪。现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已开始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区汽车保有量,构建人性化的步行道路系统,并同公共汽车网站和地下铁路交通网站联成一体,从而丰富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空间环境的艺术水准。八、公正的理念
社会公正反映在建筑文化中,就是要关怀城市广大的居民及其弱势群体,公正地缩小他们在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中的贫富差距。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居住、公共建筑、道路交通、绿地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以更多的关照和优惠,而不应为了经济利益,过多地发展高档住宅、高档娱乐与商业建筑以及私人小汽车等,从而造成富人和弱势群体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在城市发展中,旧城区还应留住老居民,如法国巴黎旧城区、比利时布鲁日水乡老城区等,它们都保存并改善着原有居住建筑,使其大部分老居民都还生活在旧城区中。他们改造旧城区住房、保留老居民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诸多的社会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正因为有老居民在,其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得到了保存,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此外,社会公正还应体现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妥善安排上;在文化生活方面,则体现在市区各类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市区各类公园的免费开放等方面。开放城市空间,应包括各地市政府办公楼、州政府大楼对公众的开放。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观全书,这本《建筑文化感悟与图说》(国外卷)正是作者一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实写照。我们也确信本书的出版将是广大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以及建筑文化爱好者们学习与了解西方建筑文化的有益参考读物。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