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野草之美的城市化

admin 2006-06-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本文批评了城市化中城市绿化领域存在的目标偏误和手法偏误,分析了文化中的绿化植物观念,推崇主张立足生态国情的城市化方向——野草之美。
  今天,空前的城市化带来惊人的城市扩展。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增长了4倍多,城市面积也拓展了4倍,目前,中国城市数量近700座,城市化率已达到34.9%[1],按照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见解[2],我们未来的城市化率应当是75%,这个75%就是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依据这个目标,仅以现在的13亿人口计算,我们就将有近十亿人生活在城市,也就是说还要新增5亿多的人口迁居到城市。那么我们还将增容多少城市?现有的城市还将面临多少倍的扩容?
  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得力于城市化的同步甚至跨越式的发展,这是我们倍受鼓舞和欢欣的事情,但今天的中国城市发展水平所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设想,今天的城市再扩大几倍的同时,“城市病”也随之扩大几倍,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局面!因此对于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应当和可以发展的?我们今天的哪些城市作为是不可取的?城市真是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吗?诸如此类的问题的讨论和对策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要论及的是通常被称为“城市绿化”的领域范围,其观点和作法与中国城市化的关系。这是一个看来充满绿草鲜花和审美角度的领域,但这同样是一个将关乎城市化命运的领域。

  一、关于城市的理解认识所带来的城市绿化观念和作法

  我们要认识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在城市塑造中起到了很大、甚至很具体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城市绿化这种公用事业中尤其突出。[3]政府需要的是政绩,但为昭显政绩,为什么走现在这样的路?为什么不约而同这个城市200万盆鲜花,那个城市500万盆鲜花? [4]这是城市观的问题。
  城市如果被当作象征、名片,甚至丰碑、图腾,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样城市嗜好的当然是无休止的模纹花坛、花带;嗜好的当然是大广场、中轴线和火树银花、五光十色的夜景工程。坦白讲,中国当代许多地方的城市趣味仍然围绕着辉煌、气派等词汇上,因此有了一个又一个号称全球第几的高塔……
  这个趣味同时就被“不那么好”的市场所投合,因此我们看到许多称“帝”自“豪”的地产大盘,看到甚至贴了金箔的大楼。
  双排、仪仗般的,又像古代官殿柱列似的大王椰阵出现在某南方城市的主要街道,并被广泛学习和仿效开来;千万株大树从中西部的村庄、山岭被贩运进城,据介绍,这些大树存活率大约只有50%,[5]而被房地产商们青睐的热带海滨植物,则来自海南甚至太平洋中的岛屿,一些树木的价值也往往在几万到几十万[6]
  短时间,大量而快速的事物的聚集、生成,使这种事物看起来有一种意志,一种疯狂,而这就是当下我们城市的情形。

  二、文化视野和人文高度影响的城市绿化和植物观念

  龚自珍(清1792-1841年)的《病梅馆记》往往被看作借“病梅”讽喻政治现实致使人才畸形的“讥切时政”之作,但“得鱼忘荃”,龚氏对清末主流文化病态植物审美重要而直接的抨击反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鲁迅(1881-1936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确凿只有些野草”百草园,因为充溢生命本身的天趣,而被喜爱和留恋,不再是象征士大夫孤高人格的松梅竹兰菊,而只是一些平凡而有着真实生命的自然造物,被充满感情的回忆与叙写。这与新文化运动这代人本身的人文高度和文化视野有极大的关系。
  植物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成长,并成为我们文化不可分割的成份和内容。《诗经》中植物的影像交叠于爱的人、恋的人,活生生的人的身影之中,至今鲜活生动。我们有屈原楚辞“美人香草”的传统,也有唐诗宋词优美并且隽永的植物审美传统,但总体而言,每况愈下。作为文化象征符号被把赏、标榜和品评的植物已经离植物自身的生命愈走愈远。
  令人痛心的是,“痛梅”固然为病,尚可称雅病,而今天街头那些“元宝”造型植物却只能称俗病了;三味书屋亦固然扼杀童心,但涂满农药,禁止触摸,并且观之如仙景的高档小区园林,更让我们疑虑,这是我们儿童的乐园还是更加真正的失乐之园?

  三、国情、生态状况与绿化植物

  夏季城市关闸断电的事,这几年已屡见不鲜。油荒、煤荒这些词不仅刺激着中国经济的神经,也提醒着这个踌躇满志的国家,达摩克利斯之剑就高悬于我们的城市之上。为了发展,我们已经透支了我们的国土生态环境资源,据介绍,中国的江河污染已经是全面性的;我们有420个城市缺水,110个城市严重缺水;[7]我们的经济仍远没有摆脱“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总体水平。
  我们的国情和生态状况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是一条极大程度上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因素制约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我们走一条立足于节约、低耗,立足于生态恢复和保护、从而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路线。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我们许多地方的城市绿化工作似乎并不需要考虑和担扰上述这些巨大并且结构性的危机,仍然热衷于繁花似锦,热衷于修剪造型,热衷于洋草异木,并把这些东西当作绿化精品来打造、来宣传。
  许多城市、城郊自然山体的原生植被,因“不入法眼”,被铲除,改换人工洋草,于是,手工修剪,机动洒水,农药喷雾……
  模纹手法盛行、滥用,人工维护成本高昂,因一味侧重装饰之美,重复大量使用配色性强、装饰性强的花叶植物,生物多样性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偏好外来物种已造成生态安全的危害……

  四、主张“野草之美”的城市化

  一个时期以来,中央从科学发展观,讲到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渐趋明朗。因此,这样国家的城市化不能是铺张的、华丽的、炫耀的,而应当是节约、平实的、有活力的,人性和生态的。这样的城市化生态道路和绿化植物方式,我们称之为“野草之美”。
  “野草之美”是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的美;是江、河、海岸自然形态的美;是湿地、湖泊呈现给我们的美;是城市生态廊道的美;是绿色建筑的美。
  “野草之美”,以美为角度又突破了审美的话题,所言之美,是生态时代的美学号召和语话,它主张所有乡土的,属于土地生命本身的植物之美,并进而植栽和发扬光大之。反对把人的主观文化审美和观念凌驾于土地和生命意志之上,是一种“白话的景观和寻常之美”。[8]中国,需要与土地和谐的城市化,需要“野草之美”的城市化。 

注释
[1] 《中国科技财富》2004年11期 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文《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破题》
[2] 《中国工商时报》 2002年5月16日
[3]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2002年城市绿化实施意见的通知》(焦政办(2002)13号)中要求
第三条 ……要通过花坛改造将其建成各具特色,色彩明快的模纹花坛 ……
第四条 大力发展草花……2002年要大力加大草花繁殖力度,大力发展草花制作立体造型点缀广场、公园、游园和道路花坛,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及主干道要广植草花,不仅在庭园内栽培,并且在五一、十一期间在单位门前摆放一定规模的鲜花和造型。
[4] 据《云南日报》2005年4月18日报道:昆明在GMS会议期间,动用各方力量,至少准备200万盆鲜花装点在GMS会议的会场和昆明主要街道上,突出“春城无处不飞花”。
据《江南时报》2005年6月14日报道:南京绿博会期间,全市要摆放鲜花500万盆以上,而且在市民广场绿地等显要地段,进行模纹花坛立体花坛等植物造景,并建花坛、画境、花带 ……
[5] 在苏州举行的亚欧林业国际研讨会上,国内专家宋运昌等对“大树进场”运动表示了深深忧虑,指出有些城市置自然规律于不顾盲目移栽大树,正在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生态风险。
[6] 天一园生态公司所做的一份研究显示,广州80%的楼盘都引进了热带海滨植物……
[7] 李开发,我依然赞同实施圆明园防渗
[8] 俞孔坚,李伟,续唱新文化运动之歌:白话的城市与白话的景观。建筑学报[J],2004(8):5-8

作者简介:庞伟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