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北京人大审名城保护条例 城市建筑不能随便着色

admin 2005-03-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降低旧城人口密度 加大对近现代建筑保护 今天上午市人大三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建设“宜居城市”有望写入法规   上午还披露条例亮点:古树也将有合法名
  降低旧城人口密度 加大对近现代建筑保护 今天上午市人大三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建设“宜居城市”有望写入法规

  上午还披露条例亮点:古树也将有合法名分 城市建筑不能随便着色 有保护价值建筑要挂牌等

  “降低旧城人口密度”、建设北京宜居城市的相应内容有望被写入法规。 

  今天上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以下简称为《条例(草案修改二稿)》)进行了第三次审议。

  此次进行三审的《条例(草案修改二稿)》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力度,扩大了保护范围。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法规一处处长孙军民介绍,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务院批复,草案增加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相应内容,并明确了政府在建筑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

  其中,《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特别增加了“降低旧城人口密度”的内容,并要求政府制定相应的调整和疏解措施。此外,条例中还增加了改善中心城危旧房地区的市政设施建设条件的有关内容。

  修改

  保护建筑

  范围扩大


  为加大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鉴定、保护和合理利用,《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将“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统一修改为“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并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扩展为:旧城的整体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保护。

  修改

  拆除修建

  面积缩小


  为加大保护力度,条例还把不得“违反保护规划进行大面积成片拆除”的规定改为不得“违反保护规划进行拆除或者建设”。

  与此同时,《条例(草案修改二稿)》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建筑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对于那些所有人和管理人、使用人确不具备管理、维护、修缮能力的,但又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要求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据了解,这部曾经因北京总体规划修编而一度被搁置下来的条例将于明天表决。一旦表决通过,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条例亮点

  《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

  建筑不能乱着色


  本报讯(记者 李洁)市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诊”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天将交付表决。一旦表决通过,大到京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小到古树名木都将拥有合法“名分”。甚至,城市总体色彩等也成为该条例的保护对象。

  古树有合法名分

  《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旧城的保护内容包括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廓、传统街巷胡同格局、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传统建筑色彩、古树名木等。

  风貌影响评估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设项目和历史文化街区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等进行规划审查时,应当对建设项目进行有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影响的评估。

  维护群众知情权

  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历史文化街区内各类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的基本情况向社会公布。

  实行挂牌保护

  政府将对文化街区和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自市政府公布之日起30日内设置保护标志,采取挂牌保护的方式。明确规定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不得违法拆除、改建、扩建。

  新闻链接

  “保护北京”草案修改回顾

  2004年5月26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

  2004年7月27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该《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二审。

  考虑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尚在进行中,该法规在本次会议上未能交付表决。

  2005年3月24日,鉴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出台,根据国务院批复和总体规划修改的《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进行第三次审议。并将于3月25日进行表决。

  保护范围扩大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认为——

  公共食堂 具有时代特征

  本报讯 (记者 饶沛)“如果我们将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现代建筑拆除,就是在拆除以后的历史文物。”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对记者说。

  罗哲文老人表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将“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修改为“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可以“保护一大批当代文物”。

  十大建筑

  虽非文物但有保护价值

  罗哲文老人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百年之后,反映时代特征的建筑也将成为很好的文物。”

  “我认为,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10大建筑就属于这种建筑。”罗哲文老人对记者说,“它们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遗憾的是10大建筑之一的华侨大厦已经被拆除了。”

  公共食堂

  50年代人民公社特征


  “20世纪50年代末,因为时代特点,诞生了层多体大的城市人民公社居民住宅。比如,西城福绥境大楼、东城北官厅大楼和广渠门内大街的安化楼。”罗老举例说,“因为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一大特征,所以这种公社大楼家家都没有留出家庭厨房的地方。这也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有保护价值。”罗老说。

  位于东直门北小街北端的“北官厅大楼”已被拆除。

  政府说法

  福绥境大楼

  去留还未决定


  本报讯(记者 汪红)今天上午,记者从西城区委了解到,因为福绥境大楼地处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所以,今后它的去留问题还要与整个白塔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范整体安排相结合,才能最后决定。

  2004年,福绥境大楼被确定为本市最大的消防安全隐患楼。目前该大楼已有六成以上的居民和政府签订了搬迁协议。

  据了解,此次搬迁采取的完全是由政府投资、组织、实施的政府搬迁行为,没有任何商业开发行为。这也是北京市城区首次大规模的政府搬迁行为。

  目前,福绥境大楼内还有五家单位在办公,因为他们不使用明火,没有构成安全隐患,所以,西城区政府目前尚没有将这几家单位进行腾退的计划。

  据了解到,为了改善福绥境大楼居民的生活条件,西城区政府近年来为该楼住户定期清理杂物,每次都要清理出几十吨杂物,更换了三部电梯,还更换了新的消防设施。但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新闻记忆

  20世纪50年代

  的十大建筑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工程,由于这项计划大体上包括10个大型项目,故又称“十大建筑”。

  从1958年9月5日确定任务,到1959年9月,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共10座建筑全部完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