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奇:“海绵城市”与行业趋势主题沙龙发言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能学院教授李俊奇
这一轮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颁布之后的实施方案,在编辑的过程当中,一些城市对它有一些误读,我想简单说几句。
一是很多城市可能会把海绵城市等同于水利工程建设、雨水回用、或低影响开发。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很多次会议上曾谈到这一点,从两方面设置上,海绵城市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目标,低影响开发是一个途径,这是第一个解读。第二,低影响开发实际上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大的指导思想。套用一句今年年初在美国开的低影响开发会议上,用二十多年的经验得到的一个统计结论来说,低影响开发可以适用于任何气侯与土壤条件,这个结论对我们接下来指导海绵城市问题非常重要。
二是有一些城市在选择编制方案的时候没有选准问题。可能选的问题不是城市中最突出的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是多目标的,污染控制、内涝防控,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水文影响最小等等都包含在内。所以该如何去完成?如何去选准的问题非常重要。另外,这一次的试点城市要求是连片达标,无缝链接,所以如果就选了十个小区、两个道路、三个公园,这不是它核心内涵所要求的。
三是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专业的协调。像今天这个沙龙就特别体现了跨学科的、跨专业的特色,除了技术问题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组织、管理,保障问题,所以制度建设特别重要。比如说我们的排放许可制度中,提出的工业、餐饮的排放要求,要求接入整体排水管道系统里,那么雨水排放许可按道理也应该纳入这个体系里的。而这项工作目前是通过规划来解决的,但是它的法律性效率不行。无论是在试点城市执行,还是通过规划阶段解决的方式,都可以慢慢的去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