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2013地理设计会议演讲
演讲人:何捷 Jie He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演讲主题:空间分析支持下的历史解释和遗产保护规划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是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可以追溯到国家科技部的一些重点科技项目,我愿意和大家进行一个案例分析。
事实上,从历史上来讲,GIS非常地关注社会科学以及历史研究,Smithsonian网站曾经刊载了 Anne Kelly Knowles教授利用GIS工具重写历史的研究,她的演讲中引用了很多古老的词汇,在美国的内战期间,有很多关于空间分析的历史解释和遗产保护的规划,在这方面有很多的出版物和书籍。Knowles教授所做的工作是非常系统性的,其中包括一些在历史方面的解释,还有遗产保护的规划。关于一些从历史视角出发的理解,如果我们要挖掘得更深一点,我们可以提取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这些都是从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的结果中提取出来的,是和遗产保护、环境保护的一些参数相关的。我们还要进行空间的分析,我们还必须要进行一些规划的工作,这个就是我们所开展的这个项目的框架,基本上从数据开始我们进入CSA,这个是在大规模基础上所进行的,同时我们要找到它的路径,找到它的通道。
另外,在区域的规模和层面上,我们也有同样的过程,以下以一个案例研究简要说明。离北京城很近的居庸关,图上有很多最基本的数据,是关于居庸关的空间分析,可以分析一下它有可能产生的侵入通道。比如说在明朝的时候,居庸关长城曾经遭受过相应的战争重创,遭受了来自于蒙古的外敌入侵,他们必须通过这个关卡才能进入到北京城。在这里我们进行另外一个情境的模拟,我们把它叫做“夜攻”——在夜晚进行的攻击。我们对“夜攻”情境用计算机进行了建模,通过堡垒、关卡的图谱模拟,可以了解到蒙古军队在夜晚是如何来进行进攻的。在这样的军事工事的保卫之下,中国的军队即便是在夜晚的时候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蒙古军队的入侵,所以这样一个军事堡垒和工事在当时是非常关键的。从图上可以看到,这是从北到南的现实状况,关卡在群山中蔓延的状况,我们把这个建模叫做现实世界中的建模。事实上它是处在这个山体的中间,但是它的布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有很多的弯曲,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选址,还有其他的防御工事的建造方面,有很多历史的观点和视角可以进行分享。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的空间控制图,这虽然是历史上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遗址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古人是如何进行空间布局的。
事实上,这样的传统保护模式,尤其是对长城的防卫,古人是把军事的防卫工事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是融为一体的。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以前古老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进行连接,显示出在空间控制方面的能力,这也可以被转移或者说转化成为其他能力。在这张最终效果图上,通过对古迹的研究,可以把古老的智慧移植到今天的地理设计中。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防御工事功能性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在未来的规划上,也能够进一步支持自然保护方面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