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王一翁:让我们大家都为大运河出把力

admin 2013-11-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我个人希望运河两岸的景观不要单一、同质,要能体现出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承,不要建完了以后完全变了个味儿。让我们大家都出把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

 


王一翁:(西班牙外资)伊索菲通北京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2008年退休;大运河爱好者。

 

  您自发行走大运河的初衷是什么?

  王一翁(以下简称王):
我的朋友圈中大部分是我的同学、一起下乡的知青,以及网友。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经历了上山下乡,后来的求学之路也非常不易;现在大家退了休,认为应当出去走走,既有益于身体健康,也能够体验一些新的东西、新的变化,大家也可以经常在网上一起交流感受。

  就我个人而言,之前对大运河的了解仅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的阶段,很笼统,没有太感性的认识。几年前回老家时路过杭州,看到了钱塘江与大运河南段的航运情况:现在的航运虽然说不上特别繁荣,但还是起到了货运的功能的。2010年去过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之后,也觉得很不错。通惠河畔的庆丰公园,因曾经的庆丰闸而得名,2009年这里建成沿河公园,因为离我家不远,所以是我常去的地方。至此这一头一尾我都去过了,而中间那么多的河段是什么样呢?这促使我想对大运河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给自己设计了大运河历史与现状的主题旅游活动。我就以“玩”为出发点,顺便可以学点东西。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我想沿着运河一直向南走下去。

  您对运河信息的了解途径有哪些?

  王:
主要是网络。另外首都图书馆离我家不远,我也常去那里阅读各种报刊和书籍。在沿运河实地考察过以后,又对运河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您选择的出行方式是?

  王:
汽车自驾。因为运河太长了,徒步走起来恐怕不太容易。另外身体条件和家庭因素使我不能长时间外出,所以我的大运河之旅要分段实行。

  您在出行前会进行怎样的策划?

  王:
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7段:北京到通州称为通惠河、通州到天津称为北运河、天津到临清称为南运河、临清到台儿庄称为鲁运河、台儿庄到淮安称为中运河、淮安到镇江称为里运河、镇江到杭州称为江南运河。我会事先把运河各段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哪到哪?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重要节点?那些节点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重大变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沿途有哪些博物馆,或者哪些遗迹被保留了下来?……我现在比较关注一些保留下来的东西,还有就是行车路线、沿途食宿站点以及当地气象预报。

 


大通桥现状照片,现为通惠河与南护城河的连接处。(图片版权:王一翁)

 

  您已经走了哪些运河段?

  王:
我现在才开始走,首先是北京的通惠河。明代,漕运终点退出积水潭,改为东便门外的大通桥— 大运河头闸大通闸就设在东便门外。东便门是外城的城门,规模很小,城楼外有瓮城,瓮城门正对着大通桥。大通桥是桥闸一体,然而大通桥和大通闸现已不复存在,东便门也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只剩下原北京内城的东南角楼。我对照老照片来到这里,通惠河在这里与南护城河相接,河上是如今非常繁忙的东便门立交桥。

  平津闸是通惠河上一座重要的船闸,郭守敬亲自在高碑店村选址督建了这座船闸。现在通惠河畔,高碑店村竖立起郭守敬雕像,作为对这位伟大的元代水利专家的纪念。现在的通惠河经过整治,水质清冽,在高碑店一带形成宽阔的水面,看上去如同巨大的湖泊。平津闸也得以复建。

  北运河我从沙河水库开始,沿温榆河走了一趟。通惠河和北运河已经成了北京城的下水道,现在虽然能够看得出政府多年来不断治理的一定成效,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着严重的水质恶化,气味很大。北运河通州段,现在是保护非常好的一段,从北向南依次有西海子公园、大运河文化广场、大运河奥体公园和大运河森林公园,现在扩建整合成为通州运河公园。因为这里是电视剧《漕运码头》的外景地,所以在通州沿运河建起了一些影视景观。现在也成为了旅游景点。
  之后走了南运河。天津把南运河当成了城市的上水管—因为天津自古以来的水又苦又咸又涩,后来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引滦入津,利用的就是南运河的水道。而北运河是条携带着北京生活污水的“下水管”,又脏又臭。这两条河道在天津三岔河口地区交汇在一起,都流入海河。很明显北运河流入海河的水污浊,南运河流入海河的水清澈。这两段河道在历史上还曾承担过重要的排涝功能,但随着气候变得干燥少雨,这个功能已逐渐淡化了。

 


北京市朝阳区,通惠河畔的庆丰公园,位于大运河的最北段。(图片版权:王一翁)

 

  这几次下来您的主要感受有哪些?

  王:
第一个感受是各地政府对于大运河的重视程度不一,缺乏整体规划:有些地方修建的比较好,而不少地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第二个是老百姓对大运河的关注普遍不足。随着一段一段地走下来,我感觉跟长城相比,大众对大运河的了解实在太少了。可从历史上伟大的人工建筑工程层面来看,这两项工程可以说是同等重要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影响都很深远。长城是军事工程,为抵御外族入侵曾发挥重大作用;而大运河的开凿和历代的修建,都是为了漕运,要把南方的稻米运到北方,供朝廷官吏和军队享用,从经济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所以说长城是为了安定,运河是为了繁荣。然而这样一种非常珍贵的文物集合却没有引起像长城那样的重视。

  第三,我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了沿岸城市与大运河的孕生、变迁关系。比如说天津,它过去是漕运河道上的一个节点,由于物资交流,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聚集地,特别是在20世纪初,天津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雏形并发展壮大起来。三条石地区曾是天津的发源地,十几年前我曾到过那里,而今我再去的时候,发现周围的历史痕迹没有延续下来,已经被很多西式建筑所掩盖,完全认不出来了。当时我与一个当地的老天津人交流时,他说三条石不行了,那种感觉就是三条石已经和当地居民失去了联系,也不再有什么亲近感可言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与周围景观给人的感觉很不协调,没有历史延续的感觉。

  还有一个就是河北吴桥。吴桥的杂技文化也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那里过去由于运河而人来人往,才逐渐形成了一些杂耍表演活动,之后才慢慢发展为整个城镇的整体性文化。还有山东临清,它曾因为运河上的停泊、中转而曾经辉煌过,后来由于清末时期漕运的终止,临清也从繁荣逐步走向衰落。

  您知道大运河正在准备2014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吗?

  王:
我知道。我觉得申遗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政府也好,人民群众也好,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将这件事推动起来。但是我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做的工作很多,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大运河毕竟太长、经历的时间太久、包含的东西太多,所以保护起来难度也非常大。另外我觉得可能媒体宣传做得还不够,2014年要申遗,现在还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呢。

 


杭州,大运河上最南端的船闸。通过这座船闸的货船就进入钱塘江了。(图片版权:王一翁)

 

  您对大运河的未来有哪些展望?

  王:
首先,作为北京市民,我希望运河的水质可以得到改善,走在河边不要有难闻的气味儿;大运河两岸整治要通盘考虑,避免各地政府各自为战,相互割裂或者相互雷同。希望在大运河沿岸的空间设计上能够将大众的合理需求考虑进去—比如放风筝、钓鱼以及其他体育运动场所,应给予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使这条历史悠久的大运河能够真正地与百姓的休闲娱乐生活联系起来。

  其次,在沿岸的景观设计中,最好能够体现出运河自身的历史文化。举例来说,有很多家长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带孩子去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但是我认为那里的儿童游乐场所运河文化并不突出,儿童活动空间里挂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标语。孩子对幼年时期的所见所闻印象最深刻,如果这里能设计一些与大运河历史有关的游戏设施,让他们能够在玩的同时学习到一些运河知识的话,我觉得很多孩子都会牢记一辈子。

  还有,大运河的航运功能在北方早已被火车、汽车运输所取代,但有些地方仍然是物流交换的节点。我在天津三岔河口地区看见,许多货运汽车就停在河边的公路旁,交换转运货物,非常繁忙。如果在这里规划设计一个物流交换中心可能更好。

  最后,我认为要对大运河进行怎样的开发需要政府的谨慎考虑。拿长城举个例子,很多人看到八达岭长城能赚钱,各地方就都效仿着搞开发—北京周边的长城段落我也去了不少,感觉凡是有长城的地方,就能圈起来卖票,然后就把旅游收入当作当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一味效仿的模式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长城景点的雷同、缺少地方特色。我觉得大运河的旅游开发如果只是圈一个碑、一座桥,旅游项目仅限于让游人坐车坐船四周一看,然后吃吃农家饭之类的话,我会感到很失望。我个人希望运河两岸的景观不要单一、同质,要能体现出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承,不要建完了以后完全变了个味儿。让我们大家都出把力,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涂先明、田乐 采访,田乐 整理)

  原文摘自《景观设计学》2012,(03),总23期:92-93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