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曹晓昕:建筑是一种冒险 建筑师是一个社会的观察者

admin 2012-12-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曹晓昕,这位生在皇城下,长在大院里的建筑师,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香包乃至饰品的设计都非常与众不同、颇有建树,可以说是建筑界玩跨界玩的最好的人物之一。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对建筑、对艺术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曹晓昕,这位生在皇城下,长在大院里的建筑师,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香包乃至饰品的设计都非常与众不同、颇有建树,可以说是建筑界玩跨界玩的最好的人物之一。那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对建筑、对艺术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见面之初,曹晓昕提到了王朔,他说王朔小说中描绘的北京大院的故事,就是他们那一代人身边的事,这让我对他是怎样一个人有了初步的判断。随后,我们在他的工作室内,一个布置简单——暖气片、水泥墙都裸露着,只有风格简单的桌椅以及一个壁挂式电视,但却让人感觉很是与众不同的房子里开始了采访。

  一个好的建筑师应是一个社会的观察者

  采访开始后,当被问及在创作过程中,会遵循怎样的设计原则与理念时,曹晓昕并没有简单的作出回答,而是谈了他对何为好建筑、好建筑师的独特理解。

  他认为建筑是订制品,很难用一个统一的理念将所有的作品加以概括。在他眼中,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出发点会有所不同,所处的时代、地点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他以图书馆为例向我们做出了说明:所有地方的图书馆都叫图书馆,但包括所处地段、地形、投资多少以及使用的功能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拿一些死的条条框框的东西,将自己的设计思维框在某一狭窄的创作空间里。

  不过,在曹晓昕的理解中,不被原则和理念框死,并不代表在创作过程中没有规律可循,也不代表建筑师可以没有了自己的立场。他认为,对于建筑设计方式和方法有一个规律,即可在与业主的交流中激发建筑师的想象力。建筑师不能把作品做成空想式的东西,应该了解到业主的困惑,帮业主将这个困惑解决掉。

  同时,设计也应该有一个立场:努力将目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化解掉,他说“一个好的设计师,应是一个社会的观察者”。目前的中国存在很多矛盾,而建筑师作为一个社会公共角色,已经不仅是某一地政府或者开发商的被委托者,而应该具有发觉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他以自己的创作过程向我们对他的观点进行了阐释。

  曹晓昕代表作之一是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的高级中学。他说,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他想到课间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导致二层以上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可以到楼下玩,只能要么呆在教室,要么在走廊站一会。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植入了一个“空中庭院”,让每一层的孩子都有机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

  建筑界的急功近利源于文化的不自信

  浮躁,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的标签之一。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同样也弥漫着急功近利的味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在曹晓昕看来,所谓的急功近利只是表面的现象。他认为如果作为商人来讲,不去将利益最大化,也不是一个好的商人,因为他赚的钱不仅仅是装到自己的口袋,而是为站在他身后的投资者负责。而目前建筑界出现的模仿甚至抄袭等问题,是源自于对本国文化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不仅仅是开发商、建筑师,更主要的是消费者和使用者的不自信。

  当我们进行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时候,发现我们已经被边缘化了,随之怀疑自己的文化已经不是先进文化,是不是存在问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就想由边缘变成中心,而这个过程首先就是抄袭。所以因大众盲目的崇洋,开发商也会去附和大众的口味,因此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消费时代。

  不过曹晓昕并没有表现出对我国建筑界未来的彻底绝望。他说如果当中国自己的文化发扬光大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曾经做过的事情是多么愚蠢,想用别人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中心是不可能的。他还提及了不久前王澍的获奖,称之意义非常大。而且他坚定的认为我们不应该走西方的道路,因为西方的建筑学和它实践下的城市也存在很多问题。

  但同时,他也坦承目前要想改变现状并不容易。在他看来我国目前的建筑教育体系完全是照搬西方的那一套,这从根子上就决定了我们很难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

  反对造型 建筑不能完全视觉化

  在视觉文化主导的消费时代,建筑设计领域也刮起了“新奇特”之风,无不试图冲击观者的视觉,给之一最大的视觉震撼力。由此古今中外所有的建筑风格都可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模仿对象。于是,建筑实践中的局部性借鉴,甚至整体性的克隆比比皆是;我们的城市正在不断视觉化地复制世界性的标志建筑——故宫、鸟巢、水立方、美国白宫、悉尼歌剧院……等。

  曹晓昕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给人印象平易近人的他,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表情是异常坚决的:特别反对造型、反对建筑完全视觉化。他认为建筑不能完全归结为图像学,那样建筑师就成了画图的营造者了。他觉得现在很多设计者都在做无病呻吟的造型,通过炫目的造型造成视觉刺激,在一条街上争宠,这是他极其反对的。

  由此,他也不喜欢提“风格”,就像他认为不能被原则和理念框死一样。他认为风格是一个设计的结果,而不是以风格为出发点。我们按照某种方式去设计一个建筑,最后呈现的应是具有多样性的结果,而不是统一的。因为每一个建筑师的经历和对物质材料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世界才是精彩的。

  最好的建筑应还原生活的真实状态

  不知道从何时起,刮起了怀旧风,不过有人说那并不是怀旧,而是怀念真实的生活。的确,当城市越来越大,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却开始显得那么不真实。

  曹晓昕也许也赞成这一观点。他在对建筑界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的同时,也在反思、在思考。他认为建筑应该还原生活真是的状态,建筑应该体现出生活的真实性、丰富性,体现出生活真实的多样性,应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包容。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谈到了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改造或者还原旧的商业街,以此带动城市旅游的问题。他表示对此非常赞同。但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以北京大栅栏的改造为例,在改造的过程中,很多原本卖布鞋、卖豆腐脑的小商户,在改造之后根本没有能力承担高昂的租金,不得不退出原本属于他们的大栅栏。这样的改造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即破坏了生活原本的真实性。

  在他看来,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它的生活。如果只是因为造型需要、因为商业利润,而破坏了原本生活的真实,那么这样即使建筑风格再丰富多样,城市夜景再华丽缤纷,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坚持的,应是以建筑体现真实生活的多样化,要让在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