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舒乙:清除污染 大修民居 为大运河洗脸整容

admin 2008-09-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自2006年初参加签名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政协提案至今,时间过去了不过两年多一点,我却连续参加了不少次有关大运河的活动,其中以三次全国政协视察活动为最重要,也最精彩,事后我都有观感文章发表。今年,全国政

  自2006年初参加签名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政协提案至今,时间过去了不过两年多一点,我却连续参加了不少次有关大运河的活动,其中以三次全国政协视察活动为最重要,也最精彩,事后我都有观感文章发表。今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准备为我专门出版一本小册子,是集我的这些文章的,仿佛是要为“三亲”原则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活动留些实实在在的例证,当然,都是围绕大运河而写的。

  说到大运河,我很高兴,沿河各地几乎没有例外全都在动,为了保护它,为了申遗,都有动作,都有进展,起步相当快,幅度也挺大,已经有了可喜的起点。说明,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是得人心的,是符合民意的,所以一上手,就有成效,前途看好。

  两年多来最重要的进展,我认为,是以下三点:一是把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纳入了各地政府的视野,所有举措都成为政府行为,这个了不起,因此一上来,就有力度,就有高度;二是有了协调动作,大运河是个线性工程,牵扯许多地区、城市和部门,协调动作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为此国务院责成国家文物局来总抓,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来统一指挥,制订统一的行动规划,明确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三是初见成效,首先是保护意识普遍加强,老百姓的参与意识也比较高,形成了一股争先恐后的运河整改局面,在河道整治上、环境治理上、考古挖掘上、摸查家底上,以及重点段的确立上都有相当的建树,开局很漂亮,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由于运河历史悠久、跨度很长、地域差异很大,加之问题提得过晚,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任务相当复杂和繁重。

  目前,围绕着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确实存着一些硬伤和误区,包括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失误,大致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

  首先,污染是第一硬伤。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作为一个处在经济上升期的国家,环境污染是最大的问题。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党中央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把科学发展观提到了全党核心指导思想的高度,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最近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做了全党认真学习这一思想的决定。同样,大运河也遇到了污染问题,而且首当其冲,非常严重,一点不比淮河,或者滇池的状态乐观,因为毕竟它是一条现成的河道,向它排放污水很方便。其中以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济宁以北的运河段、隋唐大运河的永济渠段,现在叫卫河,还有以绍兴为中心的江南水乡的运河网三大块最为严重。由于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的兴起,水路的衰落以及运河航运功能的丧失,加上北方的缺水,上述运河故道渐渐枯干,有多处沦为下水道和污水道,变得又黑又臭,成了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死狗烂猫的拉圾站和集中地,往往被称为“龙须沟”,惨不忍睹。三十年前水流清澈、鱼虾成群的景象已一去不返,江南段人口密集区则干脆把河道网填死,桥梁拆掉,把水乡改为陆地为主的工业区和生活区。请注意,这样的运河段已经占了京杭运河总长度的一半,加上隋唐大运河遗留的地面有水段和江南水乡运河网,有上千公里的长度是不能看的,是恶臭的,很丢人。这些地方的污染源一般是上游和沿岸的造纸工业、火力发电站和纺织印染业的污水,而且往往是跨省、跨市和跨地区的,涉及的厂家众多。这种状态近年来不仅没有得到治理,反而越演越烈。原因很简单:一是经济总量在增加,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总量在增加,而治理却往往不同步;二是认识上没有跟上,可持续发展观还远远没有得到真正认可和贯彻,在许多地方负责人眼中,GDP增长率和利税增长率是硬道理,而环境保护则是第二位的,甚至被认为是只花钱的包袱;三是把运河看得太轻了,既没有当成像长城一样的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贝,也没有看到保护它对当地发展文化、美化环境、改善民生都有着巨大的实现意义,而只是一味地去遗忘它、虐待它,甚至消灭它。

  为了消除这个大害,我们应当响亮地喊这样的口号:

  救救大运河!

  根除污染,还大运河清澈!

  把大运河由污染中解放出来!

  为此,应当让运河的全线联合起来,按照国家的治理污染的既定政策实行“一关二治三同”,即把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小水泥、小发电、小染织厂毫不无情地限期关掉;对一定规模的有污染的企业则要限期整治,逾期不治也要关掉,而不是以罚代治;对建设中的有污染的新企业则要同时审核其治理配套项目,否则不予立项。

  我建议在编制保护大运河规划中要优先联合环保部门加入治理污染的规划,先模清家底,你那里的污水是从哪里来的,污染源在哪里,有多少,是什么,再做一个包括“一关二治三同”内容在内的治理行动规划,为期三年,彻底还大运河一个清澈。

  难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类文明工程不应当有一个干干净净的面目吗?难道非要等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对我们的大运河申遗因为污染而残酷地说“不”吗?难道非要等到沿河的人民生命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出了大问题、大事故,像“三鹿”婴儿奶粉或者襄汾溃坝那样搞得被撤职查办才清醒吗?打个夸张的比喻,用金碗盛污泥浊水难到不是最糟糕、最荒谬的事吗?

  即使没有水,留一个清清爽爽的河床,长滿青草,有柳树成荫,有白白的羊群,像我们在河北省青县马厂看见的那样,也是一份尊重,也是一种骄傲,既对得起祖宗,又对得起子孙后代。

  我特别想强调,绝不能把运河的污染治理当成一般性的治理,等同于一个例行的任务,不,绝不能这么看。运河是世界级的人类文明成果,污染它无疑是件极丢人的事。你污染它,就说明你没文化,没水平,没眼力,不识货,不知好歹。这个罪名是绝不能背的。所以,要把运河的污染治理当成一件还运河以尊严的大事,从而给运河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地位,好像不能在长城砖上乱刻乱画一样。

  这么看来,对运河的污染问题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它既是一件实事,又是一件怎么看运河的头等认识问题。如果能把运河的神圣地位确立起来,那么,任何对它的抹黑的事都是不能容忍的。

  是到了痛改前非的时候了。

  还有一点要强调,运河的污染治理能复活运河的一半流域,可看可去的河段差不多增加了一倍,这太有意义了。一半的距离呀,增加长达上千公里可观察、可触摸、可欣赏的运河长度!这个举措能让人们看见运河的全貌,真正由杭州通到北京,由洛阳通到天津。如果愿意全程看它,愿意沿着它走一遍,请吧,可以任选一段,可能在某一段并没水,但既便是枯干的,也是干干净净的,非常宏伟,古老的河床静静地躺在那里,将它的伟大辉煌坦露出来,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这才是真正还它一个完整性,让它不愧是世上最老最长的运河。

  所以,治理运河污染是真正让运河全线活起来的第一要务。

  这才是保护运河的头等大事。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乍看起来是个没有多少头绪的事情,又庞杂又繁重,往往令人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抓治理污染是个关键,是个核心,抓了这件事,全线能活起来,全线能拿得出手,全线能亮出来,漂漂亮亮,这就叫作牵一发能动全身。

  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误区或者硬伤中处于第二位的问题是“建设性的破坏”和“保护性的破坏”,这也是比较普遍性的问题,也要及时引起各个地区的高度重视和纠正。

  这方面的事例,因为谈得比较多了,不再详举,只把有共性的问题剖析一下。

  1.由于大运河申遗提得过晚,所以对申遗的重要准则,龙其是“原真性”和“完整性”这两大原则,一般都不知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行动了起来,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改造了,按照自己的愿望开始整顿运河和运河沿岸的居民区,做成之后翻过来再对照“原真性”、“完整性”。一看,糟了,作为市政建设无可非议,很好,很棒,但作为申遗项目,就有问题了,就不对了。较起真儿来,也许申遗就通不过,因为出发点不一样。什么叫“申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也,说的是遗产,不是新成果、新工程、新项目、新景点,而是老东西。老东西要有老东西的样子,允许变化,但要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走了样或者和周边环境不一致都不成。所以,对待大运河这样的有一两千年历史的老东西就不能为所欲为了,就要小心了,绝对不可以乱提什么“打造东方的塞纳河”之类的口号了。现在的问题是摩天大楼盖得和古运河离得太近,近在咫尺。譬如,由五百年历史的明代运河大石桥上走下来,才一步之遥,就是现代大广场、现代大草坪、现代大高楼,这不成,这叫破坏了完整性,这叫和运河环境不协调。原真性也是一样,明明是古代用大条石砌的岸,用铸铁的“蝴蝶”件相连接,但今人觉得不好看,不现代,把“蝴蝶”件起下来,扔掉,改用水泥,把大石条破了,切成薄的方块,再磨光抛亮,平铺成广场地面,现代化固然现代化了,上千年的古迹却毁于一旦,原真性荡然无存。这么搞对申遗来说肯定是通不过的。这样,就出现一个城市现代化、居民居住环境现代化和保护文物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在所有历史文化名城中都早就存在,架也打了多年,但对运河来说,却是个新问题,大家都没经验,走弯路也是难免的。好在,问题刚一出现,就受到了重视,多次运河论坛也都涉及到这个问题。现在,在运河边上各行其是的改造势头已基本上停了下来,改为慎重谨慎的态度了,事先听取专家意见,先论证再动工。这样做非常好,很及时。

  2.由于普遍都没有经验,所以先行的城市就成了大家学习追逐的榜样,这下又坏了,成了千城一面,大家全是一个样子,运河周边全是公园化的东西,全是广场、大草坪、灯光布景,再加上大理石的栏杆,结果,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个性又通通付之东流,自己的传统受到了极大的摧毁。连各地运河博物馆也是差不多的,数量到是不少,却普遍没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项分工,基本是大而全,既重复又单调。这种盲目的跟进是要尽量避免的,还是要强调个性,要挖掘自己的历史特点,走自己的路。

  3.有一种趋势也是绝对要避免的,那就是普遍拆改之后,把一些运河标志物按照造公园的办法集中在一起,美其名曰保护运河文物,实则是个不分年代的杂货舖,张冠李戴,给人许多错误的概念和印象,完全违背了“原物原地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是不可提倡的。

  4.如何对待运河城镇岸边的居民区历来是保护运河中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头疼的问题,各地也在努力摸索经验。一拆了之是最简单的办法,或者一点也不动,维持老样子。对前者,文物家们坚决反对,因为一拆了之把运河保护的原真性全部破坏了;对后者,文物专家们则赞不绝口,称之为“绝版”,但老百姓并不满意,政府也不太安心,因为民生没有得到改善。于是,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中间路线,譬如拆掉老的,再造一批仿古的新屋,当然,已不再是居民了,而是商舖了,也还有其它一些方案。核心问题是在运河城镇的民居改造中如何对待那里的老居民,他们还能不能在那里住,运河的民风民俗民气还能不能延续下去。河岸居民区变成了花园,变成了草地,固然有美化作用,但运河的“灵魂”却随着人去楼空而荡然无存,这是一种严重的“传统断裂”。不过,到了2008年,还是有好消息传来,出现了可以借鉴的好经验,这就是杭州市拱墅区的小河直街改造工程和临运河的老房改造工程。我已将这个经验写成文章发表,题目叫《杭州对老房的保护大修法值得推广》。他们的经验主要是四条:不拆不动、政府出资、百姓回迁、彻底大修。这个经验终于获得了“三满意”,即文物专家满意,政府满意,最重要的是百姓满意,当地居民非常满意。这“三满意”真了不起,是重大突破,很值得学习推广。这个经验无形中解决了运河保护中重点段的选择确定问题,这种改造修整过的运河沿岸的老居民区显然是运河上的亮点,很古老,“魂儿”也还在,而且鲜活得很。这样的运河段当然是首选的重点段了。

  一个线性工程,不可能处处都开放,必须有重点。除了那些标志性的运河文物之外,这些老运河城镇的居民点就是重点,因为它们是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三结合承载体,必须保护好,现在看来也完全能够保护好。

  一手抓治理污染,一手抓居民点大修,大运河活矣,一定会申遗成功!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