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景观设计专家俞孔坚呼吁不要给城市乱“化妆”
admin
2007-07-0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好大喜功,不惜代价做大规模的城市工程
●好大喜功,不惜代价做大规模的城市工程
●草率决策,没有把保护生态、传承人文作为城市规划的要旨
●胡乱化妆,没有充分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真正需要
“我们用占全世界7%的自然资源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却用全世界50%的水泥、30%的钢材来建设我们的城市。”谈及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俞孔坚一针见血,他认为,巨大的浪费不仅没有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还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用对自然最小的干预获得最大的城市化生活,俞孔坚凭借这样的理念享誉景观设计界。
10多年来,俞孔坚一直呼吁,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应避免走“城市化妆运动”的歧途。然而直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妆”之风并没有收敛,而且在许多城市,随着财富的增长而更加严重。与所谓的“亮化工程”相结合的景观大道、以“美化”为目的的城市广场、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以展示为目的的居住区美化及大树移植之风等等,造成了自然的河道被硬化;生境遭到破坏;乡土物种被外来的奇花异草所代替;大广场、宽马路成了天然的“曝晒场”;人们找不到一片可以乘凉的树荫。这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化妆运动”使沙尘暴、干旱、洪涝灾害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俞孔坚认为,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不惜代价去做大规模的工程,把它们作为政绩,认为花小钱不可能搞出来让人们惊叹的成就;二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城市规划的设计师没有把保护自然生态、传承人文历史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第一要旨,以致在城市设计、建设中破坏了自然生态,毁掉了城市数十年、数百年来积淀的人文历史遗迹;三是城市的决策者没有充分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真正需要。“人们的需要很简单,他们希望休闲,希望能享受新鲜空气、干净的水,有一片能休憩的绿荫,有一处能和人交流的场所,能获得精神的提升而不是让人堕落的环境。”俞孔坚说。
目前,很多城市在建设时求大、求“第一”,资源浪费依然严重,不少城市为了追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不惜以牺牲本地生态基础设施为代价,大肆人工造景。针对这些现象,俞孔坚提出了城市生态规划先保护后建设的理念,即进行城市规划时,先要明确“哪里不能建、哪里要保护”。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东西,要先行保护起来;对于已经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也要先划分出来,再尽量用本地的植物对它进行生态恢复。城市建设可以在剩余的空间里进行,这样不仅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也能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的、节约的、以人为本的”城市。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发表编者按: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范例,倡导节约型城市
人民日报:绿荫里飞舞“红飘带”
●草率决策,没有把保护生态、传承人文作为城市规划的要旨
●胡乱化妆,没有充分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真正需要
“我们用占全世界7%的自然资源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却用全世界50%的水泥、30%的钢材来建设我们的城市。”谈及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俞孔坚一针见血,他认为,巨大的浪费不仅没有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还造成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用对自然最小的干预获得最大的城市化生活,俞孔坚凭借这样的理念享誉景观设计界。
10多年来,俞孔坚一直呼吁,中国城市景观建设应避免走“城市化妆运动”的歧途。然而直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妆”之风并没有收敛,而且在许多城市,随着财富的增长而更加严重。与所谓的“亮化工程”相结合的景观大道、以“美化”为目的的城市广场、城市河道及滨水地带的“整治”与“美化”;以展示为目的的居住区美化及大树移植之风等等,造成了自然的河道被硬化;生境遭到破坏;乡土物种被外来的奇花异草所代替;大广场、宽马路成了天然的“曝晒场”;人们找不到一片可以乘凉的树荫。这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化妆运动”使沙尘暴、干旱、洪涝灾害等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俞孔坚认为,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不惜代价去做大规模的工程,把它们作为政绩,认为花小钱不可能搞出来让人们惊叹的成就;二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城市规划的设计师没有把保护自然生态、传承人文历史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第一要旨,以致在城市设计、建设中破坏了自然生态,毁掉了城市数十年、数百年来积淀的人文历史遗迹;三是城市的决策者没有充分关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真正需要。“人们的需要很简单,他们希望休闲,希望能享受新鲜空气、干净的水,有一片能休憩的绿荫,有一处能和人交流的场所,能获得精神的提升而不是让人堕落的环境。”俞孔坚说。
目前,很多城市在建设时求大、求“第一”,资源浪费依然严重,不少城市为了追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不惜以牺牲本地生态基础设施为代价,大肆人工造景。针对这些现象,俞孔坚提出了城市生态规划先保护后建设的理念,即进行城市规划时,先要明确“哪里不能建、哪里要保护”。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东西,要先行保护起来;对于已经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也要先划分出来,再尽量用本地的植物对它进行生态恢复。城市建设可以在剩余的空间里进行,这样不仅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也能给后代留下一个“生态的、节约的、以人为本的”城市。
相关报道:
人民日报发表编者按: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范例,倡导节约型城市
人民日报:绿荫里飞舞“红飘带”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