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思想  /  正文

方振宁:当代华人建筑师正在崛起

admin 2007-01-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建筑设计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向海外“出口”,这和今天中国整体的崛起分不开,中国崛起的世纪,会让建筑世界更丰富多彩,然而我们也要警醒,作为中国建筑师的个人设计还缺少风格。
  中国建筑设计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向海外“出口”,这和今天中国整体的崛起分不开,中国崛起的世纪,会让建筑世界更丰富多彩,然而我们也要警醒,作为中国建筑师的个人设计还缺少风格。

  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故事是关于中国世纪的专辑,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物理活动在发生加速度变化时,才能引起一般人的注目。中国的崛起被认知,只是到了这个加速度阶段才获得广泛认同。可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当代中国建筑的注目主要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然而中国建筑的大跃进,无论对中国自身还是世界建筑界都是一种刺激。

  从备受争议的国家大剧院开始,一直到央视新楼和奥运主会场“鸟巢”,这些大型政府项目的标志性建筑设计,都分别由世界明星建筑家获得,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是否成为世界建筑实验场的争议。

  事实上,凡是有高度发展的历史城市,都曾经是世界建筑家施展才能的实验场,然而在中国这种历史现象的重复,则有着另外一种意义。中国缺少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个人建筑师事务所的成立也只有十年左右的历史,从这样一种状态起步的中国建筑师,到底怎样和世界建筑接轨,是没有人能作出乐观地预测。但是中国当下的建筑现实,却对中国自己的建筑师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有谁能想到,中国建筑设计在“进口”的同时,中国建筑师已经开始向海外“出口”。

  拿邻国日本为例,日本是最先前往海外学习现代主义并在国内进行成功实验的亚洲国家,但是从“进口”到日本建筑家在海外承建项目,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然而中国则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相比之下,这确实是一个大跃进。在教育领域方面,一年前有张永和走马上任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到前不久马清运接受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职。在建筑设计方面,去年作为中国建筑师马岩松首次通过国际竞标获得加拿大的建筑高层设计项目,以及朱锫刚刚拿下由美国古根海姆策划的“连锁博物馆”邀请设计,即在中东阿联酋建筑群中的一个展览馆。(见昨日本报C12版报道)当然他们不只是接受教职和设计项目,还有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

  当然,中国这些最前沿的建筑师们取得的成绩,和今天中国整体的崛起分不开,但是在哪个舞台上来释放自己的能量,却是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智慧体现在把个人的梦想寄托在高速行驶的“中国快车”上,因此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像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一样,建筑师是一个艰难的职业,然而在各方面的规则都不够完善的中国尤其艰难,因此当今中国建筑界的代表建筑师们,能够在交流、教育、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在世界的讲坛上出现,是他们多年经营和富有勇气的结果。

  这一代建筑师多是“海归派”,但是就像并不是所有跳到大海中的人都会游泳一样,在海外学习之后回到中国的建筑师并不少,然而能够在急速发展的中国的巨大的建筑现场的佼佼者仍然很少。张永和的受聘显然对中国建筑业整体是一个鼓舞,也是中国建筑师地位在国际上日益提高的象征。

  然而他的实际意义还在于,中国建筑师的观点和智慧开始在美国教育界产生影响。

  中国建筑的现状犹如一条没有拐弯和岔路的直行线,顺风的程度就像没有十字路。

  就纯粹建筑设计而言,对中国建筑师来说,仍然是一条遥远漫长的旅途。尽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建筑杂志,都先后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专辑;世界一些著名的建筑出版社也在建筑画册编辑中,编选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世界建筑杂志也纷纷出版中文版;因为没有中国就不那么当代。

  虽然我们看到这些作品和那些世界建筑史上的大师作品同台,但是作为平面媒体传达的作品,和需要用身体去体验的建筑空间却是两回事。

  中国建筑师的作品要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需要有无论何时去看都会有新的发现这种体验才行。首先,作为中国建筑师的个人设计还缺少风格,其次是中国还没有产生在精神世界的领域让人震撼的作品。中国崛起的世纪,会让建筑世界更丰富多彩,然而我们也要警醒,如果缺乏个性特点会不会让世界建筑的平均品质有所下滑呢?

  □方振宁(北京建筑评论家)
  • 给Ta打个赏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