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设计   /  建筑  /  正文

北京延庆荏苒堂建筑设计 | 神奇建筑研究室

纯良的心 2019-12-18 来源:gooood
  • 项目名称:
    荏苒堂
  • 项目地点:
    北京延庆
  • 项目规模:
    200㎡
  • 设计公司:
  • 施工单位:
    汪根生团队等
  • 委托方:
    大隐于世民宿
  • 建成时间:
    2019
  • 图片来源:
    朱雨蒙 王冲

“荏苒堂开工之前,基地是一片砖墙围起的废墟,建成之后,它似乎还是一片砖墙围起的废墟。我感觉,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神奇建筑研究室


1.jpg

▲项目概览


从2018年冬天开始,几个建筑师陆续在一个北京远郊的村子里盖了些房子,这是其中的一座。这些房子的基地各不相同,有的傍山、有的临路、有的囊括了百年老屋,有的就是普通村舍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这块,是一片废墟。


2.gif

建成前后的荏苒堂

3.jpg

项目外观

4.jpg

新围墙的环抱中,繁茂的老树和老屋塌陷的瓦顶,依然是村中的日常风景


特殊的基地

基地所在的后黑龙庙村,北依海坨山,南临官厅水库,是15世纪形成的几百个长城卫屯中的一个。但今天,它就像其他京郊村落一样,在无序的更新和运动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稀释了与土地和历史的关系。


5.jpg

后黑龙庙村当代混杂图景


基地在村子中心,是片废弃已久的老屋。环顾四邻,只有它还维持着工业时代之前的面貌。老院墙已湮没大半,以至于需要重新砌筑一道砖墙来圈出它的边界。在漫长的时光里,被砖墙包围的破败老屋和几株探出墙外的老树,是它留给村民的日常风景。


村落中心的老院废墟


迈进院子,满目是倾颓的老屋和古树荒草。但颓垣之间,曾经的生活场景仍可想象。虽然它们很难归为传统意义的美,但这些景象中无疑蕴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它们构成了此刻与过去的纽带。这种与往昔的奇妙链接令人着迷。于是我们鬼使神差的将这片已无修复可能的废墟进行了测绘。而新建筑也尝试着收藏这些“特殊”的风景。


9.gif

基地测绘—构思草图—最终平面,一个拥抱着废墟的院落

8.jpg

建筑鸟瞰。镶嵌在村庄中的记忆盒子,收藏了这个村庄与一个远去时代的联系

10.gif

新建筑的庭院中,老院子的废墟安然伫立

9.jpg

新旧空间的并置,建立起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并行的时空

在基地中保存一片废墟,而不是将它修葺一新或者彻底拆除,是个需要勇气的选择。


10.jpg

废墟并没有被修缮为新的“老房子”,而是继续以废墟的状态,作为建筑景观的一部分

11.jpg

新入口和一侧的老院墙遗迹。新房子像一个容器,小心的盛放着废墟的各种细节

12.jpg

甚至连院门口的老树也悉心保存

13.jpg

为了留存老院子的遗迹,曲线形成的各种环抱空间成为建筑的母题

14.jpg

主起居厅在新旧院落的对视间产生,废墟场景成为大厅内的一幅画卷

15.jpg

新的生活将发生在曾衰败的旧遗迹之间,空间重新有了生机

16.jpg

层层砖墙围合出记忆的乌托邦

17.gif

废墟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注视着周围环境的变化

18.jpg

而废墟之外,真实的生活在继续奔跑

19.jpg

庭院如同巨大的钟表记录着时间的逝去


时光流转,老屋还会继续坍塌,新树还会继续发芽。有一天,院中的老屋最终可能会坍为一堆瓦砾。但没关系,彼时它仍然是这个建筑的一部分。人们会和它在不同的时间相遇,标记彼此生命的痕迹。古人描述时间,会用到“时光荏苒”。“荏苒”原指草木繁茂的样子,大概就是现在庭院里的情景吧。建筑的名称“荏苒堂”,既出于此。


20.jpg

若干年后,当这些孩子再次和这片废墟相遇时,它们彼此可能都变了模样,这便是时间的美妙


静谧的庭园

风土塑造了地方的生活方式,作为从这个村庄最古老部分生长出来的存在,我们希望在荏苒堂重构北方的乡村生活。于是在建筑空间插入了不同层次的庭园,为四组居室都营造了私属的户外空间。这些院落都很窄小,但为每间居室提供了恰当的采光通风和静谧氛围。


21.gif

荏苒堂的庭园布局

22.jpg

施工过程俯拍,蜿蜒的墙体已分隔出不同的庭院层级

不同庭园的组合,形成丰富的剖面关系

25.jpg

宁静的居室小庭园,有些囊括了老院中的树木,生成了新的风景

26.jpg

有些随形就势,产生了丰富的形体

27.jpg

有些互为对景,形成新的起居模式(由居室隔院望向属于它的浴室)

28.jpg

有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别置洞天

29.jpg

不同的庭园,框定出不同的生活范式

30.jpg

人们还能通过主庭园里的阶梯拾阶而上

31.jpg

屋顶平台链接了不同的庭园,入夜,它们会变成一颗颗镶嵌在建筑中的宝石

32.jpg

新的居室中设置了类似于“炕”的区域

33.jpg

我们刻意使用了一些北方村舍常用的材料

34.jpg

让它们在新空间中展现出新的形式感


乡村的日常风景

造房子时,我们用了很多老材料,比如原来围墙的红砖,不远处拆老屋的青砖,反正能收集到的都混砌起来。好在工匠们理解起来并不难,因为似乎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么干的。因此房子盖好后,与周边环境结合的很熨帖,乡亲们并不觉得这是个很扎眼的新家伙。


35.jpg

荏苒堂顶视图

36.jpg

建筑东墙,建成不久就被村民摆上了休闲椅

37.jpg

建筑南立面,在形制各不相同的村舍间亦不显突兀


在拍摄北立面时,我们发现总也拍不全,因为一辆农用车常年停在房子的东北角上,后来我们慢慢释然了,这辆车和这座建筑一样,都是日常风景的一部分,它们早晚要握手言和。


38.jpg

农用车和每个村舍都要配备的地源热泵外机,已成为北立面的必要组成元素

39.jpg

荏苒堂已经成为乡村日常风景的一部分

40.jpg

它的内部也慢慢呈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感


拍摄照片时,我们请来邻院的小朋友做模特,闲聊之中,发现这里曾是他们的“老家”。难怪当他们看到院落中熟悉的老屋时,兴奋地不断的在空间中奔跑。看这些孩子的年纪,应该没有在这所老房子中居住的经历。但这所荒宅风景的日常,大约已是深深植根于他们生命经验中的存在。


41.jpg

庭院中的孩子们


拍摄的最后,突然有些羡慕他们,在这个城市与乡村物理空间都飞速变化的时代,能不断和童年风景重逢大约也是一种幸福吧。


42.jpg

孩子们的新家和他们的祖宅只有一街之隔


荏苒堂不过是这个乡村物理空间变化的一个片段。我们不指望一所小房子能改变什么,但希望在某个局部带来一种乡村风景的新平衡。我们期待人们重新审视历史痕迹的意义,也期待人们能发现废墟与时间的美,我们更期待人们能重新关注这片土地,让它们能够重新被艺术描绘和歌颂。


43.jpg

乡村风景中的荏苒堂

44.gif

以荏苒堂生活场景为内容的一部“地母经”

45.jpg

▲平面图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3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Hilda:  看到那张荒废老屋就旧图,想起小时候,和三五个小伙伴,从朋友家中的旱厕翻墙进入一家荒废的老宅,园内杂草过人高,屋内见天,使得房内是青草疯长 直扫脸颊,也不曾怕什么魍魉说法,穿来穿去。 太多的改建,都是改头换面,拆除大半。这个方案,好坏不谈,只谢谢你留住了童年。
2020-01-09 10:27:25

相关项目